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5459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心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心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心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心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心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中心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心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中心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中心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建成一所规范化的特色名牌学校

(2011年—2015年)

“十二五”时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日照市贯彻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的重要时期,更是学校依托“改扩建”工程,抢抓机遇,提升办学水平,创立名牌学校,实现迅速腾飞的最佳时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大幅度提升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依据国家、省、市《规划纲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学校概况

学校位于莒县城南10公里处、沭河西畔,毗临206国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学校始建于1990年,现有23个教学班,在校生132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入学率均达100%。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83人,其中专任教师58人,市、县级骨干教师22人,专科以上学历教师4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学校以“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为办学宗旨,以“质量为本,创新为魂,科研先导,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现代化管理和个性化发展,形成了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努力实现“现代化、高质量”的办学目标。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加快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为全部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办公用机达到人手一台。

现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仪器室、舞蹈室、多媒体功能室、微机教室等一应俱全,师生用计算机、图书满足教学需要。

办学条件优越,育人氛围浓厚,学校有1名教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5名被评为市教学能手,3名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5名被评为县教学新秀,。

有46人在省市县级论文获奖,有20多位教师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有10项县级实验课题结题,2项市级实验课题、8项县级课题正在试验中。

学校先后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县级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县级教学示范学校、县级明星学校、县级信息技术示范学校、县级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级规范化学校、市级办学水平优秀学校、市级文明示范学校、市级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市级校舍设施维护工作先进学校、市级优秀家长学校、市级教育信息工作优秀直报点、日照市科普示范学校、市级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市级实验室工作先进单位、市级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山东教育社优秀小记者站、全国叶画大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已跨入全县前列。

存在的问题:

面对学校发展的更高要求,学校许多工作还存在着不足。

一是办学特色不明显,缺少成型经验;二是学校教师的人文素质、思想境界、人格魅力、教科研意识、业务水平尚须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教师自觉提高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学校的课程体系有待完善,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深入开展,校本课程开发要进一步加强;四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尚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课堂教学效益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尚待加强;五是办学条件仍须继续完善。

二、总体目标

以建设特色示范学校为契机,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追求,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大幅度跃升。

到2015年,教育综合指标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建成教育强镇。

到2012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2%。

2015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4%。

到2015年,所有学校全部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

提供更为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教师队伍数量、结构和素质适应教育发展需要,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度环境,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三、具体工作目标

(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切实加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言传身教,自尊自励,以人格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赢得社会尊重。

建立师德考评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进修深造和评优奖励的首要依据,实施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把师德建设工作作为评估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2、强化教师教育工作。

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对教师实行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逐步建立教师全员学习运行机制,促进教干教师在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的进一步提高,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3、实施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坚持“人才兴教”,加快建设名优教师队伍。

建立完善名师评选制度,定期评选镇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

建立名师动态管理机制,制定名师的培养、培训、管理、使用、考核等系列制度,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名优教师通过建设名师工作室、组建教师共同成长体等形式,与广大教师共享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经验,带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每年教师节期间,对评选出的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予以奖励。

(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1、突出素质教育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各级各类教育的全过程。

不断完善政府主导、规范管理、课程核心、评价引领、督导保障的工作机制。

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坚持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

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别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理想信念等教育重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创新德育途径和方法,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班教导会制度和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考核制度。

在加强德育学科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加强家长委员会以及家长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

把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大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改进优秀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以及选修更高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

建立健全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

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开发实践课程、活动课程,完善科技实践、社会实践等培养环节,增强实验、实习、实训的实际效果。

健全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网络,满足学生经常化、多样化地就近参加社会实践的需要。

4、深化招生和评价制度改革。

坚持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制度。

科学制定学校和教师工作的评价标准,以提高成才率为主要目标,建立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多方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完善知识学习与素质提升相结合、夯实基础与发展特长相结合的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

5、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把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建立作业布置核准制度、考试管理制度。

引导学生科学规划节假日、双休日的学习与生活,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保护学生视力,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引导家长及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三)加强教科研工作。

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

强化对教科研专业人员的培训,增强科研意识,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加强教科研机构建设,配齐教科研专业人员,逐步形成完善的教育科研网络。

大力开展课题研究。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立项课题。

认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产生一批富有实用价值的教研成果,培养造就一批科研型、学者型教干教师。

发挥教科研的保障支撑功能。

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加强教育政策研究和应用研究,为教育决策和教育教学实践服务。

建立健全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促进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将教育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教育生产力。

建立完善教科研成果评选奖励机制,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教科研成果。

(三)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1、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按照“社区办园、大村独办、小村联办”的原则,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

实施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到2015年,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条件标准;到2020年,所有幼儿园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条件标准。

到2013年,中心幼儿园公办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

2、加强学前教育管理。

严格办园准入制度,坚持年检制度和定期督导评估制度,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村级幼儿园的管理。

加强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合理规划村级小学布局。

根据人口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新农村建设,坚持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规范化学校创建同步规划、同步推进。

加大合班并校力度,2012年,新建学校1处;2015年新建学校2处,合并学校2处。

2、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到2013年,全镇70%以上学校达到标准。

到2014年,全镇80%以上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

到2015年,全镇所有学校达到标准,使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到2020年,全镇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3、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

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的基础上,切实搞好控制辍学工作。

建立健全防止与控制学生辍学和动员辍学学生复学机制,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基本消除辍学现象。

(五)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1、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教育城域网建设,到2012年,专任教师每人一台计算机。

到2015年,学生用机达到省定标准,实现多媒体“班班通”教学,全面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2、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

通过引进、购买、建设等方式,到2012年,建成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与现行教材配套、涵盖所有学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到2015年,全镇教育数据中心基本完善,建成开放灵活的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3、提高信息技术管理与应用水平。

各校要配备专兼职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

加强校长和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工作,提高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研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不断提升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4、构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2015年前,实现覆盖全镇各学校(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包含教育门户网站平台、教育政务平台、校园管理平台、校园安防平台、视频会议平台等,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到2020年,建成全县教育管理公共服务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5、推进教育教学装备标准化建设。

按照“省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室教学设施建设,完善教学仪器配备,加强图书室管理,配齐图书资料,完善体育卫生艺术设施设备等建设。

(六)推进依法治教。

推进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教育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

完善教育行政审批和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学校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学校章程,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学校校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法律素质。

建立完善行政复议、诉讼、赔偿等符合法治原则的教育救济制度,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七)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

高度重视学校及周边安全稳定工作,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牵头负责、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协调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重视解决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和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专项排查整治活动,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保障学校安全保卫经费投入、设施配备,为学校、公办幼儿园配备专职保安,提升各类事故防范能力。

推行政府购买校方责任险,规避学校办学风险。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

四、主要规划举措

围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将全力实施以下“六大工程”:

1、精神引领工程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中许多至今仍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内涵与当代优秀文化和当代前卫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努力实现三大对接(将传统文化精华和当代优秀文化与学校办学追求对接、将现代教育理念与学校管理理念对接、将励志精神培养与学校风气倡导对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让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精神在全体教职工中形成共识,潜在地规范人的行为,真正起到引领作用。

2、环境建设工程

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为主要内容,以传统美德为主要教育形式,立足于本校实际,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努力营建一个“立意深远、内容隽永、形式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

新建现代的、超前的教育教学设施、娱乐休闲设施、健身锻炼设施。

重视校园安全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和活动空间。

进一步完善校园资源库建设,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倡导绿色生活,构建低碳校园。

3、教育创新工程

(1)实现先进文化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让先进文化思想真正感染、影响、浸润师生的内心世界,并使之转化成教师、学生外显的行为。

(2)树立全面质量观、人才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制定全面的和可操作的教学质量标准与教学常规,完善教学研讨制度、教学工作督导制度、教师业绩评价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等,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提供保证。

(3)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评价的改革,积极实施发展性督导评估,关注不同层面的需求,寻找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契合点。

(4)以课题为载体,促进课改实验科学、有序地向纵深推进,开辟课题研究论坛,完善课题研究程序,开发课题研究资料库,推广具有校本实用价值的课题,有效地实现科研与教研的有机整合,突出教育科研对教学实践的针对性、应用性和指导性,推动课程改革走向立体化和动态化。

(5)把“校本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支点,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主体,以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为“两翼”,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全面推进校本课程建设,使学校教育创新工程健康快速发展。

(6)进一步加强班主任等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高度重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重视对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工作的总结、思考与积累,促使班主任工作向专业化发展。

4、活动推进工程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搭建各种活动平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去参与,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塑造自己、完善人格。

(1)德育活动促养成。

以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开展丰富多

彩的道德实践活动。

努力把德育贯穿于常规教育活动,融化到年级、班级、团队各项活动中,渗透到家庭教育活动中,拓展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2)主题活动重体验。

每年开展“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等主题活动,以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为前提,为每个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培养自我,提升自我。

(3)校本活动创特色。

以诵读经典为抓手,贯彻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的宗旨,开设适合校情的阅览、诵读等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校本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

(4)兴趣活动育专长。

点面结合,成立各类兴趣小组,通过对特长生的针对性培养,打造一批专长突出的学生。

5、管理优化工程

(1)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公平、公正、民主、和谐的制度环境,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完善校务公开制度,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维护学生、教师的合法权益,实现管理的人本化。

(2)按照“精干、高效”要求,科学设置学校机构和岗位,提高学校中层职能部门的执行力,打造一支真诚沟通、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管理队伍。

(3)扩大教研组等基层组织的自主权,通过目标承诺、机制激励,把强调规范与创造特色相结合,为学校发展注入动力。

(4)积极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科学实施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推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层层考核,层层负责,大力推动学校的管理体制向高层次的方向迈进。

(5)建立科学合理的竞争、奖励机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进行及时奖励,积极推行优秀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工程,实施骨干教师动态管理措施,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6、品牌塑造工程

(1)彰显特色,提炼品牌精髓。

定位学校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色,以养成教育为主体,以经典教学与传统文化精华和现代文化结合为教育特色,提炼自己的品牌文化精髓。

(2)提升素质,熔炼品牌实力。

全面提高师德水平,遵循现代师德建设的规律与特点,大力开展富有创造性、实效性的师德教育活动。

促使教师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教风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同时,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有系统地组织教师参加高层次研修和学习,培植并发挥本校专业骨干力量的作用,完善“打造名师——锤炼骨干——培养新人”的教师培育体系,力争“十二五”期间,打造一支数量足、质量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

(3)积极传播,锤炼品牌形象。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各级各类宣传媒体传播学校信息,彰显学校特色和业绩,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

新的五年已经开始,美丽的画卷渐次展开。

为了壮丽的事业,为了学校美好的愿景,全体师生员工继往开来,锐意进取,用勤劳的汗水铸就新的辉煌,用不竭的智慧开创新的未来。

 

2011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