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8890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docx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docx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

绝密★启用前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周王朝的大小官职,有很多是世代相承的,这样就形成了“世卿世禄”的局面。

同时,还出现了不少以官职为氏号的家族,占有大量地产。

这体现出

A.西周政治统一和经济统一相结合

B.政治集权和经济集权并重

C.周代政治受血缘关系影响很大

D.周王在全国建立宗法制度

2.明代开荒而成耕地的屯田规模很大,但弘治年间官像马文升奏称,天下屯田被“卫所官旗势豪军民侵占盗卖十去其五”。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土地兼并恶性发展

B.屯田促成社会分化

C.政府强化社会控制

D.政府鼓励发展农业经济

3.阅读宋代耕地面积与税收情况,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宋代是当时世界最富有的国家

B.封建政府非常重视对外贸易

C.经济的发展是政治稳定的基础

D.商业在国家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4.清代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作者通过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此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这部作品

A.抨击了明清时期僵化的科举考试制度

B.讲述的文人故事贴合社会,发人深省

C.表明中华民族向来有尊敬士人的传统

D.推崇统治者所认可的儒家学说和精神

5.古希腊直接民主政治制度下,政治家必须具备很强的演说能力,出现了教授修辞学、论辩术和从政知识的哲学家,形成了“智者学派”。

由此可见,与“智者学派”产生密切相关的是,希腊

A.公民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B.城邦民主政治的繁荣

C.曲折的临海地理环境影响

D.城邦频繁的对外军事斗争

6.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

“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联邦议会的权利大于帝国议会

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推举帝国首相

7.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

“专制政体利于官,利于外人耳。

利于官者,借压力以剥削百姓,利于外人者,借官力以压迫百姓。

”这反映了郑观应主张()

A.发展中国的民族工商业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C.在中国实行民主制度D.实行欧美的重商主义政策

8.1918年,桂、滇各系地方军阀控制广州的非常国会,改组护法政府,孙中山被架空。

1922年,陈炯明炮击总统府后,孙中山化装离粤,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

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思想转变

A.是国民大革命发展的结果

B.有利于三民主义产生

C.源于曲折的革命经验总结

D.促进了共产主义思想传播

9.法国陆军部曾在战争期间为了宣传的需要,成立了陆军电影处,调集一批摄影师,拍摄战争新闻片和纪录片,发行电影新闻周报《战争纪事》。

法国这样做

A.表明法国科技促进了电影发展

B.说明电影是记录历史的新手段

C.反映电影是文化的载体与媒介

D.目的是用电影配合国家的政策

10.近年来,巴西的主要出口农产品咖啡、甘蔗、大豆、可可、铁矿石等价格猛涨,给巴西的相关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相关企业工人工资很高,带动了巴西全国工人工资上涨,但使巴西在国际工业制成品竞争中失去了低工资成本的优势。

这一材料表明()

A.巴西制成品的进口超过出口

B.巴西已成为发达经济体成员

C.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

D.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竞争加剧

11.1959年,茹志娟创作的《高高的白杨树》富有人情味和人性色彩,写法上文笔细腻,清新明快,切人角度小,细节丰富传神,人物形象鲜明感人,但因被人指责没有描写“英雄人物”而遭多方批判。

此类事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文艺批评的政治色彩逐渐浓厚B.新中国文化事业万象更新

C.新中国的文艺成就被完全抹杀D.文艺战线出现勃勃生机

12.1989年初,有人在全国人大通过《行政诉讼法》草案时说:

“如果公民可以告政府,政府还有什么权威?

”出现此现象说明

A.民主建设阻力重重

B.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

D.公民的民主权利无法保障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材料分析题

1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康有为利用经学、创立孔教是维新变法策略上十分有效的一环,取道孔教是方便法门。

“必须从传统的封建学说中去寻找武器”,“用传统来反传统”;“只有利用孔子的威信,只能打着孔子的旗号,才能发出改革时政的呼声”。

——《维新变法中康有为的创教努力及其影响》

材料二维新运动不像洋务运动那样维护封建主义,而是要走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

显然维新运动不是洋务运动的翻版,而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

如果说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维新运动则是自觉地全面推进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新阶段。

维新运动强虽然和洋务运动——祥,都以失败而告终,但维新运动却是民族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起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启蒙作用,比之洋务运动,则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清末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及辛亥革命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如何看待传统儒学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相同点,并简评洋务运动。

14.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凡个人权利无切实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人权宣言》

(1)概括材料中《人权宣言》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人权宣言》。

1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7年3月克莱顿就提出过一份备忘录,建议美国立即行动起来,担负起领导世界的责任,填补西欧的权力真空。

二战后初期美国人认为,欧洲必须具备自己的运输能力。

为此克莱顿建议美国将战后过剩船只出售给法国、意大利和其他欧洲海商国家,将它们的商船恢复到战前水平。

克莱顿还说:

“我们的资源和生产能力足以(向欧洲)提供其所需的所有帮助。

问题是我们要组织好我们的财政政策和国内消费,这样就能从我们庞大的生产中拿出足够的过剩必需品,通过税收而不是增加债务,征购这些过剩产品。

——整理自《克莱顿与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后美国“担负起领导世界的责任”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中欧洲面临的问题是通过什么方案解决的?

美国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1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60年冬天,各地方有计划、有领导地开放了农村集市贸易,这对于促进农副业生产发展,活跃农村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

现在,各地方正在根据这一段时间的经验,加强对农村集市贸易的管理。

1961年,许多地方又恢复了农村中的供销合作社。

1961年,在城市中,国营商业除了平价供应的商品以外,开始出售糖果、糕点等少数几种高价商品。

这是在物资不足、购买力和商品供应量之间差额过大的情况下的一种临时性措施。

随着经济各部门调整工作的逐步展开,我们对教育、科学和其他文化事业也进行了必要的调整,适当地降低了它们的发展指标。

——1961年周恩来《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和当前任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恩来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的经济思想。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朝立国后,为了巩固自己家族王朝的统治,根据宗法制度的宗支原则与分封制度相结合,将其既得利益,按照等级分配给各个姬氏家族和一些相关功臣。

材料中“世代相承”“世卿世禄”体现的就是宗法血缘的作用。

故答案为C项。

A项,材料不能体现西周政治统一和经济统一相结合,排除;B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集权”说法错误,排除;D项,西周在全国推行的是分封制,以拱卫王室,而不是宗法制,排除。

【点睛】

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

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2.A

【解析】

【详解】

材料中“天下屯田被‘卫所官旗势豪军民侵占盗卖十去其五’”反映的是卫所军官和地主豪强竞相侵吞屯田,“十去其五”即比例大,体现了明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卫所屯田被破坏。

故答案为A项。

B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分化,排除;C项,材料中“马文升”向政府汇报的是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没有体现政府强化社会控制,排除;D项,从材料中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不能得出当时的政府是否鼓励发展农业经济,排除。

【点睛】

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

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

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

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

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

“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

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

3.D

【解析】

【详解】

根据表格材料中“宋代耕地面积与税收情况”可知,“1021年”与“996年”相比,总耕地面积和农业税基本都增长了将近一倍,而商业税增长却接近三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政来源。

这些都说明商业在国家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故答案为D项。

A项,材料没有体现宋朝和当时世界其他国家的比较,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对外贸易”,而且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一般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排除。

【点睛】

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

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4.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的《儒林外史》反映了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材料中“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凸显出科举制的弊端。

故答案为A项。

B项,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清代的《儒林外史》及其作者的杰出地位,不是强调其记述的内容是否真实、贴合社会,排除;C项,由材料中认为《儒林外史》的作者“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的观点不能推理得出中华民族向来有尊敬士人的传统的结论,排除;D项,《儒林外史》的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而不是推崇“儒家学说和精神”,排除。

5.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古希腊直接民主政治制度下,政治家必须具备很强的演说能力”“出现了教授修辞学、论辩术和从政知识的哲学家,形成了‘智者学派’”分析可知,“智者学派”的出现与“古希腊直接民主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故答案为B项。

A项,材料不能体现公民社会地位是否提高,排除;C项,曲折的临海地理环境会影响希腊的经济生活以及文明类型,与“智者学派”的出现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材料强调的是“修辞学、论辩术和从政知识的哲学家”,没有涉及“军事斗争”,排除。

6.B

【解析】

【详解】

材料中“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并结合常识知识可知,汽车的第五个车轮是备用的,材料用此比喻帝国议会的作用很小。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1871年德国宪法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但民主立宪是虚的,君主专制是实的,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故答案为B项。

A项,材料反映的是帝国议会的权利小,并不是在比较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谁权利更大,而实际上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可知,即使是联邦议会权利比帝国议会大一些,联邦议会本身的权利也是很有限的,造成帝国议会权利小的原因,不是联邦议会权利太大,而是“立宪是虚”,“君主是实”,排除;C项,材料论述的不是德意志帝国政府与帝国议会的关系,排除;D项,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可知,帝国首相是由德意志帝国的皇帝任命的,而不是由帝国议会选举或推举的,而且材料也不是论述的德意志帝国首相的产生方式,排除。

【点睛】

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

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7.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郑观应于1894年写了《盛世危言》,题干内容是对清政府政治体制的抨击。

郑观应作为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张引进西方民主制度,实行西方的君主立宪,经济上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以商立国;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所以C正确;ABD三项不是题干反映的政治内容。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变法

8.C

【解析】

【详解】

由材料可知,孙中山第一次“护法”“被架空”,第二次“护法”遭遇陈炯明叛变,后来孙中山思想才转变,即依靠军阀是不可能的。

所以其思想的转变源于对一次次失败教训的总结反思。

故答案为C项。

A项,国民大革命的时间是1924—1927,与材料中的时间“1922年”不符,排除;B项,三民主义在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就已经产生了,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不可能接受、传播共产主义思想,排除。

9.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为了宣传的需要,成立了陆军电影处”可知,“拍摄战争新闻片和纪录片”“发行电影新闻周报《战争纪事》”是为了国家政治的需要。

故答案为D项。

A项,材料没有涉及科技,排除;B项,电影是人为制作的艺术,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但是不能用来记录历史,排除;C项,电影是文化的载体与媒介,但是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10.C

【解析】

依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巴西在农产品方面取得的竞争优势,以及在工业制成品中失去竞争优势,可见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是一把双刃剑,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巴西是发展中国家。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根据题干“但因被人指责没有描写“英雄人物”而遭多方批判。

”可知A正确;BD不是材料反映的内容;C表述绝对化。

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文化大革命”·文革背景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行政诉讼法》是为了保障公民利益,规范政府机关依法行政而制定的,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有人反对这一法案的通过,说明人们的思想观念,包括人民代表的民主意识还比较保守,表明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阻力较大,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行政诉讼法

13.

(1)维新派大多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出身,在接受了新思想之后,希望利用传统儒学来反对守旧思想,希望借助改革儒学来达到改良政治的目的。

(6分)

(2)相同点:

都是近代中国发生的试图改变清朝落后现状的事件。

(3分)

简评: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6分)

【解析】

【详解】

(1)从材料一中的“必须从传统的封建学说中去寻找武器”“用传统来反传统”得出:

维新派大多数是传统知识分子出身,希望用“传统”即儒学来反对“传统”即守旧思想;依据材料中“只有利用孔子的威信,只能打着孔子的旗号,才能发出改革时政的呼声”可以得出,维新派希望借助改革儒学来达到改良政治的目的。

(2)第一小问“相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先进的中国人试图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活动。

第二小问“简评”,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从消极、积极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另一方面民用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也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14.

(1)观点:

保证人权能够防止政府腐败;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没有民主的社会无法保证宪法实施;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8分)

(2)评价:

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采用18世纪的启蒙学说和自然权论;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原则;对世界民主发展有重要意义。

(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7分)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中“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可以得出:

保证人权能够防止腐败;根据材料中“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得出:

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根据材料中“凡个人权利无切实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得出:

没有民主的社会无法保证宪法实施;根据材料中“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得出: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评价可以分为对法国和对世界两个方面进行。

对法国:

主要结合启蒙思想的主张以及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进行分析作答;对世界,主要从民主发展的角度作答即可。

15.

(1)原因:

二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英法等欧洲传统强国元气大伤;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

(8分)

(2)方案:

美国对西欧国家实施“马歇尔计划”。

(2分)目的:

美国对西欧资本输出和扩张;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5分)

【解析】

【详解】

(1)原因分析可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

最根本原因主要从美国自身角度分析,即主观原因,“二战”后美国以来经济实力企图建立世界霸权;客观原因主要从英法等欧洲国家以及苏联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一是英法等欧洲传统强国实力削弱;二是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第一小问“方案”,依据材料中“我们的资源和生产能力足以(向欧洲)提供其所需的所有帮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第二小问“目的”,包括经济目的和政治目的两个方面,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16.

(1)背景: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社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国民经济出现倒退局面;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党和政府开始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行动;60年代初期经济逐渐恢复。

(每点2分,任答五点给9分)

(2)思想:

发展经济要尊重客观规律;要允许商品贸易;要稳步前进,不能贪多求快。

(6分)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中时间“1960年”“196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背景:

经济方面:

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泛滥再加上又遇自然灾害;1960年冬天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经济基本好转。

外交方面: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逼债导致国民经济严重比例失调,出现倒退现象。

(2)根据材料中“有领导地开放了农村集市贸易,这对于促进农副业生产发展,活跃农村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可见,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允许商品买卖;根据材料中“逐步展开,必要的调整,适当地降低了它们的发展指标等表述”可见,要求稳步前进,不要求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