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练习20.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8818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练习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材料练习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材料练习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材料练习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材料练习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练习20.docx

《材料练习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练习20.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材料练习20.docx

材料练习20

填空题专项练习

第一章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

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在载荷作用下其抵抗()或()的能力。

2.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和()两种。

3.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和()三个阶段。

4.常用测定硬度的方法有()、()和维氏硬度测试法。

5.疲劳强度是表示材料经()作用而()的最大应力值。

第二章工程材料结构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1.一切固态物质可以分为()与()两大类。

2.晶体缺陷主要可分为(),()和面缺陷三类。

3.晶体缺陷中的点缺陷除了置换原子还有()和()。

4.每个面心立方晶胞在晶核中实际含有()原子,致密度为()。

5.面缺陷主要指的是()和()。

6.最常见的线缺陷有()和()。

7.每个体心立方晶胞在晶核中实际含有()原子,致密度为()。

8.体心立方晶格中的密排面是(),密排方向是()。

9.面心立方晶格中的密排面是(),密排方向是()。

(二)金属的结晶与相图

1.随着过冷度的增大,晶核形核率N( ),长大率G()。

2.细化晶粒的主要方法有()和()。

3.纯铁在1200℃时晶体结构为(),在800℃时晶体结构为()。

4.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分布情况的不同,可将固溶体分为()和()。

5.相是指合金中()与()均匀一致的组成部分。

6.合金的晶体结构大致可以有三种类型:

(),化合物和()。

(三)铁碳合金相图

1.珠光体是()和()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机械混合物。

2.碳溶解在()中所形成的()称为铁素体。

3.在Fe-Fe3C相图中,共晶点的含碳量为(),共析点的含碳量为()。

4.低温莱氏体是()和()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5.高温莱氏体是()和()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6.铸锭可由三个不同外形的晶粒区所组成,即(),()和心部等轴晶粒区。

7.在Fe-Fe3C相图中,共晶转变温度是(),共析转变温度是()。

(四)高分子材料与陶瓷

1.高分子材料中结合键的主要形式是()。

2.高分子材料大分子键的形状主要有()、()和()等三类。

3.高聚物受力变形后所产生的应力随时间而逐渐衰减的现象叫()。

4.普通陶瓷的组织由()、()和气相组成。

5.陶瓷的结合键主要是()和共价键。

第三章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一)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1.单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有()。

2.滑移的本质是()。

3.体心立方晶格的晶体在受力时发生滑移,其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分别为()和()。

4.金属的晶粒越细,则其强度(),塑性()。

5.加工硬化使金属强度(),塑性()。

6.变形后的金属进行加热发生再结晶,再结晶后的晶粒与再结晶前的晶粒晶型()。

7.铅的熔点为327摄氏度,若在20摄氏度进行轧制,这种加工属于()。

(二)钢的热处理

1.共析钢中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

(),(),残余Fe3C溶解,奥氏体均匀化。

2.在钢的热处理中,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由()和()两个基本过程来完成的。

3.根据共析钢的C曲线,过冷奥氏体在A1线以下等温转变所获得的组织产物是()、()和()组织。

4.马氏体是碳在()中的()组织。

5.常见钢的热处理工艺有:

()、()、()和()。

6.材料在一定的淬火剂中能被淬透的()越大,表示()越好。

7.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均有以下三个阶段组成,即(),活性原子被工件表面吸收,()。

第四章常用金属材料

(一)碳钢与合金钢

1.20CrMnTi是一种()钢。

2.GCr15是一种()钢,其含碳量(),含铬量()。

3.W18Cr4V是一种()钢。

4.高速工具钢经高温淬火加多次回火后,具有很高的()和较好的()。

5.不锈钢按其金相显微组织不同,可分为(),(),奥氏体型不锈钢。

6.0Cr18Ni19钢固溶处理的目的是()。

(二)铸铁

1.按石墨的形态不同,灰口铸铁可分为灰铸铁、()、()和()。

2.铸铁自液态冷却到室温,碳结晶成石墨的过程称为()。

3.HT250是()。

4.QT400-15是()。

(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1.黄铜是以()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

2.QSn6.5-0.1是一种()。

3.QBe2是一种()。

4.ZChSnSb11-6是()合金。

第五章其他工程材料

1.聚氯乙烯(PVC)是一种()。

2.光学塑料是指加热加压下能产生塑性流动并能成形的透明()。

3.材料在高温下形成一定形状后冷却到低温进行塑性变形为另外一种形状,然后经加热后通过马氏体逆相变,即可恢复到高温时的形状,这就是()效应。

第六章铸造

1.合金的铸造性能通常用()和()来衡量。

2.铸件的凝固方式有()、()和()三种方式。

3.合金的收缩包括()收缩、()收缩和()收缩。

4.为了防止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工艺上常采用()凝固和()凝固两种措施。

5.机器造型是将()和()等主要工序实现了机械化的造型方法。

6.铸型组元间的结合面称为()。

7.在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发生矛盾时,为保证铸件质量,应优先考虑()。

第七章锻压

1.金属的塑性成形性能常用()和()来衡量。

2.影响金属材料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因素有()和()两个方面。

3.冲裁件的断面质量主要与()有关。

4.板料冲压的基本工序包括()、()、()和()等。

5.冲裁件的断面可分为()、()、()和()四部分。

6.弯曲最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是()和()。

7.拉深最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是()和()。

第八章焊接

1.焊接电弧是电极与工件之间产生的一种强烈而持久的()。

2.焊接电弧的构造可分为阴极区、()和()。

3.根据焊缝附近各点受热情况不同,焊接热影响区可分为()、()、()和()四个区域。

4.焊条由()和()组成。

选择题专项练习

第一章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

1.表示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符号是()。

A.σeB.σsC.σbD.σ-1

2.表示金属材料弹性极限的符号是()。

A.σeB.σsC.σbD.σ-1

3.在测量薄片工件的硬度时,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的表示符号是()。

A.HBB.HRC.HVD.HS

4.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叫()。

A.强度B.硬度C.塑性D.弹性

第二章工程材料结构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1.每个体心立方晶胞中包含有()个原子。

  A.1  B.2  C.3  D.4

2.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包含有()个原子。

  

A.1  B.2  C.3  D.4

3.属于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

  

A.α-Fe,铜  B.α-Fe,钒  C.γ-Fe,铜  D.γ-Fe,钒

4.属于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

  

A.α-Fe,铝  B.α-Fe,铬  C.γ-Fe,铝  D.γ-Fe,铬

5.在晶体缺陷中,属于点缺陷的有()。

  

A.间隙原子  B.位错  C.晶界  D.缩孔   

(二)金属的结晶与相图

1.共晶反应是()。

A.一种固相同时转变为二种固相  B.二种固相同时转变为一种固相

C.一种液相同时转变为二种固相  D.一种液相转变为一种固相

2.一个合金的室温组织为α+二次β+(α+β),它由()。

A.二相组成  B.三相组成  C.四相组成  D.两种组织组成物组成

3.在发生L→α+β共晶反应时,三相的成分()。

A.相同  B.确定  C.不定  D.只有L相确定

4.一个合金的组织为β+二次α+(α+β),其组织组成物为()。

  

A.β、α  B.β、二次α、α  C.β、二次α、(α+β)  D.β、α、(α+β)

5.含60%B的A-B合金(A、B为两种元素)平衡组织由α相和β相组成。

此时α相中含5%B,β相中含10%A,则()。

 

A.α相的质量分数为5%,β相的质量分数为95%  

B.α相的质量分数为90%,β相的质量分数为10% 

C.α相的质量分数为64.7%,β相的质量分数为35.3% D.

α相的质量分数为35.3%,β相的质量分数为64.7%

(三)铁碳合金相图

1.铁素体是碳溶解在()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A.α-Fe  B.γ-Fe  C.δ-Fe  D.β-Fe

2.奥氏体是碳溶解在()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A.α-Fe  B.γ-Fe  C.δ-Fe  D.β-Fe

3.渗碳体是一种()。

  

A.稳定化合物  B.不稳定化合物  C.介稳定化合物  D.易转变化合物

4.在Fe-Fe3C相图中,钢与铁的分界点的含碳量为()。

  

A.2%  B.2.06%  C.2.11%  D.2.2%

5.莱氏体是一种()。

  

A.固溶体  B.金属化合物  C.机械混合物 D.单相组织金属

6.在Fe-Fe3C相图中,ES线也称为()。

  

A.共晶线  B.共析线  C.A3线  D.Acm线

7.在Fe-Fe3C相图中,GS线也称为()。

  

A.共晶线  B.共析线  C.A3线  D.Acm线

8.在Fe-Fe3C相图中,共析线也称为()。

  

A.A1线  B.ECF线  C.Acm线  D.PSK线

9.珠光体是一种()。

 

 A.固溶体  B.金属化合物  C.机械混合物  D.单相组织金属

10.在铁-碳合金中,当含碳量超过()以后,钢的硬度虽然在继续增加,但强度却在明显下降。

  

A.0.8%  B.0.9%  C.1.0%  D.1.1%

11.通常铸锭可由三个不同外形的晶粒区所组成,其晶粒区从表面到中心的排列顺序为()。

  

A.细晶粒区-柱状晶粒区-等轴晶粒区  

B.细晶粒区-等轴晶粒区-柱状晶粒区  

C.等轴晶粒区-细晶粒区-柱状晶粒区  

D.等轴晶粒区-柱状晶粒区-细晶粒区

12.在Fe-Fe3C相图中,PSK线也称为()。

  

A.共晶线  B.共析线  C.A3线  D.Acm线

13.Fe-Fe3C相图中,共析线的温度为()。

  

A.724℃  B.725℃  C.726℃  D.727℃

14.在铁碳合金中,共析钢的含碳量为()。

  

A.0.67%  B.0.77%  C.0.8%  D.0.87%

(四)高分子材料与陶瓷

1.陶瓷的硬度为()。

A.20HV~50HV  B.100HV~500HVC.500HV~800HV D.1000HV~5000HV

2.陶瓷的()。

A.热膨胀系数大,导热性好,化学稳定性好  

B.热膨胀系数小,导热性好,化学稳定性好  

C.热膨胀系数大,导热性差,化学稳定性差  

D.热膨胀系数小,导热性差,化学稳定性好

3.高分子材料中结合键的主要形式是()。

A.分子键与离子键  B.分子键与金属键  C.分子键与共价键 D.离子键与共价键

4.高分子材料大分子键的形状主要有()等三类。

A.线型、晶化型、体型  B.线型、支型、晶型

C.线型、支化型、体型 D.伸直型、折叠型、体型)

5.高聚物的粘弹性指的是()。

 

A.应变滞后于应力的特性 

B.应力滞后于应变的特性

C.粘性流动的特性

D.高温时才能发生弹性变形的特性

第三章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一)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1.单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有()。

A.滑动和孪生  B.滑移和孪生C.滑移和错动 D.转动和孪生

2.滑移的本质是()。

A.晶体转动  B.晶体切变C.位错运动 D.晶格变形

3.体心立方晶格的晶体在受力时发生滑移,其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分别为()。

A.{111}、<110>  B.{110}、<110>  

C.{111}、<111> D.{110}、<111>

4.金属的晶粒越细,则其()。

A.强度越高,塑性越低  B.强度越低,塑性越好

C.强度越低,塑性越低D.强度越高,塑性越好

5.变形后的金属进行加热发生再结晶,再结晶后的金属()。

A.强度降低、塑性降低 B.硬度降低、塑性降低

C.强度增加、塑性降低D.硬度降低、塑性提高

(二)钢的热处理

1.加热是钢进行热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使钢获得()。

 

A.均匀的基体组织 B.均匀的A体组织 C.均匀的P体组织 D.均匀的M体组织

2.完全退火主要用于()。

 A.亚共析钢 B.共析钢 C.过共析钢 D.所有钢种

3.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A.随炉冷却 B.在油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4.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A.随炉冷却 B.在油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5.碳钢的淬火工艺是将其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A.随炉冷却 B.在风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6.钢的中温回火的温度大致为()。

 A.350℃ B.300℃ C.250℃ D.200℃

7.共析钢在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的组织是()。

 

A.P B.S C.B D.M

8.钢的高温回火的温度大致为()。

 A.500℃ B.450℃ C.400℃ D.350℃

第四章常用金属材料

(一)碳钢与合金钢

1.T10钢可用来制造()。

A.齿轮B.铣刀C.手用锯条D.机床主轴

2.制作锉刀可用()钢

A.45B.60C.T8D.T10

3.制作车床齿轮可用()钢

A.45B.60C.T8D.T10

4.制造连杆,通常采用()。

A.Q420(15MnVN)B.20CrC.40CrD.65Mn

5.欲要提高18-8型铬镍不锈钢的强度,主要是通过()。

A.时效强化方法B.固溶强化方法C.冷加工硬化方法D.马氏体强化方法

6.20CrMnTi钢根据其组织和机械性能,在工业上主要作为一种()使用。

A.合金渗碳钢B.合金弹簧钢C.合金调质钢D.滚动轴承钢

7.大多数合金元素均在不同程度上有细化晶粒的作用,其中细化晶粒作用最为显著的有()。

A.Mn,PB.Mn,TiC.Ti,VD.V,P

8.除()元素外,其它合金元素溶于奥氏体后,均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A.CoB.CrC.MnD.Ti

9.()都是不锈钢。

A.1Cr13,Cr17,GCr15B.2Cr13,20Cr,GCr15C.1Cr13,1Cr17,1Cr18Ni9

D.1Cr13,1Cr17,Cr12

(二)铸铁

1.()强烈促进石墨化。

 

 A.C,Si,S  B.C,S  C.C,Si     D.S,Si

2.铁碳合金中,游离态的碳称为()。

  

A.渗碳体  B.石墨  C.碳化物 D.碳墨

3.HT200中石墨的形态为()。

A.片状  B.球状  C.团絮状 D.蠕虫状

4.QT800-2中石墨的形态为()。

A.片状  B.球状  C.团絮状 D.蠕虫状

5.QT800-2可制造()。

A.机床床身 B.炉底板  C.轴承座 D.曲轴

6.球墨铸铁可以进行各种热处理提高其性能,是因为()

A.热处理可以使球状石墨更细小、弥散,减轻了其对基体的割裂作用;

B.热处理可以提高基体的性能,使基体的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C.热处理使球状石墨和基体的结合力更强,使得球墨铸铁性能更好。

(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1.淬火加时效处理是()合金强化的主要途经。

 

 A.形变铝合金  B.铸造铝合金  C.黄钢     D.青铜

2.()是一种单相黄铜,可制作散热器,导电零件。

  

A.H62  B.HCu62  C.H80  D.HCu80

3.滑动轴承可用()制造。

A.GCr15 B.ZL102  C.ZChSnSb11-6  D.ChSnSb11-6

第五章其他工程材料

1.酚醛塑料是()。

A.热固性塑料,可制造农用薄膜B.热塑性塑料,可制造农用薄膜

C.热固性塑料,可制造插头、刀闸、内燃机曲轴皮带轮D.热塑性塑料,可制造仪表壳

2.()是耐热塑料。

A.聚四氟乙烯、环氧树脂B.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

C.聚氯乙烯、环氧树脂D.聚四氟乙烯、聚乙烯

3.砂轮、磨料可用( )制造。

A.碳化硅或氧化锆B.氧化锆或氧化铝C.氧化铝或碳化硅D.氮化硅或氧化锆

4.玻璃钢是()组成的复合材料。

A.玻璃和钢B.玻璃和合成纤维C.陶瓷纤维和钢D.璃纤维和树脂

5.关于YG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G6是一种金属陶瓷B.YG6是一种硬质合金

C.YG6是一种颗粒复合材料D.YG6是一种高速钢

6.电视机机壳通常可用()制造。

A.喷塑薄钢板B.有机玻璃C.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D.聚四氟乙烯

7.下面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钢结硬质合金;B.玻璃钢;C.ABS塑料D.PVC

第六章铸造

1.最适合制造内腔形状复杂零件的方法是()

A.铸造B.锻压C.焊接

2.合金从凝固终止温度冷却到室温时的收缩称为()。

A.液态收缩B.凝固收缩C.固态收缩

3.在选择铸型分型面时,应尽量做到:

()

A.使型腔均分于各砂箱中B。

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型面

C.使分型面为一个平直面,且使型腔全部或大部位于同一砂箱中

4.选择浇注位置时,不应使铸件的重要加工面()。

A.朝上B.朝下C.侧立

第七章锻压

1.将板料沿封闭轮廓进行分离的工序称为()。

A弯曲B冲裁C拉深

2.圆盘类锻件如齿轮毛坯常采用的自由锻工序为()。

A.拔长B.弯曲C.镦粗

第八章焊接

1.焊接电弧温度最高的区域是()。

A.阳极区B.阴极区C.弧柱区

2.焊缝周围的热影响区中,()的性能最好。

A.熔合区B.过热区C.正火区

3.焊接锅炉、压力容器等结构时宜采用()

A.酸性焊条;B.碱性焊条;C.酸性、碱性焊条均可。

判断题专项练习

第一章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

1.用布氏硬度测量硬度时,压头为钢球,用符号HBS表示。

2.用布氏硬度测量硬度时,压头为硬质合金球,用符号HBW表示。

3.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可以理解为金属材料的失效抗力。

第二章工程材料结构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1.非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2.每个体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包含有2个原子。

3.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包含有4个原子。

4.晶体具有各向同性。

5.单晶体具有各向同性,多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6.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

7.不同晶体结构中不同晶面、不同晶向上的原子排列方式相同而排列紧密程度不同。

8.实际金属内部原子排列是规则的,无缺陷的。

(二)金属的结晶与相图

1.物质从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结晶。

2.金属结晶后晶体结构不再发生变化。

3.在金属的结晶中,随着过冷度的增大,晶核的形核率N和长大率G都增大,在N/G增大的情况下晶粒细化。

4.液态金属结晶时的冷却速度越快,过冷度就越大,形核率和长大率都增大,故晶粒就粗大。

5.物质从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6.液态金属冷却到结晶温度时,液态金属中立即就有固态金属结晶出来。

7.合金中各组成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比例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一种新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称为固溶体。

8.合金元素在固态下彼此相互溶解或部分地溶解,而形成成分和性能均匀的固态合金称为金属化合物。

(三)铁碳合金相图

1.铁素体是碳溶解在α-Fe中所形成的置换固溶体。

2.铁素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3.GS线表示由奥氏体冷却时析出铁素体的开始线,通称Acm线。

4.PSK线叫共析线,通称Acm线。

5.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6.ES线是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变化曲线,通称Acm线。

7.在Fe-Fe3C相图中的ES线是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变化曲线,通常称为A3线。

(四)高分子材料与陶瓷

1.高分子材料是良好的绝缘体。

2.热固性塑料比热塑性塑料的耐热性要低。

3.高分子材料的耐酸性良好。

4.晶态高聚物比无定形高聚物的强度和硬度都要高。

5.陶瓷的一般生产过程是:

原料的制备─烧结─加工成型。

6.普通陶瓷的组织由晶相、玻璃相和气相组成。

7.陶瓷的结合键主要是离子键和共价键。

8.陶瓷的弹性模量一般低于金属材料。

第三章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一)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1.在体心立方晶格中,滑移面为{111}×6,滑移方向为<110>×2,所以滑移系数为12。

2.变形后的金属再结晶退火温度越高,退火后得到的晶粒越粗大。

3.钨的熔点为3380摄氏度,在1100摄氏度进行轧制属于热变形。

4.金属的晶粒越细,则其塑性愈差。

5.加工硬化使金属强度降低。

6.变形后的金属进行加热发生再结晶,再结晶后的晶粒与再结晶前的晶粒晶型相同。

(二)钢的热处理

1.完全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m以上30~50℃,保温一定的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2.合金元素溶于奥氏体后,均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3.渗氮处理是将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然后再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4.马氏体转变温度区的位置主要与钢的化学成分有关,而与冷却速度无关。

5.去应力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3线以上,保温后缓慢地冷却下来地热处理工艺。

6.减低硬度的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亚共析钢。

7.在生产中,习惯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方法称为预备热处理。

8.除钴之外,其它合金元素溶于奥氏体后,均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C曲线左移。

9.马氏体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的合金含量。

10.晶粒度是用来表示晶粒可承受最高温度的一种尺度。

11.钢的热处理后的最终性能,主要取决于该钢的化学成分。

12.钢的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形状,尺寸,从而改善钢的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13.热处理的加热,其目的是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