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6445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docx

《高中生物《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docx

高中生物《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

 

 

 

重点知识:

共同进化

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而且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也是相互影响的。

共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现象。

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物种,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基因多样性——物种的个体数量多,个体之间的差异大,构成基因库的基因种类多。

物种多样性——地球上已经被人类记录的物种约有200万种左右。

估计现在全世界生存着约500~1000万种生物,许多还没有被人类所发现。

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物种需要不同的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精品课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协同进化。

2.概述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的过程。

3.概述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进化生物理论的要点。

核心素养:

1.初步运用进化与适应观、结构与功能观,阐明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命观念)

2.认同生物进化理论仍然在发展。

(科学思维)

二、教学过程:

【导入】

达尔文曾发现一种兰花长着细长的花距,其底部储存着花蜜。

达尔文推测,这种花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肯定存在这样的昆虫,它们生有同样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从花距中吸到花蜜。

大约50年以后,研究人员果然发现了这样的蛾类昆虫。

问题:

1.达尔文作出上述推测的理由是什么?

答:

兰花的生殖离不开传粉昆虫。

如果没有与这种兰花结构相适应的传粉昆虫,这种兰花就难以完成传粉受精,这个物种也就不存在了。

问题:

2.如果后来未发现这样的蛾类昆虫,是否说明达尔文推测是错误的?

答:

如果后来未发现这样的蛾类昆虫,达尔文的推测就仅仅是一种猜测,不能被证实。

当然,未发现这样的蛾类昆虫,不等于这样的昆虫一定不存在,因此并不能说明达尔文的推测一定是错误的。

在自然界,一种植物专门由一种昆虫传粉的情形并不少见。

想一想,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

虫媒花的进化与传粉昆虫的进化有怎样的关系?

一、协同进化

 

1、不同物种间的协同进化

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

实际上,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作用。

“收割理论”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2、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也存在协同进化

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氧气的,因此,最早出现的生物都是厌氧(进行无氧呼吸)的;最早的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得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这就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遗传(基因)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

3、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思考下面问题?

探究一:

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生物?

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生活在原始海洋中。

探究二:

陆生植物和陆生动物的出现谁先谁后?

前者为后者提供了什么条件?

先出现植物,后出现动物,否则动物登陆后就会饿死。

探究三:

同今天你所看到的地球相比,寒武纪时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

当时陆地上还是一片荒芜,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

探究四:

恐龙大约是什么时候绝灭的?

物种绝灭对生物多样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恐龙是在中生代后期绝灭的。

物种绝灭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复杂的。

恐龙的绝灭有利于哺乳动物的繁盛。

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界生命史的解释: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 改变,进而通过 隔离 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中性突变理论: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间断平衡学说:

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结果,而是种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三、课堂巩固

1、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B.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不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D.协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四、课堂小结

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协同进化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练习:

一、选择题 

1.  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的是     (A)

A.  随机交配   B.基因突变

C.自然选择       D.染色体变异

2.  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C)

A.  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协同进化      D.地理隔离

3.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D)

A.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   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具有随机性

C.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只有有利变异才是进化的原材料

4.    关于有性生殖在进化上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  实现了基因重组

B.  提高了繁殖速率

C.  加快了进化的进程

D.  丰富了变异的原材料

二、非选择题

1.在下面的空白框和括号处填写适当的词语。

【答案】

2. 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吗?

请说明你的观点和证据。

【答案】不一定。

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物种,有些是靠开辟环境中新的生存位置来生存和繁衍的,不一定就比原来的物种适应能力更强。

例如,海洋中的生物登陆后,形成了许多新物种,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但是不能说这些新物种比海洋藻类的适应能力强。

3. 与同种或类似的野生种类相比,家养动物的变异较多(如狗的变异比狼多)。

对此你如何解释?

【答案】与同种或类似的野生种类相比,家养动物的变异往往更多,这与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采取的杂交育种等措施有关。

4.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不同体色的个体数量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

请提出假说进行解释。

【答案】中间体色可能与环境色彩较接近,这样的个体不容易被捕食者发现,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多,相应的基因型频率较高。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导致中间体色的个体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