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安全管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4727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5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安全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四章安全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四章安全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四章安全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四章安全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安全管理.docx

《第四章安全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安全管理.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安全管理.docx

第四章安全管理

第四章安全管理

第一节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安全管理的概念

1.安全管理的概念

1)管理:

(1)定义:

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

管理,在字义上指“管辖”和“处理”,既“管人理事”。

(2)学派:

科学管理学派(古典学派):

泰勒、法约尔等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活动。

(突出管理的形式和功能)

行为科学学派:

梅奥等认为,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它是以研究人的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影响为中心,激励职工的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

(突出管理的重心)

现代管理学派:

西蒙等认为,管理的重点是决策,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

(突出管理的关键)

(3)六种功能:

计划—组织—用人—指挥—控制—协调。

(4)七大要素:

人—资金—机器设备—物料—方法—市场—工作精神

2)安全管理:

(1)定义:

安全管理就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以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避免或减少国家和集体财产的损失,为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2)目的: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根本目的是:

发现、分析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病,避免各种损失,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从而推动企业生产的顺利发展,为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服务。

它是围绕企业安全业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3)形式:

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安全的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工业卫生管理三个方面:

行政管理:

主要是指以行政手段对企业职工行为进行规范,包括企业安全决策,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以及日常的安全教育、检查、隐患治理、事故处理等依靠行政命令来执行的工作。

技术管理:

主要是以国家技术标准的安全要求为依据,对设备、设施、装置、机具等是否符合标准状态进行的检查、维修等管理工作。

工业卫生管理:

主要是指检查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安全卫生要求,职工的健康检查,职业病的预防、调查、报告等管理工作。

2.安全管理的分类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它对降低安

全生产事故的重要作用是不容质疑的。

Smith(1996)认为,在工矿企业中应用的安全管理方法有很多种,但大致可分为两种,即: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和质量安全相结合的哲学方法。

1)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是一种事后型的管理方法,它总是局限于技术需求的改

进以获得短期利益。

在工矿企业中,应用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安全管理人员为达

到企业预期的安全目标,完成安全指标,采用直接管理和控制。

为了预防事故的

发生,它们也通报一些新的安全条例,并致力于实施,同时开展监测、审核和事

故调查等。

但这些工作总是针对产生事故的工作环节展开,是一种事后型的管理

方法,结果总是不可避免的带来损失。

Rahimi,M于1995年提出应用传统安全管理

方法进行安全管理的管理流程,如图4-1,从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仅

 

图4-1传统安全管理模式

仅是在事故发生以后采取措施。

Hansen认为:

传统安全管理的缺点是企业的安全

管理总是处于孤立的状态,不能和其他的管理模式相适应,往往是职责只落在安

全管理主任身上,更多的情况是,安全管理主任没有权利做出改变,即管理的职

责和权限划分不清。

2)质量安全相结合的哲学方法

质量安全相结合的哲学方法是将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安全管理中来,

以求事前预防,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如果说“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那么随

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1世纪也是人们更加关注安全的世纪,

企业的安全生产、员工的人身健康将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怎样将质量管理的

方法运用到安全管理中去,国外有很多专家学者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历时5年,经过对200多家企业的调查研究,Dumas(1987)得出的研究结论是:

安全和质量是相关的,质量缺陷的消除包括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消除。

Minter(1991)指出:

如果将安全视为将一系列事情作好的一个结果,那么这个过程毫无疑问的有益于质量。

当然,这两位学者的研究是立足于加工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观,应该是早期的质量安全观。

Susana等(2002)结合质量管理变革过程的三个阶段提出安全管理变革的三个阶段:

安全控制、安全保证、并最终达到全面安全管理。

二、安全管理的任务和意义

1.安全管理的任务

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是实现安全化作业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

务。

安全管理的任务从广义上讲,一是预测人类活动中各个领域里存在的危险,

进一步采取措施,使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不致受到伤害和职业病的危害:

二是制订

各种规程、规定和消除危害因素所采取的各种办法、措施;三是告诉人们去认识

危险和防止灾害。

具体地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规,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2)制定安全生产的各种规程、规定和制度,并认真贯彻实施。

(3)积极采取各种安全工程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企业的生产机械设备和设施达到本质化安全的要求,保障职工有一个安全可靠的作业条件,减少和杜绝各类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劳动者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常常接触许多不安全的因素。

使用机器时,有被

绞辗受伤害的危险;用电时,有电击电伤的危险等。

如果机器设备设计得不合理,

或者操作者对其运行规律认识不足和使用不当,就会发生事故,导致设备损坏,

伤害操作人员。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生产特点,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劳动

条件、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生产组织、操作技术等方面,采取各种安全措施,

保证劳动者的安全。

例如,完善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做到“有轮必有罩,有轴

必有套”,预防绞辗事故;在机器的转动危险部位装上联锁装置,万一发生异常

情况即能自动切断停车,以防误操作造成伤害,在起重设备上安装各种限位装置、

超负荷限制器等保险装置,以预防起重机过卷扬、出轨、超载等造成的事故;采

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革、设备更新换代,实现生产过

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远距离操作,使设备达到本质安全化要求,使劳动者根本

不接触危险因素,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发生伤亡事故的可能;有计划地检修、保养

设备,定期进行机械强度试验,使机械性能和安全防护装置处于良好状态。

总之,

减少和杜绝伤亡事故是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经常推广安全可靠的操作方

法,消除危险工艺过程:

对现有的机器设备设计安装安全防护装置,采取安全技

术措施;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进行“三同时”的审查验收,以便实现安全

生产的目标。

(4)采取各种劳动卫生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定期检测,防止和消除职业病及职业危害,做好女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工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粉尘、放射性物质、高频、微波、噪

声、高温等危害人体的因素。

如在钢铁冶炼和轧钢、锻压、铸造等工艺过程中,

劳动者经常接触火花、高温、热辐射等;在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医药、化肥、

化纤、塑料染料等行业中,铅、苯、汞、铬、铰、硫化氢、二硫化碳、有机氯等

有毒物质及易燃易爆物质,经常危害职工的健康,在采矿、采石、隧道施工、地

质勘探、机械制造以及石英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的原料破碎、过筛、搅拌等工

艺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往往造成职工患尘肺病。

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就是从

“防”字出发,积极采取治理措施。

例如,采取密闭、湿式作业、加强通风换气

等措施,防止粉尘危害。

对生产噪声的地点和设备,采取隔声或消声措施,以减

少噪声的危害,保护操作人员。

总之,在生产劳动中,劳动者的健康可能受到劳

动过程、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以致对人体产生危害。

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之一

是针对危害的因素和情况,提出控制和消除危害的措施,达到改善劳动条件,预

防职业危害和职业病的目的。

根据妇女的生理特点,对女职工实行特殊保护。

我国女职工数量很大,其中大部分在生产第一线。

女职工不仅是企业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还担负着哺育下一代的光荣义务。

对女职工实行特殊保护,主要是妇女生理特点的需要。

由于生理特点,女职工比男职工对物的敏感性高,患病率也高,特别是在月经期、怀孕期、生育期,受毒敏感性和患病率比平常时高。

而且妇女担负着养育下一代的责任,她们的健康直接决定和影响下一代的体力和智力水平。

因此,实行女职工

动保护,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劳动力资源的保护,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

达的大事。

1988年国务院颁发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

执行党和国家对女职工的劳动保护政策,做好经、孕、产、哺四期的保护工作。

在这四期内,女职工要相应地避免凉水作业、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调离有毒有害

作业点等。

同时,末成年工严格禁止从事强体力劳动和有毒有害作业。

搞好劳逸结合,严格控制加班加点,保证劳动者有适当的工余休息时间,使

劳动者保持旺盛的劳动热情,精力充沛地从事各项操作,我国宪法第四十三条规

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

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劳动者有

劳有逸既要为社会尽力工作、多做贡献,又要保证劳动者的必要休息和娱乐。

好劳逸结合,可以使劳动者有充沛的精力,减少和避免伤亡事故。

从一些事故中

可以发现,有的事故是由于过长的劳动时间和过大的体力劳动强度,使劳动者疲

劳不堪所造成的。

所以,无节制的加班加点不仅会影响劳动者的健康,而且容易

造成事故,直接妨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特别是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以后,无论

是企业领导者,还是职工群众都要充分认识劳逸结合的科学意义:

合理安排工作

时间和休息时间,搞好劳动组织,充分利用工时,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任务,

尽量减少和避免在休息时间内加班加点。

特别不能用拼体力、拼设备,搞短期效

应。

要做到均衡生产,使企业生产持续地发展。

同时要结合季节的特点,夏季要

做好防暑降温,冬季要搞好防寒防冻保暖。

对于密闭的恒温车间,要采取相应措

施,避免闭室性危害。

(5)对企业领导、特种作业人员和所有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质。

(6)对职工伤亡及生产过程中各类事故进行调整、处理和上报。

(7)推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推广和应用现代化安全管理技术与方法,深化企业安全管理。

从安全管理工作任务和内容来看,它是一门兼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安全科学在理论上与其他各个学科,如技术科学、生理学、心理学、化学、法学都有密切的联系,是一门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技术性复杂的安全科学。

企业领导必须按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任务和内容,精心组织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

各个企业应充分发挥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功能的作用,搞好安全

生产。

计划,就是对每年的安全工作作出规划和安排。

针对每年的安全教育、检查、

措施、安全评价及整改等安全活动作出部署方案,以确保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

行。

组织,即对照计划方案,按级落实,以保证安全计划任务、控制目标的预期

完成。

指挥,即在组织落实各项安全活动后,对横向职能部门及其工段、班组进行

指导,帮助出主意想办法,以求得安全生产计划的顺利完成。

协调,为实现整体安全计划和目标,对上级做好参谋,对横向部门加强协调,

争取领导对安全工作的支持,同时又要争取各职能部门的密切合作。

控制,即是以安全计划目标为依据,同时建立各种考核标准,对各部门、班

组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对于出色完成任务的,给予精神和物质鼓励,以达到

有效控制各种事故的发生。

2.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1)管理体制及基础工作

(1)管理体制:

纵向的专业管理,横向的各职能部门管理,群众监督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

(2)基础工作:

规章制度建设,标准化工作,生产前的安全评价与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安全技术措施制定与实施,安全检查,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进研究,安全情报资料的收集分析,安全生产暴露出的疑难问题的提出等。

2)生产(建设)过程的动态安全管理工作

(1)生产过程安全:

工艺安全--操作安全。

(2)检修过程安全:

全厂停车大修--车间停车大修--单机大、中、小修—应急报修。

(3)施工过程安全:

(4)设备安全:

设备可靠性—正确合理使用。

3)信息、预测和监督工作

4)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建设工作

3.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安全生产,防止职业危害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的重要条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根本利益

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

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企业的行为准则必须服从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根本一致的。

人民的需要,最重要的莫过于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健康的需要了。

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是关系到保护劳动人民切身利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因此,

企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决不能脱离改善劳动者的劳动

条件这个前提。

2)有助于企业满足安全生产的法定要求

实现安全生产,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写进了我国的宪法和安全生

产法。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贯十分重视安全生产。

1952年毛主席指出:

“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如果只注意前一方面,忘记或稍加忽视后一方面,那是错误的。

”1996年,江泽民发表了著名的《责任重于泰山》,提出安全工作“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要求。

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安全生产总则等都进行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企业只有走上遵守法律的正确轨道,才能做到守法经营、合法生产。

3)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因素

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在生产力中,人是最活跃的、决定性的因

素。

因此,发挥人的作用,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对于发展经济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们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劳动者,保护他们的安全健康。

使之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神从事生产建设;另一方面体现组织的亲切关怀,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建设的发展。

反之,如果安全生产搞得不好,不注意改善劳动条件,一旦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不仅劳动者的安全健康要遭到危害,生产也会受到巨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

这样,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由此可见,要发展社会注意经济,必须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4)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安全生产还关系到社会注意安定和国家一系列其他重要政策的实施。

安全生产搞不好,伤亡事故和职业病频繁发生,不仅使职工本人受到伤害,而且使其家庭蒙受不幸,给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造成心理上难以承受的负担。

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就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安定。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实施,独生子女将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劳动力,这些人一旦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病,至少要影响三个家庭、六个中老年人的生活,那人们对伤亡和职业病的心理承受能力将十分薄弱,即使实行高额赔偿抚恤政策,也很难消除人们的悲痛。

因此说,加强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工作。

5)有助于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

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管理现代化,使生产过程顺利、高效率地进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发展生产。

这个基本目标只有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6)有助于企业减少事故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每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重视安全生产,把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

康,保证生产设备完好,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当作门巳的神圣职责和应尽义务,

切实抓好,决不能掉以轻心。

三、安全管理的发展

1.国外安全管理的发展

管理学是上世纪20年代才得以发展的一门交叉学科。

从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开始,发展到60年代的行为科学,直至当代的科学管理,安全管理也随之不断发展和完善。

最早的安全管理是为落实法规而产生的。

上世纪以来,人类的安全管理为了适应工业技术、生产方式和经济体制的变化,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其发展的轨迹:

1)从历史学的角度:

表4-1给出了安全管理哲学的发展进程。

表4-1给出了安全管理哲学的发展进程

阶段

时代

生产技术特征

管理认识论

管理方法论

工业革命前

农牧业及手工业

听天由命

无能为力,

被动意识

17世纪至20世纪初

蒸气时代

局部安全

就事论事,

亡羊补牢,

事后型管理

20世纪初至50年代

电气化时代

系统安全

综合对策及管理系统工程

20世纪50年代以来

宇航、核能等新技术

安全系统

本质安全化,预防超前型管理

2)从管理对象的角度:

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

3)从管理过程的角度:

从早期的事故后管理,进展到60年代强化超前和预防型管理(以安全系统工程为标志)。

4)从管理理论的角度:

从建立在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的管理,发展到现代的科学管理。

5)从管理方法的角度:

从传统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发展到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从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发展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技巧与方法

2、国内安全管理的发展

我国安全管理的起步是建国以后的事,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了不同的管

理体系。

50年代至60年代建立了劳动保护管理体系;

70年代在劳动保护管理体系下,强调了事故管理系统;

80年代出现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

90年代,现代安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发展和完善。

显然,在不同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以及不同的经济体制和劳动安全理论指导下,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出了不同的安全管理特色。

第二节安全管理原理

一、安全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管理原理是对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类实践经验的升华,可以指导一切管理行为,对于做好管理工作有普遍指导意义,安全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性:

对管理的实质和客观性的描述。

(2)概括性:

对包含各种复杂因素和复杂关系的管理活动进行综合和概括

得出普遍性、规律性的结论。

(3)稳定性:

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的确定和稳定,使人们正确使用和利用来

指导管理实践活动。

(4)系统性:

管理是根据现象本身的有机联系,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

互转化的完整的统一体。

二、安全管理原理

安全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分支,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性。

管理学中的系统原理、人本原理、整分合原理、反馈原理、封闭原理、弹性原理、能级原理、动力原理和激励原理等都可以有效地运用到安全工作中,指导安全管理。

系统原理和人本原理是属一级原理,其他原理均分别属于它们的二级原理,管理的基本原理见下图4-2。

图4-2安全管理原理图

1.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将管理对象看作一个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优化和控制整个系统的安全问题。

运用系统原理必须掌握系统要素、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系统集合、系统联系、系统历史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在进行系统分析时要抓住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一个系统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系统构成)、层次性(系统与子系统间的关系)、相关性(系统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动态性和环境适应性等特征。

为了充分发挥系统原理的作用,还必须贯彻实施属于它的各个二级原理,即:

整分合原理、反馈原理、封闭原理和弹性原理。

1)整分合原理

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地综

合,这就是整分合原理。

我国企业安全管理实行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齐抓共管责任制”、

“三全管理”(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有的单位已发展到“四全管理”,

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管理)等都是整分合原理的具体运用。

2)反馈原理

反馈是控制论中的术语,是指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输出端的信息一部分反送

到输入端,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

一个企业(系统),当它指向安全目标的活动受到任何不安全因素的干扰时,如果不采取措施,系统就将在正反馈控制下运行,导致系统不稳定或发生事故。

因此,在安全管理上必须采用负反馈控制。

及时捕捉并反馈不安全信息,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或控制,使系统的运行回到安全的轨道上来。

企业现行的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安全信息管理制度、事故伤亡统计上报制度、PDCA循环管理方法(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改进)等都是反馈控制的具体体现。

3)封闭原理

任何一个系统的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

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这就是封闭原理。

封闭,就是把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加以分割,使各部分、各环节相对独立,

各行其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而各环节又互相衔接、互相制约,并且首尾相

连,形成一条封闭的管理链。

我国企业的安全管理实行的厂长(经理)领导下的部门负责制、岗位(工种)安全生产责任制、PDCA循环管理方法(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改进)都是封闭原理的具体形式。

4)弹性原理

管理是在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千变万化的形势下进行的,管理必须要有

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才能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这就是弹性原理。

弹性原理要求安全管理必须从最坏处着想,往最好处努力;要充分发挥人的

智慧,提高科学预测水平,做到一个安全目标有多个解决方案;对于事故隐患要

多层次设防,要有事故的预案处理计划等等。

使安全管理有充分的、可调节的弹

性,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

我国现行的重大事故预案处理计划制度、企业安全生产的适当放权管理制

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提出的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等都体现

了安全管理的弹性原理。

2.人本原理

管理是以人为主体,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就

是人本原理。

在管理系统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又是管理的客体(被

管理者),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管理层次上,既管理他人,又被他人管理,上下

衔接形成一条以人为本体的管理链。

人本原理要求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以人为中

心,使管理人性化。

为了发挥人本原理的作用,必须具体实施其二级原理,即:

能级原理、动力原理、激励原理。

1)能级原理

能级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即处于稳定状态的原子,其中的电子

分别具有一定的能量,分布在一些确定的轨道上绕核运转,这些轨道对应的能量

数值是不连续的,将其按能量大小分级排列,称为“能级”。

现代管理学从中得

到启示:

一个稳定而高效的管理系统也必须是由若干分别具有不同能级的层次有

规律地组合而成。

这就是管理的能级原理。

能级原理确定了系统建立组织机构和合理使用人才的原则。

首先,能级的确定必须保证管理系统有最大的稳定性。

管理系统的能级划分必须科学,一般应按照三角形结构划分管理系统的各层次。

决策经营层的能级最高,操作层的能级最低,四个能级的使命不同,划分必须科学、合理。

管理三角形的顶角大小必须适当,过钝,必然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过锐,则管理决策人员负担太重,也起不到好的安全管理效果。

其次,人才的配备和使用必须与能级对应。

要根据人才的具体情况,分配在

不同的能级层次上,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才会有最佳的安全管理效能。

时要注意人才的能上能下原则,实现才能与能级的动态对应,不断优化管理能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