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4065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题

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模拟试卷

(一)

一、基础(28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每小题,错、漏、多1字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1)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1分)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李白《渡荆门送别》)(2分)

(3)人生犹如登山,上山容易下山难,正如宋人杨万里诗中所写的“,

”那样,重峦叠嶂,很难突围。

(2分)

(4),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1分)

(5)默写的朱熹的《观书有感》。

(4分)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B.罔不因势象形/学而不思则罔

C.前人之述备矣/水陆草木之花

D.神情与苏、黄不属/属余作文以记之

读下面文字,完成第3~5题。

无论是小溪的潺潺流动,;无论是瀑布的潇洒飘逸,还是大海的汪洋zìsì(),它们总是在运动中得到永生。

这正如人的生命:

是劳动,推动了人类进步;是思索,升华了人类智慧。

江河如果停止了流淌,那么终将gānhé();人生如果停止了运动,那么终将失去生命。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2分)

zìsì()gānhé()

4.联系上下文,仿照划波浪线的语句,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2分)

5.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的两个。

(3分)

领略婀娜隽秀澎湃巍峨挺拔

按要求完成6~8题。

某班开展了“走进社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完成以下任务。

(7分)

6.情况调查组准备针对社区老年人的“空巢”现象进行问卷调查,请你设计两个问题,分别对老年人和他的家人进行问卷调查提问。

(2分)

①对老年人:

②对家里人:

7.文明宣传组负责对社区进行文明宣传。

他们对不文明的宣传语进行了整改。

社区某角落里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

“乱倒垃圾者断子绝孙!

”请把它改成温馨提示语。

要求语言简洁,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分)

答:

8.愉快服务组决定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办一台“母爱·感恩”的主题晚会。

请你为节目诗朗诵《游子吟》和下一个节目女声独唱《妈妈的吻》写一段串词。

(3分)

答:

二、阅读(4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0题。

(一)(8分)

醉翁亭记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0.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

(2分)  

11.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分)

(二)(11分)

小议传统教育周远斌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

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

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

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

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

胡适四岁入私塾,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

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

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

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

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章学诚深知记诵之重要,把记诵比作“学问之舟车”。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

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

“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

⑥古代读书,更重学养。

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

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代的读书精神。

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

“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记诵乃积累之功,朗读乃反复之功,学养乃学识修为之功。

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

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

12.阅读全文,将表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写在下面。

(3分)

13.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和。

(4分)

14.第③段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内容?

(4分)

(三)(15分)

惟有少年心昝圣骞

(1)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的想看看。

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2)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

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3)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

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

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

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

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4)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

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5)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的难以翻动。

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

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

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

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

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6)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

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

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

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

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

我看过了,我学过了。

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7)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

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

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做作”。

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差”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

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8)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

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朱批”。

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

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

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

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

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9)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

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

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

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

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

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10)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11)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

(略有删改)

15.阅读原文(4)至(10)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

(3分)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3)敬畏红字(4)_____________

16.结合语境品析第(7)段中“眉飞色舞”一词的妙处。

(4分)

17.为什么“我”在“最简陋的功夫戏”中却能演绎“最快活的童年”?

(4分)

18.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为什么“我”却无从寻觅了?

结合全文内容回答。

(4分)

(四)(8分)

(甲)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

“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时(甲)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甲)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甲)传令,教“……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甲)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懿曰:

“(甲)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

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众官无不骇然……

19.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文段中的甲是指;在选文中表现出甲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

(4分)

20.请你再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个体现甲的这种性格特征的故事。

(4分)

人物故事: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大可惋惜”(的心理)。

应该说,人人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

为什么?

因为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

我们都会遇到各种不称心,令我们惋惜不已的事情,但,只要我们追求过,奋斗过,拼搏过,我们就无愧于人生!

请以《遗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

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参考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患记问不若人      患 :

_______                        

(2)迨能倍诵乃止      迨:

_______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4分)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

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2分)

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模拟试卷

(二)

一、基础(28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每小题,错、漏、多1字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1),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1分)

(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2分)

(3)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示感伤,不妨用王勃的语句“,”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2分)

(4)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1分)

(5)默写刘禹锡的《秋词》。

(4分)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皆以美于徐公/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于是入朝见威王/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读下面文字,完成第3~5题。

①总不会忘了江南那架在水上的圆拱桥。

②桥是江南水乡停住的梦,奇巧的身姿就是精灵飞舞的轻灵的翅膀,在阳光下A,在细雨中B。

③大块的青石砌就出妩媚的弯眉,荡漾的水波yǎnyìng(  )着含情的美目。

④真的觉得江南的圆拱桥就像美人的眉,青色的弯弯的一瞥,C。

⑤淡淡的,斜插入鬓的,有着风情万种却又任性娇憨的眉。

⑥那么随心所浴轻轻舒展便成了一道风景,跨过liànyàn(  )的水纹,掩入整副水墨中。

3、请按拼音写出汉字()()(2分)

4、将下列三个短语填入文中划线的A、B、C三处,正确的顺序是______。

(2分)

a、轻巧而温婉 b、透明而朴直  c、清雅而迷离

5.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的两个。

(3分)

文明幸福礼物味道

按要求完成6~8题。

(7分)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

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6.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段简要的文字,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

(50字以内)(2分)

材料一: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

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

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

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

“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三: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

“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7.为本次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

(2分)

8.在以“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为主题的班会上,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请写出你的开场白。

(80字左右)(3分)

二、阅读(4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0题。

(一)(8分)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例。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作者笔下的小石潭具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3分)

11.游览到最后,作者怡乐的心情起了怎样的变化?

(2分)

(二)(11分)

不该遗忘的“自省”

①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

“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古罗马哲人塞涅卡对它的解读是:

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他是不会有改正错误的愿望的;在改正错误以前,你得发现和承认自己犯了错误。

惟有如此,及时反省,我们才能将自己从过失和失败中拯救出来。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

看来,这些先哲们早已将自省当作一种自觉的行为了,他们所推崇的“自省意识”,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精神财富施惠于人类。

②可是,在这个日渐浮躁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尴尬:

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高度富裕,另一方面却是精神世界的极度贫穷——自省意识的缺失便是明证。

每当我们惹了麻烦,做了错事,伤害了他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主动承认错误而是如何逃避责任;每当我们遇到考试失利,求职碰壁,壮志难酬等困境时,我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努力的不足,实力的欠缺,能力的差距,而是习惯在悲伤、沮丧、悒郁、愤懑的同时,将自身的过失和失利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干预和外在的环境,却缺乏对自身灵魂的拷问,缺乏深沉的自省。

于是,我们对心灵的防护能力和对神经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差,陷于困境的我们往往要在痛苦的深渊里艰难地挣扎,却难以及时觅到逃离苦难的出口和冲击成功的出路。

③缺乏自省可怕,不正确的自省同样可怕。

有些人一旦陷于失败或遭受打击,惟有自怨自艾,强吞下失利的苦果,从此一蹶不振。

还有些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将自省意识等同于严苛的自责,他们对自己求全责备,这只能助长自卑的心理,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加深内心的苦痛。

  ④自省既不等同于自怨自艾,也不是求全责备,它是精神层面上的反省,是对灵魂的追问。

自省的前提是承认过失,即知其“失”,同时要知其所以“失”,进而在行动中纠其“失”。

自省不是外在的强加,而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

⑤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12.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3分)

13.作者认为哪两种表现是“不正确的自省”?

(3分)

14.“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请你从“人”或“民族”的角度,具体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5分)

(三)(15分)

寻春韩少华

(1)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2)“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

”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

又寻春的什么呢?

……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

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

春天必在那里。

(3)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4)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

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

“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

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5)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

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

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6)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

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

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

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

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

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

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

……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7)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

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

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8)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9)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

“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

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问了。

“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

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

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

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10)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11)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

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

“今朝腊月春意动”。

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

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

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

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

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

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镪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节选自《韩少华散文选》)

15.本文突出描写了春天的什么?

(3分)

16.第6段“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中的“飞”字用得好,为什么?

(4分)

17.第11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4分)

18.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题“寻春”的理解。

(4分)

(四)(8分)

智深叫道:

“都来廨宇里坐地说话。

”智深先居中坐了,指着众人道:

“你那夥鸟人,休要瞒洒家。

你等都是什么鸟人,俺这里戏弄洒家?

”那张三、李四并众火伴一齐跪下说道:

“小人祖居在这里,都只靠赌博讨钱为生。

这片菜园是俺们衣饭碗,大相国寺里几番使钱要奈何我们不得。

师父却是那里来的长老?

恁的了得!

相国寺里不曾见有师父。

今日我等愿情伏侍。

”智深道:

“洒家是关西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官。

只为杀的人多,因此情愿出家,五台山来到这里。

洒家俗姓鲁,法名智深。

休说你这三二十个人直什么,便是千军万马队中,俺敢直杀的入去出来。

”众泼皮喏喏连声,拜谢了去。

智深自来廨宇里房内收拾,整顿歇卧。

次日,众泼皮商量,凑些钱物,买了十瓶酒,牵了一个猪,来请智深。

都在廨宇内安排了,请鲁智深居中坐了。

两边一带,坐定那二三十泼皮饮酒。

智深道:

“什么道理,叫你众人们坏钞。

众人道:

“我们有福,今日得师父在这里,与我等众人做主。

”智深大喜。

吃到半酣里,也有唱的,也有说的,也有拍手的,也有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