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87.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804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8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8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8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8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8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87.docx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8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87.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87.docx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87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

 

关于颁发《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

的通知

(87)煤地字第656号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从1979年7月颁发以来,对提高煤田地质勘探的煤样采取质量起了显著作用。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对煤质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原规程的某些条文与新近颁发的有关国家标准和部标准不一致,原规程已不能满足当前煤炭资源勘探的需要。

为此,部地质局组织力量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对原规程作了修编。

现将修编后的《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正式颁发执行。

执行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随时报部地质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

1987年11月4日

 

1、总则

1.1煤样是研究煤质的基础。

煤样的采取质量直接影响对煤岩特征,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工业用途的正确评价。

因此,所采取的样品必须能如实地反映煤层的自然特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1.2本规程对各类煤样采取方法的规定及质量要求,是根据目前国内技术水平并吸收了主要产煤国家的经验而提出的。

在工作中,应注意国内外煤质研究、煤的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做好采样工作。

1.3本规程是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对煤质工作的要求编制的,适用于煤炭资源勘探中各种煤样及其夹矸样的采取。

凡采样方法已有国家标准或部标准的,均按国家标准或部标准执行。

2、煤芯煤样

2.1煤芯煤样从钻孔煤芯中采取,取样前应对煤芯进行整理和编录,要求如下:

2.1.1煤芯提出井口后,要按上下顺序依次放入岩芯箱内,断口互相衔接,煤芯不得受污染,采样前要先进行拍照;

2.1.2记录煤层各分层的厚度和芯长,描述宏观煤岩类型及煤芯状况;

2.1.3从煤芯取出到采样结束一般不得超过48小时。

2.2煤芯煤样一般按独立煤层采取全层样。

特厚煤层可分层采样,分层厚度一般不得大于3.0米,应尽量使各采样点的分层层位相一致。

急倾斜特厚煤层可适当加大分层厚度。

当煤层结构十分复杂或煤岩类型及煤质有显著差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层采样。

顶底界面不明显的煤层和高灰分煤层,分层厚度一般不得大于0.3米。

有专门研究目的的煤样的分层厚度,应根据需要确定。

2.3大于0.01米至等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的夹矸应单独采样;大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的夹矸,属非炭质岩的,一般不采样,属炭质岩或松软岩的,需单独采样。

厚度小于或等于0.01米的夹矸,应与相连煤分层合并采样。

不得剔除。

煤层中的多层薄层夹矸,可单独采样,也可按相同岩性合并采样。

2.4炭质泥岩为煤层的伪顶或伪底时,应分别采取全层样。

非炭质泥岩为伪顶或伪底,层厚大于0.1米时,采0.1米;层厚小于0.1米者采全层,分别送验。

2.5煤芯煤样一般不缩分,应全部送验。

若必须缩分时,应按国家标准GB474-83《煤样制备方法》的规定进行,缩分出的煤样重量不得少于表1的规定,并应能满足各试验项目的粒度和重量要求。

表1

煤样的最大粒度(mm)

50

25

13

6

3

1

煤样的最小重量(kg)

100

60

15

7.5

3.75

1

2.6清除了泥皮等杂物,并去掉磨烧部分的干净煤芯,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称得的重量,称为煤芯送样重量,以千克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一位。

煤芯送样重量是计算重量采取率的基础数据,是衡量煤样代表性的依据之一。

2.7按《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评定的取芯质量不合格的煤层,其煤芯不能代表全层的质量,一般不应采样。

2.8热稳定性、煤对二氧化碳反应性、结渣性、可磨性、煤尘爆炸性、燃点等几种试验用煤样,从煤芯煤样(或煤层煤样)中缩制。

缩制工作一般在实验室进行,也可在现场按规定破碎、缩分后单独送验。

试验样粒度和重量要求见表2。

表2

试验项目

粒度(mm)

最小重量(kg)

热稳定性试验

6~13

褐煤、长焰煤、不粘煤、贫煤1.4、无烟煤1.6

煤对CO2反应性试验

3~5

(褐煤4~6)

0.6

结渣性试验

3~6

5.0

可磨性试验

0.59~1.19

0.1

煤尘爆炸性试验

0.2~0.075

1.0(剔除所有夹矸)

煤的燃点试验

0.15

2.0(剔除所有夹矸,立即装入铁筒或玻璃瓶中密封)

2.9为保证获得足够数量的煤样,应合理选择取煤管,其内径一般不应小于46毫米。

3、可选性试验煤样

3.1可选性试验煤样包括筛分、浮沉试验煤样和简易可选性试验煤样(即简选样)两种。

3.2筛分、浮沉试验煤样须在生产矿井或勘探坑道中采取。

其重量(指按规定的井下拣矸制度拣除部分矸石并经空气干燥后的原煤)不少于10吨。

在生产矿井中采取煤样时,应符合GB481-87《生产煤样采取方法》的规定。

在勘探坑道(包括生产矿井中为采样专门开掘的坑道)中采样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3.2.1采样点应布置在氧化带以下及煤层厚度、结构、煤质正常的地段。

当不能肯定是否穿过氧化带时,应先取煤层煤样测定氧化指标。

3.2.2采样点位置要用仪器测量并计算出经距、纬距、标高。

采样点附近要作详细的地质编录。

3.2.3用全巷法采样(即采取采样巷道中从煤层顶板至底板的全部煤炭)时,如采出煤炭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缩取。

3.2.4应尽量使用打眼放炮法采取煤样,特别松散的煤层也可用手镐落煤。

3.2.5煤样中应包括开采的夹矸和自然混入的伪顶、伪底板矸石。

除设计部门要求分层采样者外,一般采取全层样。

3.2.6应在同一地点用刻槽法采取煤层煤样和简选样。

3.3简选样可在坑道中专门采取或从煤层煤样中缩取,煤样重量不少于40千克。

也可从钻孔中采取,煤样重量按煤层厚薄分别规定为:

薄煤层不少于5千克,中厚煤层应大于5-13千克,厚煤层13千克以上(计算煤样重量时均不包括厚度>0.01米的夹矸和伪顶、底板岩石)。

薄煤层可用人工斜孔或加大孔径等措施增加煤样数量,有条件时也可用相邻两孔合并采样。

简选样的煤芯采取质量应达到《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规程优质级。

与煤层同时开采的厚度小于0.3米的夹矸,应与煤层合并进行简易筛分和浮沉试验。

3.4小于0.5毫米煤粉的筛分、浮沉试验样,可从原煤筛分样缩取,重量为0.5-1.0千克。

3.5小于0.5毫米煤粉的浮选试验样,从原煤筛分样中缩取,重量为5千克(或按试验部门要求的重量送验)。

3.6简选样的煤粉不足筛分、浮沉和浮选试验用量时,可用同一煤层2-3件简选样的煤粉合并进行。

煤样存放时应密封包装。

3.7煤岩可选性鉴定样,由实验室从煤层煤样、煤芯煤样或可选性试验煤样中缩取,粒度小于1.5毫米,重量为10-30克。

3.8煤的泥化试验样,从可选性试验煤样或煤层煤样中制取,粒度为100-13毫米,重量为150千克。

试样应密封包装。

并将煤层夹矸及伪顶底板岩性、厚度填入送样说明书。

煤的泥化试验样,必须同时作煤岩组分鉴定。

3.9煤矸石的泥化试验样(指采煤时混入原煤的泥质岩伪顶、伪底及夹矸),可用下列方法采取:

3.9.1从筛分、浮沉试验3~6毫米自然级的沉矸中制取。

沉矸比重烟煤为+1.8,无烟煤为+2.0。

沉矸中的黄铁矿、非泥质岩和其他杂物应拣出。

3.9.2在坑道中用刻槽法采取。

3.9.3在岩芯中采取伪顶、伪底和夹矸。

样品粒度应为3~6毫米,重量0.5千克以上,均应密封包装。

3.10可选性试验煤样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应避免日光和风雨影响,防止不正常的破碎、损失和杂质混入。

从采样到试验结束不得超过30天。

3.11散煤容重、静止角和摩擦角的测定,可用筛分前的原煤和筛分后各粒级产品分别进行,不需单独采样。

4、专门性试验煤样

4.1200千克焦炉炼焦试验煤样,一般从坑道内用刻槽法采取。

刻槽规格应根据煤层的可采厚度和送样重量确定,也可以从可选性试验煤样中缩取。

煤样重量根据试验方案确定。

进行单种煤试验时,需送精煤250千克,或相当于250千克精煤的原煤。

进行配煤试验时,其重量应根据配煤比和试验次数确定。

采样时应同时采取煤层煤样,以便测定一般项目。

4.2抗碎强度试验煤样,一般在坑道中采取。

根据煤层结构和煤岩类型,按比例选取粒度为60-100毫米的块煤的,其数量按测定方法确定。

用25千克的测定法,煤样重量约为50千克;用10块法测定时应不少于20块。

4.3风氧化带煤样,一般在沿煤层倾向开掘的斜井中采取。

从露头开始沿坑道向深部每隔5-10米采样1个(煤层倾角小于25°者用10米间距,倾角大于25°者用5米间距),当接近氧化带下界时采样间距缩小为1-2米,达正常煤后再超前5-10米。

每个采样点均需测量距地表的垂深。

煤样用刻槽法采取,在较薄的煤层中可从顶到底取全层样,在厚煤层中,可只取某一个固定的层段(1米左右)。

送样重量3千克以上。

4.4体重煤样必须在坑道中采取。

选择构造正常,煤层厚度和结构有代表性的地点,先将煤壁表面受氧化的部分剥去,平整工作面,铺好防水布,从煤层顶板至底板刻取1米3左右的体积,样槽各壁必须平整,互相垂直,样槽宽度不得大于深度的两倍。

厚煤层可按煤的自然分层或人工分层分别采取,分层厚度一般不大于3.5米。

厚度大于0.05米的夹矸一律选除。

准确丈量样槽的12个边长,计算其体积。

用同一方法计算厚度大于0.05米的夹矸体积。

如夹矸形状不规则,可将夹矸浸入水中,测出其体积。

准确称出空气干燥状态的全部煤样重量。

也可在井下称出全部湿煤重量,从中缩取20千克左右运至室内风干后再称重(精确到0.1千克),求出风干前后重量的差值,即蒸发的水分。

然后按比例减去湿样的水分,即为风干煤重量。

这份煤样作工业分析用。

以样槽体积(不包括厚度大于0.05米夹矸的体积)除以风干煤重量,即为煤的体重值,单位:

吨/米3(t/m3)。

同一采样点应取两份规格相近的体重样,其测值之差不得大于0.05吨/米3。

超过时应再采第三份样。

符合允许差的规定后,取其(两分样或三份样)平均值。

4.5全水分煤样应在坑道中选择无淋水、温度正常的新鲜煤面,按GB482-79《煤层煤样采取方法》采取,或利用筛分浮沉煤样、生产煤样按四分法缩取。

粒度小于13毫米,样重不少于2千克,装入磨口样瓶中(装样量不得超过煤样瓶容积的3/4)。

煤样缩分、装瓶必须在采样地点尽快完成,并立即用黑胶布缠封,运至室内再加蜡封。

擦净容器表面,准确称重(称重用托盘天平,感重0.1克),瓶上贴好标签(表3),5天内送交实验室。

表3

煤样编号

采样地点

(矿名、开采水平、巷道编号)

勘探区

样重(kg)

(瓶重、净重、总重)

煤层号

采送日期

采样年月日

送样

采样人

采样单位

5、煤岩煤样

5.1反映正常煤质情况的煤岩煤样,其采样点应避开断裂带、风氧化带、岩浆岩接触带、自然烘烤变质带等非正常地带。

仅作显微组分定量的煤样可以在氧化带内采取。

有特殊研究目的的煤岩煤样,需在特定地点专门采取。

5.2采样时,要对采样点的煤层结构、煤的物理性质、宏观煤岩类型和顶底板岩性及附近的构造特征等进行详细描述。

5.3煤岩煤样可分为混合煤样、柱状煤样和块状煤样。

混合煤样可从煤层煤样、煤芯煤样和可选性煤样中缩制。

柱状煤样可从探槽及坑道中采取,其方法是:

先清理煤壁使之平整,从顶板到底板画两条间隔10厘米左右的垂线,挖掉两条垂线外侧的煤,深5-10厘米,使其成为具有三个自由面的煤柱体,套上三面木箱,将煤柱体打下。

煤层厚度很大时,可分段采取。

夹石处理原则同煤芯煤样。

结构完好的柱状煤芯,可作为柱状煤岩样。

当煤质坚硬时,可用连续块状煤样代替柱状煤样。

如果煤芯及坑道内煤层不适宜采柱状煤样,可拣取不连续块煤作煤岩煤样。

煤块规格一般不小于10×5×5厘米。

各煤块需注明上下方向,并顺序编号。

煤块数量根据煤层厚度、煤岩类型确定。

6、孢粉煤样

6.1确定地质时代的孢粉煤样,可利用煤层煤样、煤芯煤样或在煤层露头处垂深1米以下采取的煤样。

6.2用于对比煤层的孢粉样,除在煤层中采取外,还要在煤层的顶底板距煤层1米的范围内,各采岩样1-2块。

为了研究煤层的分岔、合并、尖灭等变化情况,可在煤层中采取块段煤样。

当煤厚小于1.3米时,可等距离采取2-3块;煤厚为1.3-3.5米时,每间隔0.5米采一块;煤厚大于3.5米时,每间隔1米采一块。

6.3孢粉样采样点应避开断裂带、风化带、岩浆岩接触带、自燃烘烤变质带等非正常地带。

6.4样品应自上而下依次编号,严防次序颠倒。

样品不得混装,应一样一袋,且应密封包装,以防止不同层位的煤末、岩粉、现代花粉及其他杂质混入。

6.5孢粉样的重量和块度规格:

粉煤样重量不少于100克。

坑道采取的块段煤样为5×5×5厘米;煤芯中采取的块段样,一般垂直层理厚度为5厘米。

顶底板岩样,在坑道采样的刻槽规格为5×5×5厘米,岩芯中采样取其垂直层理厚度为10厘米。

7、煤样的包装、保存和煤样说明书

7.1煤样的包装方法、保存时间,应根据煤的性质、试验要求和运送距离等因素确定。

一般要求如下:

7.1.1煤芯煤样应用结实洁净的塑料袋包装,然后依次放入塑料煤样箱或铁筒内待运。

煤芯煤样从采样到送达实验单位的时间应不超过下列规定:

褐煤5天

烟煤10天

无烟煤15天

用体积适宜的密闭防锈铁筒,以胶布缠口、蜡封或焊封等方法密封包装的煤样,放置时间可稍延长。

7.1.2可选性试验煤样(筛分样、浮沉样和总样),从筛分结束到送达实验室在10天以内者,可用结实洁净的塑料袋包装并外套木箱;如10天内不能送达实验室,则必须用铁筒密封包装。

7.1.3专门性试验煤样,一般应用洁净麻袋或木箱(内衬塑料布)包装。

抗碎强度试验煤样应在木箱或铁筒内垫以清洁软纸,以防煤块破碎。

从采样到送达实验室的时间不得超过10天。

7.1.4煤样包装好后,须立即将煤样编号标签贴在煤样箱(袋)上,注明“共×箱第×箱”等字样。

7.2勘探队一般不保存留样。

煤芯煤样、煤层煤样、煤岩煤样、孢粉煤样等,由实验单位保存分析样(或煤片)。

保存时间自报出试验结果之日起,一般为半年,即至该样所有试验项目质量审查合格为止。

7.3煤样说明书应按规定内容逐项认真填写,一式三份。

一份用塑料纸包好放入煤样袋内,一份寄交实验室单位,一份由送样单位保存。

要求字迹清晰,数据准确,并应由煤质负责人审查、签字。

填写煤样说明书(表4)应注意以下几点:

7.3.1煤样编号要系统、简单,不重复。

按钻孔从上而下顺序编号,分层样号应有所区别。

7.3.2煤样粒度,未缩分写“自然粒度”,缩分后写“小于×毫米”或“×-×毫米”。

7.3.3煤样重量指送样重量。

7.3.4采样方法指取煤管(型号)、单岩芯管(内径)、井壁刮煤、放炮取芯及刻槽法、拣块法等。

7.3.5煤样状况指煤心结构是否清楚,污染程度,磨烧情况及处理办法。

7.3.6试验项目应按勘探设计要求和煤样实际状况填写。

7.3.7筛分、浮沉试验煤样应说明采样方法(全巷法、抽车法、胶带输送机上截取等)、采煤方法、伪顶伪底及夹矸的岩性、厚度,矸石混入情况及井下是否人工拣矸等。

7.3.8煤层柱状图应包括从顶至底的全层厚度(指钻探厚度),注明采样位置及样品编号。

 

附录煤的肉眼描述

一、煤层结构

1、结构简单:

一般为没有夹矸的单一煤层,或偶有1-2层夹矸,层位固定,厚度稳定,岩性变化不大,一般容易对比。

2、结构中等:

一般有2-3层夹矸,层位较固定,厚度较稳定,岩性无大变化,对比较容易。

3、结构复杂:

一般有3层或者更多的夹矸、层位、厚度及岩性有变化。

层位对比困难。

二、煤层与顶底板的接触关系

1、明显接触

2、过渡接触

3、冲刷拉触

三、煤岩组分和煤岩类型

1、煤岩组分

镜煤:

镜煤是煤中光泽最强,颜色最深的部分,质地均匀如玻璃,断口呈贝壳状。

内生裂隙发育,性最脆,易破碎成棱角状碎块。

镜煤与其他煤岩组分的界线分明。

亮煤:

亮煤的光泽强度、内生裂隙发育程度、质地均一性、脆性等方面都亚于镜煤。

亮煤内部隐约可见微细纹理,常呈不规则的条带状分布。

暗煤:

暗煤主要特点是光泽暗淡,比重大,内生裂隙不发育,坚硬,韧性强,不易破碎。

为均一结构或粒状结构,一般无微细纹理。

多呈不规则的厚薄不等的条带状分布。

丝炭:

丝炭具有明显的纤维状结构和丝绢光泽,外表象木炭,易染手。

丝炭疏松多孔隙、易碎。

如果其空腔被矿物质充填,称为矿化丝炭。

矿化丝炭坚硬,比重大。

丝炭多呈透镜状夹层分布,厚数毫米,1厘米以上的丝炭层少见。

2、煤岩类型

在同一煤层煤柱中,根据煤的平均光泽强度,煤岩成分的含量和组合情况划分出四种宏观煤岩类型,作为肉眼观察煤的单位。

光亮型煤:

光泽最强,主要由亮煤和镜煤组成,可夹有暗煤和丝炭的透镜体或薄层。

一般条带结构不明显,近似均一结构,内生裂隙发育,脆度较大,常具贝壳状和眼球状断口。

半亮型煤:

光泽较强,主要为亮煤与夹于其中的镜煤、暗煤、丝炭等薄层或透镜体交互而成。

条带状结构明显,常具棱角状或参差状断口,性脆。

半暗型煤:

光泽较弱,主要为暗煤。

亮煤、丝炭呈条带或透镜体互层,有时比较均匀,只夹一些镜煤的细线理。

比较坚硬,断口呈参差状,条带状结构明显,内生裂隙不发育。

暗淡型煤:

光泽暗淡,主要由暗煤构成,偶夹镜煤和丝炭的透镜体或线理状夹层。

常呈粒状、均一状、线理状结构,多为块状构造。

坚硬、韧性大,内生裂隙不发育,常为棱角状或参差状断口。

四、结构和构造

1、结构

条带状结构:

煤的组成部分相互交替成条带状,向一个方向延伸。

多见于中变质的烟煤,褐煤中不明显。

按条带宽窄又分为:

宽条带状大于5毫米

中条带状3-5毫米

细条带状1-3毫米

线理状小于1毫米

均一状结构:

煤的组成部分较单纯、均匀。

多见于腐泥煤、腐植腐泥煤和腐植煤的光亮型煤。

木质结构:

煤的外表具有木质组织的结构。

褐煤中常见,有时也见于低变质烟煤中。

纤维状结构:

为丝炭所特有的结构,似细长的纤维束向一个方面延长。

粒状结构:

煤表面粗糙,由大量稳定组分或矿物质所造成。

常见于半暗型或暗淡型煤。

叶片状结构:

煤的断面表现为许多薄片。

多见于某些残植煤,如角质残植煤。

透镜状结构:

镜煤、丝炭或粘土矿物、黄铁矿等呈透镜体薄层夹于半暗型煤、暗淡型煤中。

2、构造

层状构造:

层理是煤层的主要构造标志。

凡具有水平层理、水平波状层理和斜波状层理的称层状构造。

块状构造:

煤的外表致密均一,不显层理的称块状构造。

多见于腐泥煤和腐植腐泥煤,某些暗淡型煤也具有块状构造。

煤在各种方式的应力作用下,受破坏而形成构造煤。

它可为煤层的一部分,也可为全煤层。

构造煤发育有密集的近于平行的劈理和强烈的层间揉皱构造,大多数失去原生结构,而具有碎裂状、砂糖状、土状、鳞片状、并有揉皱镜面等特殊结构特点。

构造煤一般松散易碎,手捻即可成煤粉。

构造煤按其破碎程度可分为三种:

碎裂煤:

与上下分层整合接触,煤被密集的相互交叉的裂隙切割成碎块,碎块保持尖棱角状,互相之间没有大的位移,仅在剪性裂隙表面煤被磨成细粉。

煤岩类型界线清晰,原生条带结构断续可见。

碎粒煤:

煤已破碎成粒状,大部分颗粒已磨去棱角并重新压紧。

光泽暗淡,构造镜面发育。

为统一描述起见,规定其主要粒级在1毫米以上,与上下分层呈构造不整合接触。

糜棱煤:

这种煤是在强烈形变和发生塑性流动下造成的。

已破碎成细粒状并重新压紧。

肉眼常可见流动构造,如长条状颗粒的定向排列等。

糜棱煤光泽暗淡,构造揉皱镜面发育。

规定主要粒度在1毫米以下。

与上下分层呈构造不整合接触。

构造煤按其受构造变动所产生的形态特征有下列几种:

揉皱煤:

由煤的条带状结构形成强烈的小褶皱称为揉皱煤。

鳞片煤:

煤受破碎再压紧形成片理,貌似鱼鳞,其颗粒可是碎粒状或糜棱状。

鳞片方向往往斜穿层理。

镜面和揉皱镜面:

由于塑性流动的结果,常使大量镜面状的擦光面发生揉皱。

反映塑性流动的流层以磨光镜面相隔,流层方向常与层理斜交。

镜面可同时产生在煤层伪顶、底板,及夹矸、包裹体、结核等的接触面上。

五、颜色

褐色、深褐色、黑褐色;

黑色、深黑色、灰黑色;

深灰色。

六、条痕色

浅褐色、黄褐色、褐黑色;

黑色、深黑色、灰黑色;

灰色。

七、光泽

弱沥青光泽、沥青光泽、强沥青光泽;

弱玻璃光泽、玻璃光泽、强玻璃光泽;

金刚光泽;

似金属光泽。

八、硬度和坚硬程度

1、硬度

指用标准矿物刻划煤所测定的相对硬度。

在各种煤岩组分中,暗煤比亮煤和镜煤硬。

煤化程度低的褐煤和焦煤的硬度最小,约2-2.5,无烟煤的硬度最大,接近4。

2、坚硬程度

指煤抗外力敲击的强度。

可分为三级:

坚硬:

用地质锤敲击,煤块一般不破碎。

半坚硬:

用地质锤敲击,煤可破碎成小块。

松软:

用手捻即可使煤块变形或成煤粉。

九、断口:

贝壳状断口:

形如贝壳。

在腐泥煤、光亮煤和无烟煤中常见。

是均匀煤的特征。

眼球状断口:

煤的断裂面上呈圆形或椭圆形似眼球状的表面,常见于均一且脆度较大的镜煤中。

阶梯状断口:

由两组以上的裂隙面相交而成,形似阶梯,在条带状烟煤中常见。

参差状断口:

煤表面凹凸不平。

棱角状断口:

由几个破碎面相交而成,呈棱角状。

在不均一的亮煤中常见。

平坦状断口:

断面平整光滑。

十、裂隙

1、内生裂隙

主要出现在较均匀致密的煤分层中,垂直或大致垂直层理面。

裂隙面平坦,常伴有眼球状断口,有时为矿物薄膜充填。

裂隙面常成相互垂直或斜交的两组,一组较密,一组较稀。

2、外生裂隙

可出现在煤层任何部位,并同时穿过几个分层,可以不同角度斜交层理面。

裂隙面上有各种波纹状、羽毛状滑动痕迹,可以为次生矿物或煤屑充填。

外生裂隙有时沿着内生裂隙发生,使之深化。

主要外生裂隙组的方向常与附近断层方向一致。

煤沿裂隙发生破裂,常构成板状、柱状、立方体状、平行六面体状等几何形态。

描述裂隙时,用X/5cm来表示在5厘米的长度内裂隙的条数。

十一、包裹体

包裹体是指泥炭层在堆积过程中,由于水流的搬运。

而混入的泥质岩、粉砂岩、炭质泥岩或石英岩、花岗岩等的碎块。

例如漂砾即是。

应记录包裹体的岩性和长短轴大小。

十二、结核

煤层中常见有黄铁矿质、白铁矿质、方解石质、白云石质、菱铁矿质及硅质等不同矿物成分的结核。

结核外形有透镜状、球状、瘤状、豆状、鲕状等等。

记录其岩性、长短轴大小、以及与层理面的关系(平行、垂直或斜交)。

“煤核”系指煤层或煤层底板中经矿化的植物遗体,一般保存有十分完整的植物组织结构。

十三、动植物化石

记录植物化石的根、茎、叶部及不完整动物化石的所属部位,化石所在层位。

动物化石要求鉴定到“类”,完整植物化石鉴定到“属”。

十四、绘制煤层柱状图

柱状图比例尺一般为1:

50或1:

100。

图中应包括孔号、煤层号、孔深、煤层结构,分层厚度、宏观煤岩类型及其厚度、构造煤夹层(如全层均为构造煤则不再划分煤岩类型)、包裹体、结核、动植物化石所在部位等。

几种图例规定如下: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