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热点专题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7426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8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热点专题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热点专题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热点专题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热点专题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热点专题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热点专题学案.docx

《中考地理热点专题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热点专题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地理热点专题学案.docx

中考地理热点专题学案

2018中考地理热点专题

一、世界地理。

1.南非干旱

热点链接:

南非内阁3月15日发布的声明称,发生在该国局部地区的干旱已进入国家灾难状态,并引发用水危机。

此次干旱影响了南非中南部的多个省份,为23年来最严重的一次。

西开普省是此次干旱的重灾区,开普敦的旱情更是“四百年一遇”。

为应对用水危机,开普敦市政府2月1日起推行限水令,要求每人每天饮用水限制在50升以内,在户外使用地下水和户外灌溉等也都受到限制。

为节约用水,一些快餐店的洗手间也都被迫关闭。

涉及考点:

主要考查南非的半球位置、气候特点等知识点

 

例1:

读图可知,南非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

A.东半球、北半球B.东半球、南半球C.西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

例2:

根据南非所在的经纬网位置可知,南非的气候特点是(  )

A.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B.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印度南部持续强降雨天

热点链接:

央视网消息10月31号,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港口城市金奈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出行带来不便,交通受阻,学校被迫停课。

持续的降雨导致路面大量积水,当地人只能费力地趟水前行,而强风刮倒的树木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涉及考点:

印度的季风气候等相关地理知识

 

例1:

目前对印度农业影响最大的灾害是(  )

A.台风B.寒潮C.沙尘暴D.旱涝灾害

例2:

给印度带来持续性的降水的主要季风是(  )

A.西南季风B.东南季风C.西北季风D.东北季风

3.第五个南极科考站

热点链接:

经过20多天连续施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7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

在庄严地国歌声中,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在岛上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罗斯海新站选址奠基仪式。

  建设罗斯海新站是“雪龙探极”重大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要科学规划使之具备“一站多能”的综合观监测能力。

罗斯海区域既是南极考察与研究历史最长又是南极国际治理的热点区域。

我国在此区域建设新站,是积极参与极地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务实举措,开启了新时代南极工作的新征程。

涉及考点:

主要考查中国南极考察站及南极相关的知识

 

例1:

在世界各国土地资源极其宝贵的今天,南极大陆却无人永久定居,主要原因有(  )

①气候极其寒冷②南极地区风太大③环境污染太严重④到处冰雪覆盖,很难找到裸露的土壤

A.①②③B.②⑨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例2: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我国五个南极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东半球B.都有极昼现象

C.都在南极大陆上D.最佳考察时间为11月一次年4月

二、中国地理。

4.中国海军远航访问编队圆满结束访问任务

热点链接:

新华社杭州10月15日电中国海军远航访问编队长春舰、荆州舰和巢湖舰于15日9时回到浙江舟山某军港码头,圆满完成亚非欧20国访问任务,历时176天,航程31000海里,航迹遍布两大洋三大洲。

自4月23日启航以来,编队在指挥员沈浩、政委徐平率领下,航经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穿越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等26条国际海峡水道,成功访问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缅甸、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伊朗、阿曼、吉布提、意大利、土耳其、希腊、沙特阿拉伯、坦桑尼亚、马尔代夫、印度尼西亚、文莱、柬埔寨、泰国等亚非欧的20个国家,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创造了人民海军历史上出访时间最长、访问国家最多的新纪录,展示了人民海军的良好形象,加强了与各国海军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深了与到访国家的友谊和互信,赢得了国际社会和舆论的一致好评。

涉及考点:

中国的海洋知识,世界海陆分布等

例1:

下列海域中,均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A.黄海和东海B.渤海和琼州海峡C.渤海和黄海D.南海和琼州海峡

【解析】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黄海、东海、南海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分。

【答案】B

例2:

材料中的苏伊士运河是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

A.亚洲和欧洲B.欧洲和非洲C.亚洲和非洲D.亚洲和美洲

6.台湾花莲地震

热点链接:

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

02月04日21时56分在台湾花莲县附近(北纬24.25度,东经121.67度)发生6.4级左右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花莲县位于台湾东部,西邻中央山脉,东临太平洋。

该县面积4628平方公里,地形狭长,是台湾面积最大的县,也是台湾原住民最多的区域。

著名的太鲁阁大峡谷位于该县。

花莲下辖1市2镇10乡,2009年人口约34万。

涉及考点:

考查台湾的相关地理知识

 

例1:

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下列关于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②自然环境优越,物产丰富,桉树是最著名的树种

③台湾山脉主峰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峰,日月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④出口贸易是台湾的经济命脉,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例2:

台湾经常发生地震的原因是(  )

A.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位于美洲板块和大西洋板块交界处

C.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D.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例3:

当花莲发生地震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快速乘电梯下楼B.立即关闭电源和煤气C.快速躲藏到桌子下面D.撤离到开阔的地方

7.嘎拉山隧道贯通

热点链接:

4月7日,拉萨至林芝铁路由拉萨方向引出的第一个隧道——嘎拉山隧道顺利贯通,为全线铺架迎来了开门红。

嘎拉山隧道位于西藏拉萨市曲水县和山南市贡嘎县境内,是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的重点工程和工期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长4373米,最大埋深674米,线路平均海拔3600米,气候和施工条件比较艰苦。

拉萨至林芝铁路项目总投资360多亿元,预计2021年建成通车。

涉及考点:

主要考查青藏高地理环境、交通建设等知识点

 

例1: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歌词中描绘的铁路线是(  )

A.兰新铁路B.京包铁路C.青藏铁路D.宝成铁路

【解析】“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韩红的这首《天路》歌唱的是我国的青藏铁路。

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无人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因此被称为“天路”,故选C。

【答案】C

例2:

修建拉林铁路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  )

A.多火山、地震B.云雾多、太阳辐射弱

C.地质复杂,多滑坡、泥石流D.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保护

例3:

请简述拉林铁路修建的地理意义。

 

【解析】主要从拉林铁路修建的人文、经济、国防等方面进行讲述。

【答案】拉林铁路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藏南地区的交通,能为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使其资源优势得以更充分发展;可以加强国内其他广大地区与西藏南部的联系,促进藏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能加快开发藏南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等。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与地球仪

标准

活动建议

1. 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开展地理观测、动手制作等活动。

例如,观察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

(二)地图

标准

活动建议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开展运用地图、动手制作等活动。

例如,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使用地图、手持定位仪等进行“定向越野”活动;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二、世界地理

(一)海洋与陆地

标准

活动建议

1.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开展拼图游戏、模拟演示等活动。

例如,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自选实验教材或使用计算机,模拟海底扩张、大陆漂移。

(二)气候

标准

活动建议

1.天气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 主要气候类型

•运用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开展参观、观测、体验等活动。

例如,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使用测量仪器,观测气温、降水和风向;收看(听)和记录天气预报内容,模拟预报天气。

说明:

“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简单的天气图”,是指电视等媒体天气预报中经常出现的天气符号和天气图。

(三)居民

标准

活动建议

1.人口与人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语言和宗教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

3. 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开展辩论活动。

例如,围绕“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住乡村好,还是住城市好”等辩题组织辩论。

(四)地域发展差异

标准

活动建议

•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开展讨论活动。

例如,收集两个不同发展水平地域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开展讨论。

(五)认识区域

标准

活动建议

1.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认识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开展学习交流、角色扮演等活动。

例如,选择一个教科书没有介绍过的区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特征,以适当方式(如墙报、图片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就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问题,分别扮演地理学家、政府官员、热带雨林区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从各自角度提出见解。

标准

活动建议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距离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三、中国地理

(一)疆域与人口

标准

活动建议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他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开展拼图游戏、学习交流等活动。

例如,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拼图游戏;收集并交流反映我国一些民族的风俗、服饰图片和文字资料,描述、讲解这些名族的风土人情。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标准

活动建议

1.自然资源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2.自然资源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开展野外地理观察、讨论等活动。

例如,实地观察家乡某条河流,描述该河流的特征;收集资料,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三)经济与文化

标准

活动建议

1.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开展辩论活动。

例如,围绕“高速铁路(公路)建设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辩题组织辩论。

(三)经济与文化

标准

活动建议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在地图上找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开展地理知识竞赛活动。

例如,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行专题知识竞赛。

(三)认识区域

标准

活动建议

1.位置与分布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3.环境与发展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开展学习交流、撰写小论文等活动。

例如,选择一个教科书没有介绍过的区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特征,以适当方式(如墙报、图片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围绕某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治、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主题,自拟题目,撰写小论文。

说明:

本单元规定选学我国部分区域,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学习内容要体现区域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具体的学习内容要从所选区域的实际出发,不要求面面俱到。

四、乡土地理

标准

活动建议

•运用地区,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分析其特点。

•利用图文资料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其原因。

•举例分析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家乡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运用家乡的人口资料与全国人口情况进行比较,说出家乡人口数量和人口变化的特点。

   •了解家乡的对外联系现状,认识家乡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关注家乡的未来发展,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

开展乡土地理调查、为家乡建设献计策等活动。

例如,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乡土地理课题,开展调查,交流调查结果;开展为实现家乡的绿色生活献计献策活动。

说明:

乡土地理师必须内容。

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这里的“乡土”范围一般是指县一级行政区域。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也可以讲授本地区(省辖市)地理,或者本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理。

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至少应安排一次野外(校外)考察或社会调查。

此为作者原创,未经许可XX

联系方式:

qq25168210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