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42.21KB ,
资源ID:343906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390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超五类线技术规范书试行.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超五类线技术规范书试行.docx

1、超五类线技术规范书试行(超)五类线技术标准规范书(试行)广东省电信公司2001年12月前言- 2页一、概述-4页二、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6页1、原材料-6页2、电缆结构-7页3、电缆的机械性能、环境性能和安全性能-11页4、电气特性-12页5、传输特性-13页6、试验方法-18页7、标志、包装和存储-20页三、安装-22页四、工厂检验-23页1、出厂检验-23页2、型式检验-24页3、现场检验-25页附录A、B-26页前 言(1)本规范书依据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径绝缘水平对绞电缆(报批稿)YD/T 1019-200*编写,并参考了ISO/IEC 11801:1995信息技术-用户大楼综合布线和A

2、NSI/TIA/EIA-568-A-5商用楼通信布线的有关内容。(2)本规范书与YD/T 1019-2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依据ANSI/TIA/EIA-568-A-5商用楼通信布线标准,对于衰减、近端串音衰减、远端串音衰减的相关指标的起始测试频率从1MHz降到0.772MHz,扩展了低频的范围。将衰减、近端串音衰减、远端串音衰减的相关指标的各频率的实测值列表注明,作为测试的标准。按国际标准将超五类线(5e)细分为两档:125 MHz(5e120c)和165 MHz(5e160c)。修改了结构回波损耗的要求。规定了必须在护套下加上撕裂绳。 本规范书从发布之日起,在广东省电信公司范围内作为设计

3、、采购、施工和验收部门的技术依据。 本规范书由广东省电信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书起草单位: 广东省电信公司工程建设部 广东省电信器材公司 本规范书起草领导小组: 组长:李华;副组长:王琪、陈志然; 成员:陈洪、黎建华、张海明、邹远征; 本规范书主要起草人:黎建华、黄广超、刘彪一、概述1、范围 本规范书规定了(超)五类100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径绝缘水平对绞电缆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和储运等要求。 本规范书适用于(超)五类100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径绝缘水平对绞电缆的制造、验收及使用。泡沫和泡沫皮聚烯径绝缘水平对绞电缆也可参考采用本规范书的有关条款。本规范书规定的电缆用于大楼通信综合布线

4、系统中工作区通信引出端与交接间的配线架之间的布线,以及住宅综合布线系统的用户通信引出端到配线架之间的布线。2、目的 制定本规范书的目的在于指导广东省电信公司关于智能化小区布线系统的100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径绝缘水平对绞电缆的设计、施工及验收。3、引用标准(1)YD/T1019200*标准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径绝缘水平对绞电缆(报批稿)(2)IEC/ISO标准信息技术-用户大楼综合布线(3)ANSI/TIA/EIA-568-A-5商用楼通信布线4、定义 本规范书采用YD/T 838.1和YD/T 926.1中的定义及以下定义。4.1传播速度(相速度) Velocity of propagation

5、(Phase velocity) 传播速度定义为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传播速度以m/s表示。传播速度也可以用波速比表示,波速比是波在电缆中传播速度与波在自由空间传播速度之比,后者取作299 792 458 m/s。传播速度通常由相角和角频率确定。传播速度(相速度)由下式确定:=/=2f/式中:f-频率,单位为Hz; -传播速度,单位为m/s;-相移常数,单位为1/m;-角频率,单位为1/s。4.2 相时延(Phase delay)相时延定义为电缆长度L与传播速度之比。相时延由下式确定:T=L/式中:T-相时延,单位为s; -传播速度,单位为m/s;L-电缆长度,单位为m。4.3 相时延差偏移

6、 Differential phase delayskew相时延差定义为电缆中任意两线对间的相时延的差值。二、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1、原材料1.1导体1.1.1导体采用实心铜导体。铜导体应符合GB/T3953中TR型的软圆铜线的要求。1.1.2成品电缆上导体的断裂伸长率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 导体断裂伸长率导体标称直径(mm)断裂伸长率(%)0.5150.510备注:导体直径应符合24#线规或上述导体标称直径的要求1.2绝缘绝缘材料可采用实心聚烯烃、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或聚全氟乙丙烯。聚烯烃绝缘材料应采用符合YD/T760规定的低密度、中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低烟无卤阻燃烯烃绝缘材料的要求

7、见YD/T886;聚全氟乙丙烯绝缘材料要求见GB/T9351。绝缘应连续地挤包在导体上,其厚度应使成品电缆符合规定的性能要求。100电缆绝缘的最大外径不宜大于1.3mm。绝缘线芯应采用颜色识别标志。绝缘线芯的颜色色序应符合2.1.2的规定,并应符合GB6995.2要求。从成品电缆上取下的绝缘的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绝缘的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指标1绝缘色迁移试验不迁移处理温度40FEP40其他绝缘材料802处理时间H242绝缘的断裂伸长率,中间值%实心聚烯烃300LSNHP125FEP2003绝缘收缩试验%5处理温度40PP1302HDPE1152MDPE100

8、2LDPE1002LSNHP1002FEP2322处理时间h14绝缘热老化后的卷绕试验(此项在考虑中,可否删除?)5绝缘低温卷绕试验失效数/试样数0/106处理温度PP402PE552LSNHP402FEP402处理时间h12、结构2.1线对由分别称作a线和b线的两根绝缘导线均匀地绞合而成的线叫线对。为使绞合线对结构稳定,允许a线和b线的绝缘局部粘连。线对对绞节距的设计应能使成品电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传输特性要求。2.1.1线对色序绝缘线芯应按规定的颜色色序构成线对。线对优先采用颜色色序见表3。表3 优先采用颜色色序线对序号标志颜色线对序号标志颜色线对序号标志颜色线对序号标志颜色线对序号标志颜色

9、1a白(蓝)6a红(蓝)11a蓝(黑)16a黄(蓝)21a蓝(紫)b蓝b蓝b蓝b蓝b蓝2a白(橙)7a橙(红)12a橙(黑)17a黄(橙)22a橙(紫)b橙b橙b橙b橙b橙3a白(绿)8a绿(红)13a绿(黑)18a黄(绿)23a绿(紫)b绿b绿b绿b绿b绿4a白(棕)9a红(棕)14a棕(黑)19a黄(棕)24A棕(紫)b棕b棕b棕b棕b棕5a白(灰)10a灰(红)15a灰(黑)20a黄(灰)25a灰(紫)b灰b灰b灰b灰b灰注:表中括号内的标志颜色为色环或色条的颜色。100电缆中各线对的对绞节距38mm时,线对颜色色序可用表4所示的代用颜色色序表示。表4 100电缆线对的代用颜色色序线对序

10、号标志颜色线对序号标志颜色线对序号标志颜色线对序号标志颜色线对序号标志颜色1a白6a红11a黑16a黄21a紫b蓝b蓝b蓝b蓝b蓝2a白7a红12a黑17a黄22a紫b橙b橙b橙b橙b橙3a白8a红13a黑18a黄23a紫b绿b绿b绿b绿b绿4a白9a红14a黑19a黄24A紫b棕b棕b棕b棕b棕5a白10a红15a黑20a黄25a紫b灰b灰b灰b灰b灰a)缆芯可由线对同心式绞合而成,各线对的绞合节距应各不相同;缆芯也可由若干子单位绞合而成。b)100电缆的线对颜色色序应符合表3或表4的规定。c)缆芯结构排列见附录A。同心式绞合成的电缆,其线对颜色色序应符合2.1.2的规定;面对电缆A端看,线

11、对序号从内到外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子单位序号应从内到外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d)用户要求时,100电缆的缆芯中允许同时包含有屏蔽线对组成的子单位和非屏蔽线对组成的子单位。2.1.2线对屏蔽对于100电缆,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线对屏蔽。当有线对屏蔽时,采用下列任一种方式进行线对屏蔽。在总屏蔽内可放置保护用包带。2.1.2.1屏蔽由一层单面复合铝箔和一根排流线组成时。排流线为单一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a)单面复合铝箔要求见YD/T8181996的附表C,其中铝箔的厚度应不小于0.012mm。b)采用单面复合铝箔屏蔽时,重叠率应不小于25%。c)排流线直径不小于0.5mm。单一圆铜线应符合GB/T395

12、3中的TR型的要求;镀锡圆铜线应符合GB/T4910中的TXRH型的要求。d)单面复合铝箔的金属面向内,并应与排流线相接触。2.1.2.2屏蔽由一层编织层组成时,编织材料为单一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a)单一圆铜线应符合GB/T3953中的TR型的要求;镀锡圆铜线应符合GB/T4910中的TXRH型的要求。b)编织层允许单向单股断线长度不大于150mm,断线端头应修剪整齐。c)编织的填充系数应不小于0.41(编织密度不小于65%)。2.1.2.3屏蔽由一层单面复合铝箔和一层编织层组成时,编织材料为单一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a)单面复合铝箔的金属面向外,并应与编织层相接触。b)单面复合铝箔要求见YD/

13、T818,其中铝箔的厚度应不小于0.012mm。c)单面复合铝箔的重叠率应不小于15%。d)单一圆铜线应符合GB/T3953中的TR型的要求;镀锡圆铜线应符合GB/T4910中的TXRH型的要求。e)编织层允许单向单股断线长度不大于150mm,断线端头应修剪整齐。f)编织的填充系数应不小于0.16(编织密度不小于30%)。2.2子单位2.2.1 100电缆的子单位由4个线对绞合而成,每个子单位应由同一型式的线对绞合而成,子单位中的线对绞合节距应各不相同。2.2.2各子单位的线对颜色色序可以按顺序采用表3或表4规定的颜色色序。对于100电缆,各子单位中的线对也可采用表3或表4第1对到第4对的颜色

14、色序。2.2.3每一子单位应采用非吸湿性扎带螺旋捆扎,捆扎节距宜小于60mm。当各子单位的线对颜色色序相同时,子单位扎带的标志颜色应互不相同,扎带颜色色序应符合表5的规定,扎带标志颜色色序应符合GB6995的规定。表5 子单位扎带颜色色序子单位序号扎带标志颜色子单位序号扎带标志颜色1白蓝6红蓝2白橙7红橙3白绿8红绿4白棕9红棕5白灰10红灰2.3缆芯2.3.1缆芯排列a)缆芯可由线对同心式绞合而成,各线对的绞合节距应各不相同;缆芯也可由若干子单位绞合而成。b)100电缆的线对颜色色序应符合表3或表4的规定。c)推荐的缆芯结构排列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同心式绞合成的电缆,其线对颜色色序应符合

15、2.1.2面向电缆A端看,线对序号应从内到外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对于子单位绞合成的电缆,子单位扎带颜色色序应符合表5的规定,子单位内各线对序号均应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子单位序号应从内到外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d)用户要求时,100电缆的缆芯中允许同时包含有屏蔽线对组成的子单位和非屏蔽线对组成的子单位。2.3.2 缆芯包带缆芯外可以包覆一层或多层适当厚度的非吸湿性包带。2.3.3总屏蔽对于100电缆,可以具有或没有总屏蔽,当具有总屏蔽时,可采用下列任一种方式总屏蔽。当用户有其他要求的总屏蔽形式时,可采用其他屏蔽形式。在总屏蔽内可放置保护用包带。2.3.3.1屏蔽由一层单面复合铝箔和一根排流线

16、组成,排流线为单一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a)单面复合铝箔要求见YD/T8181996的附录C,其中铝箔的厚度应不小于0.012mm。b)采用单面复合铝箔屏蔽时,重叠率应不小于25%。c)排流线直径应不小于0.5mm。单一圆铜线应符合GB/T3953中的TR型的要求;镀锡圆铜线符合GB/T4910中的TXRH型的要求。d)单面复合铝箔的金属面向内,并应与排流线相接触。2.3.3.2屏蔽由一层单面复合铝箔和一层编织层组成时。编织材料为单一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a)单面复合铝箔的金属面向外,并应与编织层相接触。b)单面复合铝箔要求见YD/T818,其中铝箔的厚度应不小于0.012mm。c)单面复合铝箔的

17、重叠率应不小于15%。d)单一圆铜线应符合GB/T3953中的TR型的要求;镀锡圆铜线应符合GB/T4910中的TXRH型的要求。e)编织层允许单向单股断线长度不大于150mm,断线端头应修剪整齐。f)编织的填充系数应不小于0.16(编织密度不小于30%)。2.4护套2.4.1护套材料可采用聚氯乙烯、低烟阻燃聚氯乙烯、低烟无卤阻燃聚烯径或含氟聚合物、聚乙烯PE。所选材料应使成品电缆的性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聚氢乙烯护大路材料要求不低于QB3804-1999的H70型,其中体积电阻率及氧指数应符合YD/T818-1996的附录B要求;含氟聚合物护套材料要求见HG/T2904;聚乙烯PE护套材料要求

18、见YD/T 8380.2。2.4.2护套应连续、均匀地包覆在缆芯上,表面应光滑平整、无孔洞、裂纹、气泡等缺陷。2.4.3护套最小厚度应符合表6或表7的要求。表6 PVC、LSNHP护套最小厚度 (mm)电缆直径最小平均厚度最小厚度3.48.80.580.468.910.10.690.5610.217.70.810.66注:对8对(缆芯结构为24)的非圆形电缆,缆芯等效直径=缆芯周长/。表7 含氟聚合物护套最小厚度 (mm)缆芯直径最小平均厚度最小厚度6.30.200.156.48.80.250.208.912.70.330.2512.817.80.380.30注:对8对(缆芯结构为24)的非圆

19、形电缆,缆芯等效直径=缆芯周长/。2.4.4电缆的最大外径应符合表8的要求。表8 100(非屏蔽线对)电缆的最大外径 (mm)导体标称直径标称对数0.40.50.645.06.37.58(缆芯结构为1+7)8.710.41612.02515.02.4.5护套下放置非吸湿性的非金属撕裂绳。2.4.6护套颜色宜为白色或灰色,也可以是经用户和生产厂同意的其他颜色。3、电缆的机械性能、环境性能和安全性能100成品电缆的机械性能、环境性能和安全性能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 100电缆的机械性能、环境性能和安全性能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指标处理温度()处理时间(h)1机械性能1.1护套断裂伸长率,中间值%LSNHP

20、125PVC150合氟聚合物2501.2护套抗张强度,中间值LSNHPMPa10.0PVC13.5合氟聚合物20.02环境性能2.1老化后护套断裂伸长率,中间值LSNHP断裂伸长率%100100247断裂伸长率变化率30+30PVC断裂伸长率125100247断裂伸长率变化率20+20含氟聚合物断裂伸长率200232247断裂伸长率变化率20+202.2老化后护套抗张强度,中间值Mpa2.32.3LSNHP抗张强度8.0100247抗张强度变化率30+30PVC抗张强度12.5100247抗张强度变化率20+20含氟聚合物抗张强度16.0232247抗张强度变化率20+20电缆低温卷绕试验芯轴

21、直径:电缆外径的8倍不开裂2042.4热冲击试验不开裂15013安全性能3.1单根电缆燃烧试验DZ13.2成束电缆燃烧试验3)SZ33.3烟浓度LSNHP护套%最小透光率50其它护套注:1)断裂伸长率变化率计算公式为:断裂伸长率变化率=(老化前断裂伸长率老化后断裂伸长率)/老化前断裂伸长率100%2)抗张强度变化率计算公式为:抗张强度变化率=(老化前抗张强度老化后抗张强度)/老化前抗张强度100%只对低烟无卤聚烯烃绝缘或聚全氟乙丙烯绝缘的电缆进行。4、电气特性100电缆的电气特性应符合表10的规定表10 100电缆的电气特性(20)序号项目名称单位要求长度换算关系0.05cm0.06cm1单根

22、导体直流电阻,最大值/100m9.506.58实测值/L1)2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最大值%2.53介电强度2)DCkV1min2s导体间1.02.5导体与屏蔽间3)2.56.3线对屏蔽与屏蔽间3)1.02.54绝缘电阻最小值Mkm实测值L每根导线对其余线芯与屏蔽间的绝缘电阻PE、PP绝缘5000FEP绝缘5000LSNHP绝缘1500线对屏蔽间及与总屏蔽间3)1505工作电容,最大值Nf/100m实测值/L电缆类别3类6.65类5.46线对对地电容 不平衡最大值3)Pf/100m330实测值/L7*转移阻抗,最大值3)M/m频率1MHz50频率10MHz1008绝缘线芯断线、混线不断线、不混线

23、9屏蔽连续性3)在电气上连续注:1)表中L为电缆的实际长度。2)可以使用交流电压进行试验,其值为直流电压值除以1.5。3)当屏蔽不存在时,不进行该项试验。4)第7项应用于屏蔽电缆5、传输特性5.1传播相速度(1)相时延-100电缆的最大相时延和最小传播相速度应符合表11的规定。表11 100电缆的最小传播相速度频率(MHz)最大相时延ns/100m最小传播速度m/s15700.585c105450.611c1005380.620c2005360.622c注:c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299,792 458m/s(2)相时延差100电缆规定的最高频率的整个频带内,电缆内任何两个线对间的最

24、大相时延差应不超过45ns/100m。5.2衰减(1)100电缆的衰减在温度20时测量或校正到20时,从0.772MHz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频率的整个频带内,任一线对的衰减值a(f)应小于或等于表12中相应公式确定的数值(以向上为正方向)。电缆衰减温度系数由生产厂提供。表12A 100电缆的衰减(20)电缆类别频率f(MHz)衰减(dB)5类、5e类导体标称直径0.5mm0.772100a(f)=1.967f1/2+0.023f+0.050/ f1/2注:a(f) 电缆衰减值,单位dB/100m。有些电缆在温度4060时,其衰减温度系数可达0.4%。在电缆可能承受较高温度的场合,宜选用衰减温度系数较小的电缆。100电缆衰减的工程设计用参考值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表12B 20时的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