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卫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8474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7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环卫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城市环卫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城市环卫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城市环卫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城市环卫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环卫行业分析报告.docx

《城市环卫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环卫行业分析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环卫行业分析报告.docx

城市环卫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城市环卫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1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4

1、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自律组织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4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4

(2)行业相关产业政策5

二、行业发展概况及规模7

1、行业简介7

2、城市环卫行业发展现状7

(1)行业发展进入市场化推广发展阶段7

(2)市场需求加大,行业发展增速8

(3)行业步入“重效果”时代,政府购买服务形成趋势10

(4)环卫企业参与意愿强烈11

3、行业规模12

三、行业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13

1、周期性、季节性13

2、区域性13

四、行业上下游的关系14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4

1、有利因素14

(1)政策扶持14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行业的市场需求增加15

(3)“物联网+环卫”模式带来的效率提升15

2、不利因素15

(1)地方保护限制企业跨区域扩张15

(2)传统观念偏差导致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16

六、行业主要壁垒16

1、区域壁垒16

2、人才壁垒17

3、资金实力壁垒17

七、行业风险特征17

1、财政政策变动及政府采购风险17

2、市场竞争风险18

3、市场分割风险18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自律组织

行业主管部门是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国务院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

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各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行业自律组织主要是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其主要职责为制定行业管理、行业自律规范以及服务标准;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发展规划;开展法律、法规和行业发展及其技术经济政策研究;培育和规范市容和环境卫生市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评估、审查和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以及科研成果;组织人员培训;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承担业务主管部门和会员委托办理的有关事项。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2)行业相关产业政策

二、行业发展概况及规模

1、行业简介

城市环卫是城市公用事业的一部分,主要由政府作为服务提供者,以国家财政为该行业提供资金支持,工作内容为对城市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进行管理和维护,主要包括:

①城乡道路、广场等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洒水作业;②居民区、城乡道路、公共区域、水域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③环卫设施如公厕、垃圾箱、垃圾中转站的建设、维护和运营;④城市垃圾、粪便、特种垃圾的终端无害化处理;⑤城市市容景观绿化的规划、建设和养护等。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复杂化和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市场化运营的投资主体进入城市环卫管理行业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2、城市环卫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发展进入市场化推广发展阶段

根据原建设部《城市环境卫生当前产业实施办法》的定义,城市环卫行业是指为有效治理城市垃圾、粪便等城市生活废弃物,为城市人民创造清洁、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而进行的垃圾、粪便的收集、运输、处理、处臵、综合利用和社会管理等活动的总称。

同样是原建设部发布的文件,《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明确环卫行业的所涵盖的作业内容包括:

①道路清扫保洁;②生活垃圾和粪便收集运输处理;③公共场所环境卫生。

城市环卫服务市场具有显著的公用事业特征,同时兼具垄断效应和规模效应,因此与其他公用事业行业例如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电力燃气等具有相似的市场发展与格局。

目前,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

城市环卫服务项目大多合作期限仍然不长,大部分项目合作期限不超过3年。

理论上说,环卫服务企业合作时间在3年及以下的合作项目是否能转变为持续的市场增长能力有待进一步观察。

但是考虑到部分情况下政府对合作项目具有一定的连续性需求,以及随着环卫一体化趋势,大额、合作时间长的订单数量有所增长,对于环卫服务企业而言,抢占先机、跑马圈地变得十分重要,可以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的市场格局。

2013年以来,环卫服务进入市场化推广阶段,企业规模逐渐扩大,政府加大公共服务力度,政府职能发生转变,市政服务项目更多交由第三方运作。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公共服务项目的市场化趋势越发明朗。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多利用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2015年下发《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2)市场需求加大,行业发展增速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的规模、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的人口数量也快速增长,造成的城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也随之增长,这造成人们对城市环卫的需求增加。

而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卫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止2016年末,我国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为79.50亿平方米,县城道路清扫保洁面积为25.06亿平方米,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38.62%和36.42%。

2016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2.04亿吨,比2012年增加了19.30%,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增速明显。

同时,2016年我国县城生活垃圾清运量为0.67亿吨,占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比重为32.84%。

随着市政环卫行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行业投入规模也逐渐扩大。

市政环卫行业的重要固定资产投入为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

我国城市市容环卫专用车辆从2012年的11.22万台增长至2016年的19.39万台,县城市容环卫专用车辆从2012年的3.12万台增长至2016年的4.63万台,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2012-2016年我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统计表

2012年-2016年我国城市和县城的道路清扫保洁面积、垃圾清运量、公厕数量等均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相应财政支出不断增加。

2017年我国城乡社区环境卫生支出已超过2,000亿元。

(3)行业步入“重效果”时代,政府购买服务形成趋势

环境卫生水平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俯瞰全球各个国家城市环境,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普遍具备良好的环卫服务,为国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而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城市则以“脏、乱、差”而闻名。

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物质需求得到逐步满足的同时生态文明的需求被摆上更高位置,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卫生受到极大关注,而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环境依然不能达到令人民满意的程度,实现“中国梦”和“美丽中国”,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自然是应有之义,而经济的发达也为环卫事业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目前全国大部分环卫市场运营仍掌握在事业单位性质的环卫部门手中,由于运营团队投融资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较为欠缺,环卫管理水平、作业水平较低,历史上环卫行业呈现投资大效果差的局面。

未来伴随着人口红利消失、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用人成本将不断上升,特别是2015年国家出台事业单位用人同工同酬政策后,非在编职工比例高达八成的环卫部门更是感受到了空前财政压力;近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加剧了支出紧张局面,传统环卫模式亟待改变。

在上述背景下,环卫市场化运营成为政府解决资金瓶颈、改善民生、提高资金效率的优选方式。

而环卫主管部门在财政投入、环境评价等多方压力下有意愿转换角色,从运营管理者变为项目监管者。

引入民营资本进入环卫领域,一方面能够平滑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减轻政府负担;另一方面显着改善城市环境和民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

目前,越来越多的政府市场环卫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市场化第三方企业运营,我国的环卫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我国市政环卫业务原主要集中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相对薄弱。

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的发展建设,住建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十部委2015年出具《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农村环卫市场已经成为了环卫服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卫服务的投入力度,整县推进、全局治理的城乡一体化环卫服务项目不断涌现,市政环卫服务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为行业内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4)环卫企业参与意愿强烈

对参与到环卫市场的企业而言,环卫服务收益较稳定(按月度付款),金额较大,可以类标准化运营,有效提高企业实力和管理水平。

目前来看,除传统环卫企业包括北京环卫、玉禾田以及侨银环保等外,环卫服务产业链上游的环卫装备企业以及产业链下游的固废处理企业顺应趋势纷纷进入。

对于环卫装备企业来说,利用原有的装备渠道拓展服务市场具备先天优势,也有利于企业做大体量和长远发展。

对于固废处理企业来说,当前后端市场竞争激烈已呈红海状态,通过产业链向前延伸进入环卫服务领域对于打通上下游渠道,从而为后端固废提供原料来源保障,提高环卫固废一体化把控能力。

不同行业的企业齐聚环卫服务领域,不仅证明了环卫市场的吸引力,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不断地带来活力。

3、行业规模

根据2016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16年全国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79.49亿平方米,其中机械清扫面积47.50亿平方米,机械清扫率59.76%,全国县城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5.06亿平方米,其中机械清扫面积12.70亿平方米,机械清扫率50.68%,城市和县城全年清运生活垃圾2.70亿吨,城市公共厕所为12.98万座,县城公共厕所为4.36万座;2016年全国村庄环境卫生建设投入为239.06亿元,全国村庄内硬化道路面积为51.44亿平方米,生活垃圾总量为1.50亿吨,公共厕所11.69万座;全国城市市政环卫市场保守估计年运营规模约为1500亿元,农村环卫市场规模约为700亿元。

三、行业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

1、周期性、季节性

行业不具备周期性、季节性。

2、区域性

城市环卫行业区域性特征主要依赖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和城市道路面积带来的需求,而我国经济东部较中西部发达、沿海较内地繁荣,因此行业主要市场集中在人口密集的东部沿海地区。

但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政策的倾斜与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中西部区域市场需求也将会逐步提高。

四、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城市环卫行业创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市容维护、清扫、绿化养护,使城市环境保持舒适整洁,城市居民能够安居乐业。

行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主要投入包括人力资源、机械化设备、劳保用品、洗涤养护类化学制品。

因此,行业的上游为专用机械设备、劳保用品、洗涤养护类化学制品的制造商,部分接受劳务派遣的企业其上游还包括人力资源公司。

市政环卫服务主要由各级政府以项目形式发布,企业参与竞标取得,服务成果由市民享有。

故行业的下游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主要是基层政府中的环卫部门等具有环卫设备和市容环境卫生服务需求的单位,包括环境卫生管理所(站)、市容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政策扶持

市政环卫服务领域已从过去的政府部门主导改变为民营经济市场化经营,并出台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等政策文件,为市政环卫服务市场化提供政策支持。

各地方也陆续出台了配套的政策,进一步将环卫作业推向市场,为从事该行业的民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行业的市场需求增加

城市环卫行业作为整个城市管理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趋势明显,伴随着城市迅速扩张,城市面积、道路长度和面积等清扫保洁范围亦在稳步提升,对环卫工作的需求随之增加,为行业发展提供了稳定增长的市场需求。

(3)“物联网+环卫”模式带来的效率提升

随着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行业逐渐深入“物联网+环卫”模式。

传统的城市环卫作业,存在管理与服务人员沟通交流困难,信息传递效率低下的问题。

“物联网+环卫”模式接入行业,带来信息传递效率的提升,透过物联网信息平台或管理系统,管理者可以更好的与作业人员实现远程交流,完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有效调度,实现行业效率的提升。

2、不利因素

(1)地方保护限制企业跨区域扩张

长期以来,环卫作业服务的供给责任一直由政府承担,并以事业单位组织形式包揽一切。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由原来对市政环卫项目的政府承担转变为政府招标,并引入各种市场主体参与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提高环卫工作效率。

但实践中地方保护没有完全消除,对当地企业承接业务具有一定的保护倾向,企业从原有的业务区域向外地扩张的难度较大,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规模增长,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2)传统观念偏差导致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城市环卫行业目前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随着机械化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对业务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经验丰富、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产生了较高的需求。

实践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偏差,环卫工人老龄化严重,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年轻人进入该行业的意愿不强,存在人才缺口,不利于行业发展。

六、行业主要壁垒

1、区域壁垒

城市环卫行业具有较强的区域性,一方面,环卫作业需要大量的人力及专业化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作业范围的区域性,一般而言环卫行业企业会采取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的形式开拓其他地区业务,需投入较高成本;另一方面,不同的城市,同一城市不同的辖区以及不同的街道,都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辖,不同的项目需根据不同的招标要求进行投标,具有较强的区域壁垒。

2、人才壁垒

城市环卫行业属于劳动密集的服务行业,作业任务的本身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且门槛较低。

但是机械化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对业务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经验丰富、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产生了较高的需求。

行业未来发展趋向科技化和服务一体化,复合人才的稀缺已经逐渐形成行业壁垒。

3、资金实力壁垒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扫帚+洒水车的配置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经济较发达地区,机械化作业程度高,新进入企业需预先投入资金购置大量的扫地车、洒水车、保洁车、清运车、抑尘车、道路养护车、自动装卸式垃圾车、低压清洁车、高压冲洗车等各类机械化设备,方能有望在招标中胜出以获得项目机会,这对新进入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七、行业风险特征

1、财政政策变动及政府采购风险

城市环卫行业的主要客户为各地政府、市政环卫相关部门,尽管市政环卫业务是城市发展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小,若未来宏观财政政策趋于紧缩,各级政府削减或延缓非刚性的财政支出项目,将对公司的市政环卫业务的顺利开展和工程款项的回收造成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入,城市环卫行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且业务开展成本较高,企业区域性经营特征明显,市场竞争激烈。

3、市场分割风险

近年来,我国市政环卫行业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但在旧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对当地市政环卫企业扶持的情况依然存在。

虽然《招标投标法》已颁布实施多年,但实践中既有的地方保护没有完全消除,对当地企业承接业务具有一定的保护倾向,市政环卫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分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