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未来出版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7254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未来出版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未来出版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未来出版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未来出版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未来出版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未来出版社.docx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未来出版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未来出版社.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未来出版社.docx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未来出版社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课程特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学生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学生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2、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

(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

(4)在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学生展开活动。

2、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 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五、课时安排表

周次

单元

课题

课时

备注

1

第一单元

1、父母对我的希望

1

2

2、希望带来的苦与乐

1

3

3、架起沟通的桥梁

1

4

第二单元

4、我有上学的权利

1

5

5、选举我们的班干部

1

第6周国庆假

7

6、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1

8

第三单元

7、我们的衣食那里来

1

9

8、生活中的工业产品

1

10-11

期中复习、检测

1

12

第四单元

9、四通八达的交通

1

13

10、现代通信真方便

1

14

11、传媒拉近了时空

1

15

第五单元

12、世界科技的今天

1

16

13、让科技造福人类

1

17

第六单元

14、揭开邪教的面纱

1

18

15、抵制邪教

1

19

总复习

20

期末考试

1.父母对我的希望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感人小事有条理、生动地描述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筛选素材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

领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希望”的习作真谛。

二、重点难点:

重点:

选择典型的材料进行习作。

难点:

讨论交流表达出真情实感。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培优辅差:

五、教学过程:

(一)积蓄情感,在享受中动情。

(1)教师与学生交谈,有人说:

“父母啊,无论走到哪里,我眼前总有你慈祥的面容,慈爱的目光。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2)俄国有句俗话: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几年来父母与我们共同走过的日子,诉说父母与我们之间无尽的爱。

板书:

父母对我的希望

(二)在交流中叙情

1、老师让大家课前搜集有关父母对儿女深情的文章、诗词或者词语,把你搜集到地读给大家听。

(学生汇报)

同学们读得真好,你可以把这些好词、好句引用到你的作文中来,为你的作文增添色彩。

2、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父母对自己的希望。

3、谁愿意把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故事说一说。

4、同学们,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曾经为许多人所讴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些名句都把亲情表达到了极致,其实,真情的流露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语言作修饰,也不只是在重大事件上才能表现出真情,或与知识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或许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或许平时的你丝毫都没有在意,然而,就是这样的点滴,却往往更能体现出真情的伟大!

以感恩的心,用心去体会亲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平淡的小事一样会打动别人。

(三)故事明理。

自主阅读《孟母择邻而居》的故事。

(四)写作中抒情

1、下面来看一下本次习作的要求。

(写爸爸或妈妈对我的爱)

(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展开具体描写。

(2)抓住细节,以小见大,把过程叙述完整。

(3)要表达真情实感。

2、学生开始写作。

3、教师巡视,具体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五)佳作欣赏

学生互相点评。

(五)总结

今天,我发现同学们长大了,因为你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相信上完这节课,你再不会对爸爸、妈妈所作的一切无动于衷,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才会觉得生活充满阳光、充满快乐。

最后,我们全体学生起立,一起唱一首歌——《母亲》,无论以后你干什么,都不要忘了父母对你的希望。

六、课后作业:

纸条对对碰。

(父母与孩子相互交换想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希望带来的苦与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父母合理的希望和要求会促进自己不断进步;反之,父母不合理或者过高的希望和要求,会给自己带来烦恼与压力,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父母不合理或过高的希望和要求给自己的带来烦恼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能够体谅父母的用心、理解父母的做法。

3、在了解父母对自己希望的同时培养学生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从正面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来理解父母、感激父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希望;

2、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父母的行为去理解他们对儿女所做的无私的奉献,学会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准备:

1、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自己的获奖证书;

2、教师录制故事《揠苗助长》;

3、学生课前搜集古今中外父母为儿女甘心奉献的故事。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培优辅差: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谈谈父母对自己的希望。

2、图文分析

通过看图及文字分析,使学生了解父母在学习上、生活中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给予的帮助,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自己知道,在父母的严格要求和督促下,如果自己坚持着去做,同样也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3、联系实际讨论交流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获奖证书,介绍自己取得的成绩,然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分析在这些成绩的背后,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及付出的辛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⑴在自己取得成绩的事情中,哪些是自己愿意做且父母给予了支持、给予了巨大帮助的?

⑵在自己取得成绩的事情中,哪些是自己要做且父母作出了牺牲,促使自己成功的?

⑶在自己为取得成绩而努力的过程中,有没有父母“逼迫”的成分?

这种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当时自己是如何接受的?

如果以后还有这种“逼迫”,自己会如何看待和接受?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交流对父母严格要求自己的理解,并写出对父母的理解及感谢的话语。

4、听故事明道理

听故事《揠苗助长》,讨论“助长”这样目的和“揠苗”这种手段之间的矛盾。

然后让同学们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父母提出不符合实际的希望和要求,给自己带来的烦恼。

而且要认识哪些是真正的由“希望”带来的“烦恼”。

七、本课总结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我们对父母的爱也应该如此。

让我们把爱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进步”与“烦恼”的问题,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并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恩情吧。

八、作业布置

1、制作一张“爱心”卡片,并写上感谢父母的话语送给自己的父母,来表达对自己父母的感激之情。

2、搜集古今中外父母为儿女甘心奉献的故事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填写课本中的表格并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架起沟通的桥梁

教学目标:

  

1.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

 2.培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说说、议议。

  

课前准备:

课前填写调查问卷 

教学课时:

1课时 

培优辅差:

教学过程:

  

一.课前填写调查问卷发一纸条,调查学生与自己父母的关系,不需写名字,请真实填写。

  A 、亲密  B 、比较紧张  C 、疏远  D、一 般  

填完马上收齐,统计。

  

二.根据课前统计情况,导入。

  

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

是谁,呵护 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

是我们的父母!

可是, 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 大。

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

今天,就让 填写调查问卷 出示一些图片,学生交 流  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

  

三.出示一些图片,与学生交流。

  

内容是:

1.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  

2.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

  

3.课件出示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请一个同学朗读全文)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四、教师小结。

  

五、作业:

1、填写16页我的沟通计划。

 2、回去与父母交流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烦恼。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4.我有上学的权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失学儿童情况,并能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2、简单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规定。

2、教学重点:

简单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规定。

3、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学习运用法律来保护和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4、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培优辅差:

六、教学过程:

(一)故事揭题。

讲述失学儿童刘玉芬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失学儿童的情况,说说听后感,激发学生对失学儿童的关注,感受到自己的幸福,从而揭题——《我有上学的权利》

(二)讲授新知。

1、看图说一说图中的两位家长错在哪里,完成填空。

2、了解导致儿童失学的其他原因。

3、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法制小天地:

(1)学生自由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2)法律知识竞赛。

①国家实行义务教育。

(九年)

②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学费、杂费)

③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 接受并    。

(按时入学)(完成义务教育)

④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

(适龄儿童、少年)

⑤未成年人是指的公民。

(未满十八周岁)

4、大家说法

图一:

在一个小饭馆里,吃饭的客人特别多,一个小女孩和妈妈正忙着给客人端菜,小女孩说:

“妈妈,我想接着读初中?

”妈妈说:

“女孩子小学毕业就可以了,还是帮我赚钱吧!

图二:

一个工厂门口粘贴招收启事,父亲让孩子去打工赚钱,父亲说:

“老板,我家的孩子可以来这里干活吗?

|”老板说:

“行,不过他人小,一个月我只给两百元。

”小孩哭着说:

“爸爸,我才十三岁,我想读书。

(1)小组讨论:

这些大人做得对吗?

为什么?

(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自己的看法。

(2)全班交流。

(3)学到这里,你觉的课题中的“我”是指谁?

5、七嘴八舌

(1)假如你是图中这两位孩子,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该怎么办呢?

(2)小玉芬的妈妈也想让她的孩子上学,你想怎样帮助那些像小玉芬一样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儿童呢?

(三)归纳引伸

收获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完成课本27页练习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5.选举我们的班干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2.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3.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培优辅差: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们心目中的班队干部

1.我喜欢的小干部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五年的学校生活,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并写在黑板上。

2)根据大家的发言,全班同学交流、研讨:

什么样的小干部是大家所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

并说明理由。

2.模拟活动:

假如我当班干部

1)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班里的实际,写一篇“假如我当班干部”的“竞选宣言”。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竞选宣言”。

3)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进行发表,对他们的“竞选宣言”提出质询。

4)全班评出最佳“竞选者”。

活动二怎样选干部

1.谁来选干部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班和本校选举班队干部的基本方法,画出干部选举流程图。

大体了解一下,班队干部该怎样选出,由谁来选。

说说在选举中,我们都有哪些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

2.怎样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联系班上实际说一说应当怎样行使自己的权利。

案例1可以让学生思考:

用给好处的方法拉选票,是不是真的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同学会怎么看自己?

这样的选举对其他同学公平吗?

案例2可以让学生思考:

和自己要好的同学是不是就适合当干部?

如果大家都以是不是自己的好朋友为标准选干部,结果会怎样?

让学生思考:

如果认为自己能胜任干部工作,又愿意为大家服务,可不可以投自己一票?

这样是不违反选举规则?

在研讨过程中,逐步让学生意识到公平、公正在民主选举中的意义。

3.干部轮岗制大家谈

结合教材第29页所示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完成表格。

在教室里按照不同的观点分出“赞同轮流当干部”“赞同选举产生干部”和“说不清楚”三个区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分别加入某一个区域的讨论。

在讨论中,如果有同学改变自己的看法,可以变换区域。

教师在整个研讨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思考“轮流当干部”与“选举产生干部”两种方式的利与弊。

4、投下神圣的一票

完成课本30页表格

活动三当干部是为了什么

1.调查一些同学当上干部的想法和做法。

2.调查汇报:

我了解到的一些干部同学的想法和做法。

(不涉及人,只说事。

3.文本对话:

看看教材还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想法和做法,这些想法和做法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体现吗?

4.讨论交流:

我对这些想法和做法的看法。

分析每种想法或做法是否对集体、对大家有利。

5.班级总结;当干部是为什么?

干部该怎样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每人给自己班级干部写一句话。

可以是希望,也可以是称赞、鼓励等。

活动四课后作业

完成32页我的竞选演讲稿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6.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2、引导小学生乐于、善于发现社会问题,能提出合理的建议,培养他们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3、课时安排:

1课时

4、培优辅差: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

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社会问题

教师活动:

谈话引入

1、请问同学们是哪个国籍?

2、从我们一出生,就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就有责任关注我们身边存在的一些问题。

学生活动:

请学生去调查身边的一些问题。

活动二:

情景表演,凸现问题。

教师活动: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活动:

情景小品表演

(一)游客到此地游玩后,白色垃圾随风飘扬,果皮纸屑处处皆是,年迈老人不慎踩香蕉皮摔倒在地,谁之过也?

情景小品表演

(二)春天悄然来到,大地渐渐一片新绿,暖风微微吹过,却时而传来一股异味,闻味寻去,发现一条留着污水的小河蜿蜒而去,殊不知这些污水尽四处流淌,致使不知名的疾病大面积传播,这又怪谁呢?

教师活动:

交流个人感受。

引语——当你观看了以上两个生活中的片段,你最想说什么呢?

下面就亲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好吗?

学生活动:

交流内心的感受以及此时此刻心中的滋味。

活动三:

再现问题,交流解决之办法。

教师活动:

引语——其实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不仅仅就以上两个社会问题,而是有更多的社会问题存在于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去关注。

视频播放身边的一些社会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更多的社会问题。

教师活动:

请学生交流“我”发现的一些社会问题。

1、填写“我发现的问题”卡。

2、班内交流“我”发现的社会问题以及所带来的危害。

教师活动:

引语——没想到,在我们的身边竟有如此多的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的生存了,那么,身为一个小公民我们有没有责任去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呢?

你有哪些好办法呢?

学生活动:

1、小组内交流解决的办法。

2、各小组派代表在班内交流。

活动四:

拓展延伸,增强社会责任能力。

教师活动:

请学生就针对的社会问题给相关部门写一份建议书并邮寄。

活动五:

课后作业

调查我们身边存在的社会问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7.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衣食对人生存的重要。

2、初步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3、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衣食的重要

教学难点:

懂得“衣食之源在农村”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培优辅差:

五.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的食物

谜语导入,体会食物的重要性

1、出示谜语:

身子白又胖,肚脐眼朝上。

喜欢蒸汽浴,时常当早饭。

――打一食品。

学生发言

2、交流:

那你们早上都吃了什么?

教师出示早餐图片

3、体验:

如果早上没有吃早餐或者早餐没有吃饱就赶来上学,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发言

小结:

营养丰富的早餐,为我们在上午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提供着保障,它们是多么重要啊!

在我们吃的食物中,有的本身就是农产品,有的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经过工业加工制成的。

教师出示各种食物的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分组:

可以直接吃的食品有:

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有:

(二)、说说我们的衣物

1、诱发思考

你和你的家人在一年四季里,都穿戴过哪些衣物?

在你们家里,都有哪些床上用品?

你知道这些衣物及床上用品与农业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纷纷发言,教师给予适当鼓励。

出示表格:

 

衣物类

鞋帽类

床上用品类

请同学们把你家的衣物和床上用品记录下来吧!

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解:

我们的穿戴及床上用品,大多是用棉、丝、毛、皮等农产品为原料,经过工业加工制成的。

学生认真思考。

出示问题:

你家的衣物及床上用品都是用哪些农产品为原料制成的?

分分类吧!

棉织品

毛织品

丝织品

竹草制品

皮制品

(三)结合课本43-44页内容,了解大米的来历。

(四)课堂练习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

出示:

大豆、棉花、玉米、高粱、小麦、水稻。

这儿有几种农产品,你认识他们吗?

第二关互相出题

将你收集的商标亮出来。

挑难的,考考对方。

小结:

比赛的结果不分上下,明白的道理却清清楚楚,衣食之源在――农村。

(五)走向田野,了解农民的农事活动

(六)探究农业和农民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七)情感体验,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1、放“馒头的诉苦”

2、(电脑出示:

《锄禾诗》;馒头诞生记:

耕地、播种、施肥、收割、脱粒、翻晒、磨面、发酵、制作、蒸熟、出售)

3、讨论:

你们有什么感想?

4、总结:

出示国徽图片。

麦穗是国徽图案的一部分,民以食为天,我们要自觉爱惜粮食

(八).作业安排

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对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写一写“我心中的农民”。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8.生活中的工业产品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工业”。

2、对家里的生活用品分类,了解自己喜爱的一样工业食品的生产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工业产品带来的生活变化

3、教学课时:

1课时

四、培优辅差: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继农业以后,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我们今天就生活在工业社会。

(二)、说一说:

1、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工业产品?

提示:

学习用具——书包、课本、本子、笔、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

个人穿戴——衣服、帽子、鞋袜、红领巾等

家里用品——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沙发、电脑、餐桌、炊具、餐具等、

2、你对“工业”有怎样的认识?

(三)、练一练:

试着给家里的生活用品分类。

(四)、议一议:

说说你家生活中的工业产品有哪些已经更新换代?

给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五)、画一画:

选择你喜爱的另一种工业食品,画一画这种食品的生产过程。

(六)、教科书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1、看P58插图,了解教科书的生产过程。

2、说一说:

教科书生产过程

稿纸知识精美的插图印刷用版切割装订成册

真没想到,一本书的制作需要这么多人的分工制作呀!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件生活用品,尊重人们的劳动。

(七)、作业:

到附近的工厂走走看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9.四通八达的交通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了解交通运输工具和祖国交通事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知道交通运输如何与人们息息相关,感受到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激发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能根据交通运输工具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依据出行的方式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工具,同时继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交通运输工具的特点,知道交通运输与人们的密切联系,懂得怎样使用和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培优辅差: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1.谈话引题

同学们,你们今天上学都是怎么来的?

同学们的家住在学校附近,我家住的比较远,同学们猜猜我是怎么来的?

对,我就是乘坐汽车这种交通运输工具来的。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块聊聊“交通运输”这个话题。

出示课题:

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相关

2.看图了解古人是怎样出行的?

3.认识各种交通运输工具(课件出示)

节假日的时候,同学们一定去了很多好玩的地方,去的时候你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呢?

谁来说说?

(依照学生说出来的交通工具,教师用课件的形式以学生说的顺序展示各种交通工具。

4.进一步了解交通运输与我们生活如何息息相关

同学们在出行时选择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能将我们载到祖国各地、世界各地,方便极了。

那么除此之外,交通运输工具还能帮助人类干些什么?

同学们结合你们的生活实际,先和小组同学互相说说,然后我们一起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和指示,通过相互之间知识的交流,使他们了解各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