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项羽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6464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项羽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项羽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项羽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项羽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项羽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项羽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项羽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项羽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项羽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第四单元项羽之死Word版含答案

 

篇目二 项羽之死

说作者

(一)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父司马谈任汉朝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

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等。

年二十,漫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几乎遍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做了良好准备。

二十几岁任郎中,三十六岁父谈死,三十八岁继任太史令,广泛阅读皇家藏书和档案,四十二岁主持改订历法,修“太初历”,同年开始写《史记》。

五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二)作品:

《史记》。

(三)评价: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寻背景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荥阳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

“刘邦已经到了楚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自己写了一首诗,诗曰:

“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不利啊骏马不能奔驰。

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

”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

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面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的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链常识

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

本纪,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整体宏观把握]

看结构

知文意

《项羽之死》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有诀别美人、俊马的血性柔肠,有感天怨时的自负自叹,有拼死决战的勇猛刚强,有乌江拒渡的知耻重义,有赠马赐头的豪侠意气。

赏技巧

1.寓爱憎于叙述之中

从字里行间,可看出作者对项羽在幸存与尊严之间勇敢选择后者的举动表示深深赞叹和惋惜。

2.选材适于表现人物形象

作者选择最能影响项羽命运发展的关键事件,同时也是最能体现他个性特征的事件来展开具体的描述,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展示人物的命运和性格特征。

3.巧于构思,善于将复杂的事件安排得井然有序

作者在激烈的军事冲突中,突然插入情意缠绵的悲歌别姬一段,使情节发展急徐有致,节奏疏密相间成趣。

对突围、快战诸场面描摹得异常精彩,各战事皆高潮迭起,各情节之间连接紧密,过渡自然,整篇结构浑成,气势磅礡。

[语段细解赏析]

诵读第1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项王军壁垓下

壁:

本指军垒,此处作动词用,设营驻守的意思

(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夜:

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

楚歌:

楚人用方言土语所唱的歌

(3)项王则夜起

夜:

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

(4)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于是:

在这种情况下 乃:

慷慨:

古今异义词,古义情绪激昂;今义大方的

(5)美人和之

和:

应和着一同唱歌

(6)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泣:

第一个“泣”是名词,眼泪;第二个“泣”是动词,哭泣

左右:

古今异义词,古义身边的侍从、护卫;今义多指旁边或表约数

莫:

没有人

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美人名虞,一直被宠跟在项王身边。

(被动句,“幸”意念表被动;省略句,应为“常幸从〈之〉”)

(2)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

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

(固定结构,“奈何”“奈……何”都译为“怎么办”“怎么……”)

[文理赏析]

3.在垓下之围中项羽的形象是“多愁善感”,下面哪一语句不能直接表现这一特点(  )

A.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B.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C.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D.项王泣数行下

解析:

选A A项是叙述当时楚军被围的情况,为项羽的“多愁善感”提供了背景,所以不能直接表现。

4.对本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以“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为渲染英雄末路提供外在环境和客观场景。

B.面对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独白语言揭示人物内心,加之一问一叹,突出项羽当时疑惑、叹息的矛盾心理,其实项羽的心理更是将士的心理。

在这里以点及面,以小见大。

C.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

写出了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

楚歌四起,英雄末路:

失意、伤感、悲愁、无可奈何。

连续用了五个动词,文气连贯,一气呵成。

尤其“泣”字,值得深味。

D.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四面楚歌之时,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在失去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所以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这也体现出男人最柔情的一面。

解析:

选D D项,“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错,他所关心的还有江东子弟,下文不愿独自过江就是证明。

诵读第2、3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突破词句]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直夜溃围南出

直:

南: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2)田父绐曰“左”

绐:

欺骗

左:

名词用作动词,向左走

(3)以故汉追及之

以:

介词,因

及:

赶上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引:

带领

东:

名词用作动词,向东突围

(5)乃有二十八骑

乃:

仅仅

(6)项王自度不得脱

度:

估计,揣摩

(7)身七十余战

身:

名词用作动词,亲身(参加)

(8)未尝败北

败北:

战败

(9)此天之亡我

亡:

使动用法,使……灭亡

(10)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以为:

把……作为

(11)期山东为三处

期:

约定

山东:

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山的东面;今义是省名

(12)辟易数里

辟易:

退避。

这里指惊吓后退

(13)骑皆伏曰

伏:

通假字,通“服”,心服的意思

6.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乃陷大泽中。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骑马跟在后面的壮士八百多人。

(定语后置句,应为“麾下骑从者壮士八百余人”)

(2)(项王带人)向左走,陷进了大沼泽地中。

(省略句)

(3)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绝不是作战的过错。

(被动句,判断句)

[文理赏析]

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能分别表现项羽“勇猛、自负”的一组是(  )

A.①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②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B.①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C.①遂斩汉一将

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D.①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②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解析:

选B A项,①是表现项羽勇猛,②叙述突围情况;B项,①表现项羽勇猛,②自负;C项,①是勇猛,②表现了项羽的策略;D项,①侧面表现项羽勇猛,②是正面表现项羽勇猛。

8.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从军事力量上显现项羽已经深陷绝境。

开始“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灌婴以五千骑追之”,最后“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以数字说话,兵力反差极大,这里以反差对比,透视出了深陷绝境的项羽。

B.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说明项羽失民心;同时文中项羽一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暗示了项羽自负和不醒悟,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这里也能看出司马迁的批评的态度,全面中肯地去写人。

C.从项羽主演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可以看到,项羽是一个勇猛无敌的人,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自负。

这一场东城溃围的快战共写了项羽的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项王的威风勇猛。

但司马迁在写的时候还是疏忽了一个细节——刈旗,文中没有写这一事件。

D.“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从这几句,依然能看出项羽的军事才华,虽身陷重围,临大敌而不乱,指挥若定,司马迁还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镇定的英雄项羽。

解析:

选C C项,“司马迁在写的时候还是疏忽了一个细节——刈旗,文中没有写这一事件”错,这是司马迁的有意保留,旗是一个军队灵魂的象征,旗在,军队气势在,旗倒,军队气势衰。

当时何等形势?

项羽再勇武,又怎么能轻易做到?

这一细节正反映了司马迁要塑造的是一个神勇而真实的项羽。

诵读第4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突破词句]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地方:

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土地方圆;今义多指某一地域

王:

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2)汉军至,无以渡

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且:

况且

西:

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挺进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父兄:

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父老兄弟,今义是父亲和兄弟

王:

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5)吾知公长者

长者:

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年高有德的人,今义是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

(6)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

创:

(7)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顾:

回头

(8)马童面之

面:

名词用作动词,面对

(9)邑万户

邑:

名词用作动词,封地

10.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

(宾语前置句,即“渡何”)

(2)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固定结构,“独……乎”,“难道……吗”)

(3)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千金,邑万户购我头”)

[文理赏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项羽“知耻重义”的一组是(  )

①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③不忍杀之,以赐公 ④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选B ①是乌江亭长的话,②是知耻,③是重义,④是表现项羽的勇猛。

12.对本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想东渡乌江,乌江亭长

船待。

本部分在二人对话当中,也表现了项羽的矛盾心理,这体现在一个字“欲”。

B.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又决定不渡乌江。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

人格不屈。

C.赠马这一细节,乌骓是项羽勇武的符号,精神的象征,对乌骓英雄式的赞美,情感上的保护,更见项羽之性格,更显其悲壮。

D.项羽进行了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杀之后身受重伤,此时看到了背楚投汉的故人吕马童,于是赠头给他,自刎而死,这个情节再次表现了项羽的知情重义。

解析:

选D D项“这个情节再次表现了项羽的知情重义”错,这是再次表现项羽的视死如归,一个人的生命不可以被别人取走,但可以自己处置,这就是项羽,这就是司马迁笔下的悲剧英雄。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垓下(ɡāi)    乌骓马(zhuī)

数阕(è)美人和之(hè)

B.麾下(huī)五千骑(qí)

田父(fù)斩将刈旗(yì)

C.自度(duó)能属者(zhǔ)

溃围(kuì)瞋目叱之(chēn)

D.

船(yǐ)十余创(chuànɡ)

披靡(mǐ)怜而王我(wànɡ)

解析:

选C A项,“阕”应读“què”;B项,“骑”应读“jì”,“父”应读“fǔ”;D项,“创”应读“chuānɡ”。

2.下列括号内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情绪激昂)

B.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去,消失)

C.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受到宠爱而跟随在身边)

D.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约定)

解析:

选B 逝:

奔驰。

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选D A项,①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代词,代人。

B项,①动词,遭受;②介词,表被动。

C项,①代词,你;②连词,如果。

D项,副词,岂,难道。

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B.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解析:

选D A项,“地方”古义是土地方圆,今义多指某一区域。

B项,“山东”古义是崤山以东地区,今义是山东省。

C项,“左右”古义是身边的侍从护卫,今义多指旁边或表示约数。

D项,“败北”古今都是“战败”“失败”意。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身七十余战      B.亦足王也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解析:

选C A、B、D都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意思分别为亲身参加、称王、向东走。

C为名词的使动词法,使……为王。

6.下列各句与其他各句在句式上不一样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B.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C.不忍杀之,以赐公D.汉骑追者数千人

解析:

选D A、B、C为省略句,D为定语后置句。

7.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由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部分组成,开头用“垓下”作为项羽之死这一幕的序曲,让悲怆的气氛笼罩全篇,把读者引进苍茫辽远、四顾寂寥的境界。

B.在东城快战之前,由于田父骗项羽,才导致项军“陷大泽中”暗示项羽惯于骗人,此时自食其果;也表现了他自负而不知自省和从来不相信别人敢骗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

C.乌江自刎中,作者设计了“乌江亭长

船待”这个细节,似乎是让这位英雄在生命与尊严之间进行选择,让其在江边慷慨陈词,使得英雄的形象更加丰满完美。

D.本文三个场次之间节奏多变,起伏张弛,抑扬徐疾。

第一场重在抒情,节奏纡徐;第二场重在叙事,全用短节奏,气氛紧张,声情激越;第三场江畔陈辞,慷慨激昂。

解析:

选B B项,“暗示项羽惯于骗人,此时自食其果”的理解是错误的。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项王大为吃惊,说:

“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吗?

怎么楚人这么多呢?

(2)项王渡过淮河,能跟上的骑兵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3)项王于是驱马疾驰,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数十上百人,又聚拢自己的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

(4)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惜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馀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

“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

“若亡,何也?

”何曰: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

“若所追者谁?

”何曰:

“韩信也。

”又曰:

“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

“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

“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

“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

“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

“以为大将。

”何曰:

“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合齐、赵共击楚。

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

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

魏王豹惊,引兵迎信。

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人持一赤旗,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禽赵王歇。

汉四年,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

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破项羽。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馀人多厌之者/

B.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馀/人多厌之者/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馀人多厌之者/

D.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馀/人多厌之者/

解析:

选D “不得”与“不能”表明韩信处境艰难的两种情况,应单独成语,据此可排除B、C;“厌”是动词,是陈述对象“人”发出的动作,“人”前应断开,据此排除A。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尉:

官名。

战国始置,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秦汉时代是重要的中高级武官。

后历朝历代亦设此职,职掌权属各异。

B.斋戒:

是一种宗教活动形式,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

C.坛:

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社稷或者举行会盟、拜帅、誓师、封禅的台型建筑。

最初为林中空地的天然土丘,后为用土筑成的土堆,再后演变为砖石包砌的高台建筑。

D.丞相:

丞相(也称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丞相始设于战国,后来各朝沿袭设置。

时设一位丞相,时设左、右两位丞相。

基本上左丞相的权力大于右丞相。

解析:

选D 有些朝代如北宋、明、清是左丞相的权力大于右丞相,但大部分朝代,尤其是秦汉以右为贵,右丞相的权力基本上大于左丞相。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出身贫寒,又没什么好品行,不能被推举做官,而且他又不善经营,常在别人家里混饭吃,人们都很讨厌他。

B.韩信投靠项梁和项羽时,都不受重用。

转投汉王刘邦后,虽有滕公进言,但仍不被重用。

后来在丞相萧何的反复举荐下终被拜为上将。

C.韩信英勇善战,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指挥多场战役,又与项羽决战垓下,辅助刘邦灭掉楚霸王,取得了政权。

D.韩信初为一介平民,后被封上将,汉四年,又被立为齐王,在垓下打败了项羽。

解析:

选B “反复举荐”错。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

(2)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

三、语言应用

13.以“尊严”为话题,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写一议论片段。

要求:

①需引用一句名言;②要恰当点评事例;③要联系现实。

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