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分析建议练习集体备课XX年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310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分析建议练习集体备课XX年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分析建议练习集体备课XX年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分析建议练习集体备课XX年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分析建议练习集体备课XX年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分析建议练习集体备课XX年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分析建议练习集体备课XX年人教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分析建议练习集体备课XX年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分析建议练习集体备课XX年人教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分析建议练习集体备课XX年人教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分析建议练习集体备课XX年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分析建议练习)集体备课(XX年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55错误率41.81%采集者贾春波采集

  学校新昌城东小学

  错题第6单元题

  型基本时

  机课时

  型新授

  题目出处期末试卷综合√单元练习

  相关知识问题解决拓展总复习√复习课√

  知识性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

  ◆典型错题:

  原题:

  错解:

40-8=32

  ◆原因分析:

  原因1:

学生对题目内容的熟悉程度和对叙述方式的适应程度,是影响解题难易的原因之一。

从访谈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对这题的情境难以理解。

特别是对“发给我们班同学,没人分一根还少8根”这句话理解不到位。

  原因2:

数量关系隐蔽。

部分数与部分数在体重没有很明显的突出点,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要在分析整个题目才能看出。

特别是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绳子的总是就是等于学生的总数。

  ◆教学建议:

  建议1:

在日常教学中要增加相对隐蔽性情境的题目,已训练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

材中出现的题目都是比较简单的,学生一看就非常明确,这就容易让学生陷入看字做题的思维怪圈。

如看到一共就用加法,看到剩下就用减法。

这种类化的解题方法是应用教学的天敌,它严重的消弱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增加这类隐蔽性情境的题目。

如: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一些专用名词,如“多、少、一共、还剩、最多……”的基础上。

注意词语情境的变化,例如“妈妈买来9个苹果,吃了2个,现在有几个苹果?

和妈妈买来9个苹果,有买来2个苹果,现在有几个苹果?

”。

让学生理解“现在”一词在具体情境中的具体含义。

  建议2:

加强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

观察中发现,出错学生读题中出现漏字或添字的现象比较多。

  ◆资源链接原始样本50错误率42%采集者赵小艺

  全周芳采集

  学校嵊州市剡山小学

  错题第7单元题

  型基本√时

  机课时√

  型新授课√

  题目出处课本P82综合单元练习

  相关知识读写某一时间拓展总复习复习

  知识性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教学基础:

学生刚刚认识了钟面上的时刻,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1小时,即1时=60分。

  教学用意:

使学生能够正确认、写钟面时刻。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典型错题:

  原题:

填出时间。

  错解:

7:

50

  ◆原因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讲,在访谈学生后了解到:

很多学生看分针指着10,确定是50分,时针指着7,就是7时,所以写下了7:

50分。

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几时多”的情况下,对时针的位置感的规律性还缺少认识。

“几时多”时,时针的位置在两个整点数之间,当分针走前半圈时,时针的位置是靠近小的整点数,说明是几时多;当分针走到6时,时针就在两数之间;而当分针走后半圈,时针就慢慢靠近大的整点数。

尤其到50分、60分时就相当接近较大的数,但还没到较大的整点数,说明未到几时。

  ◆教学建议:

  建议1:

动态演示,强化认知。

通过动态的钟面演示,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知道时针和分针是同时运动的,只不过分针走地快,时针走得慢,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动关系,正确认知“整点数、几时半、几时多”这几种不同时刻中时针和分针规律性的位置关系,以及从整点数到几时多的指针变化情况。

  建议2:

增强“几时多”时时针的位置感。

出示:

3:

10,3:

30,3:

55三个时刻,掩盖掉分针,让学生比较三个时刻的异同。

认识到“3时多”的时候,时针应该走过3时。

尤其是3:

55可以用逆向思维进行理解,如:

这个时间再走一大格才是4:

00,现在4:

00都没到,说明是3:

55。

适当加强师生互动拨时,学生报几时多一些,教师拨出时针相应的位置,及时概括出“几时多”时时针位置的规律性,增强“几时多”时时针的位置感。

  建议3:

利用分针判断时针的准确位置。

判断时刻的时候让学生先看分针确定“几分”,再通过分针位置在准确判断时针是“几时”。

  ◆资源链接:

  认识时刻

  认识几时几分

  师:

现在是4时,时间继续往下走这个时间你知道吗?

你认为呢?

那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时针的动向

  这个时间呢?

时针和分针分别对准哪儿呢?

时针从这里走到中间,如果认真继续转,时针会靠近哪个数?

猜得真准!

这是几时?

  请2——3个学生回答。

  说理由

  师:

如果5:

55的话时针应该靠近谁了呢?

  小结

  师:

时针经过几,就是几时多。

那分针呢?

  巩固练习

  师:

这样的时间你会看了吗?

请你拿出作业纸,我们来试一试?

接下来请你用喜欢的方式将作业纸上的时间写下来。

  校对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原始样本50错误率58%采集者赵小艺

  全周芳采集

  学校嵊州市剡山小学

  错题第8单元题

  型基本时

  机课时√

  型新授

  题目出处《课堂作业本》P55综合单元练习课√

  相关知识找规律拓展√总复习复习

  知识性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教学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在感受和接触有规律的事物,并已学习了直观图形有规律的变化,也学习了借助图形发现数字的规律变化。

但数列的规律相对较抽象,学生较难把握数列本质的规律,再加上计算失误,导致此类规律出错的学生比较多。

  教学用意:

通过学习,掌握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字和发现规律的敏锐度。

  ◆典型错题:

  原题:

按规律填数:

3,5,9,15,。

  错解:

3,5,9,15,17。

  ◆原因分析:

  原因1:

一年级学生易于观察和发现图形变化这类直观的规律,而对数列这种抽象的规律缺乏发现和分析能力,从访谈中了解到,不少学生认为这一组数是没有规律的,但他们发现这些数都是单数,而15后面的单数是17,同时“3——5”增加了2个,而“15——17”也正好增加两个,所以确定为17,并没有从整组数之间的关系去思考。

同时分析数列各数之间关系是需要进行计算,而一年级学生的计算错误率较高这一现实也影响了正确解题的纪律。

  原因2:

在教学中,教师教会了学生分析数列关系的方法,但仅局限于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简单的和差关系,忽视了递增的和差关系。

另外,教师对于学生分析数列时的计算正确率和检查数列规律的方法关注不够。

  ◆教学建议:

  建议1:

新授时,要扩大数列规律的练习量,将丰富的数列规律展现给学生,并要细致分析各种数列的特点,最好是能结合写一写、画一画等直观的手段进行有效地分析,从而激发学生发现数列规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如:

35915。

  +2+4+6+

  建议2:

练习时,鼓励学生能在相邻两数之间标明和差关系,并提醒学生注意各部分要计算正确,避免不必要的计算失误导致的错误。

  ◆资源链接: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原始样本50错误率16%采集者赵小艺

  全周芳采集

  学校嵊州市剡山小学

  错题总复习题

  型基本√时

  机课时

  型新授

  题目出处期末复习卷综合单元练习

  相关知识时间长短的比较拓展总复习√复习课√

  知识性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教学基础:

学生已经学会了认、写钟面上的时间,并且知道1时=60分。

  教学用意:

区分人民币的单位“分”和时间的单位“分”;区分人民币的进率和时间的进率。

  ◆典型错题:

  原题:

1时100分

  错解:

1时=100分

  ◆原因分析:

  原因1:

思维定势干扰。

受到人民币单位换算及进率等影响,学生对于进率是100和10的印象非常深,所以影响到了对“时和分”进率的认识。

  原因2:

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都能正确回答1时=60分,但部分学生在独立做作业时,由于思考不慎重,稍不留神就成了1时=100分。

  ◆教学建议:

  建议1:

分清此“分”非彼“分”。

①1元=10角=100分,②1时=60分,前者是人民币的单位,后者是时间的单位。

教师对已学知识进行强化复习,让学生明白1时=60分的道理。

  建议2:

通过做标记的方式帮助学生比较大小。

  如:

1时<100分

  ◆资源链接:

  对比性练习:

  角=分1时=分

  元100分1时100分

  0分1时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55错误率45.78%采集者贾春波采集

  学校新昌城东小学

  错题总复习题

  型基本√时

  机课时

  型新授

  题目出处课本综合单元√练习

  相关知识读时间拓展总复习复习课√

  知识性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教学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怎么看时间的方法。

但是教师是按照教参方法教学的。

要读一个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可以先看时针指在哪两个数之间,确定是几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哪儿,根据每一个大格的刻度对应多少分确定是几时多。

也可以相反。

教师根据教参的方法让学生把时针和分针画长了再看。

但是效果不好。

根据执教老师的反映,我们对他们班的学生用总复习p105的15题的个钟面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把数据进行了统计。

  ◆典型错题:

  原题:

填出时间。

  错解:

4:

58

  ◆原因分析:

  原因1: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1)受年龄思维特征的影响。

一年级的学生思考问题时,更相信自己的直观感觉,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现实情境。

指针很接近4,就是4时。

2)时针和分针在学生的头脑中是处于割裂、各自孤立的,没有内在联系。

先看时针在什么位置,指着4就是4时,然后再看分针是58分,就写上4:

58,不会思考分针与时针的内在联系,这跟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相关。

  原因2:

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师按照教参,“直接教他们看的方法。

先看时针,用尺子延长时针,不到下一个数,就读小的那个数,然后看分针,也用尺子延长分针,数一数是多少。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学生容易掌握,便于观察,对于看“初时,半时”等时间正确率也比较好。

但不理解“分针与时针”之间的关系,只是死记看时间的方法,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感知功能的不足,因此易看错接近时。

因此教师的教学中,不重视让学生理解分针与时针内在的关系是导致“接近时错误”的重要因素。

  ◆教学建议:

  建议1: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理解分针与时针的内在联系,能通过分针的位置判断时针所处的位置。

  虽然教学参考书中没有提出让学生理解分针与时针之间的要求,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钟面认识、1小时=60分钟等内容认知中,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要让学生在观察分针与时针的转动中知道“分针与时针的转动是同步的”。

这种表述学生可能有点难以理解,因此要把它说成,时针是随着分针的转动而转动的。

  首先整体感受,建立表象。

拨一圈分针,观察时针的动向,说一说。

接着让每一个孩子自己拨一拨,说一说。

  然后分点观察,加深理解。

如观察2:

05—2:

15—2:

30—2:

45—2:

55每个点的分针与时针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说清楚2:

45、2:

55这些点时针与分针的关系。

  最后画一画,形成技能。

这个目标比较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不是每个孩子都要达到这个程度掌握情况。

  建议2:

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看时间的方法,不可让学生死记看的方法。

  ◆资源链接:

  .《小学数学教师》XX.6,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体验时间。

  .《小学教学》XX.03,儿童时间概念形成的心理基础与有效教学活动设计。

  附1: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大样本调查结果汇总表

  错题序号错误率错误强度备注

  136.0★★★样本数:

有效调查问卷851份

  114.6★

  124.7★★★

  233.0★★★

  316.3★★

  449.7★★★

  128.7★★★

  213.5★

  38.5★

  14★

  23.5★

  352.2★★★

  419.3★★

  140.8★★★

  146.2★★★

  120.3★★★

  241.6★★★

  附2:

一年级上册典型错例知识结构分布表

  知识点错例个数

  位置上、下

  前、后

  左、右

  位置

  0以内的退位减法口算十几减9

  十几减几

  用数学1

  图形的拼组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1

  立体图形之间的转化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转化

  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认识数数

  数的组成3

  读数、写数

  数的顺序1

  比较大小

  加减法

  实践活动:

摆一摆,想一想

  认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1

  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的进率1

  简单的计算人民币的单位间的换算1

  认识用小数表示的物品的单价

  元、角、分的加法计算

  元、角、分的减法计算

  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整十数

  整十数减整十数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

  两位数加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1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

  两位数减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1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用数学一般的解决问题2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

  认识时间认识时间认识时间

  认识钟面刻度2

  读、写某一时间

  时与分的关系1

  实践活动:

小小商店

  找规律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

  数字的变化规律1

  统计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简单的随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