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的野外观察与描述.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804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4.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石的野外观察与描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岩石的野外观察与描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岩石的野外观察与描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岩石的野外观察与描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岩石的野外观察与描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石的野外观察与描述.ppt

《岩石的野外观察与描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的野外观察与描述.ppt(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岩石的野外观察与描述.ppt

一、岩石的分类二、沉积岩的野外观察要点三、岩浆岩的野外观察要点四、变质岩的野外观察要点五、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观察,内容提要,地质学领域各主要分支学科的相互关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火山岩侵入岩火山碎屑岩混合岩,岩石的基本类型,1、沉积岩的主要岩石类型,二、沉积岩的野外观察要点,2、泥质岩的观察与描述,

(1)颜色(原生色和风化色)

(2)单层厚度(中层状0.10.5m;薄层状0.010.1m;极薄层状0.01m)(3)裂开:

页片状、板状、块状等(4)沉积构造:

纹层状、水平层理、生物扰动(5)非粘土矿物:

主要是碎屑的种类和含量(6)化石:

化石的类型、保存状态,3、砂岩的观察与描述,

(1)颜色(原生色和风化色)

(2)单层厚度(巨厚层状2m;厚层状20.5m;中层状0.10.5m;薄层状0.010.1m)(3)碎屑颗粒:

成分、含量、粒度、分选、磨圆及成熟度等(4)杂基与胶结:

成分和含量、胶结类型(5)沉积构造:

波痕、干裂、雨痕、虫迹;压模、沟槽模;层理、结核、潜穴(6)化石:

化石的类型、保存状态,4、砾岩的观察与描述,

(1)颜色(原生色和风化色)

(2)单层厚度(巨厚层状2m;厚层状20.5m;中层状0.10.5m;薄层状0.010.1m)(3)砾石:

成分及含量,粒度、分选、磨圆及成熟度等(4)杂基与胶结:

杂基成分和含量、胶结物类型(5)沉积构造:

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叠瓦构造等(6)化石:

有时保存有植物化石,5、碳酸盐岩的观察与描述,

(1)颜色

(2)岩层厚度(极厚层状、厚层状、中层状、薄层状)(3)成分类型:

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碎屑灰岩及之间的过渡类型(4)结构类型:

如鲕状灰岩、内碎屑灰岩等(5)沉积构造:

前沉积构造:

如沟槽;同沉积构造:

如纹层、藻席;沉积后构造:

如滑塌、缝合线等(6)生物化石:

化石的类型(种类多)、保存状态,6、基本层序的观察与描述,

(1)基本层序的类型:

重点是旋回性基本层序,有正向、反向甚至双向变化层序。

(2)基本层序的岩性相:

组成基本层序的最小岩石单位。

如曲流河沉积基本层序:

块状含砾砂岩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爬升层理粉砂岩水平层理泥岩。

(3)顶底界面:

常现冲刷面、暴露面、特殊沉积层(重力流、生物富集、火山灰等)(4)基本层序的横向变化,新近系红层,新近系红层远景,放射虫硅质岩,大陆边缘的碎屑沉积,远洋沉积岩,生物碎屑灰岩,三、岩浆岩的野外观察要点,1.基本概念

(1)岩浆是由地幔或地壳的部分熔融(partialmelting)产生的。

其中大陆地壳的部分熔融,又称为深熔作用(anatexis)。

(2)玄武质岩浆:

只能从地幔部分熔融而来,这对于研究岩浆岩成因非常重要。

(3)中酸性岩浆:

可以由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而来,也可以由地壳岩石部分熔融而来。

2、岩浆岩的简单分类,3、主要矿物成分及与岩浆岩类型的对应关系,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橄榄石超基性岩:

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基性岩:

辉石、斜长石,可含ol、hb中性岩:

角闪石、斜长石,可含px、bi酸性岩:

长石、石英、黑云母,可含hb,侵入岩的分类,火山岩化学成分分类,4、侵入岩的野外观察要点,

(1)颜色:

色率直接与岩石类型相关。

(2)结构:

显晶质-隐晶质;显晶质可按粒度划分(伟晶、粗、中、细、微或斑状、似斑状)。

(3)构造:

块状、斑杂状、片麻状等。

(4)矿物成分描述:

颜色、种类、晶形、大小、含量,(斑晶、基质)。

(5)岩石定名,(6)与围岩接触关系及依据(侵入、断裂、沉积,切层、顺层;接触边界特点、有无矿化蚀变)(7)岩体形态规模(岩墙、岩基)(8)内部包体描述:

深源包体、边缘捕虏体,颜色、成分、大小、含量、分布规律)(9)岩体组构:

定向性、节理密度及大小等。

(10)内部接触关系:

脉动、涌动,5、喷出岩的野外观察要点,

(1)颜色:

灰红、灰白、灰绿、黑绿色、黑色等

(2)结构:

晶质、半晶质、玻璃质,斑状等。

(3)构造:

枕状、气孔杏仁、柱状节理、流纹绳状。

(4)矿物成分描述:

斑晶、基质;颜色、晶形、大小、含量。

(5)岩石野外定名:

主要根据斑晶和颜色,(6)与围岩接触关系及依据(侵入、断裂、覆盖、沉积,接触边界特点,烘烤、矿化)(7)火山岩的产出相(溢流、爆发、火山颈、次火山相等)(8)层序观察:

根据气孔杏仁、枕体形态、熔岩流面特征等(9)韵律及旋回(10)包体特征:

主要注意幔源包体。

(11)火山机构,碱长花岗岩,侵入岩的接触关系,绳状熔岩,火山岩的柱状节理,柱状节理,白榴石斑岩,大型花岗岩体,花岗岩中的基性包体,四、变质岩的野外观察要点,1、变质岩的基本类型,2、常见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命名,变质程度(变质相)与温压的关系,3、区域变质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及与变质级的关系,3、区域变质岩的野外观察,

(1)颜色

(2)结构:

变余,变晶(粒度、形态),变斑。

(3)构造:

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斑点状、眼球状、条带状、条痕状、层状)(4)矿物成分:

种类、颜色、晶形、粒度、含量。

特别注意特征变质矿物。

(5)野外定名(粒度+矿物+基本岩石名称)(6)产状与接触关系:

平行、包含、透镜、互层、夹层(7)后期蚀变与矿化(8)面理线理的产状与性质,强烈褶皱的角闪黑云片岩,五、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观察与描述,1、堆积物的主要成因类型

(1)冲积(al)

(2)洪积(Pl)(3)坡积(4)残积(5)风积(eal)(6)冰积(7)湖积(8)沼泽沉积(9)化学沉积(10)海积,2、第四纪沉积物的观察要点,

(1)颜色:

干色、湿色

(2)颗粒:

成分、粒度、形态、含量、成熟度、排列方式(3)粒度:

粒级组成(4)结构构造(5)固结程度(6)层序特征(7)地貌:

洪积冲积扇、阶地、夷平面、河床谷地(8)生物及古气候(9)古人类遗迹(10)地质界线及接触关系,野外路线的准备工作极为重要目的任务路线上可能遇见的地质体及前人描述,了解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路线观察与前人资料不一致的原因何在总结与消化,为下一条路线做准备,板块构造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