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产业链发展论坛会议纪要110418.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4223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铜产业链发展论坛会议纪要1104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铜产业链发展论坛会议纪要1104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铜产业链发展论坛会议纪要1104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铜产业链发展论坛会议纪要1104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铜产业链发展论坛会议纪要1104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铜产业链发展论坛会议纪要110418.docx

《中国铜产业链发展论坛会议纪要1104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铜产业链发展论坛会议纪要110418.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铜产业链发展论坛会议纪要110418.docx

中国铜产业链发展论坛会议纪要110418

2011年中国铜产业链发展论坛会议纪要

2011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司长王志军

一.当前宏观形势

总体开局良好,经济延续了平稳增长态势。

特点有三点:

1.经济增速总体适宜:

一季度GDP同比增速9.7%,去年3季度9.6%,4季度9.7%,去年一季度11.9%,二季度10.3%。

09年上半年经济增速放缓,因此10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速较快。

产业结构适宜:

工业增长14.4%;地区结构适宜:

由东部在往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加快发展。

2.经济增长动力较强:

靠内外需协同拉动。

投资增长25%,消费增长16.3%。

消费拉动GDP5.9%,最终资本形成拉动GDP4.3%,说明内需强劲。

一季度出口增长25%,进口增长32.6%(尤其是国内紧缺商品进口较多,铁矿砂、原油、钢材进口均价都有大幅上涨),一季度净出口为负,逆差10.2亿元,负拉动0.5%。

3.就业人数以及收入增加:

一季度城镇就业人口增加300万以上,超过全年计划的1/3,农村外出劳动力增加580万,说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非常强。

城镇可支配收入扣去物价因素增加7.1%,农民纯收入增加20.6%,扣去物价因素增加14.3%。

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经营收益很大,占农民收入50%;务工收入占农民收入40%。

二.目前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

物价上涨较快,3月份CPI为5.4%,1、2月份为4.9%,3月环比下降0.2%食品价格(11%)以及居住价格(6.5%)上涨较快。

去年4月-12月CPI的涨幅较快,因此同比CPI处于较高位。

价格上涨的原因:

1.成本因素。

企业购进价格上涨10.5%,出价增加7.3%,差值3.2%;去年差5.6%,现在成本上涨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紧缩政策下,资金成本也在上升。

2.农民存粮较多,惜售心理。

农民继续看好未来粮价。

未来物价仍有上涨可能。

3.去年四季度价格上涨较多,翘望因素较大。

三.未来环境

美国失业率,3月降至8.8%,原本12月的目标为降至8.8%。

百姓收入增加,前阶段汽车销量较好,美国经济在复苏之中。

不确定性因素:

1.国际大宗商品上涨:

2.粮食已涨至历史高价;石油受中东北非局势影响大幅拉高,布伦特最高到126,WTI也超过了110.

3.各国通胀上涨。

2月巴西cpi到6%,俄罗斯超过9%,发达国家通胀率也在上涨,欧元区通胀目标控制在2%,因此欧洲4月启动加息。

美国通胀也在显现。

4.日本地震。

核污染导致物流业受到影响。

核危机发生以后,各国汽车制造受到影响,影响国内汽车零部件进口、高端钢材产品进口。

本次地震情况可能会超过阪神地震,且核污染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

5.欧债危机。

欧元区国家主权危机,税收收不上来,加息会加重欧债危机的情况。

未来经济增长仍会很快,投资增长较快、消费仍有空间,保障房建设提升内需,一季度房地产投资+34.1%。

需要担心的是通货膨胀情况。

2008年货币投放超过4万亿,2009年达8.5万亿,2010年接近8万亿,因此现在需要收紧流动性,未来仍有收紧的可能性,一季度信贷投放+2.39万亿,未来全年可能超过8万亿。

两难情况:

1.企业资金资金较为紧缺,融资难度较高、成本较大。

2.控制农产品价格。

年初非常担心粮食产量。

我国已经连续7年丰收,产量提升空间不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因此粮价要下跌较难。

3.控制房地产价格、稳定居住价格。

4.国内紧缩和控制输入性通胀。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被动跟涨,且进口受到抑制,物价定价权在国外,因此进口成本上涨必将推动通胀。

四.十二五的规划:

保增长、稳物价防通胀、转型调结构

继续实现稳健的货币政策:

1.调节货币供应的总量和关系,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保持信贷的增长,);

2.处理好促进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

不能使经济增长出现大波动,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保障供给,加强市场监管);

3.促进外贸的健康发展;

4.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

把握经济走势,调整结构发展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巡视员贾银松

一.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一)十二五发展纲要

形势分析和判断: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仍是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期。

国内发展方向:

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继续深入发展。

主要目标:

2015年GDP超过55万亿元,GDP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超过GDP。

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二)工业转型升级:

现阶段影响我国工业发展的潜在因素:

1.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由于长期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我国工业的资源环境消耗强度大,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2009年,我国粗钢、水泥、煤炭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5.4%、50%、45.6%,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进口依存度超过50%,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全社会的71.3%和84.3%。

2.生产要素成本压力加大:

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燃料价格持续上涨,原材料对外依存度超过50%,铜精矿、铁矿砂、石油,均超过50%。

今年1—9月份,我国原油、铁矿石、未锻造铜进口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8.8%、56.3%和51.6%。

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35%-40%。

3.产能过剩情况仍旧突出:

目前,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35%—40%的平均水平。

4.产能过剩仍很突出:

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仍存在盲目扩张现象,风电装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存在重复建设倾向,产能利用率普遍不高。

5.国际竞争更为激烈:

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

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全面增强制造业竞争力。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

集中力量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7个方面。

(三)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

1.原材料工业:

调整、改造、升级、换代。

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

2.战略性新材料:

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电子信息功能材料,高强轻型合金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先进电池材料。

3.有色工业: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重点发展新型铝、镁、钛合金,提高稀土、稀有金属、稀贵金属材料发展水平。

全面淘汰工艺落后、污染大、规模小的冶炼能力,严格限制在缺乏资源保障、能源短缺的地区建设电解铝等冶炼项目,力争到2015年基本淘汰落后的铜铝铅锌冶炼生产工艺和装备。

在严格控制总量的基础上,利用利用低温低压铝电解技术、强化熔炼等先进技术对铝、铜、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冶炼实施技术改造。

积极推进铜铝铅锌冶炼加工与上下游产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在能源丰富的中西部,特别是具有水电优势的地区,合理建设铝工业基地,鼓励实施煤—电—铝—加工一体化,推进铝电联营和直供电。

加强国内外有外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突破低品位和难选冶矿产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四)基本原则

产业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调制总量与优化布局相结合;资源开发与节约利用;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满足内需与出口调节;保护环境与清洁生产。

原材料工业发展。

二.2011年调控重点

1.政策取向:

积极稳健、审慎灵活。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抑制通胀。

调整结构。

2.调控目标:

GDP增长8%,CPI增长4%,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失业率4.5%,国际收支平衡。

调控工具,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款利率,时间、节奏、力度等差别化对待。

今年第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自3月25日起调至20%的新高.

三.重点工作

抑制通胀。

保障供给、加强流动、管理市场。

房价问题。

控制货币流动性,调整市场需求,全球性通胀压力增大。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一季度社会投资+25%,一产10.8%,二产24.8%,三产25.6%。

1-2月城镇固定资产17444亿元,+24.9%,新开工计划总投资9264亿元,-23.6%。

一季度房地产完成投资8846亿元,+34.1%,住宅投资6253亿元,+37.2%。

消费总额继续增长

一季度社会零售总额42922亿元,+16.3%,汽车+14.2%,回落25.6个百分点(限购政策),家具+24.5%,回落13.1个百分点,3月+17.4%,环比+1.34%。

贸易出现季度末逆差

一季度进出口平衡增长,6年来首次出现季度贸易逆差。

国外贸易保护,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

货币供应呈现趋紧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2.2万亿元,同比减少3524亿元。

3月末,广义货币余额M2为75.8万亿元,16.6%,比上年末回落3.1个百分点。

工业增速平稳增快

2010年工业增加值+15.7%,加快4.7个百分点,1-2月工业增加值+14.1%,环比加快0.6个百分点,增速最快的是建材,其次是机械制造

能源类供应改善

一季度产量:

水泥+18.1%,铜127.4万吨,+14.6%,玻璃10.8%,铜材222.1万吨,+16.3%,10种有色+9.3%,铅+31.4%,锌+11.4%,铁合金21.5%,电解铝+1.6%

机械制造:

汽车产销同比增幅7.48%和8.08%,增幅同比回落69.51个百分点和63.7个百分点。

产销量增幅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购置税鼓励政策退出、油价上涨、部分城市汽车限购、日本地震等因素。

企业利润同比增加

第一季度有色工业运行情况:

利润率不高,销售收入利润率,重点企业为3%,同比-1.1个百分点。

铜镍企业为3.1%,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铝企业为2.5%,同比-3.6个百分点;铅锌企业为2.6%。

经济发展工作重点:

切实实施文件的货币政策。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为紧迫的任务。

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

严格控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控制信贷规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进入加息通道。

差别化政策,控制两高一资(高耗能行业)行业过度增长。

融资成本上升,经营风险增加。

政策面转变,资金面趋紧,市场面仍好。

 

2010年铜工业运行状况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部处长段绍甫

一、2010年铜工业运行状况

企业效益大幅增长

铜矿才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同比增长49.81%,盈亏相抵后利润67.6亿元,同比增长125.76%。

冶炼行业主营业务收入3694.3亿元,同比增长54.66%,利润120.98亿元,同比增长120.65%,

企业规模继续扩大

前10名冶炼企业精炼铜产量329.85万吨,占总产量的72.12%,比09年77.18%有所下降,原因:

行业整体规模不断提升

对外贸易身份活跃

贸易额占有色贸易总额的50%以上,贸易逆差最大的品种,2010年贸易逆差534亿美元

铜材出口量:

恢复性增长

50.86万吨,同比增长11.75%

铜管受美国对华反倾销,出口量继续下降,2010年出口16.58万吨,同比减少7.25%。

铜箔出口量达到20万吨,成为铜材第一大出口品种(覆铜板,主要做电路板用)

海外开发成果显著

海外开发项目超过40个,已确认铜资源储量7175万吨。

铜价继续高位运行

在全球经济复苏已经流动性过剩等多方面因素带动,铜价震荡上行。

二.铜工业存在的问题

冶炼、加工产能增长相对过快:

2006年资源供应能力、冶炼能力、加工能力结构比例为1:

2:

5,2010年为1:

3:

6,并呈现扩大趋势。

目前在建和拟建的冶炼和加工项目仍在增加。

贸易摩擦增多:

2010年9月美国对华出口的铜管材征收反倾销税,影响铜材出口。

中国出口到美国铜管的数量下降了47.7%。

三.2011年铜工业的展望

产品产量继续增长:

2010年粗铜和精铜能力达到350万吨和600万吨,2011年精铜产量预计会接近500万吨。

企业经营压力进一步好转

消费继续保持增长:

2010年全球铜消费量超过1900万吨,2011年全球消费量可能突破2000万吨,我国铜表观消费达世界的40%。

1-2月汽车加点的产销仍然较为强劲,为同工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预计2011年国内铜实际需求量还会保持6%以上的增幅,实际消费量将突破700万吨,达到730万吨左右。

四.高铜价时代的到来?

铜供应紧张以及中国长期依赖进口,铜价获得较好的支撑。

铜的金融属性也使得铜价更多受到货币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全球经济复苏还在继续,短期内流动性还较为宽裕,精炼铜的供应处于基本平衡略有短缺,预计2011年铜价总体高于2010年,有望再次突破10000美元。

 

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及对基本金属的影响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王海峰

一、当前世界经济走势

1.总体经济情况

全球经济基本走出衰退,开始复苏,基本恢复到07年金融危机之前的发展增速。

2014年才有可能回到2007年的经济水平。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不稳定,季度环比:

日本去年四季度以来出现负增长,欧元区主要债务危机国家也存在负增长;季度同比:

同比仍未正增长;美国经济主要受需求支撑,私人消费扩张速度较低。

美国、欧元区3月CPI为2.7%,欧央行已经被迫加息,美国可能也快进入加息周期,上次加息还是04年5月。

美国可能在未来1-2个季度内步入加息通道。

发达经济体中,日本是个例外,日本地震肯定会恶化日本经济,但是可能会对经济有拉动作用。

09、10年度,美国失业率创新高。

2010年美国新增就业人数不到100万。

政府希望创造300万就业岗位。

去年大约增加90万人,今年一季度大约增加40万人。

本轮经济危机是信用危机,不是消费危机。

本次通胀属于成本价格推动型通胀,因此发展中国家的通胀率都比较大,未来可能继续持续一段时间,成为一个中期现象。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

期货价格创历史新高,金属价格指数反弹最为剧烈。

LME铜价持续走高。

2000年以后美元指数跟大宗商品价格呈现非常明显的负相关。

美元贬值:

美联储有意推动美元贬值,量化宽松推动。

二、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明显分化

货币政策:

短期内货币政策影响是最大的。

三、全球经济调整中的不确定风险

1.短期风险

消费疲软;就业压力;通胀压力;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扩散(冰岛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欧洲央行被迫加息之后,加重主权债务危机扩散力度;日本二三季度经济可能会出现大幅下降,因地震影响,影响可能持续3-5年;发达经济体短期风险主要就是通货膨胀,通胀对社会稳定会有很大冲击,中东北非一定程度上就是金融危机的后遗症。

2.中期风险

经济刺激政策不可能解决金融系统的问题,会使政府收支急剧恶化,经济刺激政策只是缓解短期的经济波动,而不能消除波动,因此,未来经济可能会继续恶化。

3.长期风险

传统货币政策失灵(流动性陷阱);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创历史新高(铜价再次到历史高位,需求拉动并非主要原因,而是货币过度增发导致,美元连续贬值,创历史新低。

但是如果美元开始加息,那么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有明显回落);金融系统的修复需要时间(美国直到去年才有政策出台,欧元区、日本还没有政策出台,恢复需要2-3年时间);经济周期自身调整的需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尚未出现(从出现到发展还需要很长时间)。

四.影响国际金属市场的几个因素

实体经济:

供需关系

中长期来看,大宗商品波动一致。

原油指数跟美元指数呈很明显的负相关,因此一旦美元反弹,大宗商品价格很有可能会回调。

价格走势与库存情况。

铝库存过大,价格尚未回到金融危机以前;铜价格已经超过金融危机,铜可替代性小,弹性较小;铅价格也还没有回到金融危机以前,库存正在增加;

虚拟经济:

金融属性(投机或避险)

五.几点建议

重视实体经济走势(走出去投资和兼并要注意时机)

慎用金融避险工具(适度使用金融避险工具)

切勿有侥幸投机心理(中信富泰、中航油的教训)

通胀预期下的金属市场

—海通期货有色金属首席顾问盛为民

商品投资分析的最高境界—资产配置

铜的库存消费比低于4周,则会创高。

美国23个商品交易市场的持仓量增加3-5倍。

指数投资、ETF/ETP投资等,大量资金流入商品衍生品,从而影响到了商品期货价格。

几乎所有商品的波动率都较90年代提高了1倍。

 

一.商品分析的第一大参考系:

金砖四国理论

今后10-15年,金砖四国的消费者可能变得和美国的消费者一样大。

理论相信,金砖四国和下一代11国(N-11)将足以弥补美国消费未来会出现的任何低迷。

美国消费相当于美国GDP的70.5%,全球GDP的17%,达到了10.5万亿美元,。

2000年以来世界经济从32万亿美元增长至超过60万亿美元,美国经济增长了4.8万亿美元——美元消费者占这种增长的74%。

中国消费占GDP比重仅36%左右,金砖四国和下一代11国的轿车渗透力差异非常大,中国人均汽车拥有量还很低,尚有消费空间。

中国到2025年的消费可能会替代美国,达到现在的18倍。

二.第二大参考系:

通胀

回归供应不足:

通胀紧缩趋势已经结束

两种观点:

1.马尔萨斯认为:

人口增长最终将使全球资源衰退

2.Boserup说:

我们去发现更多资源的能力和更有效地去利用它们可能会增长的更快

美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很高超过60,但是库存积累指数却低于50。

库存消费比还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是可以消化的。

中国人口老龄化之后,落后的保险制度可能会使得通胀延续。

经济全球化—贸易开放。

美国库欣地区原油库存一度出现胀库,但是最近重新开始下降,OPEC闲置产能在下降。

三.第三大参考系:

基本面

投资是长期所需,世界铜矿绝对增长会在2018-2020年结束,然后走下坡路,到2030年会消费4000万吨铜(CRU分析)。

近年来智利铜矿产量增速放缓。

世界铜矿场地从2011年将要上升。

总体管理下的商品资产2011年2月末达到3950亿美元。

2011年我国电网投资建设规模分析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李隽

一、电网基本情况

1.我国电网包括6个区域电网,包括26个省市区,覆盖国土面积88%。

2010年形成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南方5个同步电网运行的格局。

2.电力需求:

十一五期间,我国用电量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约为11.9%。

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4.19万亿千瓦时,人均3000千瓦时,分别是05年的1.7倍和1.6倍。

3.装机容量:

2010年9.62亿千瓦,05年为5.17亿千瓦,年均增长率13.6%,风电等新能源装机比例逐步提高,火电比例降低7个百分点。

2010年装机构成:

燃煤火电6.5亿千瓦;常规水电1.83亿千瓦;气电2668万千瓦;风电4229万千瓦;

风电发展快速发展,2010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4229万千瓦,是05年(127万千瓦)的32倍,年均增速100%

二.供需形势

十一五期间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局部地区出现电力供需偏紧,存在一定缺口(受水、电煤、天然气供应等不稳定因素影响)。

电网建设:

电网发展保证了新增电源3.65亿千瓦,负荷2.27亿千瓦,电量1.3万亿千瓦时的需求。

电网规模:

110千伏67.54万公里,变电容量23.47亿千伏安

电网投资:

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规模约1.2万亿元,年均增长2400亿元,20%。

电网电源投资比例:

07-09年期间电网投资比重维持在1/3左右,电源则为2/3左右。

2010年/2005年,GDP1.64倍,电力需求1.92倍。

三.十二五电网规划

1.满足未来电力需求快速增长

2015年,预测公司经营区域内全社会用电量4.9万亿千瓦时,最大负荷7.91亿千瓦,十二五增长率分别为8.3%和8.5%。

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均用电量将提高至4370千瓦时(2015年),5441千瓦时(2020年)。

2.保障电网电源协调发展

预计2015年全国装机容量14.36亿千瓦,十二五年均增长8%。

发展要求:

2015年底风电9227万千瓦,太阳能503万千瓦。

3.提高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4.智能电网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共同趋势

四.总体目标和发展重点

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

构建坚强的电网结构。

西北电网加大电力外送,特高压2.5亿千瓦,占全国总负荷的25%,十二五期间新增1.9亿千瓦。

加强配电网。

提高供电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解决卡脖子问题;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解决无电户用电问题;降低电网损耗。

加快智能化建设:

建设规模:

33.7万公里

投资规模:

1.58万亿元,年均3000亿元,其中特高压项目投资占1/3,110千伏占1/3

五.2011年电网建设

电网建设110千伏5.4万公里,完成电网投资3000亿元。

投资3000亿元,金属需求预测,需要钢材500万吨,原铝160万吨,铜112-125万吨。

 

宏观环境展望

—中粮期货工业品部彭强

一.宏观经济展望

1.美国货币政策展望

美国减税政策延续奠定2011年美国宽松财政基调;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再加码的空间不大。

2月CPI达到2.7%,再高会触发加息。

美国的失业率在下降,美国3月制造业跟服务业的PMI指数略有回调,但是继续在50以上,还是在缓慢复苏的。

因此美联储继续宽松政策QE3的可能性不大。

2.欧洲货币政策展望

2月份欧元区CPI达到+2.4%,连续三个月超过2%的通胀容忍度,欧洲央行被迫加息。

未来可能连续加息50-75个基点。

欧洲主权债务问题长期利空,可能由欧洲稳定机制来应对;

3.日本货币政策加快宽松

地震之后日本央行一周时间向市场投放52万亿日元

4.中国货币政策坚决回归稳健

中国货币攻击恢复正常:

2011年2月中国M1同比增长14.5%,M2同比增长16.3%。

国内货币环境未来半年布置成通胀持续上行,国内通胀主要是输入型通胀以及成本推动型通胀。

因货币增发导致的通胀会被抑制。

低端劳动力成本上升将推高物价总水平(成本推动型通胀,而非需求拉动型通胀);人民币汇率问题今年或将持续干扰市场(高盛预计人民币汇率在2011年可能有5%左右的升幅,这可能促使国内外金属的比价进一步走低,给进口量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汇率短期升值空间较小;进口相对廉价将刺激进口。

国际矿产资源成本有长期(5-10年)上升的趋势

综合来看:

利多因素:

世界劳动力成本趋升;矿产资源成本长期趋升;日本货币环境长期宽松。

利空因素:

中国货币环境趋向紧张

主要变量:

美国货币环境存在变数;欧洲货币环境退出宽松(加息的节奏是否会很快)

5.宏观数据公布前后市场可能的反应

美国重要经济数据公布前市场倾向于上涨

欧洲重要经济数据公布前市场倾向于震荡

中国重要经济数据公布前市场倾向于下跌

二.铜市场展望及策略

1.铜精矿供给偏紧张:

ICSG在3月报告中称,2010年全球精炼铜供应缺口在30.5万吨,精炼铜市场转为短缺,2009年为供应过剩17.5万吨。

2010年精炼铜消费增长7%,至1935.6万吨。

产量同比增长4%至1904.9万吨。

铜矿产量同比增长1%(16.5万吨),但是矿山产能利用率仅80.8%,是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如果价格上涨,矿山有能力提高产能来应对供应缺口。

2.消费:

美国房地产(2011年初新屋开工情况继续下降,因此今年不太可能直接拉动铜消费)跟汽车市场(美国制造业新增订单量总值3986亿美元,比09年12月4204亿有所下降,连续4个月盘整。

)仍未真正恢复,因此同消费不太可能大幅增长,但是工业领域基本平稳恢复,因此不会利空铜;日本灾后重建会有一定的消费增量(但是日本2010年铜消费量仅占全球的5.4%,约100万吨,因此消费增量不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