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县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6816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水县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沁水县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沁水县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沁水县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沁水县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沁水县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沁水县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水县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沁水县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沁水县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沁水县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与农业、工业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沁水县“三个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创建“三晋一流县”的必然选择。

本规划是沁水县服务业发展的蓝图,也是县级政府指导服务业发展的依据。

  第一章沁水县服务业发展形势

  1、有利条件

  沁水县发展服务业具有良好的条件。

  ——区位与交通优势明显。

沁水县位于晋城市西北部,当潞(长治)泽(晋城)之门户,扼平(临汾)蒲(运城)之咽喉。

侯月铁路贯穿全县东西70余公里,嘉南铁路已开工建设,晋侯高速阳翼段2010年通车,沁高高速将于近期开工建设,沁水县将在晋东南与晋南地区市际经济联系中承担着重要的重要廊道。

  ——煤炭和煤层气开发对服务业发展需求巨大。

沁水县地处沁水煤田的盆底,煤炭及煤层气储量丰富,是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晋城市晋矿西移战略的承接地和未来山西最有投资价值的县域之一。

煤炭与煤层气的开发,为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科技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沁水县拥有以历山为代表的由喀斯特地貌、峡谷风光、天然溶洞、原始森林、高寒草甸植被以及古文化遗址等组成的风景旅游区和以柳氏民居为代表的沁水民居与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基地,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巨大的潜力。

  ——县域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较高。

近年来沁水县经济发展迅速,县域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2007、2008年,在全省119个县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考核和评价中,沁水县排第21和34位,在全省处于中上等的水平,并且具备了冲击前20强的条件。

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3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9.4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7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45元,多项指标增长速度在全市排名第一。

2009年人均GDP已达到5600美元,在全省属于较富裕地区,已进入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阶段。

  2、发展现状

  近年来,沁水县服务业发展较快,为沁水县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已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力量。

2009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15.2亿元,比上年增长8.3亿。

沁水县服务业有几个特点:

  ——服务业产业体系初现雏形。

2009年在服务业内部,交通运输仓储业占25.8%;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占16.9%;批发和零售占13.2%;居民服务和其他行业占6.4%;教育占7.7%;房地产业占5.2%;金融保险业占7.9%;餐饮和住宿业占4.7%。

其他产业有所发展。

  ——有些产业具有一定的区域比较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沁水县服务业的地方特色逐步形成。

旅游业集自然风光、历史传说、文化积淀于一体,在晋东南地区独树一帜。

与煤炭开发特别是煤层气开发相关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业正在蓬勃兴起,在全省也具有鲜明的特色,发展空间广大,已经形成了一些在沁水县、晋城市具有一定名气的服务业品牌。

  ——服务业发展活力正在增强。

民营经济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全县个体工商户户,大多数从事服务业,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显著增强。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住宿、交通运输邮电等传统服务业在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提升改造方面取得一定进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定单农业等新型服务业态得到了初步推广。

服务业人员素质和总体服务水平也有一定提升。

  ——服务业的空间结构逐渐优化。

龙港镇作为县治所在地,商贸物流业发达,各项设施较完善,已被山西省确定为首批重点发展的城镇之一,将成为县域服务业最重要的发展极。

嘉峰镇作为晋矿西移战略实施的承载地,工矿业的发展也将带动各类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端氏镇、中村镇综合服务功能比较健全,将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心。

郑庄镇和柿庄镇在发展为农服务业方面潜力巨大。

  3、主要问题

  总体上看,当前沁水县服务业发展仍严重不足,在晋城各县(市区)中也相对落后。

  ——服务业发展总量偏小比重偏低。

“十一五”以来,沁水县服务业占全县GDP的比重快速下降,2005-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分别为24.7%下降到18.3%。

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15.2亿元,比省市分别低20.6和14.2个百分点,在晋城六个县(市区)中,沁水县服务业比重排在倒数第1位。

  ——服务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发展层次较低。

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大而不强,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起步晚、发展慢。

城乡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为农服务业发展缓慢,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交通运输业没有上升为现代物流业,商贸批发业多数停留在传统交易方式,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区域的特色尚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服务类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竞争不充分,没有形成聚集发展态势。

  ——城镇化水平较低。

2008年沁水城镇化率为30.7%,略高于陵川县,为晋城市倒数第二。

2009年沁水GDP为晋城第位,人均GDP为第位,但城镇化水平与其经济总量极其不相符。

城镇建设落后,城镇性不明显,城镇功能不完善,不突出,城市服务功能落后。

  ——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沁水县服务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水平较低。

与其周边县相比,路网密度小,技术等级低;侯月铁路、晋侯高速公路穿县而过,但由于铁路与公路缺乏便捷联系通道,铁路和高速公路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其他公用基础设施水平也不高。

软件上,与先进县相比,民营经济发展规模较小,高素质人才匮乏,观念创新力度不够,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有待加强。

  ——专业性高素质人才需要引进。

沁水县具有现代物流、金融、企业咨询、房地产开发、信息管理、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等行业的高端专业人才匮乏,对服务业的发展缺乏智力支持,无法满足沁水县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与创新。

  ——社会观念需要改变。

一些部门对服务业目前所处阶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较少,扶持政策不到位,导致一些服务业资源没有充分发展和利用。

社会上对服务业的认识比较保守,认识不足,忽视服务业所创造的价值,使得沁水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4、发展机遇

  未来几年,沁水将面临许多发展机遇,即将进入服务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政策环境非常宽松。

近年来,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在扩大内需的要求下,服务业成为国家、省、市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出台了一批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并在资金、项目、土地、税收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省提出服务业增加值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并建立“1+10”项目体系。

晋城市提出要建设“新型煤化工”和“现代服务业”为两翼的飞鸟型结构,并先后出台了《晋城市服务业发展大纲》和《晋城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沁水县委、县政府已经把推进服务业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

  ——经济社会发展对服务业需求旺盛。

2009年沁水县人均GDP已接近6000美元,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正在步入服务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城镇化速度的加快需要发达的服务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需要为农服务业提升服务水平与规模;周边地区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将为沁水服务业起到示范和激励效应。

  ——特色城镇化进程加快。

《嘉峰镇、端氏镇特色城镇总体规划》、《沁河流域特色城镇化发展规划纲要》已通过专家评审,郑庄、嘉峰、端氏镇已被列入晋城市重点特色城镇建设示范区,将从城镇区位、资源特点、功能定位和自然历史条件出发,集中力量建成工业带动、资源开发、商贸流通、旅游度假等特色突出、各具特色、设施良好、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示范区,必将带动沁水其他城镇的特色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煤炭和煤层气的开发将极大地带动服务业发展。

未来几年,沁水县将进入大规模、高水平的开发阶段。

企业、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将大量流入,极大地带动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与之配套的消费性服务业。

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将推动沁水县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第二章沁水县服务业发展战略

  1、指导思想

  2011-2015年,沁水县发展服务业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内外服务业大调整大转移的机遇,以构建和谐沁水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为动力,以旅游文化产业和煤炭(煤层气)相关服务业为重点,不断培育丰富消费性服务业、拓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一轴两带的“H”型服务业空间结构,建立起“飞鸟型产业结构”,走出一条资源型县域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子,为创建“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三晋一流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三大定位

  结合晋城建设“宜居城市”、“北方春城”的战略部署,根据现有条件和未来潜力,确定2011-2015年,沁水县发展服务业的三个定位。

  ——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县和清洁健康生活示范区。

抓住晋矿西移的机遇,把沁水建成晋城市煤炭(煤层气)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和示范县。

扩大煤层气使用范围,在全市率先启动“煤层气利用城乡全覆盖工程”,着力解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气,到2015年实现城镇居民煤层气使用率90%,农村居民煤层气使用率80%,企业煤层气使用率达到90%,成为晋城市“清洁能源,健康生活”的示范区。

  ——晋东南和晋南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挖掘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景点与线路,加强旅游度假基地建设,成为晋东南和晋南重要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树立起沁水县在全省乃至中原地区的特色旅游品牌。

  ——山西省资源型县域现代服务业发展先导区。

抓住我省建设国际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会,力争成为省市综合配套改革和服务业发展先导区,争取实行“先行先试政策”。

在对大规模开发煤炭和煤层气资源的同时,高起点、高标准发展以物流、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形成对全省资源型县份有示范效应的服务业发展模式。

  3、基本原则和发展策略

  沁水县服务业发展要遵循五个原则:

即立足本县,面向晋城;依托资源,突出特色;前瞻规划,阶段发展;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服务群众,增加就业。

  沁水县服务业发展可以采取三大策略:

  ——实施城镇化推进策略。

通过加快发展特色城镇,带动县域整体城镇化进程,加大力度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面貌现代,城市功能强大,城镇特色鲜明,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城镇化增强人口集聚,推进服务业发展。

  ——实施市场化引导策略。

促进服务业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完善市场秩序,打造开放、灵活、公平的市场环境,引导消费型服务业和生产型服务业进入现代发展轨道,加大投入,提升层次。

  ——实施信息化提升策略。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增加信息增值服务,鼓励物流、商贸、金融、旅游、农村服务、咨询、科技、政务等服务业通过信息化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服务产品种类,加强服务信息沟通,满足城乡居民在信息化社会对服务业的质量需求。

  4、发展目标

  ——增长速度和比重明显提高。

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县GDP中的比重,优化沁水县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的产业素质和水平。

2011-1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要达到15%以上,超过GDP增长速度3-5个百分点以上。

到2015年,服务业占沁水县GDP的比重达到25%以上,使服务业与工业一起成为沁水发展的双翼,建立起“飞鸟型产业结构”。

  ——服务业内部结构和组织方式不断优化。

涌现出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

引进和培育出一批名牌服务产品,区域知名度明显提高。

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不断改造和提升商贸流通、餐饮酒店等传统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的比重大幅提高。

此外,为农服务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涌现出一批新兴支柱产业和接续替代产业。

以煤炭物流、煤层气输送、科技和金融服务为代表的煤炭(煤层气)相关服务业成为沁水新兴支柱产业。

文化旅游业成为沁水重要的接续替代产业。

  ——提升沁水服务业的整体品牌。

通过服务业发展先导区建设,使沁水县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在晋城和全省的排序要高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省的排序。

煤炭(煤层气)相关服务业不仅要走到晋城前列,也要走到全省的前列。

  5、总体布局

  ——在产业布局上,确定两个龙头11个重点产业。

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7个消费性服务业;适应煤炭和煤层气开发的需要,高水平发展以交通运输及物流业为龙头的4个生产性服务业。

  ——在空间布局上,建成“H”型服务业发展框架。

到2015年,在县域范围内基本建成一轴两带的空间结构,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城乡服务业实现协调发展。

  ——在企业和项目布局上,形成三个方阵和三个梯队。

在企业层面,形成服务业发展的三个方阵。

第一方阵企业10个,年销售收入在元以上;第二方阵企业30个,销售收入在元以上;第三方阵企业100个,销售收入在元以上。

在项目层面,要形成动态管理的三个梯队,做到建设一批、贮备一批、设计一批。

  第三章面向民生的消费性服务业

  2011-2015年,沁水县要立足“把沁水建成晋东南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晋城市清洁健康生活示范区”两大定位,以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餐饮、酒店住宿、房地产、文化体育、市政、农村服务业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1、旅游业

  依托特色自然、人文景观,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沁水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力争在三年之内形成山西省著名景区,五年内形成全国闻名景区,到2015年,游客总数达到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10%,使沁水县成为晋东南部旅游重要目的地、山西省旅游经济大县。

  ——突出历山和舜文化的悠远历史和文化传承。

对历山景观和舜文化这个王牌产品,从更深层次进行挖掘,突出虞舜身上体现出的孝悌观念、成圣思想等传统文化的精髓。

要在历山特色山水中,烘托从虞舜到赵树理4000年历史的悠远和文化的传承,并以此作为沁水旅游文化的主题。

  ——打造五个精品项目和五大系列产品。

根据旅游市场变化,调整完善《沁水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以历山风景区、柳氏民居、赵树理文化苑、张峰水库、湘峪三都古城等5个旅游精品项目为重点,推出特色山水(舜王坪、东峡、西峡、白云洞、涧河源和荆浩故里)、特色生景(舜王坪空中草甸、历山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特色舜文化(虞舜传说遗址、舜王庙以及下川古人类文化遗址)、特色古堡民居(柳氏民居、上阁民居、涧河民居、坪上民居、窦庄民居、金郭壁民居、尉迟赵树理民居、湘峪古城等)和特色休闲度假游(县城特色休闲度假、历山下川特色休闲、张峰水库特色休闲)等五个系列产品。

在品牌效益上再有新突破,利用柳氏民居已建成4A级景区的优势,加强宣传力度。

此外,要探索开发、探险、滑雪、农家乐和野外居住等特种旅游项目。

近期,要重点抓好历山旅游公路改造工程、柳氏民居旅游开发文物保护项目、金郭银窦庄旅游项目、太行洪谷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下川舜王坪原生态农耕文化开发项目、湘峪三都古城开发项目、张峰水库农家乐休闲园区建设。

完善旅游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的基础设施,规范管理旅游社,提升服务质量,创新开发理念,提高景区管理水平,打造旅游品牌,增强宣传力度,树立生态、清洁的沁水形象,把沁水打造成为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完美结合的山西旅游大县。

  ——深入挖掘目标客源市场。

精心打造“明清古建筑人文游”、“历山舜王坪特色生态游”、“沁河休闲度假游”三条精品线路。

加强与阳城、翼城、垣曲的沟通,建立历山开发沟通和协调机制,共同创建历山的旅游品牌。

加强县域旅游资源合作,线路组合和产品推销应注意同周边知名景区相联系,把历山景观、湘峪三都古城、金郭银窦庄、柳氏民居等沁水旅游资源与皇城相府、王莽岭、莽河等晋城地区的旅游景点捆绑促销,共同组成晋城旅游片区。

以晋城、临汾、长治、运城等周边市县和太原、郑州为主攻客源市场,融入“晋焦洛”大三角旅游经济带。

  ——以大集团大投资带动大旅游。

抓住煤炭资源整合后大量煤炭领域退出资金转型的时机,借鉴省内外县域旅游开发的经验,改变小打小闹的开发理念,下大力气鼓励投资者投向旅游开发资源,同时加强与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和高水平的管理集团的合作,实行整体开发和统一管理,引进现代化的旅游项目开发和管理模式,推动旅游投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突破旅游交通瓶颈。

加大对县域旅游中枢城镇(县城)、旅游服务城镇(中村、端氏、郑庄、嘉峰)、旅游服务基地(下川、土沃、张峰、郑庄、郑村等)三级城镇网络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连接各旅游景点及服务节点的道路等级。

重点完善从县城通向其他旅游区之间的公路网络,包括沁水—中村、沁水—土沃、沁水—张峰—杨家河、沁水—郑庄—端氏—嘉峰的公路建设。

  ——坚持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并举。

整体调查和规划历山北麓的明清古民居、舜王庙建筑群,开发舜文化、古民居旅游区,对古民居进行定级保护,与沁河两岸古民居群一起申报世界自然(北方喀斯特)和文化遗产。

把旅游开发同退耕还林、移民搬迁、小流域治理和矿山废渣治理等结合起来。

在煤炭和煤层气开发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使采矿和旅游两大产业在生态建设方面相得益彰。

注意挖掘好煤层气开发的井架景观,积极发展工业旅游。

  ——加大景区宣传力度。

确立沁水旅游业的宣传主题,利用多种媒体与宣传方式,整体打造沁水旅游业形象。

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沁水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优势产业、投资环境及品牌产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沁水形象,扩大沁水知名度。

  2、商贸流通业

  要以县城商贸为龙头,以市场建设为纽带,“乡镇有大超市,村村有便民店”为目标,逐步建立商贸流通市场服务体系。

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完善城乡市场体系。

打造县、镇、乡批发市场体系,以城乡集贸市场为基础,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市场功能。

规划发展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专业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建立起能覆盖城乡、辐射周边县份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各乡镇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基础集散功能,将农产品推向镇、县乃至市级农产品批发市场,根本解决农民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大力推进沁水县宝胜商贸市场建设,建设完善沁水县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潘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沁水县城商贸市场。

建设在龙港、郑庄、端氏镇为中心的蔬菜生产基地和苏庄乡、十里乡、樊村河乡等以核桃、黄梨等为主的林果基地,规划建设一两个产地市场。

  ——打造城乡商贸。

在县城和中心城镇发展各具特色的商贸集聚区,鼓励和吸引晋城、长治的商贸企业来沁水投资创业。

大力培育和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支持超市、连锁店扩展规模,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商业销售网络。

出台优惠措施和便利条件,鼓励先进的商贸企业尤其是百货店和超市进入乡镇和农村。

巩固和完善“千乡万村市场工程”的实施,规范发展农村合作社,整顿农村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建立保护农村消费者权益的机制。

在蔬菜、水果产地要建立与城市产品流通的快速通道。

完善沁乐家园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物流园区的辐射范围和服务功能。

完成日用消费品批零市场的建设,尽快投入运行,充分发挥集散功能。

加强对民营流通企业的现代化商业管理培训,提升商业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进一步完善商贸业态。

在现有的购物中心、百货店、专卖店、专业店、超市、便利店、杂货店等业态基础上,按照布局合理、方便消费的原则,尽快完成县城商业网点规划工作。

鼓励本地商贸企业积极引入仓储超市、折扣店、目录陈列室等新型业态形式,加强网上商店的建设,在大型商场、公众场合设立自动售货机等现代零售设备,完善商业业态。

改造一批落后的商场和商业设施,推进商业现代化进程,改善购物环境,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提高商场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增加对儿童、老人、旅游者、外国人的特殊商业服务,满足沁水县日益开放的需求。

  3、住宿餐饮服务业

  适应旅游业发展和煤炭(煤层气)开发中人员往来大幅增加的状况,积极发展住宿餐饮服务业,提升服务档次和质量。

  ——分档次按比例发展各类酒店。

在县城、旅游中心镇、工业重点镇,发展一批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到2015年力争每个旅游城镇和景区都要有1座三星以上的星级饭店。

建设县城旅游集散中心,新建四星级宾馆,加快快餐店,购物街建设步伐。

推进大众经济型饭店的改造和建设,积极发展中低档经济型酒店、特色休闲度假饭店、公寓式饭店等。

建设一批中、低档宾馆,在旅游景区鼓励农民兴办农家乐和家庭旅社,完善餐饮、住宿等服务。

创新酒店住宿业管理,鼓励县外知名酒店和其他酒店连锁集团来沁水投资,实现沁水酒店的品牌化和标准化。

鼓励本地煤炭等资源型企业投资酒店,建设一批能反映沁水特点的主题酒店和快捷酒店。

  ——建设晋东南餐饮大县。

适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餐饮业应向多层次、特色化方向发展,不断创新经营方式。

开发散布在民间粗粮食品、土特食品、保健食品等传统美食,继承和发展传统的食品制作工艺,培育具有沁水特色的菜肴、菜系。

集中沁水特色小吃、名吃,在县城十字街扩建综合饮食广场,打造沁水饮食文化,并将饮食文化逐渐推向晋城和太原。

吸引有实力的餐饮企业来沁水投资,实现连锁化经营,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餐饮连锁集团。

通过标准化建设,规范发展农家绿色餐饮。

发展中档经济性饭店。

加快大众型饭店,农家乐休闲度假型饭店建设,实施早餐、夜市工程。

加快快餐业特别是中式快餐连锁店的发展。

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在县城和重点旅游镇规划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饮食街区。

加强餐饮行业协会建设,不断提高行业自律能力,控制餐饮价格、规范餐饮食品安全标准,提高卫生质量。

  4、房地产业

  实行人口聚集加快和居住需求不断提高的迫切需要,在“一城五镇”(县城、嘉峰、端氏、柿庄、郑庄、中村)发展房地产业,把沁水建成一个对周边地区有吸引力的宜居县份。

  ——高水平规划房地产发展。

发挥后发效应,借鉴有关县(市)房地产发展的经验,探索一条富有沁水特点的生态县份房地产健康发展的路子。

对“一城五镇”房地产发展,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

在房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供地、环评、审批、建设等各个环节,都要以绿色住宅、节能住宅、省地住宅、清洁住宅为标准,从源头上杜绝盲目发展和无序建设。

适度扩大商业中心用地,有序开发写字楼等商业地产和配套设施,适当新建中高档住宅小区和旅游度假区,优化居住环境,完善教育、卫生等配套设施。

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理性投资,抑制房价非正常上涨。

  ——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

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有效供给,增加城市新开工住房建设中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量。

加大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多渠道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扩大廉租房受益面,逐步改善农民工等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推进景家沟新区住宅、康馨园区住宅、梅河人家康居小区等建设项目尽早完工。

  ——加快开发旅游地产。

发展旅游的同时开发旅游地产,以地产促旅游。

在龙港镇、中村镇重点发展旅游商业地产,合理规划星级酒店、快捷酒店。

在郑庄镇发展休闲旅游地产,大力发展果园、农家乐等项目。

  5、文体教育卫生服务业

  ——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业。

发展广播影视、出版报业、演艺、娱乐、网吧等现代文化娱乐产业,推进“文化低保工程”,努力向文化大县迈进,力争到2015年,全省人均消费的文化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