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模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7013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一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推荐一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推荐一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推荐一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推荐一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一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模式.docx

《推荐一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一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模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一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模式.docx

推荐一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模式

推荐一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模式

长宁区“《主题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组阶段性研究报告

项目组成员:

秦璞、张春华、王立华、左春华、阎俊、杨应来、马季青

报告执笔者秦璞

一、二期课改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需要适当的教学模式

1.二期课改课堂教学的新特点

二期课改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概括地说就是”一本三维”。

所谓“一本”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在思想政治课新课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采用,教材的展示形式,都是以学生的当前发展需要和长远发展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依据。

所谓“三维”就是教学目标的多维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有知识和技能目标,还包括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这点从新教材的设计编排也可以鲜明地看出,突出了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突出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突出了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了教材条件。

2.二期课改课堂教学面临的矛盾

教学改革从来就不可能一步到位地达到理想境界,在实践中必然遇到各种矛盾。

这里仅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两对矛盾。

首先是新理念和旧传统的矛盾。

从教学目标看,尽管提出了三维目标的理念,但在实际日常教学中,由于传统的惯性,教师依然会自觉不自觉地突出知识目标而虚化弱化其他目标。

从新编教材看,虽然作了大胆的革新,但就其整个教材框架,仍沿用了“三级提纲”式的成人表述方式,一本八课、一课三节、一节二或三框。

为了满足这种体系的需要,有时不得不对教学内容做人为的裁减,甚至多处出现内容不能紧扣节题而出现“节外生枝”的情形。

从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看,都有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

教师需要调整知识结构,更新教学方法,逐步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教学方法;同样,学生也需要改变对政治课的功利性偏见,以主动的态度投入政治课学习之中。

教学双方都有一个适应新课程的过程。

其次是教学目标和教学时间的矛盾。

教学目标虽然在新课程标准中文字表述不多,但事实上,浓缩性的表述背后包含很多具体目标。

要真正落实这些目标需要足够的时间。

再加上现在要落实的是三个维度的目标,需要更多的时间。

而一般来说,由于学校期中考试、长假以及其它一些原因,政治课一学期上新课的教时最多为15、6周,也就是30节课左右,以每节课40分钟计算,只相当于20小时(!

)。

因此如果是真正按照目标上课,而且要上得比较深入,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主动精神,教学时间是不足的。

3.从教学模式着手缓解课堂教学中的矛盾

缓解或解决上述矛盾,可以有种种努力方向。

我们则从寻求一种适当的教学模式着手。

为什么从教学模式入手,这首先是因为教学模式不像其它因素(如教材、课时数)不是个别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模式是教师个人可以实际操作的。

同时,教学模式的独特功能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改革。

教学模式总是一定教育理念的理想模型,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使一定的教育理念在具体操作中得到反映和实现。

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规范性,也使教师教学过程受到一定规范的指引和约束,方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教学模式也是实现教师间资源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相同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之间更能交流和合作。

总之,二期课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构建一种适用的教学模式,使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地转化为带有常规性、普遍性的教学规范。

为此,我们在实践中提出了一种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主题教学模式。

二、什么是主题教学模式

1.主题教学模式主要特征:

(1)一课一主题。

二期课改对思想政治课提出的最根本要求是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但在至今的实践中,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地解决。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常见两种不正确的倾向。

一种是教学随意性,以课改为名,对教学内容无根据的拉长或缩短,讲到哪里是哪里,或专拣自己或部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讲,其余部分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划书。

第二种是依然未能摆脱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理念,严格按照教材知识体系上课,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知识讲授占有过多的时间,方法、情感等目标仍被忽视,为了赶进度,还时常出现“断头课”、“划书课”,影响教学效果。

主题教学模式提出“一课一主题”。

要求每节课确定一个主题,解决一个问题,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教学设计,防止节外生枝,分散中心,这五个字看上去很简单,但突出教学过程的针对性(突出重点)、完整性(避免上断头课)、约束性(规范教学内容、进度)。

要做到一课一主题,要打破原有教材的课、节、框的束缚,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地重组和整合,按照每学期30节课的教学时间,提炼出30个主题,使教师对整个一学期的教学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2)三维目标落实到每课时。

为了真正贯彻三维目标,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知识目标而忽视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倾向,主题教学模式在“一课一主题”基础上,要求把三维目标落实到每一课时。

由于采取了一课一主题,所以每节课上都应当有完整的三维目标。

这样做,使原来虚化的后二维目标显性化了,也更具体了。

而如果按照以往的惯例,每堂课上主要是知识目标,而后二维目标是体现在一个单元中,这很容易使后二维目标最终得不到落实。

当然三维目标并不是并列的三块,而是互相渗透的,而且根据具体课的内容,每堂课中也有侧重,但原则上应当每堂课都体现三维目标。

(3)选择适当的话题组织教学。

为了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不仅每一课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以适当的话题来体现主题,组织教学。

关于话题的定义、作用和功能,下文还要提及。

以话题作为教学的导入或基本平台,既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又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

(4)问题和活动作为主线。

主题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三级提纲式的框架。

传统教学的教学过程往往是一二三四、1234、

(1)

(2)(3)(4)……演绎式的,教学的主线是“观点+例证”,即先列出主要知识点,然后对每一个观点找到相应的例证。

而主题教学模式则围绕主题,以问题和活动为主线,它也不就是和演绎法相对的归纳法,而是一种矛盾推进法,通过问题思考和活动体验解决思想上或情感上的困惑,来实现“三维目标”。

整堂课由核心问题或活动引领教学的段落。

以问题和活动为主线,能够较好落实过程和方法目标。

(5)教学诸要素互动。

主题教学模式要求课堂教学各要素相互联系、优化结构,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有教师、学生、教科书、教具(如PPT等)、板书。

这些基本要素有机结合,形成教学的整个过程。

既反对教师单向传授、三级提纲式的板书,照本宣科的“传统课”,也反对没有板书、闲置教科书、多媒体成了电子板书、老师只是主持人的“改革课”。

2.主题教学模式基本教学流程

教师:

设问、讲授、提供方法、组织、投影、板书、指导看书等

教师设问、引题

教师归纳并提出观点

问题或活动

(1)

问题或活动(n)

话题导入引出主题

师生共识别

学生:

思考、讨论、质疑、活动、看书、小练习等

学生认同或质疑

学生思考

3.主题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主题教学模式首先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内外因关系、矛盾是事物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世界、真理性和价值性统一等原理都是本模式的哲学依据。

主题教学模式的教学理论依据是现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有几个关键词:

问题、体验、合作、生成、选择。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外部灌输的结果,而是原有认识和新知识互动的产物、人际交往和合作的产物,认识是在思考和体验中通过主体的选择而逐步生成的,新的认识不是简单的知识的量的积累。

而是打破原有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而形成的。

这些理论的共同点是正确揭示了人的认识规律,反对机械反映论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作是一个以实践和交往为基础、以主客体互动为主线、认知和情感以及体验和思考相互促进的能动的、曲折的过程体。

这些都是主题教学模式的科学理论基础。

4.主题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基础。

主题教学模式无意脱离已有的成功教学经验而标新立异,相反,它是吸取、借鉴和总结各种成功的课堂教学经验而形成的。

它的实践经验基础主要有

(1)政治课公开研究课。

教学改革以来,政治课涌现出一批优质的公开研究课,它们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的理念,受到广泛的好评。

其实,政治课的公开研究课几乎都是一课一主题、强调多维目标,同时也和家常课有较大的距离。

对优秀的公开课人们更多地是从教学理念上加以赞扬,而很少从教学模式的高度加以总结。

我们的主题教学模式就是要从教学模式角度进行总结并使公开研究课的经验家常化、普遍化。

(2)德育的主题教育班会。

班主任的主题教育班会和思想政治课由于都是德育课程,在教学形式必然有相通的方式。

主题教育班会的主题明确,有很强的针对性。

我们的主题教学模式吸取了主题教育会的优点。

(3)其它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

比如,教师在实践采用的问题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导学式教学模式、合作模式也是主题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

(不过这里也应当指出,主题教学模式和这些教学模式不同。

这些模式都是把某一个教学环节(如范例或问题)、某一个方法(如导学)抽出来专门研究形成的理想模式,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适用范围就有较大的限制。

主题教学模式与这些模式相比,更具有综合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更接近常规政治课教学实践。

(4)优秀的科普读物。

优秀的科普读物总是从读者感兴趣的话题、疑问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主题明确(如《十万个为什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

此外国外一些优秀的教科书也有以主题来编排章节的。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主题教学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是吸取、借鉴和总结各种成功教学经验的集成创新成果,是一种操作性强、实效性强的教学模式。

三、主题教学模式的几个关键词解读

1.主题。

主题是一堂的中心。

主题也就是课题。

和传统课题不同之处是以下几点

第一,更加强调单一性,不受教科书节题、框题的束缚。

如,新高一《经济常识》第二课第一节第二框《适度消费和生活质量》和第二节第一框《合理消费和消费结构》,我们重新组合成三个主题:

“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生活质量”,使中心更加集中。

第二,更强调针对性,不仅从教材知识体系来确定主题,而且也从学生实际需要来确定主题,做到国家意志和学生需要相一致。

这可以通过课题下列副题的形式突出学生的需要。

比如,新高一《经济常识》第四课第一节第一框《财政和财政收支》,我们改为主题“我国的财政”,后面加了一个副题“国家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又如,同教材第二课第三节《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中包括三框,我们整合浓缩成一个主题“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加上一个副题“愿天天都是3·15”。

第三,主题和课时数严格对应。

每学期30课时,也就是30个主题。

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这也体现出教师的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水平。

2.话题。

什么是话题?

我们初步定义为:

“话题是适合贯彻教学目标的,与学生生活经验、思维发展水平贴近的、有思考性或可争辩性的话语平台。

第一,话题是一个教学平台。

它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话题可以是一个故事、一段掌故、一幅漫画、一个流行的观点、一则注目的新闻,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

话题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第二,话题是体现教学预设目标的,而不是随意的,不是把课上成时政课。

从这点上讲,不同于生成话题。

第三,话题是贴近学生的,而不是直接把教学主题、课题当作话题。

应当是新鲜的、或者是有趣的、或者是学生想了解的。

第四,话题有思考性,最好是有可争辩性的,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话题的功能根据话题按照内容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在教学的作用可以分成大话题和小话题。

小的话题可以起到导入引领作用,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状态话题,激活学生思维兴趣。

我们称之为导入话题。

大话题则不仅起到导入作用,可以贯穿整堂课,起到整堂课教学的基本载体作用,我们称之为载体话题。

从目前实践水平看,应用较多的是导入话题。

比如,我们讲“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从“法国学生反对政府《首次雇佣法案》”或从“丛飞能否再救更多的穷孩子”开始,让学生讨论,从而引出主题“社会保障制度”。

这两则材料包含较多的信息,可供讨论,设计得好,与教学内容相关度高,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导入话题虽然有着重要的导入功能,但和一般的兴趣导入不完全相同,话题当然会起到吸引学生的作用,但是话题的根本特点是思考性、可争辩性。

因此,对话题要精心地深度挖掘其可争论性。

如有老师在讲理财前,讲了《一个鸡蛋的家当》的寓言,并不是简单地作为兴趣导入,而是让学生评价此人的行为,经过议论,发现此人有财产增值意识但缺乏风险意识,从而自然进入课题“投资和理财”。

3.问题和活动。

主题教学模式的主线是问题和活动。

带着问题学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体现。

学生思维发展离不开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的形成需要用问题来引导。

教师经常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开拓他们的思路。

因此设计问题便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一环。

一个好的问题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如,“‘有人说,浪费也是拉动消费,也能促进生产。

’对吗?

主题教学模式还要求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使问题不断加深。

随着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课堂中的问题不再是全部由老师提出来,学生中的生成性问题更具有学习意义,更能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如在前面的问题又可设计一个问题:

“高消费是不是浪费?

”或“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浪费现象?

通过活动亲身体验是有效学习的另一重要条件。

问题侧重于“想一想”,体验侧重于“动一动”。

但是政治课课堂上的的“动一动”不等于课外的社会实践,我们也不赞成任何一节课都要学生在课前作很多活动准备,加重学生负担。

课堂活动应当是比较小型的、花时不多的一种小活动。

课堂活动的形式有课堂讨论交流、课堂辩论、演讲、问卷调查、实验、游戏、模拟场景、小品等。

其中课堂讨论交流、课堂辩论、演讲、问卷调查这些形式体验程度还比较低,还是属于集体思考、合作思考范围。

而实验、游戏、模拟、小品这些形式体验程度比较高,使学生在一个新情景(即使是模拟的)直接得到一种感受。

如有的老师让学生通过模拟选购商品认识要理性消费的道理。

二期课改的“三维目标”十分重视过程和方法目标,而以问题和活动为主线正是为实现过程和方法目标提供了平台。

以问题和活动为主线,必然会打破教师的传统习惯,也必然要求学生积极投入参与到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来。

4.五项原则。

综前所说,主题教学模式体现的教学原则(或策略)主要有以下五条:

(1)“精”:

即重点原则。

主题教学模式坚持一课一主题。

教师就要在不违背课程标准总的精神基础上,重组精选教学内容,防止“压缩饼干”式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强干削枝,突出一个主题,提高针对性。

(2)“顺”:

即通顺原则。

主题教学模式坚持学生为学习主体,在教学中,反对机械地按照知识逻辑上课,而要按照学生思维逻辑组织教学,教学设计努力做到通过问题和活动这条主线,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一气呵成,防止支离破碎的知识拼接,防止不必要的节外生枝、喧宾夺主,防止难易颠倒、坡度倒置。

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益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3)“近”:

即“贴近原则”。

主题教学模式无论是话题的选择,还是问题的设计,都要转换视角、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结构、贴近学生的思想热点、贴近学生的情感特征、贴近学生的成长需要。

当然,贴近不是迎合,而是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架一座由已知到未知的桥。

(4)“思”和(5)“动”:

即探究原则和活动原则。

主题教学模式问题和活动为主线,改变传统政治课“观点加例证”的模式,把培养问题意识、方法论的传授,把学生的当堂体验和参与作为教学主线。

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热情,营造研究氛围,促进互动和合作,塑造思想政治课新形象。

4.课堂五要素。

构成课堂教学基本要素的主要有五个方面:

教师、学生、教科书、板书和笔记、多媒体等教具。

它们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课堂应当是立体的课堂,教学要素应当多样化,而且应当形成各要素互动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

一堂课只调动一种因素必然显得单调,有了多种要素却未能整合也会造成杂乱。

主题教学模式的流程中要充分、协调调动好各种要素。

教师:

始终起着主导作用,负有贯彻落实“三维目标”的责任。

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传授必要的知识、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的讨论、提供正确的方向。

学生:

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态度、行为是检验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志。

教科书:

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

一般来说,教科书的文字规范,是学生学习的文本依据。

现在有些公开课,往往忘记运用教科书,是一大缺陷。

板书和笔记:

教师的板书、学生的笔记仍应当是必须的教学要素。

教师的板书在主题教学模式下,不是传统教学那种一二三四、1234、……,而是体现教学流程、思维逻辑的简明概括的流动式板书,板书的最后完成,不仅可以看出整堂课的知识要点,更应当看出整堂课的思维过程。

学生的笔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个性化、创造性的笔记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多媒体等教具。

教具是丰富教学活动的工具。

在信息技术已经普及的条件下,多媒体投影已经成为相当普及的教学手段。

在主题教学模式下,投影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增加教学过程的美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的情感,但投影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主线,而只能是辅助手段,要防止不恰当使用投影的“展览会模式”、“电子黑板”。

除了多媒体投影外,还可以使用其它教具,特别是设计活动时,更需要提供适当的道具。

各要素担负课堂教学的不同的功能,互相不能替代。

要学生思考的内容教师不要包办,应当由教师讲的内容不必一定要“学生上讲台”,应当写板书的就不必用投影而变成电子板书,能在教科书上找到的具体表述就不必出现在板书上。

四、主题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局限

从我们一段时间的实践来看,教师反映说这种主题教学模式已经显示了明显的优点。

首先,给老师感受最深的是由于采用一课一主题、三维目标落实到每一教时,使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目标的完整性有力地得到增强,教学进度也得到有效的控制。

其次,由带有投影的思考性的话题导入而不是由课题导入,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再加上的问题,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较快进入学习状态。

再次,由于以问题和活动为主线,使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探究过程、体验的过程,激发学生层层递进的思考,课堂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第四,由于在坚持问题和活动为主线的同时,发挥各要素共同作用,特别是多媒体教具的使用,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投入学习,在理性思考同时又吸收了大量生动的感性信息,增加了愉悦感。

最后,由于这一模式对教师在对教材再处理、再创造方面以及课堂组织艺术能力(包括对不确定因素的应变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作品”。

虽然在实践中,教师感到工作强度大大提高,但同时也感受到这种模式推动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累并快乐着”,享受创造“作品”的快乐。

我们提出的主题教学模式并不是对某一教学理论的验证,而是更注重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常规性,追求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实现效益最大化。

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局限性。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识过程是生成的。

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是新课改下的一个重要课题。

过分地抬高生成的地位,显然不切合目前大多数课堂教学实际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

但没有足够的生成的课堂仍然令人不能满意的。

主题教学模式强调了话题、问题的重要性,引起生成的可能性便得到提高,但生成的成分依然局限在预设的流程之中。

整个教学过程中预设的比重仍较高。

话题的选择、过程的设计、问题的提出基本上都是预设的,留给学生课堂生成的时间空间依然不足。

我们设想用两种办法弥补以上不足。

一种是在正常教学进度之外,专门开设贴近学生思想热点的话题课,把话题从平时的导入扩大为教学主题。

比如,在上关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内容时,专门开设话题课“《九部委意见》能够遏制房价上涨势头吗?

”。

这种方式已经打破主题教学模式而向名副其实的话题教学发展了。

另一种是在主题教学模式框架内,选择恰当地选择载体话题,使话题成为整堂课的平台,扩大话题的功能,类似范例教学法。

此外,由于一课一主题,各课独立性加强,但是使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会受到受到一定的影响,这需要教师在选择主题时,注意主题间的逻辑关系,接受坡度。

在总复习时引导学生特别注重知识之间的关联,使30个主题形成一个科学体系,形成一个整体。

2006年6月——7月

附:

主题教学模式的案例

上海市天山中学阎俊《消费者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教学设计菜单

教材章节

高一第二课第三节《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框

主题(课题)

消费者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天天都是“3.15”

课时安排

1教时

教材处理

 

1.将三框内容合并为一节课

2.调整教材顺序,把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意义部分(即教材第一框)放在消费者有哪些合法权益(第二框)和消费者维权途径有哪些(第三框)的后面出现。

扩充说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意义。

知识梳理

一、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消费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

四、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明消费者依法具有的合法权益

2.知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解决途径

3.了解重视消费者权益的意义(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

过程与方法

1.模拟情景中体验购买牙膏的消费经历;

2.通过合作学习,提出牙膏案的解决途径

3.结合本课内容提出例证

4.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5.学会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体验和参与中,懂得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

2.了解重视消费者权益的增强消费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诚信意识

3.懂得在消费维权中应当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统一

 

话题

(共同关注)

你会选购牙膏吗?

(以学生体验购买牙膏的经历,导入新课。

也做为贯穿全课的主例证。

教学主线

(师生活动

经历)

1.学生现场体验购物经历。

2.师生探索学习消费者自我保护途径和解决争议的途径。

3.师生拓展讨论消费者维权的社会意义

 

核心问题:

1、我维哪些权?

(自我维权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我有哪些经验之谈?

2、谁为我维权?

(我们的维权途径有哪些、怎样设计维权途径?

)——教学重点

3、我为谁维权?

(我会将维权设计付诸实际行动吗、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经济、政治、社会意义)——教学难点

 

板书设计

消费者要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天天都是“3.15”

我维哪些权?

(内容)

谁为我维权?

(途径)

我为谁维权?

(意义)

PPT

(略)

二、课堂实录

(话题导入)你会选购牙膏吗?

(教师准备各种品牌的牙膏若干)这里是各种牌子的牙膏,请同学上台选购,体验购物的快乐,并说出你选择的理由。

(同学活动和交流)(气氛活跃。

学生在选购中有合理性,也有盲目性。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一段新闻:

(视频资料):

警惕牙膏的消费陷阱

(教师小结)消协发布“消费警示”的目的是希望消费者能够安全消费,以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正如教材在65页上说的那样,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作为消费者,我们要努力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了解消费者享有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有时消费者迷信权威,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分不清是馅饼,还是陷阱!

今天我们的学习主题就是

消费者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板书)

大家都知道3月15日。

这是什么日子?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也已经成为我们广大消费者的节日。

我们希望消费安全,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