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分类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8171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5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分类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分类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分类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分类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分类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分类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分类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分类 新人教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分类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分类新人教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1.相传,造出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初祖”是

A.黄帝(南京市)B.尧C.舜D.禹

1.2009年11月,被确认为我国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水稻地区之一的苏州草鞋山遗址又有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

在下列远古人类中,也已经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苏州市)

1.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莆田市)

1.中国台湾某旅游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A.大禹陵B.黄帝陵(三明市)C.秦始皇D.孙中山陵

1.小榕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采草莓一日游”,在馆中他感受到浓厚的

A.长江流域文化色彩B.闽文化色彩(福州市)

C.黄河流域文化色彩D.珠江流域文化色彩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1.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

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图一:

司母戊鼎图二:

甲骨文图三:

殷墟宫殿复原图

A.图一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河南省)

B.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图三表明安刚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

D.上述三幅图支持了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

1.前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在上海世博园的中华美食街上,挂着“中国味,世界享”特色招牌的五芳斋店铺里的粽子散发着阵阵诱人的清香。

请问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的哪位文化名人?

A.文天祥B.司马迁c.孔子D.屈原(无锡市)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统一大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读右图。

该变法发生在何处

A.①B.②C.③(南京市)D.④

2.“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苏州市)

D.郡县制

13.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

下列哪一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A.筒车B.铁农具(淮安市)C.都江堰水利工程D.牛耕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

A.禅让制B.分封制(扬州市)C.郡县制D.行省制

2.孔子思想中,体现和谐社会要求的是

A.仁者爱人(扬州市)B.等级观念C.举一反三D.温故知新

(汕头市)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他对教育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是(C)

A.主张“为政以德”B.按出身贵贱招收门徒

C.主张“因材施教”D.以《论语》作为教材

1.如右图,镐京与曲阜的关系是

A.王都与封国都邑(佛山市)

B.均为封国都邑

C.王都与郡府

D.均为郡府

26.湛江人民所建造的雷州青年运河,不仅保证了雷州半岛农田的灌溉用水,还解决了九洲江下游的洪涝灾害。

战国时期,既能防洪又能灌溉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A.大运河B.都江堰(湛江市)C.长城D.三峡大坝

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其中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莆田市)D.墨家

2.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

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B.楚国C.燕国D.秦国(福州市)

 

(泰州市)2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1)材料一中,各个学派问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学术繁荣局面?

其中儒家学说从哪一时期开始被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2分)

 

材料二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尤其是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2)列举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两项宋代科技成就。

(2分)

 

材料三清朝赵翼说: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材料三中提及“李杜诗篇万口传”,其中被称为“诗圣”的诗人是谁?

明清时期独领风骚的文学形式(体裁)是什么?

(2分)

 

材料四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

—一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不超过20字)(1分)

21.

(1)百家争鸣汉朝

(2)印刷术指南针(3)杜甫小说(4)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

2.2010年5月17日至19日,新疆工作会议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书记提出了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目标任务,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你知道新疆地区最早录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始于哪个朝代?

A.秦朝B.西汉(无锡市)?

C.唐朝D.元朝

3.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啊一游牧民族的进扰

A.突厥B.女真C.契丹D.匈奴(南京市)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首诗中赞颂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泰州市)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当时通行于全国各地的货币是

   

ABC(扬州市)D 4.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我国

A.战国时期B.秦朝时期C.西汉时期(扬州市)D.东汉时期

26.汉家和亲第一公主是

A.王昭君(扬州市)B.刘细君

C.孟丽君D.佘太君

(汕头市)

2.秦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

右图是秦朝测量重量的工具之一“秦权”,

他上面文字的文体是(B)

A.大篆B.小篆C.楷书D.行书

21.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秦始皇(湛江市)B.齐桓公C.启D.禹

22.有人说:

“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湛江市)B.商鞅变法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D.百家争鸣

1.汉朝时,派使臣出使大秦,他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要经过的地点是

①今新疆境内②河西走廊③西亚④大秦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龙岩市)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莆田市)

4.下列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莆田市)

B.华佗支撑了“麻沸散”

C.《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医疗学的基础

D.《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

2.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的“王立群读《史记》”节目,吸引了众多观众,《史记》的作者是

A.孔子B.屈原C.司马迁(三明市)D.司马光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

4.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A.《兰亭序》(南京市)B.《九成宫碑》

C.《颜氏家庙碑》D.《玄秘塔碑》

23.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A.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B.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湛江市)

C.统一度量衡D.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

第2课 “贞观之治”

第3课 “开元盛世”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二)

3.无锡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古运河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留下了一段“运河版、江南水弄堂”,堪称古运河听精华绝品。

“水弄堂”两岸粉墙黛瓦,鳞次栉比,码头石埠,错落有致,构画出江南“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貌,让无数中外游客如痴如醉,你知道京杭大运河最早是谁统治时期开凿的?

A.隋文帝B.隋炀帝(无锡市)

C.唐太宗D.唐玄宗

5.一位唐朝官员说:

“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文帝B.隋炀帝(南京市)C.唐太宗D.唐玄宗

2.贞观初年,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求取佛经精义的唐朝高僧是

A.鉴真B.玄奘(泰州市)C.晁衡D.郑和

14.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

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淮安市)?

27.右图中流经扬州的一段大运河是

A.①

B.②(扬州市)?

C.③

D.④

 

28.据报道,今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一位扬州唐代高僧的坐像将再次回乡省亲,他就是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

A.鉴真(扬州市)B.玄癸C.空海D.圆仁

29.崔致远和马可波罗是与古代扬州有关的两个外国人,他们来到扬州的时间分别是

A.秦朝和汉朝B.汉朝和唐朝C唐朝和元朝(扬州市)D.元朝和清朝

(汕头市)3.“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有关“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重视纳谏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D.任用姚崇为相

(汕头市)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D)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从通行的便利性看,隋朝赵州桥在造桥技术上的创新设计采用

A.单孔石拱B.平拱(佛山市)C.多索斜拉D.多孔曲拱

24.据报道:

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

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A.河北曲阳B.河南汝州C.江西景德镇(湛江市)D.河南开封

27.有一首歌这样唱道:

“……不知今宵是何时的云烟,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睡莲,只愿能够化作唐宋诗篇”,那么在“唐宋诗篇”中被称为“诗仙”的唐朝诗人是

A.李白(湛江市)B.杜甫C.自居易D.苏轼

2.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底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

力。

”如右图,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曹魏

C.唐朝(龙岩市)

D.北宋

5.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物是

A.李冰B.李春C.鉴真D.玄奘(莆田市)

3.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

最恰当的应是

张骞通西域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

A.祖国统一B.民族团结C.中外交往(三明市)D.抵抗侵略

 

(河南省)21.(5分)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论证到勘探,历经数十年,中线工程河南段终于2009年全面开共。

这是一项规模浩人的民生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局面。

我国古代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泽被后世,但对当时的政权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都江堰图二:

隋朝大运河

(1)简述图一、图二工程的主要功能。

(2分)

 

(2)两人工程分别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家在建设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什么?

(1分)

21.(5分)

(1)图一:

防洪灌溉;(1分)图二:

运输。

(沟通南北交通或南粮北运也可,l分)

(2)都江堰的修建,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只要答出对秦国的积极影响即可,l分)为修建大运河,隋炀帝过度役使人民¨,遭到人民反抗,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意思相近即可,1分)

(3)要从国情出发;要经过充分、科学的论证;要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

(一条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也可,l分)

(苏州市)30.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一一《墨子》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

"……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

古者世卿,《春秋》讥之。

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

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

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

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

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

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

(1分)

 

(2)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

(1分)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简述其影响。

(2分)

 

(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1分)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1分)

30.

(1)不论贵贱,选贤用能(或尚贤)。

(2)科举制度。

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

(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莆田市)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fú)望之继世。

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zhí)言》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

何时创立?

(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

(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2分)

26.

(1)科举制度;隋唐时期。

(4分)

(2)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

(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3)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历史的发展;“愚天下之心”。

(2分。

答出其中一条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二)

4.上海世博园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是“活”的《清明上河图》。

高科技让画上的人物全部活动起来,熙来攘往,昼现夜隐,12世纪中国多刺的城市画卷被生动演绎出来。

请问《清明上河图》是哪位画家的传世名作?

A.王羲之B.顾恺之C.吴道子D.张择端(无锡市)

3.英国作家培根说:

“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

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

A.“麻沸散”(苏州市)

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3.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会子美元英镑

A(泰州市)BCD

4.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泰州市)D.军机处

(汕头市)5.北宋统治者衣饰由开国初期的简约朴素,转变为后来的精美华丽。

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B)

A.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B.奢侈之风的盛行

C.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D.大众审美观的变化

3.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是

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62.9%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

③水稻种植扩大,产量跃居粮食首位④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⑤扬州、临安、广州、成都等城市商业发达。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⑤(佛山市)D.②③④

4.《金史》有“声如雷震,……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的战争场景描绘,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战争场面惨烈B.火药已应用于军事战争

C.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结局(佛山市)D.火药

6.元朝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等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

忽必烈诏令司农司编写的书籍是

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C.《农桑辑要》(莆田市)D.《天工开物》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唐朝关中地区B.北宋四川地区(三明市)C.南宋江南地区D.元朝中原地区

3.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完成于

A.东晋B.隋朝C.南宋(福州市)D.明朝

4.弗兰西斯·培根说:

“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这里的“第三种”指

A.指南针(福州市)B.造纸术C.印刷术D.火药

(南京市)31.(8分)上海世博会把《清明上河图》制作成多媒体长卷,用北宋繁华的都市风貌,辉映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哪位画家的不朽作品?

(1分)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

(1分)

(2)当时该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

(1分)有很多供来往客人住宿的地方,叫做什么?

(1分)达官贵人出行乘坐哪一种交通工具?

(1分)

(3)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

(1分)政府在广州等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1分)

(4)结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北宋城市经济生活的认识。

(1分)

31.(8分)

(1)张择端(1分);东京(开封)(1分)

(2)瓦子(1分);邸店(1分);轿子(1分)

(3)交子(1分);市舶司(1分)

(4)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任答一点,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1分)

(福州市)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材料三    

 

请回答:

(l)材料一中姓氏改变与什么事件有关?

(2分)再举一例该事件中的措施。

(2分)

(2)材料二体现元朝哪一历史趋势?

(2分)当时还有哪些现象反映这种趋势?

(举一例即可,2分)

(3)材料三反映清朝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壮举,清政府对东归英雄们的态度如何?

(2分)

27.

(1)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讲汉话、穿汉服、与汉人通婚、用汉制、学汉礼、尊崇孔子等。

(回答一例即可)

(2)民族融合的趋势。

汉族人开发边疆;边疆各族内迁,同汉族人杂居相处;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等。

(回答一例印可)

(3)妥善安置。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二)

2.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

“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异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河南省)

C.中西方人种差异D.中国文人的偏见

5.有尚未普及电视和电影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

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无锡市)

6.下列措施与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有关的是

A.废除丞相B.大兴文字狱

C.执行削藩政策(南京市)D.设立军机处

7.清政府规定:

“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

该规定说明清朝

A.禁止对外贸易B.实行闭关锁国(南京市)

C.加强思想控制D.鼓励商业发展

4.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刘明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求》、《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想法的是

A.浅议“焚书坑德”B.叙说清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闭关锁国”D.略谈清朝的君主专制(苏州市)

15.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共同目的是

A.加强思想控制(淮安市)B.大力发展传统文化

C.鼓励读书人参政议政D.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5.“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