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勋心理访谈及治疗技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084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子勋心理访谈及治疗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李子勋心理访谈及治疗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李子勋心理访谈及治疗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李子勋心理访谈及治疗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李子勋心理访谈及治疗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子勋心理访谈及治疗技巧.docx

《李子勋心理访谈及治疗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子勋心理访谈及治疗技巧.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子勋心理访谈及治疗技巧.docx

李子勋心理访谈及治疗技巧

李子勋心理访谈及治疗技巧

6.10家有逆子

李子勋

1.儿子打年过半百的父亲

2.第一次的情况:

父亲因孩子没上学打他,所以还手(打什么地方)忘了。

(事后让他认错还是什么都没做)没做(当时你震惊吗)一点……有点心痛

3.儿子以前乖→初一有时不写作业→爸爸打(平时不管)→委屈于是打游戏→更多打骂,干脆不上学

  (开始重回学校,不习惯,随口说不想去。

父亲说不去就不去,很无奈→儿子当天真的赌气不去)

4.自画像:

父亲——居中,占很大篇幅,平和,眯眼→不太会感知别人,以为自己可以淡定,看得开

          儿子——很小,偏下部,眼睛很大,没有头顶→不舒展(自述要做就做,说一不二,只能一件事完成再做另一件——和爸爸很像)

      两幅画像都不画耳朵→都不听

5.对于主动拥抱对方的回答较模糊

专家:

儿子小时候对父亲的崇拜→长大后变成他→父子变兄弟,平等→挫败父亲的权威

      父亲的态度(退让)→让权→儿子有机可乘,我行我素→叫板(儿子小时候“听话”→为了得到快乐)

专家指出:

不让权不等于会发生冲突,通过其他方式可以限制儿子;儿子自己要反省,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为了家长(补上头脑和耳朵)。

6.9陌路母子

李子勋

1.九岁父母离异,儿子跟父亲生活。

现25岁的儿子突然叫母亲来,但儿子的态度极淡漠,如仇人一般。

2.当年丈夫出轨而闹离婚,丈夫以儿子扶养权为条件才答应→儿子可能觉得母亲为离婚而放弃了儿子→母亲理解不了,觉得母子以前感情很好。

3.母严父慈→母子关系并不像母亲想像那样好→母亲觉得诧异

4.过早教育会使感情疏远

5.孩子决不许任何人讲爸爸的坏话(认为父亲无辜)

6.母亲老讲,我没再婚都是因为儿子→儿子在父母离异已经有很多烦恼,这样做更添新愁→儿子很累→对母亲的愤怒(其实结婚与儿子没有关系)

7.母子相见,母亲老提要求(必须叫我,必须多陪我一会儿,必须与我亲近……)→有条件的爱是不想不要的。

8.场景选择1、有只受伤的鹰,养三年后为了它的自由而放飞它

          2、常去动物园喂小鹿,但鹿长大后不再听她叫唤,只远远看看她。

          3、宠物狗突然挣脱逃到山林不再回来

9.最能接受→2→投射出想儿子温顺→母亲要接受只是远远地看儿子长大,知道儿子安全,不再要求儿子条件就满足了。

6.12深度唤醒

李子勋

1.四十岁女强人,找不到男伴→总能挑出毛病。

2.自己觉察到可能是自己的心理问题(放大别人的缺点,缩小别人的优点)

3.理想中的男人:

1动力型,阳光皮肤2幽默、知识丰富

4.父亲与三个男士(曾谈过恋爱的),谁更符合?

→父亲;但父亲并不喜欢运动,但很幽默、→也有缺点,如武断(与其中一个男士一样)

5.印象比较好的男士都有武断这个特征→是别人武断,还是你自己武断让你觉得别人武断呢?

→可能是自己吧

6.小时有照镜子时看到这样的形象吗:

戴蝴蝶结,跳绳,穿连衣裙的形象?

→没有,我的女性形象是:

黑长发,白连衣裙,看不出性别(再一次表现不想分清性别)→让人感觉她没女性气质→很硬→防御

7.小时没与父母亲密的举动。

父母很忙→孩子压抑对父母的需求→放弃父母的爱→变“乖”了,让父母“省心”的孩子。

→习惯压抑亲密感→长大后对亲密感的紧张

8.方法,想像自己是女性的样子,从5岁到8岁,再10岁到15岁→重建女性的自我感

6.8剪不断的母子情(单亲家庭的故事)系列节目

杨凤池

1.三岁离婚(已7年)父亲阻碍母子的一切联系

2.父亲把母亲形容成坏妈妈

3.父亲再婚后把孩子交给奶奶并不再管他,因此孩子总在外头惹麻烦

4.母亲做大量工作终于把孩子接回身边,但孩子觉得孤独。

经过一些事后,孩子非常接纳母亲(打100分的话,我给200分)

5.沙盘:

旧的家,自己在外面与朋友玩,家里摆一只老虎(后妈)

6.这样讲后妈好像不太好→我们不是在说事实,这只是孩子内心的印象,没准实际后妈是个很温雅的人

7.没有管的孩子→生是非引起关注

8.让孩子改变的武器是爱,而不是管教与约束

9.家长要意识到,要自己痛快而是为孩子好

10.单亲不代表孩子一定有问题,只是单亲家庭的父母更需要智慧去教育孩子

6.7“吃醋”的儿子(单亲家庭的故事)系列节目

  父母离婚后,一天晚上十一点多,妈妈的男同事打电话约妈妈出去吃烧烤,妈妈说“儿子在家,不去了”。

儿子听了之后很生气,认为妈妈和男同事关系不正常。

李子勋老师分析如下:

1儿子的行为退化:

离婚后,儿子变得依赖母亲,粘着母亲,不愿离开,变回小时候的样子;

2儿子的眼睛恍惚:

有忧伤的情绪;

3和母子两人一起讨论爸爸:

好赌,贪玩,不负责任,脾气差(似乎母子两人对爸爸的评价是一致);

4测试1:

让母子分别画爸爸的形象

  妈妈画:

“猪”—觉得前夫把家当成旅馆,只是吃饭睡觉的地方。

(母亲内心感觉和评价一致);

  儿子画:

“机器人”—记录的爸爸生气时的样子,但给人的感觉很可爱,不恐怖。

(儿子内心感觉和评价不一致);

5原因:

妈妈无意识建构了一个“坏爸爸”的形象—儿子认为成年男子都是坏的—在妈妈身边的男士都是坏的  (是一种投射现象—妈妈无意识怨恨爸爸的体现);

6测试2:

让儿子设计一个家--沙盘游戏

  

(1)儿子、母亲和宠物狗在看电视;—亲情

  

(2)儿子的好朋友在吃水果;—友情

  (3)儿子的妻子在照顾他们的儿子;—爱情

  结论:

儿子思想还是比较成熟的,但实际行为很像小孩。

儿子目前的情感轴心还是母亲。

7让妈妈问儿子“你有一个幸福完整的家,你允不允许妈妈有个完整的家?

”儿子思想挣扎后说“允许”—从小儿子与母亲关系太好导致儿子不愿与妈妈分离。

8妈妈拉着儿子的手保证“永不离开”;

9制定规则:

  妈妈:

1不要在儿子面前再说前夫的坏处,

        2遇事让儿子做决定。

  儿子:

允许妈妈自由社交,不干涉妈妈,不管妈妈。

6.6一个人的儿子(单亲家庭的故事)系列节目

李子勋

1.儿子是混血儿,1岁时离婚回国,悉心养育8年后一天,儿子突然说想要一个中国爸爸(与亲父很少接触)

2.沙盘:

帮小明造一个家→很多人,有很多请来的小朋友,爸爸则是超人(可以保护儿子与妈妈)

3.儿子的孤独感→沙盘的家很热闹(无意识的补偿)→找爸爸不是羡慕,而是想找人玩

4.母亲已尽量去弥补,但为什么孩子会觉得孤独→母亲无法代替男性的角色(勇敢,权威,规则,安全)

5.难另找一个男人:

母亲的暗语,孩子是我的,不是你的

6.母亲的房树人投射→房子俱全,树粗略,人(男)与房和树有距离→不想再婚→把心思放在男人上,孩子怎么办?

7.方法:

从社会中找男性角色令孩子男性化,如男老师,大哥哥,进体校,多交男性朋友,少与女性朋友接触。

6.5超级淘气包(单亲家庭的故事)系列节目

主持人:

胜春    心理学专家:

李跃儿

1.孩子老打人闹事,被其他同学家长联名告上教育局

2.原名不叫闹闹,但太闹事了,母亲索性叫他“闹闹”

3.小时候很胆小,四岁父母离异了,小学二年级才接回来与母亲一起住

4.与父亲住时,让保姆带,父亲老喝酒打牌。

→无助→做事与捣乱来排遣恐惧和害怕→被贴上标签

5.测试:

如果一天有一个同学拍了一下你的头(会打他)怎么打(好像拿铁揪推他的肚子)肚子穿孔了怎么办(没多想,推完就躲在树后面)那同学喊:

“肚子出血啦”(不出来)同学晕倒了,你会不管他,继续上学吗?

(不会,叫救护车)怎么跟大人说(有同学受伤了)不说自己吗(不说),妈妈知道后会怎么样(打我)你平时一个星期挨几次打(两次)

6.做错事不是不管(会叫120),但不会告诉别人是他做的(被贴标签后,不知道别人会把他的行为看成是怎样的事,不安全感)。

→撒谎→“多一条罪”

7.方法:

1不能再打孩;2公平对孩子;3以孩子的立场替他想应对方法

不知是什么原因,我觉得这次咨询的效果应该不是太好~~

6.4我与姥姥(单亲家庭的故事)系列节目

杨凤池

1.两岁父母离婚,母亲争取到抚养权,但精神状态不好并已经有新的家庭。

只好把他交给年过半百的姥姥,姥姥教育有方,母亲觉得没太大问题

2.沙盘:

心中的家→亲爸与亲妈在一起看电视,妹妹(异父)与自己分别在两角落中→实际中兄妹不住在一起

3.孩子觉得自己家庭少于别人的家庭→应该保持而非逃避

4.姥姥觉得自己代替不了父母,孩子太懂事了→令自己不舒服

5.因知道孩子离异→怕自己教坏了这么好的孩子→暗示提醒孩子的不一样→成为孩子变化的主要原因

6.并不是孩子到青春期会突然变坏,而是问题积累到青春期总爆发→不用担心孩子到青春期的事

7.与姥姥一起睡:

两岁父母离开→爱我的人可能会突然离开→怕被抛弃→自己要懂事

8.要做的事:

加强与父母的感情联系,处理好与继父的关系

5.30恐怖之夜(和你在一起系列)

李子勋

1.女儿一人独居,村里曾有8岁女孩,父母不在时被强奸了→太害怕,晚上小心谨慎→有一晚不知为何鸡老叫不停→更害怕、防备、孤僻

2.作品:

高楼(城市)、哥哥(成为飞行员)、我(奥斯卡奖)、爸妈

3.如果父母离开有一个坏处,那是(安全)有比这个更重要的吗(没有)

4.同学反映她不敢与握手(现场与小琴握手会手心出汗)→觉得拉拉扯扯不好→总之就不自然

5.如果是觉得脏→不洁焦虑→不安全感→预防

6.(这与父母有关吗)父母强加的思想吧,父母从记事起就老讲,这不许,那不许

7.母亲当时独自带孩子→想孩子早点防范坏人→从小就讲坏人的故事,定规则

8.四、五岁前不应过早教育防范意识→影响以后人际关系

9.测试:

一只鸭子由鸡妈妈孵出来的,所有的鸡都把它当鸡,所以鸡妈妈老警告它:

千万别下水,会死的。

那鸭子会怕水吗?

(应该会,但相信总有一天它会发现自己不怕水)回答得太好了,那你什么时候会掉下水试试呢?

10.若不解决,现在只是少点交际,但到二十多岁要处理很多人际关系时,就会束手无策

11.愿意现在开始慢慢尝试吗?

先坚定自己不怕水

现在没问题不代表以后没问题,以此作改变的理由与动机~~

5.29早熟(和你在一起系列)

李子勋

1.十一岁女儿太懂事了,不用父母担心还事事关心父母。

2.陶器作品:

妈妈的笑脸。

(希望看到妈妈的笑脸还是希望妈妈本身就是个爱笑的人?

)前者,

3.如果妈妈不笑→好好学习,让妈妈笑

4.孩子太懂事了,觉得她应该只想学习的事

5.孩子知道妈妈的担心

6.喜欢《灰姑娘》吗→喜欢→灰姑娘小时懂事吗?

→懂事→她有失去天真吗?

→没有,因为她不与姐姐争,很快乐

7.留守儿童的四个敏感点:

1?

→(女儿有不高兴的事会与母亲讲→女儿没这个问题)

                        2降低父母的重要性→让自己快速成长

                        3对父母有意见→莫名地讨厌父母(不爱父母就不痛苦)

                        4适应不良→自己对父母失控,但只要自己有问题,父母一定会管→被动反抗

8.女儿身上这四点都不明显,因为女儿对母亲的离开有合理化,以关心父母表达自己的爱

9.母亲小时也是留守儿童,属于:

3对父母有意见,→没解决好→认为女儿有隐瞒→好让自己可以安慰她,但女儿太懂事激起自己童年的创伤

10.妈妈再担心的话,会令女儿内心紊乱→不知怎么好。

→应该不去干扰女儿的成长

11.十一岁快进入青春期→生理的变化要与母亲分享→提前告诉女儿将会出现的变化→让变化来临时能很自然地接受。

6.3独自成长(和你在一起系列)

李子勋

1.有些儿童就只认为父母是亲人,爷爷奶奶不算是

2.父母离开→不一定有心理困扰,但会有行为问题

3.留守儿童的心态→1孤独2自控力差

4.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共情→孩子的自我约束

5.父母应该做的:

1五岁后心理定型→五岁前尽量不要离开

                2记得孩子的重要日子→送些小礼物和祝福

                3面对孩子时保持心情→孩子有可能记不住父母的语句却记得父母的表情与情绪

6.2留住阳光(和你在一起系列)

杨凤池

1.从1岁(严格来讲是2岁后)父母外出打工,与奶奶住,怨恨父母的离开,后来的一次重病事件深感到父母的温暖,并因此坚强起来。

2.作品:

两朵花(不知名的)

3.过早的分离→应该很多问题。

但没有,是因为一直保持联系和早期感情好。

4.0-1岁是心理发展最初最重要的时期→与妈妈建立紧密连接→建立安全感→1岁前尽量不要与孩子分离

5.德国的航空公司的产假是三年(带薪),因为德国的心理学发展得好,知道孩子刚出生需要与母亲在一起

6.适当的分离是有必要的→留守儿童不一定有问题

7.女儿太独立、自强→不会借别人的力→1自己辛苦;2别人依赖;3日后的情感关系(18.9岁不会撒娇等)

8.不但要强,还要学习温韧,向母亲撒娇

9.把自己的弱、苦恼告诉给父母→父母以平和心态回应(不要惊异)

6.1妈妈再爱我一次(和你在一起系列)

李子勋

1。

有父母的“孤儿”。

父母离异,外公带大,虽然很严格,但会给他撑腰;外公去世后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居无定所,别人周济。

2。

舅舅负责其在校学习费用,有指派的老师做代理家长。

最近打架,赌博,纪律散漫,不做作业……

3。

陶艺:

一碗过年的汤圆。

自己是最小的一颗。

感觉不被重视,就像流浪---专家建议使自己变得重要

4。

最难忘4岁以前的妈妈。

现在妈妈说儿子在恨她,小强听了很伤心地哭了。

5。

小老虎,小象,小梅花鹿。

他选了老虎,因为百兽之王。

专家说孤独,需要笼子的约束。

专家建议:

对小强的管理要严一点,该骂就骂,制定基本规定

多给与亲情,包括亲人,老师……组成亲情的网,虽然有距离,但是有亲情有温暖

告诉小强,虽然爸妈不管,但是爱他的人更多,都关心他

成长为大象,独立,真正的成长

5.31变形记(和你在一起系列)

杨凤池

1.十七岁儿子抽烟逃学,将要开除,(本是乖孩子,半年就~)

2.觉得像爸妈一样→回家寂寞想哭→到外面抽烟~

3.作品:

花盘,小时候玩的小泥人,手机(与父母联系)和足球场→想继续做儿童又想成长

4.从青春期开始逐渐摆脱父母家庭的影响

5.但不能太突然断掉→不适应

6.人应该有目标、毅力、责任感、自我管理能力

7.留守父母可能会认同老师作父母→老师应懂得些心理学知识

5.13我管丈夫叫妈妈(上)

这是重播的节目。

心理专家是杨凤池

我的观后笔记有几个:

1.在很放松或特紧张时,叫的情况多。

2.父亲意外→精神异常→保留了叫妈妈的习惯。

3.听说妈妈曾不想要自己→儿时很乖→家长不用理→互动少→感觉不到关心与爱→找人(丈夫)弥补。

4.成人需要的母爱是帮助和指导,但孩子需要的母爱是肌肤相亲、言语爱抚、身体爱抚

5.因为感受到的爱太少,所以对绣裤子的事特别记得。

用以证明母亲爱我。

但为什么不另找一个老大妈或者其他人充当妈妈的角色而管丈夫叫妈妈呢?

就看下期的节目吧。

我管丈夫叫妈妈(下)

笔记:

6.儿童时期快乐与幸福几乎从男性家长、大哥哥中获得→父亲成为心理上的母亲

7.儿童不区分性别、只知道谁是最爱我的人

8.叫妈妈→角色混乱

9.方法:

从真正的母亲那得到母爱,但一直害怕被遗弃,不敢

10.让妈妈大声讲:

幸亏当初……不然错过这么好的女儿

她妈妈不大会表达,一开始是往反方向讲,好在杨老师及时引导……

5.20儿子逃学谁之过

杨凤池

1.谈儿子不上学→母子共诉父亲的暴力→母亲哭诉父亲(话题转离)

2.家里有担心的事,所以离不开→儿子不上学

3.母亲太宠儿子,父亲需要管严点→矛盾→逃学

4.认为当初是仓促结婚,到现在也认为结婚是个错误

5.认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后,各自表态

6.要完全结束暴力→找另一个排遣愤怒的途径

5.17“大胃”女孩的秘密

李子勋

笔记:

1.吃完都会吐,一晚可吐八公斤

2.吃完后就“排泄”(她用这个词代替吐)

3.以前认为吃吐可以减肥→习惯了

4.什么情况下会吃了吐:

焦急、妈妈脸色不好等

5.小时吃奶吃不饱→不能等待需要→提要求时,妈妈打折满足→未试过满足→不懂节制

6.爱上不该爱的人,吃不该吃的东西

7.方法:

父母做什么都没意义,因为女儿的目光很坚定,她已习惯了。

不需要改变。

唯有等一天她顿悟。

她自己想改掉这种儿童时的习惯。

8.坚持三个月在外面吃,家里不放任何东西。

5.26一腔怒火连环错

杨凤池

1.妻子:

自己管儿子这样严,儿子才考上重点学校,但现在儿子堕落了;丈夫还把责任怪在自己身上,并因此要离婚

2.父母对待(教育)儿子方式不一致→儿子迷乱

3.父母关系不好→不能协调地教育好儿子

4.儿子逃学辍学的问题急需解决,但之前一定要先解决父母两人的关系,不解决的话,在儿子方面下多大工夫也没用(妻子忍不住哭→原因是觉得累)

5.两地分居,文化程度不同→情感淡漠

6.两人一见面就对吵→妻子的话不能向丈夫发泄→只能向儿子发泄→儿子变坏

7.丈夫需要做的不是道歉,而是理解妻子

8.握一下妻子的手,让她感觉得丈夫的精神支持(实际上丈夫是直接抱住一直在哭的妻子)

5.23“默”攻

杨凤池

1.儿子沉默,两人从不正面看对方

2.父亲很小的事都会找出来嚷(骂)

3.写对方的不满,父对子:

不自立,逆反,沉默,不听话,不良习惯太多,没爱心,不爱沟通

4.子对父:

脾气大,且经常为小事,控制欲强,要求苛刻,给人脸色,给人压力(父亲认同)

5.父亲已主动设酒宴道歉,但儿子不领情。

6.两人讲讲为什么父子关系变成这样,两人都认为是父亲小时的影响(儿子禁不住笑)。

(因战胜了强悍的父亲?

→不是,只是习惯了与父亲的互动模式)

7.父亲一直想控制,以前特硬,现在特软

8.父亲想改变→不要刻意地对儿子

9.儿子不想被控→用智慧改变→不要躺在爸爸的怀里,真正成长

10.让两人对视,拥抱……

5.28沉默的“小萝卜头”(和你在一起系列)

李子勋

1.五岁父母去南方工作,家里只有他与耳聋的爷爷。

瘦小,不爱说话

2.觉得父母回家累了,很少与他们说话

3.让儿子做泥塑→红色的心型

4.其实内心喜欢大家,但似乎同学们误解了你,自己似乎有些阻碍

5.有心事不告诉父母,怕令父母担心

6.可能爸爸回应:

没事,我小时候的外号更难听,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

→会→这是要讲给父亲听的

7.你讲烦恼给父母听,未必会增加他们的烦恼,但可以减轻自己的烦恼

8.身边没可靠的家长,又没人可说话→在学校寻情感→外号(太在意)→受伤

9.父母多与他沟通→情感得到满足→不在意外号→更好与同学相处

10.已经习惯了,怎么办?

情景训练1.如果爸爸打电话,连续沉默5分钟,你会(喊一次),他也答应一声(为什么不说话)我在等你讲话(没话讲了);2.爸爸哭5分钟,(为什么要哭)想你(为什么想我);3爸爸笑5分钟,(为什么笑)

11.最喜欢那种?

→第3;现实中呢?

→都很少打电话……

12.父母笑→心里踏实→更安心学习

13.父母打电话来,只想听儿子连续讲10分钟(训练讲话能力),讲什么都行。

但现实只问学习与身体

14.留守儿童→缺少爱→打电话时希望得到关爱→如果学习好→父母高兴→自己高兴(但万一学习不好→没指望了)

15.这个问题不单单是留守儿童的问题,父母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不要让教育代替了爱……

5.27胆小鬼

李子勋

1.有变化的还是从小就这么胆小→父亲过世后→儿子目睹了父亲被高压电电互的过程

2.儿子不承认胆小→他们欺负我(他们指一两个还是全部?

)→大部分

3.测试1:

让儿子独处宾馆→呆不到5分钟;测试2:

让儿子换苹果→不敢。

但依然不承认自己胆小

4.让儿子自己讲自己的感觉→外面有人说话才不害怕,没人说话就害怕

5.依恋和不安全感,并非胆小

6.母亲太想保护儿子→老问儿子有没被欺负→使儿子接受母亲的观点

7.胆怯已经形成→让儿子意识到,只是自己先拒绝,并不是同学们不想与他玩

8.母亲太关注儿子→儿子只需要妈妈→儿子没必要与同学玩→拒绝

9.母亲应合理化儿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被欺负,其实这种事很正常,自己能忍才是大丈夫……)

5.15天使与魔鬼

今天的心理专家是李子勋

笔记如下:

1.搬到新环境,与父亲一起生活,不适应

2.爸爸认为孩子一无是处

3.如果儿子18岁前注定要经历坎坷,你会认为儿子13、14岁不好注定他一辈子不好吗?

(父亲不认同)

4.爸爸一直在强调夸大儿子的问题→儿子会怎么认为呢?

5.我知道爸爸你很有道理,你一直讲的都很有道理,但请先按我的思路讲下去

6.不要清楚地区分儿子好坏(非此即彼),孩子成长需要犯错误

7.爸爸太理性,太聪明了→儿子没法活了

8.儿子希望得到父亲的信任

9.接纳儿子的错误与缺点,但有一个原则:

好好学习,尊重爸爸

5.19整容风波

杨凤池

1.整容师赵女士接到一男子的短信:

不整容就要自杀→免费帮他→麻烦开始了……

2.他意识到骚扰到“阿姨”

3.自认为容貌重要性占100%

4.为什么整容后还继续缠着赵:

怎么没有找他拍广告、电影

5.把赵当干妈

6.自认为没问题

7.认为不好看是最大的问题→赵能帮他解决问题→依赖她等待她帮忙解决以后的问题

8.赵把他当孩子般教育,帮助→移情

9.方法:

坚定边界,无论如何都不妥协

10.男子:

不愿意,不明白→这样不利于你成长,就算亲妈也要离开你

11.让他自己表态

5.24未婚妈妈的心灵之痛

李子勋

1.十八岁做了未婚妈妈,男友却离开了,儿子又查出有脑瘫,但不恨男友,却恨父母现在不帮自己一把

2.另一方面又表现不想得到父母的帮助

3.父亲的“滚”→害怕被遗弃的感觉

4.投射:

被遗弃的小企鹅,他的命运会是一、被收养二、找到朋友,吃他们吃剩下的三、自己找吃的,独立成长。

5.选择第三→(会恨父母吗)有时会→(会恨其他企鹅吗)不会→

6.怨恨只指向家庭的,选择第三,是最糟糕的,→有自我挫败的倾向→让爱他的人受伤

7.如果小企鹅父母只是失散了,当他们找到小企鹅时,(还是自己活)→他们找你很辛苦(没让你找)→让他们伤心→证明是爱我的。

8.从母亲眼泪读出父母的难过,并以化解恩怨,但父亲的“滚”让此受阻。

9.与父亲达成协议再回家(听着的时候就摇头)

10.主持人坚持连线家人,却是父亲接电话……(不写了)

他们的恩怨毕竟是20年里所积下的,不能一次咨询所能化解的。

在这里只能祝福这个未婚妈妈与她的孩子,千万不要让孩子重走同一条道路……

5.25知错不改

杨凤池

1.儿子网瘾,家里管得太多

2.脸谱游戏:

把母亲对儿子的四个希望贴在脸谱上,按一二三四给儿子戴上。

  一、全方位发展;二、成绩优秀;三、有责任心;四、做社会有用的人

  儿子感觉:

憋得慌。

母亲:

不舒服,压力大,要求太高了

3.但降低要求,改用温和的方式后,儿子依然主动认错,却没有改变(实现标准太容易了,没意义)→无效→母亲失望→儿子感觉母亲放弃自己→儿子也放弃自己

4.对母亲还有感情→主动认错→在家憋着慌(母亲不当的教育方式)→逃到外面玩(自控力差),觉得很放松→玩到忘时间→回家主动认错→(循环)

5.现在母亲觉得怎么改变?

→期望还是太高了

6.对儿子放很多的心思,儿子却考不好→愤怒发泄到孩子上→更承受不了

7.方法:

内心真正降低(非无奈地)标准-完成学业

        实际行动中,提高要求(在出现不好行为时)

        出现好的行为时,打心里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