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五类线技术规范书试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906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五类线技术规范书试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超五类线技术规范书试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超五类线技术规范书试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超五类线技术规范书试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超五类线技术规范书试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五类线技术规范书试行.docx

《超五类线技术规范书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五类线技术规范书试行.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五类线技术规范书试行.docx

超五类线技术规范书试行

(超)五类线技术标准规范书

(试行)

 

广东省电信公司

2001年12月

 

前言-------------------------------------------------2页

一、概述----------------------------------------------4页

二、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6页

1、原材料--------------------------------------------6页

2、电缆结构------------------------------------------7页

3、电缆的机械性能、环境性能和安全性能---------------11页

4、电气特性-----------------------------------------12页

5、传输特性-----------------------------------------13页

6、试验方法-----------------------------------------18页

7、标志、包装和存储---------------------------------20页

三、安装--------------------------------------------22页

四、工厂检验-----------------------------------------23页

1、出厂检验----------------------------------------23页

2、型式检验----------------------------------------24页

3、现场检验------------------------------------------25页

附录A、B---------------------------------------------26页

 

前言

(1)本规范书依据《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径绝缘水平对绞电缆(报批稿)》YD/T1019-200*编写,并参考了ISO/IEC11801:

1995《信息技术-用户大楼综合布线》和ANSI/TIA/EIA-568-A-5《商用楼通信布线》的有关内容。

(2)本规范书与YD/T1019-2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依据ANSI/TIA/EIA-568-A-5《商用楼通信布线》标准,对于衰减、近端串音衰减、远端串音衰减的相关指标的起始测试频率从1MHz降到0.772MHz,扩展了低频的范围。

——将衰减、近端串音衰减、远端串音衰减的相关指标的各频率的实测值列表注明,作为测试的标准。

——按国际标准将超五类线(5e)细分为两档:

125MHz(5e120c)和165MHz(5e160c)。

——修改了结构回波损耗的要求。

——规定了必须在护套下加上撕裂绳。

本规范书从发布之日起,在广东省电信公司范围内作为设计、采购、施工和验收部门的技术依据。

本规范书由广东省电信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书起草单位:

广东省电信公司工程建设部

广东省电信器材公司

本规范书起草领导小组:

组长:

李华;

副组长:

王琪、陈志然;

成员:

陈洪、黎建华、张海明、邹远征;

本规范书主要起草人:

黎建华、黄广超、刘彪

 

一、概述

1、范围

本规范书规定了(超)五类100Ω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径绝缘水平对绞电缆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和储运等要求。

本规范书适用于(超)五类100Ω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径绝缘水平对绞电缆的制造、验收及使用。

泡沫和泡沫皮聚烯径绝缘水平对绞电缆也可参考采用本规范书的有关条款。

本规范书规定的电缆用于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中工作区通信引出端与交接间的配线架之间的布线,以及住宅综合布线系统的用户通信引出端到配线架之间的布线。

2、目的

制定本规范书的目的在于指导广东省电信公司关于智能化小区布线系统的100Ω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径绝缘水平对绞电缆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3、引用标准

(1)YD/T—1019—200*标准《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径绝缘水平对绞电缆(报批稿)》

(2)IEC/ISO标准《信息技术-用户大楼综合布线》

(3)ANSI/TIA/EIA-568-A-5《商用楼通信布线》

4、定义

本规范书采用YD/T838.1和YD/T926.1中的定义及以下定义。

4.1传播速度(相速度)Velocityofpropagation(Phasevelocity)

传播速度定义为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

传播速度以m/s表示。

传播速度也可以用波速比表示,波速比是波在电缆中传播速度与波在自由空间传播速度之比,后者取作299792458m/s。

传播速度通常由相角和角频率确定。

传播速度(相速度)由下式确定:

νρ=ω/β=2·π·f/β

式中:

f-频率,单位为Hz;

νρ-传播速度,单位为m/s;

β-相移常数,单位为1/m;

ω-角频率,单位为1/s。

4.2相时延(Phasedelay)

相时延定义为电缆长度L与传播速度之比。

相时延由下式确定:

T=L/νρ

式中:

T-相时延,单位为s;

νρ-传播速度,单位为m/s;

L-电缆长度,单位为m。

4.3相时延差[偏移]Differentialphasedelay[skew]

相时延差定义为电缆中任意两线对间的相时延的差值。

 

二、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1、原材料

1.1导体

1.1.1导体采用实心铜导体。

铜导体应符合GB/T3953中TR型的软圆铜线的要求。

1.1.2成品电缆上导体的断裂伸长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导体断裂伸长率

导体标称直径

(mm)

断裂伸长率

(%)

≥0.5

≥15

<0.5

≥10

备注:

导体直径应符合24#线规或上述导体标称直径的要求

1.2绝缘

绝缘材料可采用实心聚烯烃、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或聚全氟乙丙烯。

聚烯烃绝缘材料应采用符合YD/T760规定的低密度、中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低烟无卤阻燃烯烃绝缘材料的要求见YD/T886;聚全氟乙丙烯绝缘材料要求见GB/T9351。

绝缘应连续地挤包在导体上,其厚度应使成品电缆符合规定的性能要求。

100Ω电缆绝缘的最大外径不宜大于1.3mm。

绝缘线芯应采用颜色识别标志。

绝缘线芯的颜色色序应符合2.1.2的规定,并应符合GB6995.2要求。

从成品电缆上取下的绝缘的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绝缘的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指标

1

绝缘色迁移试验

不迁移

处理温度

40

FEP

40

其他绝缘材料

80±2

处理时间

H

24

2

绝缘的断裂伸长率,中间值

%

实心聚烯烃

≥300

LSNHP

≥125

FEP

≥200

3

绝缘收缩试验

%

≤5

处理温度

40

PP

130±2

HDPE

115±2

MDPE

100±2

LDPE

100±2

LSNHP

100±2

FEP

232±2

处理时间

h

1

4

绝缘热老化后的卷绕试验

(此项在考虑中,可否删除?

5

绝缘低温卷绕试验

失效数/试样数

0/10

6

处理温度

PP

—40±2

PE

—55±2

LSNHP

—40±2

FEP

—40±2

处理时间

h

1

2、结构

2.1线对

由分别称作a线和b线的两根绝缘导线均匀地绞合而成的线叫线对。

为使绞合线对结构稳定,允许a线和b线的绝缘局部粘连。

线对对绞节距的设计应能使成品电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传输特性要求。

2.1.1线对色序

绝缘线芯应按规定的颜色色序构成线对。

线对优先采用颜色色序见表3。

表3优先采用颜色色序

线对序号

标志颜色

线对序号

标志颜色

线对序号

标志颜色

线对序号

标志颜色

线对序号

标志颜色

1

a

白(蓝)

6

a

红(蓝)

11

a

蓝(黑)

16

a

黄(蓝)

21

a

蓝(紫)

b

b

b

b

b

2

a

白(橙)

7

a

橙(红)

12

a

橙(黑)

17

a

黄(橙)

22

a

橙(紫)

b

b

b

b

b

3

a

白(绿)

8

a

绿(红)

13

a

绿(黑)

18

a

黄(绿)

23

a

绿(紫)

b

绿

b

绿

b

绿

b

绿

b

绿

4

a

白(棕)

9

a

红(棕)

14

a

棕(黑)

19

a

黄(棕)

24

A

棕(紫)

b

b

b

b

b

5

a

白(灰)

10

a

灰(红)

15

a

灰(黑)

20

a

黄(灰)

25

a

灰(紫)

b

b

b

b

b

注:

表中括号内的标志颜色为色环或色条的颜色。

100Ω电缆中各线对的对绞节距<38mm时,线对颜色色序可用表4所示的代用颜色色序表示。

表4100Ω电缆线对的代用颜色色序

线对序号

标志颜色

线对序号

标志颜色

线对序号

标志颜色

线对序号

标志颜色

线对序号

标志颜色

1

a

6

a

11

a

16

a

21

a

b

b

b

b

b

2

a

7

a

12

a

17

a

22

a

b

b

b

b

b

3

a

8

a

13

a

18

a

23

a

b

绿

b

绿

b

绿

b

绿

b

绿

4

a

9

a

14

a

19

a

24

A

b

b

b

b

b

5

a

10

a

15

a

20

a

25

a

b

b

b

b

b

a)缆芯可由线对同心式绞合而成,各线对的绞合节距应各不相同;缆芯也可由若干子单位绞合而成。

b)100Ω电缆的线对颜色色序应符合表3或表4的规定。

c)缆芯结构排列见附录A。

同心式绞合成的电缆,其线对颜色色序应符合2.1.2的规定;面对电缆A端看,线对序号从内到外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子单位序号应从内到外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

d)用户要求时,100Ω电缆的缆芯中允许同时包含有屏蔽线对组成的子单位和非屏蔽线对组成的子单位。

2.1.2线对屏蔽

对于100Ω电缆,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线对屏蔽。

当有线对屏蔽时,采用下列任一种方式进行线对屏蔽。

在总屏蔽内可放置保护用包带。

2.1.2.1屏蔽由一层单面复合铝箔和一根排流线组成时。

排流线为单一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

a)单面复合铝箔要求见YD/T818—1996的附表C,其中铝箔的厚度应不小于0.012mm。

b)采用单面复合铝箔屏蔽时,重叠率应不小于25%。

c)排流线直径不小于0.5mm。

单一圆铜线应符合GB/T3953中的TR型的要求;镀锡圆铜线应符合GB/T4910中的TXRH型的要求。

d)单面复合铝箔的金属面向内,并应与排流线相接触。

2.1.2.2屏蔽由一层编织层组成时,编织材料为单一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

a)单一圆铜线应符合GB/T3953中的TR型的要求;镀锡圆铜线应符合GB/T4910中的TXRH型的要求。

b)编织层允许单向单股断线长度不大于150mm,断线端头应修剪整齐。

c)编织的填充系数应不小于0.41(编织密度不小于65%)。

2.1.2.3屏蔽由一层单面复合铝箔和一层编织层组成时,编织材料为单一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

a)单面复合铝箔的金属面向外,并应与编织层相接触。

b)单面复合铝箔要求见YD/T818,其中铝箔的厚度应不小于0.012mm。

c)单面复合铝箔的重叠率应不小于15%。

d)单一圆铜线应符合GB/T3953中的TR型的要求;镀锡圆铜线应符合GB/T4910中的TXRH型的要求。

e)编织层允许单向单股断线长度不大于150mm,断线端头应修剪整齐。

f)编织的填充系数应不小于0.16(编织密度不小于30%)。

2.2子单位

2.2.1100Ω电缆的子单位由4个线对绞合而成,每个子单位应由同一型式的线对绞合而成,子单位中的线对绞合节距应各不相同。

2.2.2各子单位的线对颜色色序可以按顺序采用表3或表4规定的颜色色序。

对于100Ω电缆,各子单位中的线对也可采用表3或表4第1对到第4对的颜色色序。

2.2.3每一子单位应采用非吸湿性扎带螺旋捆扎,捆扎节距宜小于60mm。

当各子单位的线对颜色色序相同时,子单位扎带的标志颜色应互不相同,扎带颜色色序应符合表5的规定,扎带标志颜色色序应符合GB—6995的规定。

表5子单位扎带颜色色序

子单位序号

扎带标志颜色

子单位序号

扎带标志颜色

1

白蓝

6

红蓝

2

白橙

7

红橙

3

白绿

8

红绿

4

白棕

9

红棕

5

白灰

10

红灰

2.3缆芯

2.3.1缆芯排列

a)缆芯可由线对同心式绞合而成,各线对的绞合节距应各不相同;缆芯也可由若干子单位绞合而成。

b)100Ω电缆的线对颜色色序应符合表3或表4的规定。

c)推荐的缆芯结构排列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

同心式绞合成的电缆,其线对颜色色序应符合2.1.2面向电缆A端看,线对序号应从内到外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

对于子单位绞合成的电缆,子单位扎带颜色色序应符合表5的规定,子单位内各线对序号均应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子单位序号应从内到外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

d)用户要求时,100Ω电缆的缆芯中允许同时包含有屏蔽线对组成的子单位和非屏蔽线对组成的子单位。

2.3.2缆芯包带

缆芯外可以包覆一层或多层适当厚度的非吸湿性包带。

2.3.3总屏蔽

对于100Ω电缆,可以具有或没有总屏蔽,当具有总屏蔽时,可采用下列任一种方式总屏蔽。

当用户有其他要求的总屏蔽形式时,可采用其他屏蔽形式。

在总屏蔽内可放置保护用包带。

2.3.3.1屏蔽由一层单面复合铝箔和一根排流线组成,排流线为单一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

a)单面复合铝箔要求见YD/T818—1996的附录C,其中铝箔的厚度应不小于0.012mm。

b)采用单面复合铝箔屏蔽时,重叠率应不小于25%。

c)排流线直径应不小于0.5mm。

单一圆铜线应符合GB/T3953中的TR型的要求;镀锡圆铜线符合GB/T4910中的TXRH型的要求。

d)单面复合铝箔的金属面向内,并应与排流线相接触。

2.3.3.2屏蔽由一层单面复合铝箔和一层编织层组成时。

编织材料为单一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

a)单面复合铝箔的金属面向外,并应与编织层相接触。

b)单面复合铝箔要求见YD/T818,其中铝箔的厚度应不小于0.012mm。

c)单面复合铝箔的重叠率应不小于15%。

d)单一圆铜线应符合GB/T3953中的TR型的要求;镀锡圆铜线应符合GB/T4910中的TXRH型的要求。

e)编织层允许单向单股断线长度不大于150mm,断线端头应修剪整齐。

f)编织的填充系数应不小于0.16(编织密度不小于30%)。

2.4护套

2.4.1护套材料可采用聚氯乙烯、低烟阻燃聚氯乙烯、低烟无卤阻燃聚烯径或含氟聚合物、聚乙烯PE。

所选材料应使成品电缆的性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聚氢乙烯护大路材料要求不低于QB3804-1999的H70型,其中体积电阻率及氧指数应符合YD/T818-1996的附录B要求;

●含氟聚合物护套材料要求见HG/T2904;

●聚乙烯PE护套材料要求见YD/T8380.2。

2.4.2护套应连续、均匀地包覆在缆芯上,表面应光滑平整、无孔洞、裂纹、气泡等缺陷。

2.4.3护套最小厚度应符合表6或表7的要求。

表6PVC、LSNHP护套最小厚度(mm)

电缆直径

最小平均厚度

最小厚度

3.4~8.8

0.58

0.46

8.9~10.1

0.69

0.56

10.2~17.7

0.81

0.66

注:

对8对(缆芯结构为2×4)的非圆形电缆,缆芯等效直径=缆芯周长/π。

表7含氟聚合物护套最小厚度(mm)

缆芯直径

最小平均厚度

最小厚度

≤6.3

0.20

0.15

6.4~8.8

0.25

0.20

8.9~12.7

0.33

0.25

12.8~17.8

0.38

0.30

注:

对8对(缆芯结构为2×4)的非圆形电缆,缆芯等效直径=缆芯周长/π。

2.4.4电缆的最大外径应符合表8的要求。

表8100Ω(非屏蔽线对)电缆的最大外径(mm)

导体标称直径

标称对数

0.4

0.5

0.6

4

5.0

6.3

7.5

8(缆芯结构为1+7)

8.7

10.4

16

12.0

25

15.0

2.4.5护套下放置非吸湿性的非金属撕裂绳。

2.4.6护套颜色宜为白色或灰色,也可以是经用户和生产厂同意的其他颜色。

3、电缆的机械性能、环境性能和安全性能

100Ω成品电缆的机械性能、环境性能和安全性能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100Ω电缆的机械性能、环境性能和安全性能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指标

处理温度(℃)

处理时间(h)

1

机械性能

1.1

护套断裂伸长率,中间值

%

LSNHP

≥125

PVC

≥150

合氟聚合物

≥250

1.2

护套抗张强度,中间值

LSNHP

MPa

≥10.0

PVC

≥13.5

合氟聚合物

≥20.0

2

环境性能

2.1

老化后护套断裂伸长率,中间值

LSNHP

断裂伸长率

%

≥100

100

24×7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30~+30

PVC

断裂伸长率

≥125

100

24×7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20~+20

含氟聚合物

断裂伸长率

≥200

232

24×7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20~+20

2.2

老化后护套抗张强度,中间值

Mpa

 

2.3

 

2.3

LSNHP

抗张强度

≥8.0

100

24×7

抗张强度变化率

—30~+30

PVC

抗张强度

≥12.5

100

24×7

抗张强度变化率

—20~+20

含氟聚合物

抗张强度

≥16.0

232

24×7

抗张强度变化率

20~+20

电缆低温卷绕试验

芯轴直径:

电缆外径的8倍

不开裂

-20

4

2.4

热冲击试验

不开裂

150

1

3

安全性能

3.1

单根电缆燃烧试验

DZ—1

3.2

成束电缆燃烧试验3)

SZ—3

3.3

烟浓度

LSNHP护套

%

最小透光率≥50

其它护套

注:

1)断裂伸长率变化率计算公式为: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老化前断裂伸长率—老化后断裂伸长率)/老化前断裂伸长率×100%

2)抗张强度变化率计算公式为:

抗张强度变化率=(老化前抗张强度—老化后抗张强度)/老化前抗张强度×100%

只对低烟无卤聚烯烃绝缘或聚全氟乙丙烯绝缘的电缆进行。

4、电气特性

100Ω电缆的电气特性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100Ω电缆的电气特性(20℃)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要求

长度换算关系

0.05cm

0.06cm

1

单根导体直流电阻,最大值

Ω/100m

9.50

6.58

实测值/L1)

2

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最大值

%

2.5

3

介电强度2)DC

kV

1min

2s

导体间

1.0

2.5

导体与屏蔽间3)

2.5

6.3

线对屏蔽与屏蔽间3)

1.0

2.5

4

绝缘电阻最小值

MΩ·km

实测值×L

每根导线对其余线芯与屏蔽间的绝缘电阻

PE、PP绝缘

5000

FEP绝缘

5000

LSNHP绝缘

1500

线对屏蔽间及与总屏蔽间3)

150

5

工作电容,最大值

Nf/100m

实测值/L

电缆类别

3类

6.6

5类

5.4

6

线对对地电容不平衡最大值3)

Pf/100m

330

实测值/L

7*

转移阻抗,最大值3)

MΩ/m

频率1MHz

50

频率10MHz

100

8

绝缘线芯断线、混线

不断线、不混线

9

屏蔽连续性3)

在电气上连续

注:

1)表中L为电缆的实际长度。

2)可以使用交流电压进行试验,其值为直流电压值除以1.5。

3)当屏蔽不存在时,不进行该项试验。

4)第7项应用于屏蔽电缆

5、传输特性

5.1传播相速度

(1)相时延--100Ω电缆的最大相时延和最小传播相速度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100Ω电缆的最小传播相速度

频率

(MHz)

最大相时延

ns/100m

最小传播速度

m/s

1

570

0.585c

10

545

0.611c

100

538

0.620c

200

536

0.622c

注:

c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299,792458m/s

(2)相时延差

100Ω电缆规定的最高频率的整个频带内,电缆内任何两个线对间的最大相时延差应不超过45ns/100m。

5.2衰减

(1)100Ω电缆的衰减

在温度20℃时测量或校正到20℃时,从0.772MHz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频率的整个频带内,任一线对的衰减值a(f)应小于或等于表12中相应公式确定的数值(以向上为正方向)。

电缆衰减温度系数由生产厂提供。

表12A100Ω电缆的衰减(20℃)

电缆类别

频率f

(MHz)

衰减

(dB)

5类、5e类

导体标称直径0.5mm

0.772~100

a(f)=1.967×f1/2+0.023×f+0.050/f1/2

注:

a(f)电缆衰减值,单位dB/100m。

有些电缆在温度40℃~60℃时,其衰减温度系数可达0.4%℃。

在电缆可能承受较高温度的场合,宜选用衰减温度系数较小的电缆。

100Ω电缆衰减的工程设计用参考值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

表12B20℃时的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