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大药用植物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6569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农大药用植物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河南农大药用植物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河南农大药用植物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河南农大药用植物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河南农大药用植物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农大药用植物学.docx

《河南农大药用植物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农大药用植物学.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农大药用植物学.docx

河南农大药用植物学

名词解释:

1.植物细胞:

是构成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原生质体:

是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线粒体、高尔

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是细胞的主要部分,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基础是原生质,它最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与核酸为主的复合物。

3.质体:

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其基本组成为蛋白质和类脂,含有色素。

所含色素不同,其生理功能也不同。

质体分为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

4.细胞质:

细胞质是原生质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为半透明、半流动的基质,位于细胞壁与细胞核之间,是原生质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细胞质可相对划分为三层:

质膜、液泡膜和中质。

5.细胞核: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在核中贮藏、复制和转录,从而控制细胞和植物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6.细胞器:

是细胞中具一定形态结构、成分和特定功能的微器官,也称拟器官。

细胞器包括质体、液泡、线粒体、内质网、核糖核、蛋白体、微管、高尔基体、圆球体、溶酶体、微体等。

7.液泡:

也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其主要成分除水外,还有糖类、盐类、生物碱、苷类、

单宁、有机酸、挥发油、色素、树脂、结晶等,其中不少化学成分具有强烈的生理活性,往往是植物药的有效成分。

8.线粒体:

是细胞质内的颗粒状、棒状、丝状或有分枝的细胞器。

主要与细胞内的能量转换有关;

9.内质网:

存在于胞基质中由膜围成的扁平的囊状、槽状管状等互相沟通的结构。

与细胞内蛋白质、类脂和多糖的合成、运输和贮藏有关;粗糙型合成和运输蛋白质;光滑型合成和运输类脂和多糖。

10.高尔基体:

单位膜构成的扁囊叠在一起,边缘膨大且具有穿孔,化学成分为磷脂类物质。

主要与多糖的合成和运输有关;

11.核糖体:

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与RNA,其唯一的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用氨基酸合成多肽链。

12.溶酶体和微体:

各有各种不同的酶,能分解生物大分子,对细胞内贮藏物质的利用起重

要作用;

13.圆球体:

脂肪积累和分解的场所。

14.后含物:

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活动而产生各种非生命的物质,统称为后含物。

包括淀粉粒、菊糖、糊粉粒、脂肪油和各种结晶。

15.淀粉:

是由多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的长链化合物,分子式为(C6H12O5)n。

16.生理活性物质:

是指植物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对细胞内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的总称,包刮酶、纤维素、植物激素和抗生素等。

17.单粒淀粉:

一个淀粉只具有一个脐点的淀粉。

18.复粒淀粉:

具有两个或多个脐点,每个脐点有各自的层纹的淀粉。

19.半复粒淀粉:

具有两个或多个脐点,每个脐点除各自的层纹外,在外面另被有共同层纹的淀粉。

20.菊糖:

是由果糖分子聚合而成。

多含在菊科、桔梗科和龙胆科部分植物的根里。

其能溶于水,不溶于酒精。

21.蛋白质:

植物细胞中的贮藏蛋白质是化学性质稳定的无生命物质。

在细胞中呈固体状态,它与构成原生质体的活性蛋白质完全不同。

一般以糊粉粒状态存在于细胞中。

22.蛋白质检验:

在盛有Pr溶液试管里加数滴浓硝酸并微热,可见黄色沉淀析出,冷却片刻再加过量氨液,沉淀变为橙黄色,称Pr黄色反应。

23.脂肪检验:

①加苏丹Ⅲ试液显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

②加紫黄试液显紫红色;③加四氧化锇显黑色。

24.细胞壁:

是由原生质体分泌的非生活物质所构成,具有一定的坚韧性。

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与液泡、质体一起构成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区别的三大结构特征。

根据形成的先后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分为三层:

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

25.纹孔:

次生壁在加厚过程中不是均匀增厚的,在很多地方留下没有增厚的空隙,称为纹孔。

纹孔对有3种类型:

单纹孔、具缘纹孔、半缘纹孔。

26.胞间连丝细胞间有许多纤细的原生质丝,穿过初生壁上微细孔眼彼此联系着,这种原生质丝称为胞间连丝。

27.木质化:

细胞壁在附加生长时增加了较多的木质素而变的坚硬牢固,增加了植物细胞群和组织间的支撑能力。

导管、木纤维、石细胞即为木质化的细胞壁。

木质化的细胞壁加间苯三酚溶液1滴,待片刻,再加浓盐酸1滴,显红色

28.木栓化:

是细胞壁内增加了脂肪性的木栓质的结果。

木栓化的细胞壁常呈黄褐色,不易透气和不易透水,使细胞的原生质体与外界隔离而坏死,成为死细胞;对植物内部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木栓化细胞壁遇苏丹3试液可染红。

29.角质化:

是原生质体的角质积聚在细胞壁的表面形成角质层,可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和微生物的侵害,增加对植物内部组织的保护作用。

角质层遇苏丹Ⅲ试液亦可被染成橘红色。

30.黏液质化:

是细胞壁中所含的果胶质和纤维素等成分变成黏液的一种变化,常在壁报表面呈固体状态,吸水膨胀成黏滞状态。

黏液质化的细胞壁遇玫红酸钠醇溶液染成玫瑰红色;遇钌红试剂可染成红色。

31.矿质化:

是细胞壁中含有硅质或钙质等,增强了细胞壁的坚固性,使茎、叶的表面变粗,增强植物的机械支持能力。

硅质能溶于氟化氢,不溶于硫酸或醋酸(可区别于碳酸钙和草酸钙)。

32.无丝分裂:

又称直接分裂,其分裂过程简单而快速。

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也不能保证母细胞的遗传物质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影响了遗传的稳定性。

33.有丝分裂:

又称间接分裂,是一个连续和复杂的过程,通常分为五个阶段:

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34.减数分裂:

与植物的有性生殖密切相关,仅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分裂结果使每个子细胞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成为单倍染色体(n),因此称为减数分裂。

35.染色体:

是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核中出现的细长结构,但现在认为在细胞的分裂间期中也有染色体,只不过是极度细长,像一种丝状染色线般的染色体。

其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其核心物质为DNA。

36.单倍体:

细胞内仅含有一组染色体的个体称为单倍体。

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均为单倍的。

如药用植物菘蓝的单倍体细胞中得染色体是7个,即n=X=7。

37.二倍体:

细胞内含有两组染色体的个体称为二倍体。

减数分裂前的细胞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后发育产生的营养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双倍的,即二倍体。

植物在通常情况下体细胞为二倍体。

如菘蓝二倍体植株的体细胞有14个染色体,即2n=2X=14。

38.多倍体:

细胞内含有三组以上染色体的个体称为多倍体。

多倍体在动物界较少,但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

39.人工多倍体:

是人们为了获得优良性状的植物,在细胞分裂时,利用物理刺激(紫外线、X射线等各种射线的照射,高温、低温处理,机械损伤等)或化学药物(秋水仙碱、生长剂、氯仿等)处理的方法,而诱导植物产生多倍体。

40.组织:

植物在长期进化发展中,其细胞逐渐按功能的需要而分化成不同的细胞群,而这些来源、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而且彼此密切联系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41.植物组织:

在个体发育中,具有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紧密结合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植物的组织一般分为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泌组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六类,后五类都是由分生组织分生分化而来的,故又统称为成熟组织或永久组织。

42.分生组织:

是一群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是植物不断生长。

其特征是细胞小,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无明显的泡液。

43.原生分生组织:

来源于种子内的胚是由胚遗留下的终身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组成。

其结果使根、茎和枝不断地伸长和长高。

44.顶端分生组织:

位于根、茎和枝最先端的原生分生组织,即生长点。

45.初生分生组织:

是原生分生组织分化出来而仍保持分生能力的细胞群。

其结果产生根、茎的初生构造。

46.居间分生组织:

稻、麦和竹等禾本科植物茎节间的基部和葱、韭菜等百合科植物叶的基部,都具有分生组织,称为居间分生组织。

47.次生分生组织:

是成熟组织(永久组织)中的某些薄壁细胞(如皮层、维管柱鞘等)重新恢复分生能力而形成的。

其结果产生次生构造,使根、茎和枝不断加粗。

48.侧生分生组织:

裸子植物及双子叶植物的根、茎内的侧方周围部分,形成环状,与轴向平行。

49.基本组织:

在植物体内占很大位置,分布在植物体的许多部分,是组成植物体的基础。

它是由主要起代谢活动和营养作用的薄壁细胞所组成,所以又称薄壁组织。

特征是细胞壁薄,细胞的形状有圆球形、圆柱形、多面体等,细胞之间常有间隙。

50.保护组织:

分布于植物的体表,常为一群外壁或整个细胞壁增厚的细胞,对植物起保护作用,可防止植物遭受病虫的侵害及机械损伤,并有控制和进行气体交换,防止水分过度散失的能力。

依其来源的不同,又可分为初生保护组织(表皮)与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51.气孔:

在表皮上(特别是叶的下表皮)可见一些呈星散或成行分布的小孔,称为气孔。

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对合而成的。

保卫细胞的细胞质比较丰富,细胞核比较明显,含有叶绿体。

细胞壁薄厚不均,近气孔面较厚,而邻近表皮细胞面较薄。

因此,充水膨胀时气孔缝隙张开;而失水萎缩时,气孔缝隙就闭合。

保卫细胞与其周围的表皮细胞——副卫细胞排列的方式称为气孔的轴式类型。

双子叶植物叶中常见的气孔轴式类型有不定式、不等式、环式、直轴式、平轴式等多种。

52.毛茸:

是由表皮细胞分化而成的凸起物。

具有保护和减少水分蒸发或有分泌物质的作用。

53.腺毛:

有分泌作用的毛茸,常由表皮细胞分化而来,有头部和柄部之分,头部具有分泌能力。

54.非腺毛:

没有分泌作用的毛茸,无头、柄之分,因而顶端不膨大。

55.周皮:

是一种复合组织,它是由木栓形成层不断分裂而产生的。

侧生分生组织木栓形成层向外分化木栓,向内分化成栓内层,而木栓层(保护组织)、木栓形成层(分生组织)和栓内层(基本组织)三部分合称周皮(复合组织)。

56.皮孔:

是植物枝条上一些颜色较浅而凸起或下凹的点状物。

在周皮形成时,原来位于气孔下面的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出许多非木栓化的薄壁细胞——填充细胞。

由于填充细胞的增多,结果将表皮细胞突破,形成圆形或椭圆形裂口,这种裂口称为皮孔,可作为气体交换的通道。

57.分泌组织:

是由具有分泌作用,能分泌挥发油、树脂、蜜汁、乳的细胞所组成的。

根据其分布位置,可分为外部分泌组织和内部分泌组织两大类。

58.蜜腺:

是能分泌蜜液的腺体,由一层表皮细胞及其下面数层细胞特化而成。

腺体细胞壁较薄,具浓厚的细胞质。

59.分泌细胞:

是单个散在的具有分泌能力的细胞,常比周围细胞大,其分泌物储存在细胞内。

分泌细胞有的是油细胞,含有挥发油(如肉桂、姜);有的是黏液细胞,含有黏液质(如白及、知母);还有的含树脂、芥子酶、鞣质。

60.分泌腔:

是由多数分泌细胞所形成的腔室,分泌物大多是挥发油储存在腔室,故又称油室。

腔室的形成,一种是由于分泌细胞中层裂开细胞间隙扩大形成腔隙,分泌物充满于腔隙中,而四周的分泌细胞较完整,称为离生(裂生式)分泌腔,另一种是由许多聚集分泌细胞本身破裂溶解而形成的腔室,腔室周围的细胞常破碎不完整,称为溶生式分泌腔。

61.分泌道:

在裸子植物松柏类和部分被子植物中可见顺轴分布的裂生分泌道。

其形成最初出现一束长柱形细胞,后来细胞中层消失,细胞分离,形成一条裂生的腔道,腔道周围的细胞称为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产生的分泌物贮存在腔道中。

如松树茎中的分泌道贮存油树脂,称为树脂道;分泌道贮存挥发油,称为油管;分泌道贮存粘液,称为粘液道或粘液腔。

62.乳细胞:

是具有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生活细胞,原生质体紧贴在细胞壁上,具有分泌能力。

63.乳汁管:

是由一个或多个细长分枝的乳细胞形成。

乳汁管通常有无节乳汁管和有节乳汁管两种:

无节乳汁管:

是由单个乳细胞构成,随器官长大而伸长,管壁上无节;有节乳汁管:

是由一系列管状乳细胞错综连接而成的网状系统,连接处细胞壁溶化贯通,乳汁可以互相流动。

64.机械组织:

是细胞壁明显增厚的一群细胞,有支持植物体或增加其坚固性以承受机械压力的作用。

根据细胞壁增厚的成分、增厚的部位和增厚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两类。

65.厚角组织:

的细胞是活细胞,常含有叶绿素,细胞壁有纤维素和果胶组成,非木质化,呈不均匀的增厚,一般在角隅处增厚。

66.厚壁组织:

的特征是它的细胞有全面增厚的次生壁,常具有层纹和纹孔,成熟后细胞腔变小,成为死细胞。

根据其细胞性状的不同,又可分为纤维和石细胞。

67.纤维:

是细胞壁为纤维素或木质化增厚的细长细胞。

一般为死细胞,通常成束。

根据存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韧皮纤维、木纤维、分隔纤维、嵌晶纤维和晶鞘纤维。

68.韧皮纤维:

韧皮部的纤维称为韧皮纤维或皮层纤维,这种纤维一般纹孔及细胞腔都较显著。

69.木纤维:

在木质部的纤维称为木纤维,木纤维往往极度木质化增厚,细胞腔通常较小。

70.分隔纤维:

其细胞腔中有菲薄的横隔膜,这种纤维称为分隔纤维;

71.嵌晶纤维:

有的纤维次生壁外层密嵌细小的草酸钙方晶,称嵌晶纤维。

72.晶鞘纤维:

又称晶纤维,是一束纤维的外侧包围着许多含草酸钙结晶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的总称。

73.石细胞:

是细胞壁明显增厚且木质化,并渐次死亡的细胞。

石细胞常单个或成群的分布在植物的根皮、茎皮、果皮及种皮中,石细胞通常呈分枝状,所以又称为畸形石细胞。

74.纹孔:

细胞壁上可见到细小的壁孔,称为孔道或纹孔。

75.层纹:

细胞壁渐次增厚所形成的纹理则称为层纹。

76.输导组织:

是植物体中输送水分、无机盐和营养物质的组织。

其共同点是细胞长形,常上下连接,形成适于输导的管道。

根据输导组织的构造和运输物质的不同,可分为下列两类:

管胞和导管、筛管、伴胞和筛胞。

77.管胞:

是绝大部分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输水组织,同时还具有支持作用。

78.导管:

是被子植物的主要输水组织,根据导管增厚所形成的纹理不同,长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环纹导管、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和孔纹导管。

79.筛管:

主要存在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是运输光合作用产物的有机物质和其他可溶性有机物质等的管状结构,是由一些生活管状细胞纵向连接而成的。

筛管中两相连的筛管分子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具有筛孔的横壁称为筛板。

80.伴胞:

是被子植物所特有,是位于筛管分子旁侧的一个近等长,两端尖,直径较小的薄壁细胞。

具有浓厚的细胞质和明显的细胞核,并含多种酶,呼吸作用旺盛,筛管的输导功能与伴胞有密切关系。

81.筛胞:

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运输养料的输导分子,筛胞是单个狭长的细胞,无伴胞存在,直径较小,两端尖斜,没有特化的筛板,只有存在于侧壁上的筛域,输导技能较差,是比较原始的输导有机养料的结构。

82.维管束:

是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输导组织系统,维管束为束状结构,贯穿于整个植物体的内部,除了具有输导功能外,同时对植物体还能起着支持作用。

维管束主要由韧皮部和木质部构成。

根据维管束中木质部和韧皮部互相排列方式的不同,以及形成层的有无,维管束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有限外韧维管束、无限外韧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周韧维管束、周木维管束、辐射维管束。

83.无限维管束:

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形成层存在,能不断增生长大,所以称为无限维管束。

84.有限维管束:

茎的维管束没有形成层,不能增生长大,所以称为有限维管束。

85.器官:

具一定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由多种组织构成,执行一定生理机能的植物体组成部分。

86.营养器官:

包括根、茎和叶,它们共同起着吸收、制造和供给植物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作用,使植物体得意生长、发育。

87.繁殖器官:

包括花、果实和种子,它们主要起着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作用。

88.主根:

植物最初由种子的肧根直接发育而来的根,一般与地面垂直向下生长;

89.侧根:

当主根生长到一定的长度,就从其侧面生出许多支根,称为侧根,侧根又能生出新的次一级侧根,如此多次反复分枝形成整株植物的根系。

90.定根:

凡是直接或间接由胚根发育而成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称为定根。

它们都有有固定的生长部位;

91.不定根:

有些植物的根的发生没有一定的位置,不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肧根,而是从茎、叶或其他部位生长出来的根,称为不定根。

90.根系:

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称。

91.直根系:

凡由明显而发达的主根及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一般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系)。

92.须根系:

如果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而由茎的基部节上生出许多大小、长短相似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水稻、小麦、百合等多数单子叶植物的根系)。

93.贮藏根:

根的一部分或全部因贮藏营养物质而成肉质肥大装,这样的根称为贮藏跟。

根据来源及形态的不同分为肉质直根和块根。

94.肉质直根:

主要由主根发育而成,一株植物上仅有一个肉质直根其上部具有胚轴和节间很短的茎,其中,肥大呈圆状的如胡萝卜、白芷、桔梗;肥大呈圆柱状的,如萝卜、菘蓝、丹参;肥大呈圆球状的,如芫青根。

95.块根:

由侧根或不定根肥大而成,如甘薯、天门冬、何首乌、百部等。

块根在外形上往往不规则,而且在其彭大部分上端没有茎和胚轴。

96.支柱根:

有些植物在靠近泥土的茎节上产生一些不定根深入土中,以增强支持茎干的作用,这样的根称为支柱根,如玉米、甘蔗、高粱等。

97.攀援根:

攀援植物在其地上茎干上生出不定根,以使植物能攀附于石壁、墙垣、树干或其他物体上,这种根称为攀援根,如常春藤等。

98.气生根:

自茎上产生的不深入土中而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定根称气生根。

具有在潮湿空气中吸收和贮藏水分的能力,多见于热带植物,如石斛、吊兰、榕树等。

99.呼吸根:

生长在湖沼或热带海滩地带的植物由于一部分一直被淤泥淹没,呼吸十分困难,因而有部分根垂直向上生长,暴露于空气中进行呼吸,称为呼吸根。

100.水生根:

水生植物的根呈须状垂生于水中,纤细柔软并常带绿色,称为水生根,如浮萍、睡莲等。

101.寄生根:

一些寄生植物产生的不定根不是插入土中而是伸入寄主植物体内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以维持自生的生活,这种根称为寄生根。

102.根尖:

是根的尖端幼嫩部分,即从根的最顶端到着生根毛的这一段,它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旺盛、最重要的部分。

根据外部构造和内部组织分化的不同,可分为四部分,最下端为根冠,向上依次为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1)根冠:

为根尖最顶端的帽套状部分,覆于生长锥的外围,由多层不规则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起着保护根尖的作用。

(2)分生区:

是根的顶端分生组织所在的部位,位于根冠的上方或内方,呈圆锥状,具很强的分生能力,故又称生长锥。

分生区细胞可进一步分化而形成根的表皮、皮层和中柱。

(3)伸长区:

是位于分生区上方的部分,此处细胞分裂已逐渐停止,体积扩大,细胞延根的长轴方向显著延伸,因此称为伸长区。

伸长区的细胞开始出现了分化,细胞的形状上已有差别,根的长度生长是由于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延伸共同活动的结果,特别是伸长区细胞的延伸,使根不断的深入土壤。

(4)成熟区:

位于伸长区的上方,成熟区内各种细胞已停止伸长,并多已分化成熟。

故称成熟区。

成熟区中形成了各种初生组织。

最外一层细胞分化为表皮,里面分化为皮层和中柱。

特别是表皮中一部分细胞的外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故又称根毛区,是水分和矿质离子吸收的主要部位,失去根毛的成熟区部分,主要是进行疏导和支持功能。

根毛生活期很短,老的根毛陆续死亡,从伸长区上部又陆续生出新的根毛,根毛增大根的吸收面积,水生植物一般无根毛。

103.根的初生构造

通过根尖的成熟区作一横切面,就能看到根的初生构造,由外至内为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

(1)表皮:

位于根的最外围,是由原表皮发育而成的,一般为单层细胞。

表皮细胞多为长方形,排列整齐,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薄,非角质化,富有通透性,无气孔。

部分表皮细胞的外壁向外突出,延伸形成根毛。

(2)皮层:

位于表皮的内方,是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成,为多层薄壁细胞所组成,通常可分为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内皮层。

外皮层为皮层最外方紧邻表皮的一层细胞,细胞排列整齐,紧密。

皮层薄壁组织为外皮层内方的多层细胞,细胞壁薄,排列疏松,有细胞间隙,具有将根毛吸收的溶液转送到根的维管束中的作用,又可将维管柱内的有机养料转送出来,有的还有贮藏作用。

内皮层为皮层最内方的一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常增厚分为2种类型。

一种是在内皮层细胞的侧壁和横壁上,形成木质化和木栓化的带状结构,环绕侧壁和横壁成一整圈——凯氏带;凯氏带宽度不一,但常比其所在的细胞壁狭窄,从横切面观增厚的部分成点状——凯氏点。

(3)维管柱:

根的内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构造统称为维管柱,结构较复杂,包括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有的植物还具有髓部。

中柱鞘:

紧贴着内皮层,为维管柱最外方的组织,它是由原形成层的细胞发育而成,保持着潜在的分生能力,通常由一层薄壁细胞构成,少数由两层至多层细胞构成,也有的由厚壁细胞组成。

根的中柱鞘细胞在一定时期可以产生侧根、不定根、不定芽以及一部分木栓形成层和形成层等。

韧皮部和木质部:

为根的输导系统,在根的最内方,根的维管组织中的初生维管束,包括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

一般初生木质部分为几束,成星角状,与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称为“辐射维管束”。

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是根的初生构造特点,它们是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成。

104.原生木质部:

初生木质部的外方,即最先分化成熟的木质部称为原生木质部,其导管管径较小,多呈环纹或螺纹。

105.后生木质部:

初生木质部的外方,后分化成熟的木质部称为后生木质部,其导管管径较大,多呈梯纹、网纹或孔纹

106.根的次生构造:

由于根中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分化,不断产生新的组织,使根逐渐加粗。

这种使根增粗的生长称为次生生长。

由次生生长所产生的各种组织称为次生组织。

由这些组织所形成的结构称为次生构造。

次生生长时,初木与初韧之间的一些薄壁细胞恢复分裂功能,转变成形成层,形成层多为一层扁平的细胞,不断进行分裂,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包括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包括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分别加于初生木质部外方和初生韧皮部内方。

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合称为次生维管组织。

髓射线:

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

维管射线:

形成层在一定部位也分生一些薄壁细胞,这些薄壁细胞呈辐射状排列,故称维管射线。

木射线:

贯穿在木质部的称木射线,韧皮射线:

贯穿在韧皮部的称韧皮射线,两者合称维管射线,具有横向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机能。

木栓层:

细胞扁平,排列整齐,壁木栓化,呈褐色,使根颜色由白转褐,由较柔软、细小转为较粗硬。

栓内层:

数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有的栓内层比较发达,成为次生皮层,通常仍称为皮层。

周皮: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三者合称周皮。

周皮形成后,其外方各种组织(表皮和皮层)由于内部失去水分和营养的供给而全部破坏剥落,所以一般根的次生构造中表皮和皮层常为周皮所代替。

107.根的异常构造:

某些双子叶植物的根,除了正常的次生构造外,还产生了一些特有的的维管束,称异型维管束,形成了根的异常构造,也称三生构造。

108茎:

是植物体生长于地上的营养器官,是联系根、叶,输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轴状结构。

茎由胚芽发展而来,其顶端不断向上生长,下面重复产生分枝,从而形成了植物体的整个地上部分。

109.节:

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节。

110.节间:

两节之间的部分称节间。

在茎的顶端和节处叶腋都生有芽。

具有节和节间是茎的本质特征,也是与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根无节和节间之分,且根上不生叶。

111.枝:

也叫枝条,一般植物体的地上部分是由茎和叶共同组成的,凡是带着叶的茎叫枝或枝条。

枝有时有长枝和短枝之分,节间长的叫长枝,节间短的叫短枝。

一般短枝着生在长枝上,能生花结果,所以又称果枝(如梨、苹果、银杏等)。

112.叶痕是叶子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113.托叶痕是托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114.芽鳞痕是包被顶芽的芽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痕迹(顶芽每年在春季开展一次,故可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