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试题语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6430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试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试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试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试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试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试题语文.docx

《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试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试题语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试题语文.docx

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试题语文

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试题(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答案均答于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共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豆豉(chǐ) 血脂(zhǐ) 商榷(què) 咄咄逼人(duó)

B.稽首(qǐ)憎恨(zènɡ)症结(zhènɡ)前倨后恭(jù)

C.漩涡(xuàn)滂沱(pánɡ)檄文(xí)牝鸡司晨(pìn)

D.胡诌(zhōu)粳米(jīnɡ)粗糙(cāo)相机行事(xià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凑和  文绉绉  事必躬亲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松弛挖墙脚乐不可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C.宣泄讲意气贸然行事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D.蛰伏大杂烩克敌致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座石拱桥虽经过几千年的风雨吹打、旁敲侧击,仍然立在那里,岿然不动。

B.面对三聚氰胺奶粉重现市场这样的事件,政府各职能部门应闻风而动,上下其手,彻底追查,促进食品市场环境安全有序的发展。

C.去年,很多地方政府“卖土地”的收入占其财政收入的六七成,这种依靠“土地财政”维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行为,简直是竭泽而渔。

D.参加冬奥会选拔赛那天,李佳很紧张,感觉压力很大,是其他选手和老师们对她无所不至的照顾和关心使她逐渐减轻了心理压力。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调研座谈时指出,要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

B.作者以一座老宅即将拆除为契机,借一群芸芸众生极为日常化的生活,传递出那个万物复苏的年代里南方小镇骚动不安的气氛。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兽首买家蔡铭超拒付拍卖款的消息如石破天惊,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唇枪舌剑,讨论非常的激烈。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部分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作文产生了冲击,学生常不自觉地模仿,写些内容空泛、文体模糊的“异文”,令人不忍卒读。

B.青春、时尚、流行,似乎成了某些选秀类节目的金科玉律,以致脱离了它的艺术为上、全民舞台的属性,渐渐滑落到时尚娱乐至上的地步。

C.当法官指控陈水扁为满足私欲不择手段在海外大量洗钱时,他却对法官反戈一击,拒不承认。

D.著名作家冰心老人生前三令五申,青少年学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广大消费者对今年三月十五日媒体曝光的南方某地方政府包庇地下黑工厂的做法极为愤慨,产品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B.2009年,中国社会经济各项主要运行指标先抑后扬,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显现回暖和强劲增长,在稳定全球经济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庆祝活动,大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炽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D.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拯救地球家园,遏制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积极地行动起来。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这一天,县里的高官都来通车典礼上是我作为代表迎接了县长大人们。

B.社科院考古专家认为河南安阳曹魏大墓为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但并非最终结论,要“盖棺定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C.出版业当然要讲究装帧艺术,讲究宣传造势和市场营销,但要想真正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最终还是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D.由于菲律宾东部的太平洋沿岸海水没有出现重大变动,菲火山地震研究所今天下午解除了智利大地震引起的海啸可能袭击菲国的警戒状态。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躲猫猫事件”在一片质疑的喧嚣中成为政府处理网络舆情的实验性标本,有专家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保证调查程序的公正性、信息的透明化,让人信服。

B.“不抛弃,不放弃!

”“有意义就是好好活!

”这一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经典台词,将引发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C.“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已于10月26日正式启动,从10月26日起全国中小学生每天要求长跑,其表现将记入中小学生成长记录。

D.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正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能源、产业、技术、贸易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文化涵盖了纵向及横向两个运动过程。

纵向运动过程是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过程,横向运动过程是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共时性交融的过程,所谓跨文化也就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形成的,跨文化包括互联文化与贯通文化两方面。

跨文化与全球化相对应,互联文化与国际化相对应,贯通文化与世界化相对应。

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国际化,亦即民族国家之阃的互动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国际文化体系,就叫互联文化;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世界化,亦即超越民族国家的整合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世界文化体系,就叫贯通文化。

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贯通文化发端于欧洲。

这两种概念在本质上都可视为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在学理上的“投射”或“理论抽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例如美国,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互联文化”现象,其文化体系往往被定义为一种“熔炉”,即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保特着相互之同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同文化”。

就“贯通文化”来讲,最为明显的是“奥林匹克精神”,即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并体现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如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等。

概略地说,互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是一种基于“特殊主义”的维护现有国际文化秩序的文化理念。

这一文化理念蕴涵了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努力在不同文化间寻求互动,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则始终区分文化的“中心”和“外围”,强调“中心”与“外围”的对立。

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前一方面的表现,美国文化特别是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是后一方面的表现。

相反的,贯通文化强调文化的普遍性,是一种基于“普遍主义”的超越现有国际文化秩序的文化理念。

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各种文化组合起来,你还是你,我还是我,虽然多元,但并未真正形成一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烹调式”风格,各种文化调和起来,你便是我,我便是你,彼此融会,真正形成了多元而又一体的局面。

在当今全球格局中,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而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主义的方案。

与互联文化相比,贯通文化建立在不同文化共同体的互惠基础上,通过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的双边乃至多边互动过程,既不丧失各个文化共同体的特殊性,又能形成具有普遍性的共同文化观。

这一过程并不强调达到某种最终结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间的交往程序与方法。

它是我们应对文化全球化的一种更合适的战略选择。

(节选自程广云《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9.下列关于“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互联文化与贯通文化是跨文化的两个方面,前者与国际化相对应,是一种“国际文化体系”,后者与世界化相对应,是一种“世界文化体系”。

B.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本质上都可以看做是对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的一种“理论抽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C.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在美国文化体系中有大量的此类现象;而贯通文化发端于欧洲,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其表现。

D.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虽多元文化共存,但并未真正形成一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烹调式”风格,各种文化彼此融会,真正形成了多元而又一体的局面。

10.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跨文化是在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纵向运动过程和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共时性交融的横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

B.全球化既可以理解为“国际化”,也可以理解为“世界化”。

国际化是指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世界化是指超越民族国家的整合。

C.美国的文化体系是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保持着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同文化”.

D贯通文化中不同文化共同体在双边乃至多边互动过程中并不强调要达到互惠的最终结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间的交往程序与方法。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存的一项是

A.“奥林匹克精神”是贯通文化的一种典型体现,因为它是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的,井体现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

B.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努力在不同文化间寻求互动,达成共识,这与始终区分文化的“中心”和“外围”,强调“中心”与“外围”的对立的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有所不同。

C.互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其理念在于维护现有国际文化秩序;贯通文化则强调文化的普遍性,其理念在于超越现有国际文化秩序。

D.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主义的方案,在当今全球格局中根本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应该把互联文化作为应对文化全球化的战略选择。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

本姓严,讹为年。

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

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

英宗嗣位,上言:

“……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青宫。

今死亡残疾,佥补为扰。

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

”议多施行。

富遇事,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声震关中。

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

山西参政林厚力诋富,帝日:

“厚怨富、诬富耳,朕方付富边事。

”削厚官。

天顺元年革巡抚官,富亦罢归。

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狱。

帝问李贤,贤称富能祛弊。

帝曰:

“此必彪为富抑,不得逞其私耳。

”贤曰:

“诚如圣谕,宜早雪之。

”果无验,乃令致仕。

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

左右巧阻之。

帝语贤曰:

“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

”特召任之。

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吏不能欺。

由是部事大理。

富廉正强直,始终不渝,与王翱同称名臣。

宪宗立,富请黜左布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论富侵官。

富力辩曰:

“荐贤为国,非有所私也。

”因乞骸骨。

帝慰留之,为黜毓。

顷之,病疽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改)

[注]①蠲:

juān,免除,除去。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至河南,岁饥饥:

饥荒

B.权势莫能挠挠;阻挠

C.果无验,乃令致仕验;检验

D.帝慰留之,为黜毓慰:

抚慰

1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年富为民办实事的一组是

①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

②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

③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

④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

⑤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富在陕西管理粮食储备时曾上书,他管辖的地区费用大,收入步支出多,可裁减闲散多余兵员,淘汰劣等军马,奏章被采纳。

B.河南闹饥荒,众多的百姓流离失所,不法者甚至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对年富十分信任,委任他安抚,百姓终得到安定。

C.年富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曾经因为廉洁正直得罪了一些官员,他们就罗织罪名诋毁、诬陷年富,山西参政林厚就是其中之一。

D.李贤推举年富担任户部尚书,遭到一些大臣的强烈阻止,皇帝认为年富贤明,特意授职,年富上任后严格支出收入,控制犯罪。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

四、(15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

(3分)

译:

13.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狱。

(4分)

译:

14.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

(3分)

译: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人是文化的沉淀

①人到中年,越来越感觉到李泽厚先生“人是文化的沉淀”这句话实乃至理名言。

②以我自己为例,青少年时期历经的家庭惨变,以及异常艰难的成长历程,使我对家乡充满了恐惧与离弃感,成年以后最大的愿望之一竟是远离家乡。

我从来没有仔细想过自己的文化归属问题,只知道自己显然不是海派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产物——尽管我是在上海接受研究生教育,并在岭南生活了整整十一年,两地均有恩泽于我。

③就在今年4月中旬应湖南卫视之邀回长沙时,刚从英国回来的毛先生听我要去长沙,欣然欲同往一观。

到达的当天下午,我们抽空一起游了已有千年历史的岳麓书院。

十七年前我曾在长沙生活了整整五年,这一“千年道场”未曾开放,故此一直无缘得见。

而第一次进这书院,漫溢于其中的氤氩之气,竟使我深深感受到自己与湖湘文化那种深入骨髓、却无法形诸言辞的血脉相连感。

 

④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时,我也曾在烟雨蒙蒙的春天里,多次到过苏杭无锡等地,游遍了江南名园。

但在那些清雅脱俗的园林里,引起我联想的古人诗句竟然都是“闲敲棋子落灯花”、“小红唱歌我吹箫”、“十年一觉扬州梦”那种抒写闲情逸致的诗句,冒辟疆与董小宛、李香君与候朝宗那类故事竟都自然而然地浮上心头。

我喜欢那些园林的高情雅致,也喜欢数百年来在这些文化名城纵情挥洒江南烟雨的历代文人才子,因为他们给中华文化长卷绘下了丰富多彩的画卷,没有他们,文化史上将留下无穷遗憾。

但我并不觉得那些园林,以及那些园林所代表的文化与我个人之间有什么联系,我只是一个偶然到此的游客而已。

我也到过南京这座六朝古都,曾在那长满了青青古藤的石头城下漫步了整整一个下午。

但在那里浮上心头的全是“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山川寂寞衣冠泪,百年消沉简册尘”这种意境萧索的诗句,让人不由得想起“亡国之都”这个不祥之词。

⑤只有到了岳麓书院,在自清中后期开始名重天下的历代乡贤,如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蔡锷、陈天华等先贤的画像前,我遥想他们当年在时务斋里孜孜讲求时政时的耀人风采,默念书院中随处可见的湘人诗句,才非常真切地感到自己是湖湘文化哺育出来的儿女。

湖湘文化以经世致用见长,从来以天下为己任,最恨腐儒空论误国,思想文字掷地有金石声。

我的同乡蔡锷将军,在上一世纪初年的军阀豪强中显然属儒雅文弱一类,但在护国讨袁时表现出来的冲天豪气与智慧,正是湖湘文化的精魄铸就。

漫步于书院的廊庑园林之间,从心里油然浮出的诗句竟是林则徐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是谭嗣同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黄遵宪悼念谭嗣同的诗:

“颈血模糊似未干,中藏耿耿寸心丹;琅函锦奁深韬付,留寄松阴(指日本明治维新志士吉田松阴)后辈看”。

民间曾用一句俗语概括自晚清以来的中国各地方人士对中国的贡献:

广东人立言,江浙人出钱,湖南人流血。

那些地方的人其实也是流了不少血的,但人们用这样的话来概括,说明大家认同一点:

湖湘文化的特色就是敢于担当家国天下事。

⑥就在那一刻,我明白自己与家乡的关系不是自己想了断就能够了断的。

湖湘文化早已化为点点雨露,滋润着我的生命。

尽管多年来我未踏足家乡,尽管我们这几代湘人可能愧对先贤。

17.从文中看,江南文化与湖湘文化各有什么特点?

(4分)

答:

18.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园林和南京古都?

(6分)

答:

19.第⑤段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20.结合原文,谈谈你对“人是文化的沉淀”这句话的理解。

(6分)

答:

六、(11分)

21.下面文段共六句,其中五处有语病,将有语病的句子加以修改。

(5分,如将正确的改错,扣1分)

①我们记忆中的春晚,本应是诚恳的、家常的,能够让全国观众度过一年最后在一种相对纯净的气氛中的闲暇。

②然而这种印象今天正在迅速消解,零点报时这类亿金难买的“硬广告”倒也罢了,观众还得忍气安插进节目里的零星“软广告”。

③一台春晚,是联欢晚会还是“广告晚会”?

这是网友们看了虎年春晚的揶揄。

④因为不知道这些无孔不入的“软广告”,其“创意”和受益方是节目表演者还是春晚项目组(抑或二者各图其利)图利。

⑤部分节目的粗制滥造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春晚作为一个原本带有一定公益色彩的品牌节目,正越来越沦落为金钱,却忽略了广大观众。

⑥这种掉进钱眼里的做法,实在是破坏了观众观赏春晚的坏心情,让国人很是不爽。

序号

修改

22.唐诗《春山夜月》的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历来为人所称道。

请展开想象,加以描写,表现诗句的情景和意境。

(不超过100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喧闹、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了满足,也带来了烦恼。

心灵时常被搓揉得疲惫不堪。

那么,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

请以《让心灵在_______________中憩息》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主确定立意;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④少于800字。

 

答案

5.B解析:

 A.不忍卒读:

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不可用于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B.“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者法律条文。

C.项中“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

D.“三令五申”是指再三地命令和告诫。

多用于上级对下级,语气过重,适用对象有误。

6.A解析:

 B.成分残缺。

“显现强劲增长”后面应补“的势头”之类的词语。

C.搭配不当。

激发爱国热情可以,激发民族精神不行。

D.语序不当。

改为“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

7.D解析:

 A.结构混乱之前后牵连。

B.表意不明,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

一是社科院考古专家的看法“具有相当的根据”,一是河南安阳曹魏大墓为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

C.不合逻辑,“要想真正赢得”与“是否具有”两面对一面。

8.D解析:

 A.“目前的当务之急”表意重复;B.不合逻辑,“将”与“了”时态矛盾;C.“全国中小学生每天要求长跑”主客颠倒。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9.C10.D11.D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12.C“验”是“证信”“凭据”“证据”的意思。

13.B①是说年富遭到有钱人家的愤恨;⑤是说年富在户部尚书使勤敏于政事。

14.D“强烈阻止”不对,文中说“巧阻”,是委婉巧妙地阻止。

“控制犯罪”不对,纯属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年富不让一些官吏欺瞒他。

四、(15分)

15.7.

(1)年龄刚刚超过二十,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

(2)不久,石彪因为从前的怨(仇)恨弹劾年富,年富被逮捕投入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3)户部不能没有年富,人们大多不喜欢年富,这就是年富被称为贤能的原因。

16.

(1)久在樊笼里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纵豆蔻词工二十四桥仍在烟光凝而暮山紫

五、(22分)

17.①江南文化:

清雅脱俗,富于闲情逸致;②湖湘文化:

经世致用,敢于担当天下事(或:

以天下为己任)(4分。

每点2分,意思一致即可。

18.作者个人与江南园林和南京古都所代表的江南文化很隔膜,没有文化上的认同感(2分)。

反衬(或,对比)(2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特点,它让作者找到了文化归属(2分)。

19.排比,引用(2分)突出湖湘文化敢于担当家国天下事的特色(1分),增强气势(1分),增加可信度(1分),使文章富有文化气息(1分)。

20.示例:

①人总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塑造。

②作为湘人,尽管多年来作者未踏足家乡,但湖湘文化始终影响着、规范着作者的立身行事。

如:

在儒家文化影响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形成了知书达礼、重义轻利等文化品格。

又如:

游牧文化塑造了剽悍的草原民族性格,清山秀水的江南孕育出一代又一代至柔至刚的诗人。

③独特的地域文化,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生长于斯的人的性格和精神。

(6分。

联系文本、合理延伸、准确总结各2分。

意思大体一致即可。

六、(11分)

21.(5分)①将“度过一年最后”移到“的闲暇”前面。

②将“忍气”改为“忍受”。

④去掉“图利”。

⑤在“金钱”后面加“的奴隶”。

⑥将“坏心情”改为“好心情”。

22.(6分)答案示例:

夜晚,山中升起一轮明月,诗人俯身捧起一汪清泉,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则月亮也便到了手中。

花香扑鼻,诗人不禁穿行花丛,尽情抚弄满枝的繁花,则山花馥郁之气便沾满了衣襟。

【附参考译文】年富,字大有,是怀远县人。

本来姓严,错成“年”。

他凭借会试中副榜授官德平县训导。

年龄刚刚超过二十岁,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

明朝英宗皇帝继位,年富上书说:

“……皇帝亲军中府军前卫的补充兵,本来选自民间百姓人家的子弟,随时侍奉在太子身边。

现在(因为)死亡或残疾,全部补充兵源会成为打扰百姓的一件事。

请求从二十五个驻军卫所内,用一个卫所的兵士补充选调,不要再牵累老百姓了。

”(年富)上书中所议事情多数被实施执行。

年富升任陕西左参政,不久任命他负责管理粮食储备。

又恰逢计算每年用粮情况,用来筹划军费,年富(上奏章)说:

“我所管辖的地区每年收二次税共一百八十九万石,屯积粮食收入七十多万石。

这期间水灾、旱灾(人口)流动、转移,免除拖欠、亏欠(的赋税),大概三份要减去一份,可每年的费用就达到一百八十余万石,收入少支出多。

请求裁减闲散多余的士卒,淘汰劣等马匹,杜绝侵占耗费资源的弊端。

”皇帝同意了他的奏折。

边疆的兵士马匹,(钱粮等)按需要而供给的数量浩大繁多。

军民因远途运输而疲乏,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因为这个缘故做违法的事情牟取利益。

年富计算路途远近,核定征收赋税,支出或收入(一律)谨慎地探求考核,过去的弊端得以革除,老百姓的困苦得到大大缓解。

(年富)升任河南右布政使。

年富到河南,那年闹饥荒,流离失所的百姓有二十多万,(不法者)公开抢劫掠夺。

河南巡抚于谦委任年富安抚流亡百姓,(河南流亡的百姓)都安定了。

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春天,凭借右副都御史身份出任大同巡抚,管理军政事务。

当时经历丧乱战败,法律松弛,弊端尤其严重。

年富一心一意抚慰体恤民众,上奏请求免除了秋赋,撤除几个州县的税课局,停止让太原的民众从大同转运出粮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