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身边的经济韩秀云.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6090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身边的经济韩秀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02身边的经济韩秀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02身边的经济韩秀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02身边的经济韩秀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02身边的经济韩秀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身边的经济韩秀云.docx

《02身边的经济韩秀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身边的经济韩秀云.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身边的经济韩秀云.docx

02身边的经济韩秀云

(二)身边的经济-韩秀云

 

 

(二)身边的经济-韩秀云

  主讲人简介:

  韩秀云: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从事《宏观经济分析》、《资本论专题》,MBA学位课程教学工作。

曾出版个人专著《宏观经济分析》、《最后一击——MBA论文选题写作与答辩》。

现在主要研究中国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国际汇率、社会保障制度、香港经济问题、MBA教育问题。

  内容简介:

  18世纪,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市场上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只要国家不干预经济,经济自然就会发展起来。

在他的思想指导下,西方一些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他的思想统治了资本主义世界长达一百五十年之久。

但是到了20世纪,一场空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股市崩盘、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人失业,这场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然后波及到整个西方世界,使得各国的经济全面陷入萧条之中。

当时无论是股市、还是银行全部走向谷底。

残酷的现实向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这只“看不见的手”为什么不灵了呢?

究竟有没有办法来拯救经济呢?

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另一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

市场上有一只“看得见的手”,国家必须干预经济,一国的经济才能拉动起来。

凯恩斯的宏观调控理论提出之后,西方一些国家的经济相继从萧条中走了出来,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就是从凯恩斯这里开始的。

他的这一理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三十年的繁荣。

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人们不禁要问,在市场运作中到底是用“看得见的手”?

还是用“看不见的手”?

我们今天的利率为什么会有升、有降、股市为什么会有涨、有跌?

  全文:

  (十八世纪,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市场上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只要国家不干预经济,经济自然就会发展起来。

在他的思想指导之下,西方一些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他的思想统治了资本主义世界长达一百五十年之久。

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一场空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股市崩盘,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人失业,各国经济陷入大萧条之中。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另一位经济学家凯恩思提出

市场上有一只“看得见的手”,国家必须干预经济,一国的经济才能拉动起来。

面对变莫测的市场,人们不禁要问,在市场运作中,到底是用“看得见的手”还是用“看不见的手”。

我们今天的利率为什么会有升有降,股市为什么会有涨有跌?

  我们大家知道这个世界最稀缺的就是资源,比如说我们的水资源,我们的电资源,我们的石油资源,我们的矿产资源,我们的交通资源包括我们手中的钱。

这个资源都是稀缺的。

你想一想哪种资源不稀缺,比如我们说,有谁不喜欢住大的房子,开豪华的车,上好的大学,受好的教育。

还有,你有钱,你可以到世界各地去旅游。

但是你想到没有,当你想去上学的时候,你去住大房子的时候,你去开好车的时候。

你这时想到,你的需求是很多的。

你有钱吗,你有支付能力吗。

所以我们讲什么叫经济。

  所谓经济就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就是经济。

经济的问题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可以说大到国际的宏观政策、宏观大事,小到了你的柴、米、油、盐、醋,没有一件事不与经济相关,所以我们说,无事不经济。

比如我在清华大学给学员们、企业家们,政府官员们上课的时候,我遇到非常多的问题。

很多人都这样问我,老师,我们手中的钱该怎么办,我们是储蓄好还是买国债好,我们是经营股票好,我们是炒股好还是炒汇好,我们是做什么好,还是买车好,还是什么都不干,把这个钱放到家里好。

还有学员这样问我,一个女学员,说老师,我手里有大量的美元,我有很多的外汇,我不知道我这钱是放到手里头,是放着美元放着合适,我还是把它换成人民币合适。

  如果放着美元,我知道美元现在向下跌了。

如果换成人民币,我知道换汇要成本,我就是不知道我这个钱是该放到美元上还是放到人民币上。

所以我们看,在你的经济生活中应该说没有一件事和经济不相关。

从大到小都跟我们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当中你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可以说经济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你的生活,那么既然我们讲资源是稀缺的,需求是无限的,那我们就在想怎么样才能让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我们这些需求,所以今天我给大家讲的一个主题就是《经济中的两只手》,由于这两只手的存在,才使得我们国家的经济可以正常地运作。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居住的环境中,经济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利率的提升,股市的低迷。

楼价的上涨,这些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无事不经济,这就有了经济学这门学科,那么经济学究竟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呢。

  大家知道人类社会早在几千年之前就有了哲学和其他的社会科学,但是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它产生的历史非常晚,到今天为止,我们算起来才有两百多年,那我们就要问大家了,为什么经济学的历史产生这么晚呢。

是因为在一家一户的时候,人们不需要经济。

我早上起来我就可以去想象,我去下地,我去种田,我去收粮食,我中午回来可以做饭,我晚上可以去织布,我一个人支配我的生活,我不需要经济。

但是当社会出现了分工,出现了交换以后,人们才发现,我们是自己种田合适,拿我们种的粮食跟别人去交换他的布,这样就更合适,当出现了分工,出现了交换以后,我们要更经济,我们就必须应该有交换,有分工,有贸易,这样才使我们的经济会发展得更好。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大家知道,人类开始研究经济问题,开始关注经济问题,那么大家知道,十八世纪,英国出现了一个大的经济学家,这个经济学家,他叫亚当.斯密,在1776年他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名叫《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分析》,我们把它翻译过来叫《国富论》,这是经济学开天辟地的一本著作,所以我们把亚当.斯密称为经济学之父,就是自从有了他人类才开始有了经济学,才开始有了我今天站在这儿给大家讲的这些问题,那么他写完这本书,他就把这本书的封皮打开。

他的道理非常简单,他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思想,说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没有人想促进社会利益,他都想达到个人利益。

  但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拉着他,其结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的效果要好得多得多,他在那本书中举了这样的例子,他说“英伦三岛”上,玻璃制造商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想什么,他只想一件事,今天夜里一定让我们“英伦三岛”刮场大风,下场暴雨吧。

把我们岛上所有的玻璃全部都刮碎,那明天早上起来,我的玻璃就全卖出去了。

其实我们今天看,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我们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说我们的空调厂商,他到冬天的时候,他想什么。

他是不是想,今年夏天一定是个酷暑,这样我的空调就卖出去了。

我们的汽车厂商也在想大家一定是存着钱买我的车。

  这样的话我的车就可以卖出去了,所以没有一个企业在做事的时候不是想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是他这样做的时候,就促进了社会利益。

我读过亚当.斯密的传记,亚当.斯密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经济学家,他的故事非常多,我们讲其中几个小故事。

亚当.斯密在小的时候,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有一天他母亲抱着他到舅舅家去玩。

大家知道他在苏格兰,比英格兰还落后的地方,在苏格兰。

然后把他放到门前,他母亲就进到院子里去跟舅舅说话,这时来了一群吉普塞流浪汉。

这群人看到这个孩子抱起来就跑,他就大哭,舅舅听到哭声顺着哭声就就追了出来,追出了二十多英里以外,到一个大森林。

这群吉普塞流浪汉发现不好就把这个孩子放下,走了,他舅舅把他抱了回来。

  当他后来成为这样一个大的经济学家的时候,人们说,他的舅舅幸运地为世界挽救了一个天才,正是这个天才创造了经济学,否则我们这个社会将多了一名算命先生,少了一位经济学家,后来他上大学,学的是道德哲学。

大家知道当时是没有经济学,当他学完道德哲学以后,大学毕业以后,由于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被道格拉斯大学请来做了一个哲学教授,由于他的教学非常棒,他的这种思辩和他的演讲,所有的能力被英国皇家知道了,英国皇家当时就说是否愿意带我们家的儿子,做他的家庭教师,然后去周游欧洲,一边走一边给他讲学,我们给你的待遇非常丰厚,他想了一下,他说如果我接了这个任务只有两年,我就会赚很多英镑,我就是回来以后,每一年他还继续给我英镑。

  如果我做大学教授的话那我退休以后也没有生活保障,他就决定放弃做大学教授,陪着这个孩子,去做他的家庭教师。

结果就是这样一个想法,他把这个孩子带出了“英伦三岛”,踏上了欧洲大陆,当他踏上了欧洲大陆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来我们英国,我以为的“英伦三岛”是世界做好的地方,其实不是。

欧洲的经济比我们英国发展得好多了,他就到了法国,到了德国,到了瑞士,拜见了很多经济学流派。

比如重农学派说,农业创造价值,重商学派说,商业创造价值。

他拜访了很多人,最后两年半回到家里,他把这孩子交给皇家,拿着英镑,回到自己的家乡,闭门在家里十年,就想一件事,这个经济是怎么转的呢,他每一天在家里就想这一件事,说这一个国家的经济究竟怎么转的,有人说农业创造价值,有人说商业创造价值,他一直就在想,经济怎么转的。

他最后说我发现了,原来劳动创造价值,原来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那这只看不见的手,是什么呢。

  这件事我做合适吗,比如说我存钱,我一定要找到哪个地方利息最高。

我找工作我知道哪个地方给我的工资最高。

我要投资,我知道哪个地方回报最大,你们看这是不是都有价格杠杆在起作用。

所以这只看不见的手,自从他开始提出来以后,至今我们都在看,在我们的经济活动当中,这只手一直存在着,只不过这只手大家看不见,他在我们心中,你做什么的饿时候都有这只手在动着,当他发现了,原来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时候,他特别激动,他在古老的房子里,一边走,一边在想,我真是太伟大了,我竟然发现了一个社会是这样转的,所以他给英国女王写了这样一句话,女王陛下请你回家,不要管经济,只要你不管经济,经济就能发展。

从1776年开始出了这本书,到一百五十年人类社会就年按照他的思想,按照他的这个理论来指导走了一百五十年之久,大家知道是不是英国先成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而欧洲的发展,进而美州的发展,导致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因为人类有了经济学

,有了经济理论,有了经济思想,才有了我们今天这种社会的发达。

  (亚当.斯密这只“看不见的手”统治了资本主义社会长达一百五十年之久,在这只手的影响下,人类社会创造了空前的饿经济繁荣。

但是到了1929年1数亿美元0月,美国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

这时人们对亚当.斯密的理论产生了怀疑。

这只“看不见的手”怎么不灵了呢,一国政府究竟该不该干预经济呢?

  但是大家知道,在一百五十年以来,人类政府从来不干预经济,政府已经回家去,他就做一个守夜人,在家里待着,只要看看街上没什么,维持好秩序,我就回家,经济让大家自己去做,自然会好。

但是大家知道在1929年,在上个世纪的时候,从美国开始爆发了一场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美国由于消费者购买力不足,从而导致了美国经济运行中商品的增加和资本输出困难,引发了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

虽然金融巨头在投机行为中获得了高额利润。

但是他们并没有把大量资金投入再生产,而是投向了能获得更高回报的证券市场。

1927年,纽约股市掀起了第一伦狂潮。

股票交易额高达5.75亿股,出现崩盘的隐患。

但是当时的柯立之总统和美国财政部采取了欺骗的手段,使得股市暂时得以平静。

1928年,随着纽约股市实力最强的一批投机商,大批买进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无线电公司的股票,新一轮投机行为疯狂扩散,股票价格再次疯狂爆涨。

  到了1929年初,股市的狂热已经失去了控制,9月26日,英格兰银行宣布,为了防止黄金外流和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地位,他们将银行利率提高6.5/100,9月30日,伦敦又从纽约证券市场撤回,从而诱发了美国股市大幅度下跌。

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突发崩盘,当天的股票成交量达1289万股,股票价格下降之快,连场内的自动行情收录机都赶不上,人们陷入了恐慌之中。

这一天,有十一名在证券市场投机的老手相继自杀,到了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100以上,证券投资者的损失高达二百六十亿美元,成千上万的股民,辛劳一生的血汗钱顿时化为乌有。

美国经济从高峰一下跌入了低谷,使得整个经济陷入大萧条的状况。

  这个高峰中跌入低谷,这个股之深,是我们人类社会走到今天都没有见过的那场大危机,从美国开始发生这种危机,然后向外迅速地,整个西方的那些国家全部陷入这种萧条。

人们就在问,亚当.斯密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到哪儿去了,你不是说国家不管经济,经济就能发展吗,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工人都失业,我们的股市都崩盘,我们银行都关门了,我们的企业都倒闭了。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所以在那场经济危机当中,我看了很多片子,其中有一段故事是这样,说一个金融家,他把所有的钱,全放到股市里,他把大量的钱都投到了股市,有一天在危机爆发之前,他在街上,有人给他擦皮鞋,他站在那儿。

美国当时擦皮鞋都是站着。

擦皮鞋的人,就一边给他擦着皮鞋,一边跟他说,股市是如何赚钱的,买哪支股票赚钱。

擦皮鞋的人一个小时从来没抬头看他一眼,就一直在跟他大谈股市是如何赚钱的。

当他听完这个之后,他晚上回到家,他就在想,连一个擦皮鞋的人都知道股市能赚钱,这股市不是太热了吗。

  他当机立断第二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抛出手中所有的股票,全部都抛出,只有像他这样少数的几个人在那场危机中幸存了,多数人全都血本无归。

大家如果翻开上世纪的历史,我们看到1929年时候的美国有多少人因为股市的崩盘而跳楼自杀,家破人亡,大家知道我们看故事当中,有这样一个说美国前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几天之后就在一个地方去刷盘子了。

美国第三十二任罗斯福总统,在他上任之前,人们就告诉他说你别去继任当这任美国总统,如果你当了这任美国总统,你将是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

他当时回答说,我要是当了美国总统不成功,我将是美国的末代总统。

可见,美国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当中影响之深、之广、之惨烈,有多么严重。

  (这场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然后波及到整个西方世界,使得各国的经济全面陷入萧条之中。

当时无论是股市还是银行全部走向谷底。

残酷的现实向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只“看不见的手”

为什么不灵了呢,究竟还有没有办法来拯救经济呢?

  

这时英国有一个经济学家,他叫凯恩思,他说你们不都是没有招儿了么,我有招儿啊。

我的这招叫“看得见的手”,所以在1936年,他写了一本书,这个书的名字叫《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这是经济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里程碑,他的重要是在于人类一百五十年全是按照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的,结果走到今天发现不成了,工人们都失业了,企业都倒闭了,股市都崩盘了,怎么办呢。

结果他说我有招儿,我的这招叫看得见的手,政府别在家里待着,政府出来吧,政府别无为而治,政府出来管事,政府可以赤字,可以发债,政府可以拉动经济,只要把经济拉动起来,经济不就转了吗,所以他提出一个思想,叫经济中有一个看得见的手。

在书中他有一个典故,他这样说,叫挖坑理论。

他说,雇两百人挖坑,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这叫创造就业机会。

  雇两百人挖坑,我们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得发两百把铁锹,那这时生产铁锹的,生产木材的是不是就生产了,然后雇两百人挖坑的时候,是不是得发工资,他要去买面包,是不是粮食就恢复了,在雇两百人埋坑的时候,这时你依然需要发两百把铁锹和需要发他干粮,这样的话经济就拉动了。

他借这个例子只想说什么,政府在经济萧条,在经济低迷的时候,你可以去赤字,你可以去发国债,你可以去拉动经济,你可以去搞公共工程,只要你把经济拉动起来,这经济不就转了吗。

确实,经济学的思想很简单。

他说,我这只手看得见,我这只手就是让政府走出来,政府别在家待着,你来干预经济,你去做,经济就能够走出来。

凯恩思有很所传奇的故事。

  凯恩思在小的时候是个数学神童,被英国剑桥大学,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奖学金,进数学系去读书,当他一个学期下来之后,他发现自己原来不是什么神童,原来全班谁都不比他差,能到剑桥去读书的人,数学天赋都非常好。

他说既然我不能考第一名,既然不能成为一个数学家,那我就该行,不做这件事,我做什么好呢。

他想我选择做文官吧。

他说我觉得文官比较好,可以去周游世界。

结果大家知道英国的文官考试是非常严格的,它需要你具备很多方面的知识,你才有可能去做政府官员,他这时就有幸旁听了微观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一个马歇尔教授、经济学家。

  大家想一百五十年以后的经济学家,走到了马歇尔这一步,从亚当.斯密走到马歇尔,人类已经走了一百五十年,到他这已经集大成了,就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教授在上课的时候,他就坐在后面旁听,当一学期下来以后,所有的人都给老师写考卷的时候,他也写了,马歇尔拿来一看就惊讶了,我的班里还有这么好的学生,能答出这样的卷子来。

结果他在卷子上写了这样一段批语。

他说,这是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答卷,深信你今后的发展前途决不仅止于此,一个经济学家而已。

如果你能成为那样一个大的经济学家,我将深感欣慰。

大家知道当时凯恩思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而我们说的马歇尔已经是伟大的一个经济学家了。

结果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他去参加文官考试的时候,所有的成绩每门全部都是优秀,只有经济学不及格,他非常愤怒。

  他说典考官堵塞经济学的思想怎么能看出我的水平的光辉。

就是你的那点水平,能看出我的这个思想吗,没有办法,在文官考试的时候,他依然没有考到第一名,他考了第二名。

第一名被派到英国财政部,第二名派到(英国)事务部工作。

没想到我们说正是第二名造就了他。

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亲眼目睹了英国政府手里没有钱是怎么打仗的呢

政府可以先去赤字,然后去发债,然后去制武器,然后去打仗,把战争打完之后,这个钱又怎么回到财政部,他整个目睹了全部的过程,战争结束以后,马歇尔就记着这个年轻的、非常有经济学天赋的小伙子,就把他请回到剑桥大学做了经济学的讲师。

后来又做了经济学的教授。

在1929年爆发了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的时候,所以人都没有招儿了。

他说,我有招儿啊。

你们不都没有招儿吗,我有招儿。

  我的这招叫看得见的手。

叫政府出来。

只要政府出来,你去赤字,你去发国债,你去搞基础设施,你去拉动经济。

只要你把经济拉动起来。

经济就会从这个低谷中拉出来。

就继续能够走上去。

结果大家知道,正是在他的这个思想引导之下,美国罗斯福总统,先使了他这一招儿,修了公路,搞了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修了好多基础设施的工程。

然后真的美国先从这种危机中走了出来。

继而西方国家都从这个经济中逐渐走出来,就使得是凯恩思这只看得见的手。

大家都知道,美国、西欧这些国家经历了这场衰退之后,走出来,主要靠的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大的发展,就是我们看问题,原来只是从微观看,只从个人看,从他的角度看,我们从国家的宏观包括世界的宏观来看这样一个经济问题。

所以他提出说什么是看得见的手,就是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个词汇我认为大家不陌生。

  从去年我们一定会从报纸、电视、新闻,你会听到很多国家政府的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

关于调控的思想,政府走出来干预经济的思想是从20世纪30年代凯恩思开始提出来的。

我们今天也说了,我们政府宏观调控了,我们政府出招了。

我们说这个思想来源与1929年那场危机,危机之后的凯恩思的出现。

而他所提出的这个看得见的手。

而这只看得见的手,我们今天就把它叫做是国家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

所以前者是构成了微观,而后者构成了宏观。

我们国家,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在运作的时候都离不开这两只手,因为这两只手的存在,才使这个国家的经济能够正常地运作起来。

  (凯恩思的宏观调控理论提出之后,西方一些国家的经济相继从萧条中走了出来。

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就是从凯恩思这里开始的,他的这一理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三十年的繁荣。

那么一国政府为什么要对经济调控,它又是怎样进行调控的。

  关于政府对于经济的调控这个话题,我们已经从1998年到现在已经多次会从报纸上、杂志上、电视上你会听到,政府究竟怎么对经济做调控,我们现在看,回顾中国改革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我们1993年,对于经济进行了一次调控。

说我们的经济太热了,1993年,我们对经济做了调控,到998年,我们感觉经济太冷了,我们又开始做了调控,到2003年乃至2004年上半年我们觉得经济又热了,我们又开始调控。

我们就问,我们怎么形容

一国的宏观调控。

就是我们这样形容一国的经济,一个国家的经济,就像一辆汽车。

  我们说中央的领导包括我们国务院的领导,就是开车的司机,他是司机,我们全国人民都在这辆车上待着,当经济如果太热的时候,这个“司机”一定要干什么,大家想一下,当你开车的时候,太热的时候,这时作为司机,第一件事就是应该“刹车”,叫“踩刹车”,因为太快了,我们大家想一下,当一辆车在高速公路行使的时候,你跑到

100迈可以,跑到200迈,甚至再跑到250迈,跑300迈的时候,你们想一下,是不是这个车速太快了。

如果这时政府不“刹车”的话,车速就一直向前会出问题,如果政府急“刹车”,会不会车毁人亡,所以我们形容一国经济,我们把它比作一辆汽车,比作一架飞机。

我们比作一辆车的时候,这时我们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是这样子的,当经济太热的时候,它一定要“踩刹车”,当经济太冷的时候,它会“踩油门”,这样才会使经济热的时候别过度,冷的时候不能一直冷着,我们大家来看,1993年的时候,政府就是在“踩刹车”。

  回顾改革的历史,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年底,到1993年7月份的时候我们经济热得已经非常热,开发区热,股票热,房地产热,集资热,已经热得一片都在热,那时物价也在向上。

物价指数已经达到了20/100以上这么高。

结果政府发现不行,太热了,我一定要“刹车”,所以你们看我们的利率是不是从10%。

你的存款利率一点一点向下?

大家记得吗?

1993年你存款的时候,你是不是发现我们的利率是在10%以上?

你存一万块钱到年底能拿出一千多块钱的利息。

我们看,我们的利率从高位开始一点一点往下调,调到了低点?

就是我们希望什么呢?

你经济太热了!

如果这样热的话,我们的物价指数会控制不住。

  我们通货膨胀也会控制不住。

政府只能这时“慢刹车”,一点一点“刹车”。

大家记得我们1997年,我们听到我们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软着陆”。

听过这个词吗?

什么叫“软着陆”?

就是说这架飞机在天空中飞着。

我们也把一国经济比做一架飞机,在天空中飞着的时候,这时候发现我们的油不够了。

我们有了问题,我们应该是慢慢地着陆,软软地着陆到地面。

而不能从万米高空一下子掉到地面上来。

那大家想一下,那叫“硬着陆”。

如果“硬着陆”,意味着出现什么?

大家知道,机毁人亡。

所以我们要让经济“软着陆”。

有人就会问,你们会这样问,说老师,为什么要“软着陆”?

着陆干什么?

不着陆不行吗?

干嘛不让经济发展得快一点?

你让它在天空中一直飞着不好吗?

你为什么要着陆呢?

如果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增长得速度高一点,我们口袋,腰包里的钱都多一点。

我们的日子都过得好一点,不好吗?

为什么这么好的形势,这么好的速度,你为什么要让它着陆呢?

  我今天就问大家这么一个问题。

大家想一想,经济为什么要着陆?

政府为什么要调空?

可不可以不调空?

可不可以一直让它飞着?

让飞机在天空中一直飞着,速度越快不是越好吗?

为什么要让它下来呢?

可以一直飞着吗?

大家想,可以吗?

可不可以一直飞着?

当一直飞着,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有人说,老师没有油了。

那我说,那咱们就空中加油,可不可以呢?

所以我们跟大家说,为什么政府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调控了!

当它看到什么就开始调控?

你们看,1993年的时候,大家知道,当你想到你的存款,如果能有10%的时候,这时你想到没想到,你那一百块钱,那物价指数已经告诉你了,通货膨胀已经20%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