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化名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889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洲文化名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欧洲文化名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欧洲文化名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欧洲文化名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欧洲文化名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欧洲文化名人.docx

《欧洲文化名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洲文化名人.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欧洲文化名人.docx

欧洲文化名人

《欧洲历史》期末考核调研之

欧洲历史上的文化名人

信息

姓名

国别

时代

代表作

贡献

苏格拉底

 

希腊

前469年-前399年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柏拉图

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

《申辩篇》

《理想国》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

前384—前322年

《工具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

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德谟克利特

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年或公元前356年

《宇宙大系统》

《宇宙小系统》  

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

伊壁鸠鲁

公元前341年—公元前270年

《论自然》

《准则学》

古希腊哲学家、无神论者,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

但丁

 

意大利

1265年—1321年

《神曲》

《诗集》

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被恩格斯称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乔托

1266年—1336年

《金门之会》

《犹大之吻》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被认定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创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

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

1304年~

1374年

《歌集》

他以其14行诗著称于世,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后世人尊他为“诗圣”

乔万尼·薄伽丘

1313年~1375年

《十日谈》

《菲洛柯洛》

《苔塞伊达》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

列奥纳多·达·芬奇

1452年—1519年

《蒙娜丽莎》

《岩间圣母》

《最后的晚餐》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米开朗基罗

1475年-1564年

《哀悼基督》

《大卫》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拉斐尔·圣齐奥

1483年-1520年

《西斯廷圣母》

《雅典学院》

与列奥那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

伊曼努尔·康德

 

德国

1724年~1804年

《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1749年—1832年

《致月词》

《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普罗米修斯》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1770年—1831年

《精神现象学》

《逻辑学》

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那个运动的顶峰

海因里希·海涅

1797年-1856年

《青春的苦恼》

《抒情插曲》

《还乡集》

《北海集》

德国著名抒情诗人

席勒

1759年-1805年

《强盗》

《欢乐颂》

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

1818年—1883年

《资本论》

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

1820年—1895年

《共产党宣言》

《反杜林论》

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维克多·雨果

 

法国

19世纪前期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资产阶级民主与人道的宣扬者

罗曼·罗兰

1866年-1944年

《名人传》

《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居伊·德·莫泊桑

19世纪后半期

《羊脂球》

《项链》

《我的叔叔于勒》

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阿尔蒂尔·兰波

19世纪

《奥菲莉亚》

《通灵者书信》

法国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之一

儒勒·凡尔纳

1828年—1905年

《海底两万里》

《神秘岛》

《环游地球80天》

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亚历山大·仲马

19世纪

《三个火枪手》

《基督山伯爵》

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亚历山大·小仲马

1824年—1895年

《茶花女》

法国作家

居斯塔夫·福楼拜

19世纪中叶

《包法利夫人》

《情感教育》

《布瓦尔和佩库歇》

对19世纪末及至20世纪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自然主义文学的鼻祖”、“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

普罗斯佩尔·梅里美

1803—1870

《塔芒戈》

《费德里哥》

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中短篇小说大师,剧作家,历史学家。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1799年-1850年

《欧也妮。

葛朗台》《高老头》

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

司汤达

十九世纪

《红与黑》

《巴马修道院》

《亨利·勃吕拉传》

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夏多勃里昂

19世纪

《殉道者》

《最后的阿宾塞哈日人》

法国19世纪颇享盛名的作家,他的消极浪漫主义文学对当时法国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杰弗里·乔叟

 

英国

1340年—1400年

《坎特伯雷故事集》《公爵夫人之书》

英国中世纪著名作家

威廉·莎士比亚

1564年~1616年

《哈姆雷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弗朗西斯·培根

1561年-1626年

《新工具》

《学术的进步》

《新大西岛》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

约翰·弥尔顿

1608年~1674年

《失乐园》

《复乐园》

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

亨利·菲尔丁

1707年-1754年

《汤姆·琼斯》

《约瑟夫·安德鲁传》

18世纪最杰出的英国小说家,戏剧家

乔治·戈登·拜伦

19世纪初期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唐璜》

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珀西·比希·雪莱

1792年-1822年

《西风颂》《云》

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

查尔斯·狄更斯

19世纪

《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双城记》

《远大前程》

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夏洛蒂·勃朗特

1816年-1855年

《简·爱》

《呼啸山庄》

著名作家

萧伯纳

1856年~1950年

《鳏夫的房产》《圣女贞德》

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

马克西姆·高尔基

 

俄罗斯

1868年~1936年

《母亲》、剧本《敌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奥斯特洛夫斯基

1904年~1936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1828年—1910年

《七颗钻石》

《跳水》

《穷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1818年~1883年

《贵族之家》

《前夜》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1799年~1837年

叶甫根尼·奥涅金》《鲍里斯·戈都诺夫》《黑桃皇后》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

1821年~1881年

《罪与罚》

《赌徒》

《穷人》

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

果戈理

1809年~1852年

《死魂灵》

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

 

西班牙

1547年—1616年

《堂·吉诃德》

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

伊萨克·阿尔贝尼兹

1860年-1909年

MarchaMilitar

音乐家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1881年—1973年

《亚威农的少女》《卡思维勒像》,

《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

《格尔尼卡》

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萨尔瓦多·达利

1904年—1989年

《记忆的永恒》

《悍妇与月亮》

《内战的预兆》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

文森特·梵高

 

荷兰

1853年-1890年

《星夜》

《向日葵》

《有乌鸦的麦田》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约翰内斯·维米尔

1632年-1675年

《倒牛奶的女仆》

伟大艺术家

伦布朗

1606年—1669年

AbrahamandIsaac

17世纪荷兰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

伊拉斯谟

1466年—1536年

《论自由意志》

荷兰哲学家,16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

斯宾诺莎

1632年—1677年

《几何伦理学》

斯宾诺莎荷兰哲学家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奥地利

1756年—1791年

《安魂曲》

《牧人王》

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

埃贡·席勒

1890年—1918年

《家庭》

《雨孩》

《向日葵》

20世纪初奥地利绘画巨子,表现主义画家,维也纳分离派的重要代表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1862年—1918年

《吻》

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奥地利画家

裴多菲•山多尔

 

匈牙利

1823年—1849年

《自由与爱情》

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李斯特•弗兰茨

十九世纪

《浮士德》

《但丁》

欧洲最伟大的钢琴演奏家

巴尔托克•贝拉

十九世纪

《20首匈牙利民歌》

《世俗康塔塔

二十世纪杰出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

科达伊•佐尔坦

1882年—1967年

《哈里•雅诺什》《塞凯利家的纺纱房》

科达伊在民歌收集和研究方面有卓越的贡献

索伦.克尔凯郭尔

 

丹麦

1813年—1855年

《非此即彼》

《恐惧与战栗》

《人生道路的阶段》等

丹麦最伟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是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

安徒生

1805年-1875年

《小锡兵》

《拇指姑娘》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丑小鸭》

是一个有高度创造性的作家

易卜生

挪威

1828年-1906年

《玩偶之家》

《人民公敌》

挪威著名戏剧家、诗人

让·西贝柳斯

芬兰

1865年-1957年

《芬兰颂》

音乐家,被誉为芬兰民族音乐之父

 

亚里士多德简介

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

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学术影响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博物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多德为理论的后世书籍(17张)》、《政治学》、《诗学》等。

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早论证地球是球形的人。

重要著述

简述

  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之大,令人震惊。

他至少撰写了170种著作,其

中流传下来的有47种。

当然,仅以数字衡量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他渊博的学识令人折服。

他的科学著作,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天文学、动物学、胚胎学、地理学、地质学、物理学、解剖学、生理学,总之,涉及古希腊人已知和各个学科。

他的著作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前人的知识积累,二是助手们为他所作的调查与发现,三是他自己独立的见解。

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所表述的观点是,人类生活及社会的每个方面,都是思考与分析的客体;宇宙万物不被神、机会和幻术所控制,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运行;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值得的;我们应当通过实验和逻辑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反传统、反对迷信与神秘主义的主张,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著作

  亚里士多德的重要著作有《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和《分析前篇和后篇》等。

这些著作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时代》封面之“伦勃朗的亚里士多德”起了很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认为自然界有一种“原因”关系的存在。

这种“原因”观念不同于近代以来的“因果”观念,“原因”与“为什么”相对应,并不与“结果”相对应。

即“目的因”、“物质因”、“动力因”和“形式因”。

所谓的“物质因”(MaterialCause)代表了一个事物从一堆零件、成分、基础、或是原料所组成的存在形式,将物质的构成追溯至零件的部分(要素、成分),接著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架构、混合、综合、复合、或结合)。

“形式因”(FormalCause)可以告诉我们一个事物是由怎样的定义、形式、形状、本质、综合、或原形所构成的,解释了构成一个事物的基本原则或法则,这只是整个事物(整套原因关系)的其中一部分(宏观结构)。

“动力因”(EfficientCause)指的是改变事物的动力及起因,研究“是什么改变了什么、而又是什么造成了这个改变”,范围包括了所有事物间的媒介,包括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动力的起源或是被改变的事物。

“目的因”(FinalCause)指的则是一件事物存在的原因、或是改变的原因,包括了有目的的行动和活动。

一件事物的目的因是它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或者说是它之所以改变的原因。

这也解释了现代所谓的心理动机,包括了意志、需求、动机、理性、非理性、伦理,所有这些动机都是创造行为的来源。

  

亚里士多德的另一著作《物理学》讨论了自然哲学,存在的原理,物质与形式,运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问题。

他认为要使一个物体运动不已,需要有一个不断起作用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在《天论》一书中开始讨论物质和可毁灭的东西,并进而讨论了发生和毁灭。

在这个发生和毁灭的过程中,相互对立的原则冷和热、湿和燥两两相互作用,而产生了火气土水四种元素。

除这些地上的元素外,他又添上了以太。

以太作圆运动,并且组成了完美而不朽的天体。

  

《气象学》讨论了天和地之间的区域,即行星、彗星和流星的地带;其中还有一些关于视觉、色彩视觉和虹的原始学说。

第四册里叙述了一些原始的化学观念。

在现在看来,亚里士多德的气象学远不如他的生物学著作那样令人满意,然而这部著作在中世纪后期却有很大的影响。

  

《诗学》的方法论有两个特点:

一是严谨的逻辑推理;二是自然科学方法和社会科学方法结合。

《诗学》是西方第一部从理论内容到理论形态都比较完整的美学、文论专著,深刻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方法论。

《诗学》中的一般艺术原理揭示“美的艺术”的本质特征,既是古希腊发展对理论酝酿提出的要求,又为亚里士多德回答柏拉图对诗的攻击提供了一个立足点。

《诗学》中正是以此为立足点,以的本质和功用为中心,论述了的根本有理。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著作后来由他的注释者汇编成书,取名叫作《工具论》。

他们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看法,认为逻辑学既不是理论知识,又不是实际知识,只是知识的工具。

《工具论》主要论述了演绎法,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对这门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集

  包括以下内容:

1.逻辑学:

《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辩谬篇》,以上六篇逻辑学著作总称《工具论》。

2.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

3.自然哲学:

《物理学》、《气象学》、《论天》、《论生灭》。

4.论动物:

《动物志》、《动物之构造》、《动物之运动》、《动物之行进》、《动物之生殖》、《尼各马克伦理学》、《158城邦制》。

5.论人:

《论灵魂》、《论感觉和被感觉的》、《论记忆》、《论睡眠》、《论梦》、《论睡眠中的预兆》、《论生命的长短》、《论青年、老年及死亡》、《论呼吸》、《论气息》。

6.伦理学和政治学:

《尼各马可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政治学》。

7.《修辞学》、《诗学》。

综述

  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人可比。

但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

他还是一位真正哲学家,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

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

他的研究课题之一搜集各国的宪法,并依此进行比较研究。

哲学

  在哲学方面,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西方文阿拉伯人描绘的亚里士多德上课图

化根本倾向以至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上古及中古时期,他的著作被译成拉丁文、叙利亚文、阿拉伯文、意大利文、希伯来文、德语和英语。

以后的希腊学者研究及推崇他的著作,拜占庭rl]的学者也是如此。

他的思想是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和伊斯兰经院派哲学的支柱。

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阿威罗伊,将伊斯兰的传统学说与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融合成自身的思想体系。

最有影响的犹太教思想家迈蒙尼德,用理性主义解释犹太教义,在调和科学、哲学和宗教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价值观及世界观

亚里士多德显示了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

在他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

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

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但是如果以现在的标准衡量,亚里士多德的某些思想显得有些极端。

例如,他赞同奴隶制及女性所受的不平等待遇,认为这是自然界的安排(当然,这些思想是他所处时代的写照)。

但是,亚里士多德的许多思想,今天看来依然非常先进,如:

“贫穷是革命与罪孽之母”、“立法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青年上;忽视教育必然危及国本,”(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的思想显然是超前的,因为在他生活的年代还没有公共教育。

)  

随着亚里士多德作品的不断被发现,中世纪出现了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新时代,学者们以此作为求得各方面真知识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在研究方法上,习惯于对过去和同时代的理论持批判态度,提出并探讨理论上的盲点,使用演绎法推理,用三段论的形式论证。

总结

  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

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思想曾经统治过全欧洲,他的思想改变了几乎全西方的哲学家。

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被誉为“百科全书”式学者。

安徒生简介

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Christian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作家,诗人,因为他的童话故事而世界闻名。

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红鞋》等。

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为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

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

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制作。

人物简介

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安徒生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

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早年曾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

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自幼酷爱文学,并对舞台产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

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

14岁时,为追求艺术,他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

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

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

历时5年。

1828年,升入哥尔本根大学。

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作品以《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野天鹅》、《皇帝的新装》、《小锡兵》为代表。

  

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了“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他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

他的作品被译成150多种语言和文字。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

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一生经历坎坷,在他年老的时候,他的故乡奥登塞市的居民赠他以“奥登塞市荣誉公民”的称号。

安徒生被世人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丹麦童话大师”。

很多作品被选入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

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为《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打火匣》、《坚定的锡兵》《野天鹅》、《她是一个废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红鞋》等。

写作生涯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青年时

早期作品

  他的第一部《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集》(Fairytales,ToldforChildren)包括《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达的花儿》,于1835年春出版。

1837年在这个集子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故事,编成童话集第1卷。

第2卷于1842年完成,1847年又写了一部《没有画的画册》。

《皇帝的新装》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

游历生活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访问了挪威、瑞典、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小亚细亚和非洲,在旅途中写了不少的游记,如:

《一个诗人的市场》(1842)、《瑞典风光》(1851)、《西班牙纪行》(1863)、《访问葡萄牙》(1866)等。

他在德、法等国会见了许多知名的作家和艺术家。

1847年在英国结识了狄更斯。

自传作品

  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

1832年写的《小传》(1926)、1847年在德国出版的《正传》和后来写的一部《传记》(1855),他的小说和童话故事也大多带有自传的性质,如《丑小鸭》、《即兴诗人》、《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活还是不活》(1857)、《幸运的贝儿》(1870)等。

他在《柳树下的梦》(1853)、《依卜和小克丽斯玎》(1855)、《她是一个废物》(1853)等作品中,还写了劳动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晚年生活

  1843年,安徒生认识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

真挚的情谊成了他创作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