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755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3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

1.说出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明确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重点)2.结合实例(如日本和英国)分析区域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熟练掌握区域差异比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重点)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说明我国的区域差异。

(难点)

一、区域差异

1.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1)成因:

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2)表现:

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

2.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成因: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影响。

(2)表现:

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特别提醒]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制约着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同时,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也影响着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二、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1.自然环境的比较

(1)相似性:

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2)差异性

 区域

要素  

日本

英国

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的东侧

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

地形

以山地、丘陵为主。

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

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气候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植被

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多样

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

水文

河流短小湍急,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

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大多有运河相通

矿产资源

贫乏

煤、铁、石油

2.经济发展的比较

(1)相似性:

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都充分发挥了岛国的优势。

(2)差异性

  区域

要素  

日本

英国

经济发

展特点

经济大国,工业化

起步较晚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工业及

其布局

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临海型”布局

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资源型”布局为主

农业

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中高产值的园艺作物居于重要地位

人口与

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

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特别提醒] 日本和英国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侧,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充足,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英国是位于大西洋东部的岛国,属于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化小、降水均匀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利于发展畜牧业。

三、我国的区域差异

1.成因

2.划分依据:

地形和气候。

3.具体划分(如下图)

(1)三大自然区名称:

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2)界线

1.区域差异只表现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

(  )

2.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的差异。

(  )

3.日本与英国对河流开发都以水能开发为主。

(  )

4.日本工业布局属于“资源型”布局。

(  )

5.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

形成这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降水B.地形

C.土壤D.热量

提示:

1.× 区域差异表现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

2.√ 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构成也不一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不同。

3.× 日本地表崎岖,河流水力资源丰富,对河流利用多以水能开发为主;而英国河网稠密,流量平稳,对河流利用多以发展航运为主。

4.× 日本经济发展所需要原料、燃料大部分靠进口,因此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表现出明显的“临海型”布局。

5.A [不同地区选择发展水田、旱地还是畜牧业,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

]

 区域差异比较

读我国传统民居图,完成下列要求。

 

问题1 (区域认知)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其原因是什么?

问题2 (区域认知)从北到南,我国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其原因是什么?

问题3 (综合思维)建同等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

问题1.北方地区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风沙比南方大,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

问题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加,湿度也逐渐加大。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是为了便于排水、通风、除潮。

问题3.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南方相比要小得多,为使北方地区的楼房获得较充足的阳光,楼房的南北间距应比南方大。

1.图解区域差异的成因

2.区域差异比较

(1)自然地理要素

要素

主要内容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温度带、气候的光热条件的差异、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等)→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

气候

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

地形

组成、地势、山脉及走向等

水文

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积、长度、流速等

地质

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

植被

植被类型、覆盖率等

土壤

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

矿产

资源

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

(2)人文地理要素

要素

主要内容

人口

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年龄结构及人口变化等

科技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交通、通讯

交通、通讯的通达度、速度

政策

政策的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

城市

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影响

农业

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工业

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及工业结构调整方向等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不列颠岛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图甲),与日本北海道岛略图(图乙)。

材料二 日本东西两岸气温和降水对比表。

日本海侧

太平洋侧

月份

1

2

1

2

平均最低气温(℃)

-4.9

-5.2

-5.2

-4.9

平均最高气温(℃)

1.9

2.5

5.9

6.2

降水量(mm)

133

104

79

76

(1)大不列颠岛该月气温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北海道岛冬季多暴雪。

根据材料二的数据可知,暴雪主要分布在________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不列颠岛和北海道岛的地带性植被都是________。

根据北海道岛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判断,日本的________、________资源均较丰富。

(4)大不列颠岛和北海道岛________(填“东”或“西”)侧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共同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传统上日本人吃米饭寿司,而大不列颠岛居民的食物主要是牛排、奶油和奶酪等,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要素是________。

[解析] 第

(1)题,据图描述即可。

气温的南北差异主要是纬度影响所致,气温的东西差异主要是受洋流影响所致——英国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2)题,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可看出,冬季日本海沿岸降水(暴雪)多,其原因在于北海道岛西侧处于来自日本海的湿润气流的迎风坡。

第(3)题,大不列颠岛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北海道岛为温带季风气候,两地的地带性植被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海道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冬夏降水都比较丰富,因此水、水力和森林资源比较丰富。

第(4)题,大不列颠岛的东北侧有北海渔场;北海道岛的东北侧有北海道渔场,都是由于寒暖流交汇而形成的渔场。

两岛饮食结构的差异主要源于气候差异:

大不列颠岛的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不利于粮食作物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该地乳畜业发达;北海道岛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水稻种植。

[答案] 

(1)西南高,东北低 纬度 洋流(暖流)

(2)日本海(或西) 冬季风(或西北风)经过海洋带来湿润气流在岛屿西侧受到地形抬升影响

(3)温带落叶阔叶林 森林 水能(水力) 水(任答两点)

(4)东 寒暖流在该海域交汇 气候

 我国的区域差异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 (综合思维)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2 (区域认知)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环境的核心特征分别是什么?

问题3 (区域认知)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南北差异显著,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

问题1.气候和地形。

问题2.高寒;干旱。

问题3.热量差异。

1.三大自然区的内部特征及成因

(1)东部季风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青藏高寒区

2.图示法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和区域内部的差异

(1)地势三级阶梯界线

①第一、二级阶梯: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②第二、三级阶梯: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气候区域界线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②降水量、气温界线

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大兴安岭西坡—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侧。

c.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1月0℃等温线: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3)水文界线

内、外流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图,回答

(1)~(3)题。

(1)下列不属于Ⅰ区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

(2)下列关于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

②地表植被从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具有明显的干旱特征

③水系特征是流程短,水量小,多为内流河

④农业多为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下列关于Ⅲ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高、气温低是其主要自然特征

B.全部位于非季风区

C.区内尚无铁路,陆上交通依靠公路

D.是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发源地

(1)C 

(2)B (3)A [第

(1)题,东部季风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内蒙古高原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农业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多内流河;自东向西随降水量减少,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

第(3)题,青藏高寒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地势高、气温低;为长江、黄河等大河发源地;东南部属于季风区;建有青藏铁路。

]

区域特征分析类题目

【典例】 读非洲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A、B两地区相似的地理特征。

(2)图中F地和D岛屿东部的气候类型相同,但成因并不一致。

试分析其差异。

[思路点拨] 第

(1)题,地理特征包括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资源等自然特征,人口、城市、生产、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等。

(2)题,考查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F地)和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D岛屿东部)的差异。

[答案] 

(1)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居民多白色人种阿拉伯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发达;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是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任答四点即可)

(2)F地:

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量丰富,多对流雨。

D岛东部:

纬度较低,气温高;终年受南半球信风带控制,遇到山地抬升,岛屿东部多地形雨,降水丰沛;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区域特征分析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1)自然地理要素特征主要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类型、特征)、地形(地形类型、地势起伏)、水文(径流量的多少及变化、结冰期、含沙量、水能等)、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矿产(主要矿产及丰歉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自然环境对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

(2)人文地理要素特征主要从农业(农业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工业(工业地域类型、区位条件)、人口和城市(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城市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为甲城市的位置及其降水统计图。

图1

材料二 图2为杭州位置示意图。

图2

材料三 甲城市与杭州的气温资料统计表。

城市

年平均气温

最热月平均气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杭州

16.2℃

28.6℃

3.8℃

16.6℃

23.6℃

10.8℃

(1)比较甲城市与杭州两地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异同。

(2)分析杭州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甲城市的原因。

(3)据图描述甲城市的降水特征,并说明形成该特征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两地纬度都在30°~40°之间,都属亚热带,都临海。

甲城市在澳大利亚西南沿海,是地中海气候,在大陆的西岸;杭州在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两地纬度差异不大,甲城市略高。

(2)题,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干冷的冬季风控制,气温低;甲城市属地中海气候,冬季受暖湿的西风控制,气候温和。

故杭州冬季气温更低。

第(3)题,甲城市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集中在冬季;临海,受海洋影响大,年降水量较丰富。

[答案] 

(1)同:

都位于亚热带,临海。

异:

甲城市的纬度略高于杭州;甲城市位于大陆西岸,杭州位于大陆东岸。

(2)杭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干冷的冬季风控制;甲城市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暖湿的西风控制。

(3)特征:

年降水量较丰富,降水集中在冬季(冬季多,夏季少)。

原因: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区域认知:

饮食差异与地理环境

中国的饮食文化有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一个地方饮食习惯建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

北方多牛羊肉,常以牛羊肉为菜;北方寒冷,以咸味为主;南方多水产,多食鱼;南方温热,多食甜;西南潮湿,多麻辣。

鲁菜,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气候温和,临海,物产丰富;粤菜,广东湿热,水产丰富,食味清淡为主;川菜,四川盆地,湿重,重麻辣;湘菜,湖南多雨潮湿,食辣利于御寒祛湿。

某学校地理小组进行饮食与地理环境关系课题研究,结合已取得的成果(见下表),回答问题。

菜系

主要原料

饮食特色

①川菜

山珍野味,河产鱼鲜,味多用三椒(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等

菜肴色鲜艳、口味麻辣浓重

②苏菜

特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鱼、虾、蟹、瓜果菜

浓中带淡,口味平和,咸中带甜

③粤菜

材料丰富,菜式多样,一般只用少量姜葱、蒜头做“料头”,也不会大咸大甜

博采众长,善于变化,口味清淡

④蒙古菜

以牛羊肉为主,调味只用盐和少量香料,烹饪方法只有煮或烤

质朴自然

(1)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①菜系麻辣与当地大气潮湿有关

B.②菜系主要原料反映该区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C.③菜系清淡与当地气候湿热有关

D.④菜系调味少反映该区岩溶地貌广布,交通不便

(2)川菜、苏菜、粤菜和蒙古菜等形成的原因可能有(  )

①地理、气候、习俗、经济、交通等诸多条件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是以物产这一自然条件为基础的 ③口味的差异是菜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烹调方法的差别,也是形成菜系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D 

(2)B [第

(1)题,①菜系麻辣与当地气候潮湿有关,A项正确;②菜系主要原料反映该区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浓中带淡,口味平和,咸中带甜,B项正确:

③菜系清淡与当地气候湿热有关,C项正确;④菜系调味少,是由于当地深居内陆,气候单一,草原牧业,以牛羊肉为主,D项错误。

(2)题,川菜、苏菜、粤菜和蒙古菜等的形成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教师独具)

题组1 区域差异的成因

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回答1~2题。

甲        乙

1.可以作为甲、乙两图所反映的农业景观界线的是(  )

A.200mm年等降水量线B.1月份0℃等温线

C.太行山脉D.大兴安岭

2.甲、乙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土壤D.市场

1.D 2.B [第1题,甲图反映的是东北地区的种植业景观,乙图反映的是内蒙古地区的畜牧业景观,这两种农业生产大致以大兴安岭为界线。

第2题,东北的种植业处在湿润、半湿润区,内蒙古的畜牧业处在半干旱区,形成两者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的差异,因此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气候。

]

题组2 区域差异的比较

由于区域所处的位置不同和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甲国与乙国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相似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都是岛国B.面积相差不大

C.气候比较湿润D.都多火山、地震

4.关于甲国与乙国经济发展差异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国工业起步早,乙国工业起步晚

B.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以渔业为主

C.甲国工业为“资源型”布局,乙国工业为“临海型”布局

D.甲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国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3.D 4.B [第3题,英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不活跃,火山、地震少;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第4题,英国气候条件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发达;日本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

题组3 我国的区域差异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图,据图完成5~6题。

5.图中A区与C区的界线大致是(  )

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5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6.图中B区与A区的界线大致是(  )

A.昆仑山—祁连山—贺兰山

B.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C.喜马拉雅山—祁连山

D.昆仑山—阿尔金山—贺兰山

5.B 6.B [读图可知,A区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区是青藏高寒区,C区是东部季风区。

第5题,A、C两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第6题,A、B两区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

(教师独具)

教材P9问题

这是道开放式的题目,不同的同学可以选择不同的区域进行比较,但都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两方面来进行。

山东和贵州两地比较,山东由于多坦荡的平原,因此山东人的性格比较直爽,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饮食比较简单。

而贵州多山,是典型的大山文化,于是创造了多种形态的生活格局,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和独特的服饰,并使民族文化自然沿袭。

教材P14~15活动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见下表:

 区域

要素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

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高原为主

海拔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

海拔最高,主要是高原、高山

气候

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高原和高山气候,气温较低

水文

外流河

多属内流河

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生物

植被以森林为主,动物有熊、松鼠、熊猫、梅花鹿等

植被为草原、荒漠,动物有骆驼、黄羊等

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及高山草原灌丛,动物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农业

农耕业发达

畜牧业为主,有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高寒牧业、河谷农业

人口

稠密

较少

很少

城市

众多

较少

很少

其他

随纬度位置的变化,气温是该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该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随海拔而变化的垂直地带性,是决定该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形成我国自然环境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气候。

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由于气候干旱,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有水可供灌溉之处,形成绿洲农业、灌溉农业,畜牧业发达。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广泛、深刻。

在青藏高寒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因而人口密度较小,土地利用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