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数学教案七 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5905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数学教案七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上数学教案七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上数学教案七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上数学教案七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上数学教案七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上数学教案七 1.docx

《四上数学教案七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数学教案七 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上数学教案七 1.docx

四上数学教案七1

七、奇异的克隆牛

――――小数加减法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数学思考:

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灵活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措施及注意问题:

1、用好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克隆术的资料,或者教师介绍我国克隆术取得的成果,然后利用教材的真实信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的价值。

2、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

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在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掌握方法。

3、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本单元是计算教学。

在教学时,要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习计算方法,将小数加减法的学习融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4、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

课时安排:

6课时

信息窗1健健和壮壮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能力目标:

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情感目标:

通过展现生物科学前沿的研究成果,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设计思路:

本信息窗以表格和文字形式提供了“健健”和“壮壮”的相关数据。

引入对小数加减法知识的学习。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问题后,先独立思考,列式并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点的意义;然后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计算,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算理、方法和结果;教师针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接着引导学生各自想办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最后教师对计算过程和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小结。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重点,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沟通联系,掌握算法。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是难点,可以结合数位顺序表,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所有的数位就相应的对齐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新授课)

活动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克隆术吗?

了解有关克隆术的知识。

(多媒体)

2、这节课我们一起看看莱阳农学院克隆牛的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并提出问题。

(多媒体)

活动二:

合作探索

1、学习小数的加法

(1)“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怎样列式呢?

0.77加0.03怎样计算呢?

同学们独立尝试计算。

引导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生1:

0.77可以写成—,0.03可以写成—,—加—就等于—,写成小数就是0.80。

生2:

0.80可以化简成0.8

生3:

77个0.01加上3个0.01就是80个0.01,也就是0.80,化简是0.8

生4:

我认为可以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多媒体出示竖式计算)

0.77

+0.03

0.80

计算方法根整数一样。

(2)思考:

7个0.01加上3个0.01是多少?

同学们独立尝试计算。

(3)巩固练习

2、“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计算方法。

教师及时纠正,并小结:

你认为计算时一定要注意什么?

尾数要对齐,计算方法跟整数一样。

自主练习第1题

3、“壮壮”出生时的管围比“健健”长多少?

1.3减1.25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1:

我是这样算的

1.3

-1.25

0.88

生2:

我是这样算的

1.3

-1.25

0.05

意见不一致,你们能说说理由吗?

生1:

小数末尾的数对齐,因为前面的计算和整数的加减法都是这样的。

生2:

小数的加减法也要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对齐个位,十分位对齐十分位,百分位对齐百分位。

师总结:

小数相减应该是相同数位对齐

怎样才能很快对齐数位呢?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小数的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讨论:

得数中百分位上的5时怎么得出来的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2.3中的百分位可以看作0,在计算时,可以写也可以不写,但要知道是用0减5。

小数减法也是从低位开始依次相减。

教师进行小结: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注意的问题,强调计算结果必须要写出最简单的形式。

4、主练习第2题

活动三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活动四:

课后作业

A层:

B层: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

0.07+0.03=0.8(米)0.76-0.72=0.04(米)

0.770.76

+0.03-0.72

0.800.04

答:

壮壮胸围0.8米。

答:

壮壮比健健长0.04米。

第二课时(练习课)

本节课主要练习课后5—12题,借助这些基本题型对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

第9题是一道找规律的练习题。

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寻找规律,然后通过交流相互学习。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魔术箱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些找规律的题目,与同伴交流。

第11题是数学与科学知识相结合的练习题。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人类到达太空后身高增加的小知识,然后再解答问题。

如果发现有对此题非常感兴趣的同学,可引导他课后查找有关的资料,作进一步的了解。

信息窗2“蓓蓓”出生了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理解整数运算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情感目标:

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会运用定律和性质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设计思路:

本信息窗以“蓓蓓”的自述和统计表的形式,提供了许多的数据信息。

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蓓蓓”生活、成长变化的问题。

引入对小数加减、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

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体长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在集体交流中,重点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

针对教材中出现分步计算和列综合算式两种解答方法,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问题,并掌握竖式连减的方法。

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重点,教师可以加强整数与小数的练习。

会运用定律和性质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做,比较的过程中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新授课)

活动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已了解了关于克隆牛“健健”和“壮壮”的情况,本课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关于克隆牛“蓓蓓”的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多媒体)

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有选择的板书问题)

活动二:

探索解决问题

1、如何解答“蓓蓓”出生时的体长诗多少米?

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自主列式。

你们是怎样列式的?

能说明理由吗?

学生交流算式,老师板书。

注意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自主计算。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相互交流。

2、“蓓蓓”白天时的身高比出生增加了多少米?

这个问题怎样解答呢?

学生独立解答。

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学生汇报交流。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讲叙运算顺序。

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怎样的联系?

学生了解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相同的。

3、巩固练习(多媒体)

练习第1、2、3题

活动三:

回顾本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你学会了吗?

活动四:

课后作业:

A层:

B层: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方法1:

0.98-0.22-0.10.81+0.16-0.78

方法2:

0.98-(0.22+0.1)=0.97-0.78

=0.98-0.32=0.19(米)

=0.76(米)

答:

体长是0.76米。

答:

增加了0.19米

 

第二课时(练习课)

处理自主练习题。

第5题是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的特点,合理运用方法,灵活处理问题。

第10题是一道关于购物的实际问题。

练习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票上的各种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计算解决。

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单元整理复习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

2、能够对一些能简算的题简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提问: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1、口算:

(多媒体)

2.6+0.40.375+0.6255.8+2

5-0.20.48+0.294.3-1.6

2.计算:

4.2+15.624.8-18.213+7.1

提问: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

什么样的题可以简算?

根据是什么?

活动二、练习:

1.计算:

(多媒体)

2-0.35-0.275+0.4

4.36-(2.01+2.29)+0.48

2、先观察数字特点,能用简便算法计算的用简便算法计算。

(多媒体)

4.9+0.1-4.9+0.134.02+13.5+0.98

5.6+2.7-4.45.17-1.8-3.2

9.95-(4.95+3.14)8.43+2.87+0.57+0.13

活动三:

火眼金睛辨对错。

(1)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同样适用-----------(   )

(2)4.72+0.1-4.72+0.1=0 ------------------------(    )

(3)计算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有0的要把0去掉 ---(   )

(4)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一定要先算加法,后算减法--------(   )

活动四:

解决问题。

1、某天早上气温是6.5℃,中午气温比早上升高了3.1℃,晚上比中午降低了4.5℃,请问这天晚上的气温是多少?

2、小芳去书店买书,付了30元,找回了26.4元,小芳发现售货员多找给了她21.8元,问售货员实际应该找给小芳多少钱?

这本书的价钱是多少?

3、百米赛跑 

   小文:

 “我跑了15.28秒”    王东 :

“我跑了16.14秒”

    比一比,小文和小东谁跑得快?

快多少秒?

4、下面是各种食品每千克含钙量的统计表:

食品名称

鸡蛋

猪肉

牛奶

茄子

芹菜

含钙量(克)

0.28

0.44

0.06

1.04

0.24

0.8

  

(1)在上面的几种食品中,每千克含钙量最高的食品和每千克含钙量最低的食品分别是什么?

他们每千克的含钙量相差多少?

   

(2)每千克鸡蛋比每千克牛奶所含该多少克?

 (3)10千克的猪肉和10千克的茄子共含钙多少千克?

5、小刚用竹竿测游泳池内水的深度,已知这根竹竿长3.2米,竹竿露出水面的高度是0.9米,这个游泳池水深几米?

活动五: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体会集合图的好处,学会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

2、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利用生活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向学生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

通过对统计表的分析,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寻求、探索出用更直观的方式——韦恩图来帮助解决统计中含有重复部分的数学问题,并进行理性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生活实例,感悟重复现象。

师:

同学们,你们都有过排队的经历,假如:

在一列队伍中,从前数小明排第五,从后数他还是排第五,请问:

这列队伍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数数、画图、计算等多种方法说出自己的答案。

学生可能回答:

○○○○△○○○○共有9人,5+5-1=9人

师:

算式中的5、5和1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在图中圈出)

师:

你们发现了什么?

前5位同学中有小明同学,后5位同学中也有小明同学。

小明被加了两次,所以减1。

师:

我们通过画图,圈图,列式计算等方法成功解决排队问题。

生活中像这样有重复现象的问题,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重叠问题(板书课题:

重叠问题)

二、探究解题策略,渗透集合思想。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

下面是四年级一班同学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记录请同学们看一看。

(出示情境图)

参加小记者的有:

李明、王强、赵刚、张小帅、方伟、王东方、周晓丽、赵云、孙亮、陈红

合计:

10人

参加小交警的有:

李明、王强、赵刚、张小帅、于平丽、丁娜、徐大文、刘乐乐、毛小宁

合计:

9人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几人?

(多数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出19人,少数学生会有质疑。

2、出示原始数据,制造认知冲突。

师:

这是四(1)班上交给学校的学生名单,请大家仔细看看,他们班是不是一共有19人参加了这两个小组?

你们发现了什么?

认真看四

(1)班参加小记者、小交警活动的学生名单:

 学生发现:

因为有重复的,直接用10+9计算不对。

“学生名单”的适时呈现,学生的头脑里跃出一个大大的问号——过去求总数就是直接把各部分的数量加起来的呀,怎么在这里行不通了呢?

认知冲突出现了,遇到新问题了,于是研究“重叠问题”变成了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需求。

3、寻求解题策略,经历韦恩图的形成过程。

  

⑴探究:

从这份名单中你能一下子就看出是哪4个人重复了吗?

你能想想办法,怎样重新设计一下这份名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参加小记者的是哪10个人,参加小交警的是哪9个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是哪4个人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对统计表进行重新设计。

⑵汇报:

找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交流,并对各种方法进行对比,形成自己的判断。

 作品一:

小记者

李明

王强

赵刚

张小帅

方伟

王东方

周晓丽

赵云

孙亮

陈红

小交警

李明

王强

赵刚

张小帅

于平丽

丁娜

徐大文

刘乐乐

毛小宁

(1)班参加小记者、小交警学生名单:

作品二:

 小记者

小交警

 

 

 作品三:

 

小交警 小记者

李明、王强、

赵刚、张小帅

 

 

比较多种解题策略,使学生充分感受集合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魅力,也就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有意义的学习。

 

 ⑶揭示:

同学们的表现让我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英国的逻辑学家韦恩,在100多年以前,他第一个想到了这样的图,因此这种图就叫韦恩图(板书:

韦恩图),也叫集合图。

(课件同步呈现图片及相关文字) 

 ⑷抽象:

师生共同在黑板上整理韦恩图,用一个圈表示参加小记者的同学,再用一个圈表示参加小交警的同学,用红、黄、兰三种不同颜色的磁性圆片分别表示只参加小记者的同学、只参加小交警的同学和既参加小记者又参加小交警的同学。

 ⑸建模:

请你根据韦恩图列式解决四(1)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小记者和小交警实践活动?

 整理算法:

 算法1:

10+9-4=15(人)

 算法2:

10-4+9=15(人)

 算法3:

9-4+10=15(人) 

算法4:

6+5+4=15(人)

 (让学生说出每种算法的含义,重点分析算法4:

我们用画圈的方法把同学分成了3组,可以归纳为:

只语文不数学,只数学不语文,又数学又语文。

你们这样分,谁与谁都不重复。

 

⑹深化:

(1)班一共有15人参加了这两种实践活动,其它班级呢?

一定也是15人吗?

什么情况下是19人?

还可以是多少人?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发现:

既参加小记者又参加小交警的人数最少可以是0人,这时参加两种实践活动的总人数最多,是19人;既参加小记者又参加小交警的人数最多可以是9人,这时参加两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最少,是10人。

(课件同步演示) 

三、活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1、举例:

生活中你们还在哪儿发现了类似的数学问题?

2、练习:

教材81页的1、2、3小题。

3、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