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4701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1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docx

《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docx

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

《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

(一)(时间120分钟)

题号

得分

得分

1、 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就是教师为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而采取的措施和程序以及教师的相关行为和活动,包括课堂环境的安排、课堂秩序的建立和维持、对学生行为的监督、对违反课堂纪律行为的处理以及指导学生学习等等。

课堂管理的主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

2、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教育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3、教育主体间性

教育主体间性:

教育主体间性是主体间性的具体表现。

简单地说,教育主体间性是教育主体通过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与其他主体保持理解关系的属性,主要包含理解性、通融性和共识性。

4、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就是人们预期的教育结果,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已在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结果。

1、“教育有法,但教无定法”,所以学不学教育学对做老师没有影响。

答:

错误。

教育有法是指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每位教师所面临的具体学生、学科的规律和特征具有独特性,所以在具体采用何种教育方法上又具有较强的个性,并无固定的技术程式。

但要做好教师这项工作,必须讲究科学性,遵循教育规律,只凭经验和主观愿望是不能达到预期教育目的的。

所以学习教育学对教师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相互否定的。

答:

错误。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要求学生的素质能得到多方面的充分的发展,个性发展则是全面发展在不同的个体身上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不同的个别特点。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后结果,可以作为对所有学生的统一要求,但不等于整齐划一,千人一面。

因为,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水平不同,有不同的资质禀赋和不同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理想追求。

因此,不同的学生个体应采取适合自己特点的方式获得全面发展的结果,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个性形成过程。

3、强调班级制度管理就是强调“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

答:

错误。

强调班级制度管理并非是要强调“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

“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指的是班主任或教师按照校领导的要求,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班干部,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单向控制。

显然,这种“控制主义”管理容易使集体与个人对立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和愿望处在抽象化状态,被具体落实的往往是规章制度的遵守和群体行为的划一。

这是不符合民主化的时代精神和教育民主化的当代教育理念的。

4、程序教学模式因具有浓厚的机械主义色彩,应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摒弃。

答:

错误。

程序教学模式虽具有浓厚的机械主义色彩,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但强调学习的循序渐进,倡导及时强化,主张学生自定步调等思想和实践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1、简述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答:

《教育法》42条受教育者享有五项权利:

第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第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第三,在作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第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第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教育法》43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第一,遵守法律、法规;第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第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第四,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简述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作用的主要体现。

答:

第一,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

发展知识经济必须具备社会知识水平较高、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等必要的条件,而这些条件的实现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充分发展;第二,教育本身是知识传播、加工和运用的巨大产业,是知识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是推动知识经济早日到来的“助推剂”;第三,教育是知识经济竞争的基点,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关键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需要靠教育,知识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集中在教育上。

总之,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原始土壤,没有教育不可能产生知识经济。

所以,教育起着传播知识、生产知识和再生产知识的重要作用,直接推动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是知识经济“基础之基础”。

3、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途径。

劳动力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

劳动力消耗后,进行补充,就是劳动力的再生产。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就是培养和造就各类人才以推动社会发展。

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进步可以促进教育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再生产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

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主要基地。

教育不仅仅是保存和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成果,更是在不断地创造和发展。

这种功能主要是由高等学校来承担的。

4、简述个体发展阶段性的教育意义。

答:

1、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适合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

2、教育要依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过程循序渐进。

3、教育要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及时施教。

4、教育要给儿童的身心发展尤其是心理发展以积极的支持。

 

1、请任选某一课程流派,介绍其主要的观点(5分)并对其进行评价(4分),另外分析该流派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借鉴意义(6分)。

答:

1、某一课程流派(学科中心课程流派、人本主义课程流派、社会再造主义课程流派等)的观点的介绍。

(具体观点参见教材)(本部分5分)

2、对选取的课程流派的观点能进行客观的、理性的批判。

(具体评价参见教材)(本部分4分)

3、能结合我国当前进行的课程改革来谈某课程流派的现实借鉴意义。

(本部分6分,只要是结合某流派的观点和我国新课改的实践来谈,言之有理者酌情给分。

 

2、结合实际论述课时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

答:

课时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

(1)了解教学目的和目标

(2)了解学习者

(3)了解学科内容

(4)了解教学策略

(5)从日常经验和课堂反馈获得的隐含知识

 

面对思想“怪异“的孩子

2004年的秋天,红星小学的王老师正给一年级三班的学生上课。

“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

”“九只。

”“不对,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

”“还有两只!

有一只聋哑的小鸟听不到枪声仍在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

”“你这孩子,总是说些不着边际的话,鸟怎么会有聋哑的呢!

“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还有三个角。

“错!

应该还有五个角。

”“是还有三个角!

如果沿对角线锯就是三个角。

”“你这孩子别往歪处想,哪有这样锯的。

那个孩子发誓:

将来一定要当老师,给那些答“树上有两只小鸟”的学生,答“还有三个角”的学生,打上一个大大的红钩。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基本知识来回答以下问题:

1、若您是案例中的王老师您该怎样处理那个学生的回答,并说明您这样做的理由?

(3分)

2、您认为导致上述教学片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在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该如何避免?

(7分)

3、试谈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8分)

答:

1、不论他如何处理,关键要看其处理的方式和理由是否符合学校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

(注:

只要阐述合理可酌情给1-3分)

2、原因:

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的影响等,只要是能分析出上述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避免对策即可。

(注:

只要原因阐述合理可酌情给1-3分;只要措施是针对原因并且合理可酌情给1-4分)

3、

(1)教育者观念的改变。

教师要改变教师全能的观念,允许学生自行探索,容纳学生不同意见;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发挥学生主动性;教师要改变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的做法,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

(2)教师要编制创造性问题和提高在教学时发问的技术。

(3)教师要改进学生作业的方式。

(4)教师要改进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

(注:

只要阐述合理可酌情给1-8分)

《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

(二)(时间120分钟)

题号

得分

得分

1、 教育基本规律

教育基本规律:

教育理论界一般认为教育有两条基本规律:

一是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二是教育与教育对象的本质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2、个体发展的差异性

个体发展差异性:

个体的身心发展既有共同规律,又有个别差异;既有年龄阶段中凸显的一般的、共同的特征,又呈现出常态中的特殊性。

一般说来,每个正常的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过一些共同的顺序和阶段,但在个体发展的速度、水平、表现方式等方面却各有自身的特点,表现出个别差异性。

3、档案袋评定

档案袋评定:

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计划,请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省思学习成果的档案,以评定其努力、进步、成长情形”的一种评价方法。

4、教育主体

教育主体:

教育主体是主体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在教育实践中确定了主体地位的人”。

1、教育只能适应学生的发展,跟在学生发展的后面而不能超越。

答:

错误。

教育受制于发展,教育还要引导发展。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儿童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教育教学不应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适应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学策略就是教学方法。

答:

错误。

我国对教学策略的理解简单的说就是认为教学策略是有关教学的计策与谋略,是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而对教学要素与程序等进行审视与调节的计策与谋略。

它包含一些具体的技能与方法,但又不完全等同与技能和方法。

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师生相互作用方式、方法与手段的展开过程。

3、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就是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答:

错误。

班主任的工作职责较多,可以说主要是抓好思想品德教育,但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重视学习指导,全面提高学生学业质量;关心身心健康,奠定学生发展基础抓规范重践行,主持班级日常管理等。

4、因为上课是学生的法定权利,所以学生不来上课是放弃享有自己的权利,对此学校、教师不应加以干涉。

答:

错误。

《教育法》一方面规定上课是学生的权利,但同时也规定了学生必须履行“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和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的义务。

可见,上课不仅是学生的权利也是学生的义务,只强调某一方面是不妥的。

1、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答: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我国教育的目的作了科学的全面的表述: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或答: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教育目的的表述又有新的提法: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特征。

答:

(1)教育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

(2)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

(3)教育内容更趋丰富与合理;

(4)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有效化;

(5)教育的社会功能日益增强,社会地位日益提升;

(6)从阶段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3、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答:

1、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的发展。

通过向年轻一代灌输一定的政治价值和规范,同时引导学生参加一定的校内外政治活动,促进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发展。

 2、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

政治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校教育。

学校通过培养政治人才直接地作用于社会政治。

 3、制造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借助于学校内的知识分子和教材、刊物等媒介影响群众,进而影响时局,促使政局发生变化。

  4、促进和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人民参与政治活动,因此就要提高他们的文化教育水平。

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

4、简述建立课堂纪律的目的。

答:

1.帮助建立课堂秩序;

2.帮助学生达到自律;

3.帮助学生学会选择。

 

1、论述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6分)和具体目标(9分)。

答:

1、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6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1-4分)

2、其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以下每个小点1、5分,小计9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1-7分)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请任选某一教学模式,介绍其主要的观点(5分)并对其进行评价(4分),以及分析该教学模式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借鉴意义(6分)。

答:

1、某一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教学模式、八字教学模式等)的观点的介绍。

(具体观点参见教材)(本部分5分)

2、对选取的教学模式的观点能进行客观的、理性的批判。

(具体评价参见教材)(本部分4分)

3、能结合我国当前进行的课程改革来谈某教学模式的现实借鉴意义。

(本部分6分,只要是结合某流派的观点和我国新课改的实践来谈,言之有理者酌情给分。

 

面对思想“怪异“的孩子

2004年的秋天,红星小学的王老师正给一年级三班的学生上课。

“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

”“九只。

”“不对,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

”“还有两只!

有一只聋哑的小鸟听不到枪声仍在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

”“你这孩子,总是说些不着边际的话,鸟怎么会有聋哑的呢!

“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还有三个角。

“错!

应该还有五个角。

”“是还有三个角!

如果沿对角线锯就是三个角。

”“你这孩子别往歪处想,哪有这样锯的。

那个孩子发誓:

将来一定要当老师,给那些答“树上有两只小鸟”的学生,答“还有三个角”的学生,打上一个大大的红钩。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基本知识来回答以下问题:

1、若您是案例中的王老师您该怎样处理那个学生的回答,并说明您这样做的理由?

(3分)

2、您认为导致上述教学片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在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该如何避免?

(7分)

3、试谈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8分)

答:

1、不论他如何处理,关键要看其处理的方式和理由是否符合学校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

(注:

只要阐述合理可酌情给1-3分)

2、原因:

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的影响等,只要是能分析出上述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避免对策即可。

(注:

只要原因阐述合理可酌情给1-3分;只要措施是针对原因并且合理可酌情给1-4分)

3、

(1)教育者观念的改变。

教师要改变教师全能的观念,允许学生自行探索,容纳学生不同意见;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发挥学生主动性;教师要改变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的做法,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

(2)教师要编制创造性问题和提高在教学时发问的技术。

(3)教师要改进学生作业的方式。

(4)教师要改进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

(注:

只要阐述合理可酌情给1-8分)

 

《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三)(时间120分钟)

题号

得分

得分

 

1.教育

教育:

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习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广义教育是指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所有社会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大众传媒教育、文化机构教育等等。

2.个体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是指一个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逐步转变的过程,是个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吸收并适应社会文化和规范,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3.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有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成人的帮助下借助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育教学不应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适应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发展。

4.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

就是人们预期的教育结果,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已在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结果。

5.教学

教学: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地科学文化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

1.教学中学生知识的来源是间接经验。

答:

该陈述不准确。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对象以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为主,但并不意味着学习完全可以脱离直接经验,学生间接经验的掌握离不开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学习相互作用。

2.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

这说明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答:

该陈述错误。

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具有不同的功能,不能相互替代。

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或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可以采取罚款的形式来进行,而且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效果很好。

答:

该陈述错误。

罚款是一种行政处罚,而行政处罚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或者其他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给予违反行政法律法规而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个人、组织的一种制裁。

而学校或教师并不具备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资格,否则将会违法。

4.教师具备所教学科的知识就可保证成为一个好教师。

答:

该陈述不正确。

要做合格教师,不仅要接受所教学科训练,还要进行教育科学训练,既知道教什么,又须知道怎样教。

1.教育理论界一般认为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

一是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二是教育与教育的对象的本质联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这两条基本规律是国家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是一切宏观的和微观的教育活动都必须遵循的规律。

2.学校教育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答: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结果,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

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3.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答:

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1)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2)课程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

(3)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

1.试论教育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答:

根据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界定,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教育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就不会有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传播和创造与持续发展有关的观念、态度、价值和知识,促使人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自觉参与和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促进经济增长、政治进步和文化繁荣,推动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

(3)有助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持续协调发展。

2.结合教育实际,谈谈师生之间会存在一些什么样的误解?

如何消除这些误解?

答:

(1)联系实际,如通过举例说明误解情况;

(2)师生之间的误解: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误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认知方面;感情方面和行为方面。

其次,学生对老师的误解主要表现在:

误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误解老师的资源分配。

(3)消除误解:

第一,牢固树立理解观念,大力营造理解氛围;

第二,不断完善理解机制,尝试构建理解模型。

第三,不断开发、利用理解策略。

材料分析题一:

“考驾照“该不该算学分

近些年来,大批社会用人单位普遍抱怨:

新近的大学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社会实践能力较为薄弱。

针对这一问题,自2003年9月1日起,某省教育部门作出了一项规定:

在校大学生可以考取机动车驾驶证,并且获得驾照可以算作修得学分,并承诺减免部分费用。

人们对这一做法的态度见仁见智。

有人认为,大学生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一群人,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先进文化知识,还要具备极强的实践能力。

让他们学习驾驶技术不但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也为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增添一枝获胜的筹码。

有人则认为,大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考驾照这类事情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完成。

鼓励大学生考驾照本身就是一种误导,不利于他们把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业中去。

大学生在校期间考取的驾照也不应算作学分,因为考驾照并非大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只要是正常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都可以顺利地考取驾照,将考驾照也算作学分,势必导致学校对学生学业评价的偏颇。

因此,他们认为,大学生可以考驾驶证,但教育部门和学校没有必要特意鼓励这一做法。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基本知识来回答以下问题:

1.您认为,某省高校将大学生考驾照算学分的初衷是什么?

(5分)

2.对于高校将考驾照算作学分的做法,您持何种态度,请说明理由?

(8分)

3.您能提出几点有创意的建议,帮助学校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吗?

(11分)

评定答案要点:

1、初衷是为了形成学生的实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2、肯定或否定态度都可,关键看其理由是否足以支持其态度。

3、只要建议是针对学校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大学生的实践经验都可,但建议应具有普遍性、实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