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高频专项猜想系列非选择题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974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高频专项猜想系列非选择题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政治高频专项猜想系列非选择题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政治高频专项猜想系列非选择题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政治高频专项猜想系列非选择题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政治高频专项猜想系列非选择题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高频专项猜想系列非选择题 2.docx

《高考政治高频专项猜想系列非选择题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高频专项猜想系列非选择题 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高频专项猜想系列非选择题 2.docx

高考政治高频专项猜想系列非选择题2

2012高考政治高频专项猜想系列

非选择题

(一)(设问)体现说明类型

【题型特点】:

运用所学的政治原理分析某一具体的社会现象的一种题型。

设问三种形式:

1、材料体现了或蕴含那些道理?

2、材料如何体现某一原理的?

3、结合材料,运用某原理说明材料中某一观点(做法)?

考查学生从各种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准确分析出材料所承载的有效信息,并多这些信息进行合理的梳理和整理。

要求两个方向:

1、体现发散性思维。

如:

材料体现了或蕴含那些道理?

2、体现集中性思维。

如:

材料如何体现某一原理的?

结合材料,运用某原理说明材料中某一观点(做法)。

【解题对策】:

步骤:

1、明确设问信息。

通过设问主体和知识指向,确定甚至是范围。

2、抽取主干信息。

(关键信息)

3、对比主干信息与设问。

(做到知识材料联系材料,合理取舍,正确作答。

具体的解题思路:

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般采用“原理”+材料解析”的方法。

注意两点:

1、对此了进行自然分层或意义分层。

自然分层是根据材料意思进行分层,一个完整的意思就是一层。

2、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原则,根据设问的要求,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原理的。

【易错误区】:

1、不能完整而准确的对材料进行分层,并概况段落大意。

很多考生不会对材料分层,或者不会对信息进行整合,搞不清材料到底包涵几层意思。

从而导致要点缺失。

2、许多考生没有注意到设问中的限定性条件,超出知识范围。

3、原理与材料脱节出现“由原理到原理,由材料到材料的现象。

4、只简单的罗列理论观点,没有做到观点与材料的有机融合,出现观点和材料完全分离的现象。

5、未建立知识体系并灵活运用。

【经典试题解析】:

2011.浙江40.(20分)

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

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

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1)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10分)

(2)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创作过程如何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

(10分)

精典1:

调研一:

材料1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整个“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1年10月10日至1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结构调查和民生改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考察中,湘西群众向李克强副总理反应了一些影响民生的问题,请从“发展生产”的角度,说明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运用的经济生活道理。

问题…………..经济生活道理

物价上涨过快

消费水平过低

收入分配不公平

材料2:

湖南某市2011年以前和2011年经济发展基本状况对比

2011年以前的基本状况……….2011年转变方式的举措

加工贸易为主…………发展高新技术,集中高端行业,研发企业,形成板块

东贫西富…………加大西部投入,建设商业开发区,休闲度假区;引导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引导农民土地流转,集约经营

以产品经营为主…………向客户经营转变,按照客户要求配置解决方案,提供专业服务

企业员工工资,福利差且子女就学难……………为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就业,医疗和子女受教育环境,引凤来巢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该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

精典2:

2011年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批准《“十二五”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项目规划方案》。

该方案针对当前西藏最突出、最紧迫的困难和问题,坚持妥善处理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安排226各项目。

会议要求,按照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有计划地推进西藏各项建设。

材料体现了哪些科学的思想方法?

2012高考政治高频专项猜想系列

非选择题

(二)设问措施类型

【题型特点】:

该类试题一般以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运用教材相关知识分析解决某一问题的措施。

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旨在考查考生对当前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理解把握程度。

设问三种形式:

1、(不限定主体)运用所学某模块知识回答如何做好某事件。

2、(不限定主体)运用某模块知识对做好某事提出合理的建议。

3、(限定主体)某主体应如何做好某件事。

【解题对策】:

步骤:

1、细读设问,明确主体和范围。

设问限定主体的,要寻找符合主体身份的相关知识:

设问没有限定主体的,要根据题目设置的情景,从不同主体出发进行多角度发散性思维。

经济生活常见的主体包括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劳动者个人;政治生活中常见的主体包括政府、党、公民、人大等。

文化与哲学方面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主体是国家还是个人。

2、做到三个联系,确定答案范围。

一是联系教材,寻找教材中关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二是联系材料,注意寻找材料中关键信息。

如果材料中呈现的是问题或困难,就要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成功经验,就要对材料中的措施与经验加以概况和总结,使之与教材理论相符合。

三是联系时事政治知识,从时政知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简要概况理论知识或时政知识,将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作答。

具体的解题思路:

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易错误区】:

1、思路打不开,不知道从给定的主体上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一味答就事论事。

2、不能从给定的材料中反应的问题和不足取找答案,不会从成功经验中找出借鉴性措施。

3、只知道从书本中找答案,不知道从最新时政出现的有关党和国家对此类问题的提法中找办法。

【万能答题术语】:

 

1.经济生活中的常见主体

(1)个人。

劳动者:

就业创业,依法维权。

投资者:

综合考虑投资方式的回报率和风险性;多元化投资;针对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消费者:

在生存资料消费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遵循价值规律,作出明智的消费选择;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纳税人:

自觉诚信纳税,依法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市场规则的践行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同时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2)国家。

经济制度:

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促进生产力发展。

发展战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经济体制:

发挥市场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企业。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遵循价值规律,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2.政治生活中的常见主体

(1)公民。

政治参与的内容,政治参与的要求,政治参与的基本原则,政治参与的途径和各自的要求。

(2)政府。

履行职能,坚持工作原则,依法行政,接受监督,民主科学决策。

(3)党。

坚持指导思想,完善执政方式,坚持执政理念,提高执政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

(4)国家(对外)。

主权、国家利益、综合国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发展道路。

3.文化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1)如何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同时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各种传媒尤其是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①主体:

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三创新:

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传播手段。

③途径:

一根本,两基本。

④方向:

反对四种错误倾向。

⑤总之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3)如何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行文化创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生活与哲学中的板块内涵 

(1)唯物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认识论。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正确地对待谬误;要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

(3)辩证法。

坚持联系的观点;在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树立全局观念,搞好局部;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坚持发展的观点;积极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飞跃;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接受挫折与考验;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树立创新意识;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善于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

(4)历史唯物主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奋斗,充分利用各种条件。

【经典试题解析】:

1、(2011·上海文综卷)在上海世博会海南活动周里,海南馆共展演和展示了13个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其中,黎锦技艺特别吸引人的目光。

人们对色彩艳丽、做工精良的黎锦赞叹不已,但又为其“养在深闺人未知”而感到可惜。

由于后继乏人、工艺落后、图案设计较为陈旧单一,不太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堪称中国统织史上的“活化石”的黎锦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和发展观”的知识,分析如何才能让黎锦技艺焕发生命力。

 

【快速链接】

首先:

看到设问中“联系观和发展观”的要求;

其次:

找出材料中与黎锦技艺有关的信息: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做工精良、后继乏人→发展与继承之间的联系;工艺落后、图案设计较为陈旧单一,不太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创新、发展。

【解析】

第一步:

细读设问,明确主体和答题范围。

本题未限定主体,但给出了答题范围,即哲学中“联系观和发展观”的知识。

第二步:

联系材料寻找答案。

根据材料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做工精良、后继乏人等信息可以联系到联系观,即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根据材料中的“工艺落后、图案设计较为陈旧单一,不太符合现代人的需求”等信息可以联系到发展观,即要推陈出新、不断创新。

第三步:

将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作答。

答案: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吸取传统技艺的优点,保护好这一文化遗产,是让传统技艺焕发生命力的前提。

同时,培养传统技艺传承人,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现代人的需要,多管齐下传承传统技艺。

②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要让传统技艺焕发生命力,还要立足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推陈出新,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时尚需求。

2、“十二五”规划提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变为主线。

近期某省提出全面转型,以解决产业结构单一化,重型化、初级化的问题,剔除高耗能、高污染的弊端。

该省坚持转型中“绿色当先,发展中民生第一,再也不要带血的GDP和污染的GDP”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该省是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3、2011年入夏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涨”声一片,沉寂了几年的“飞天猪再次现身江湖”。

据统计,全国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屡次创下2008年8月以来的新高,同时比涨幅度达到5成左右。

温家宝总理在调研中强调,稳定猪肉市场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有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尽快恢复和出台扶持生猪的政策,向市场发出稳定信号,同时研究治本之策,跳出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实现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中规律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政府应当如何稳定猪肉市场。

(三)认识(评价)类型

【题型特点】:

此类主观性题型一般来说是材料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全面认识。

这需要学生依据科学的价值判断等标准,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等方式,对有关现象、问题、或观点进行质疑与评论,最终得出独立的、合理的、全面的结论。

高考试题中此类设问的常见形式:

1.运用知识评析材料中的现象,“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或谈谈对材料中做法的理解”。

2.运用知识评析材料中观点的合理性,谈谈对材料中观点的认识。

【解题对策】:

答题模板

  模板一:

适用于评析类设问

第一步,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指向。

对于观点所依据的教材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确定回答问题的角度。

第二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

第三步,论证观点。

依据材料信息,对应设问观点,找出相应的理论依据,明确态度,表明正确的做法。

【经典试题解析】:

1、(2011.福建39)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外界有人对中国的发展展现出复杂心态:

一方面对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表示认可;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的巨大规模和发展模式感到恐惧,甚至提出了“中国威胁论”

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复杂心态”进行评析。

(10分)

 

答案:

①中国是责任的大国,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的作用,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②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的发展对旧的国际秩序产生了冲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③中国的发展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对世界构成威胁。

2、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水平主要包括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必要的科学方法和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三个方面的内容。

近年来,各级政府努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大科技馆等场馆的建设,开展形象通俗、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教育。

中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已经从6年前的1.6%提高到2010年的3.27%,虽然进步很大,但仍落后发达国家20年。

日本地震引发核电站危机,再次引发人们对提高公民科学文化修养的思考。

在网上,各种言论被大量转载、讨论,其中不乏没有切实根据的谣言。

而这些谣言已对现实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各地发生抢购食盐风潮,即为其中一例。

针对这一现象,网民甲在微博中写道:

“谣言止于信息公开。

”政府应当把真实情况公之于众,让公众对相关危机及其处理方法有科学的了解和理性的认识;“谣言止于智者”,当人们没有科学能力去分辨谣言的时候,它就可能成为“洪水猛兽”。

有人认为,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自然会提高。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快速链接】加大科技馆等场馆的建设,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经济决定文化;

人们没有能力去分辨谣言→文化素养并非天生、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解析】本题适用模板一。

第一步,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指向。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

分析设问我们可以确立两个答题角度:

一是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必须加大政府投入;

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不一定会提高。

第二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

加大科技馆建设、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科学分析能力。

第三步,论证观点。

角度一:

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需要加大政府投入→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但是依据材料可知不但要加大投入,而且要实施多项工程。

角度二:

加大投入并不一定能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文化素养形成的特点、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答案】:

①经济决定文化。

政府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为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需要多方面相应的配套措施。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加大科技馆建设、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培育提高公民科学文化修养的良好氛围,能够使公民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文化的熏陶。

③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通过自觉学习科学知识,能够提高公民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公民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

④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从而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

模板二:

适用于谈认识、谈看法类设问

此类设问可按照“判断表态(是什么)”—“阐述道理(为什么)”—“明确做法(怎么办)”这一解题思路来作答。

第一步,判断表态(是什么)——对题目中说的事或观点作出是好还是坏、是对还是错的评价。

第二步,阐述道理(为什么)——说明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不做这件事、不支持这种观点的危害性。

(1)依据——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依据。

(2)重要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3)必要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4)可能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这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成为可能。

(5)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以及持或不持这种观点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第三步,明确做法(怎么办)——党、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等主体准备怎样做或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经典试题解析】:

1、2011年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上涨5.5%、创5个月来新低。

其中,食品价格涨幅回落CPI涨幅的主要动力。

7月6.5%,8月份6.2%,9月份6.1%,10月份5.5%,物价涨幅走低这一趋势明确的背后,是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和抑制物价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指出,粮食丰收等因素是支撑当前物价走低的积极因素。

未来两个月,物价总水平依然存在着巨大上行压力。

尤其冬季是人们对粮食、蔬菜需求的旺季,又是北方蔬菜生产的淡季,保持物价稳定还会有困难。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CPI涨幅得到认识。

答案: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价格的变动。

我国粮食丰收等因素是支撑当前物价走低的积极因素;未来两个月物价总水平存在的上行压力主要来自于供求矛盾。

2、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国家持续采取抑制物价等政策措施是物价涨幅走低的重要原因。

3、价格变动影响人们的生活,生活必需品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小。

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CPI涨幅走低尤其是食品价格涨幅走低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成本,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4、市场经济具有本身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未来两个月,由于供需矛盾的存在,物价总水平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上行压力,保持物价需要继续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易错误区】:

1、抓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中一个角度不放,只从一个方面进行分析,造成答案的片面性。

2、对具体观点的分析,过分肯定或过分否定,不能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对观点进行细化分析,或者只做出判断,而不进行必要的原因表述。

【万能答题术语】

∙∙经济生活角度

(1)宏观调控。

“是什么”——含义、主要目标、手段。

“为什么”——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②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怎么样”——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2)科学发展观。

“是什么”——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为什么”——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②不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危害。

“怎么样”——①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②企业:

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转变发展方式,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个人:

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 政治生活角度

(1)政府。

“是什么”——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为什么”——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和履行政府职能的体现,是树立政府权威的需要。

“怎么样”——要切实履行政府职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坚持依法行政,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政府行使权力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树立政府的权威等。

(2)中国共产党。

“是什么”——我国的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为什么”——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意义。

“怎么样”——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创新。

“是什么”——文化发展的实质。

“为什么”——必要性:

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重要性:

文化创新的意义、不同性质文化的作用、社会主义文化生产的目的。

“怎么样”——如何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同时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各种传媒尤其是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①主体:

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三创新:

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传播手段。

③途径:

一根本,两基本。

④方向:

反对四种错误倾向。

⑤总之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如何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行文化创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中华民族精神。

“是什么”——基本内涵、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为什么”(弘扬和培育的原因)——重要性:

地位(“三精一魂”)。

必要性:

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