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909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专题10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要点串讲

一、总结一个地理规律

区域产业活动及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项目

特点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发展阶段

低级阶段

工业规模较小

对环境的破坏不大

重化工阶段

工业规模迅速扩大

“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紧张

高科技发展阶段

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又趋于减小

区域产业发展过程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型,向知识、技术、服务类型逐步过渡

产业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渐缩小

产业地域分布

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型产业

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

二、掌握两个地理常识

1.区域发展的四个阶段

项目

阶段

主要特点

人地关系

面临的问题

初期阶段

区域内城镇往往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

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发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格局,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地价上涨等

转型阶段

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矛盾加剧

高失业率、人口减少

再生阶段

区域又产生新的增长活力,区域经济复苏

走向协调

2.我国主要的自然区域界线

(1)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①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

4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

②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③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

3000m等高线。

(2)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

①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②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4)河流和水文界线

①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端接近2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巴颜喀拉山—秦岭。

③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南岭。

④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

怒山。

⑸中国南方和北方的界限:

秦岭—淮河。

(6)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

①一月份0℃等温线;②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③年降水量800㎜等降水量线;④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⑤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⑥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分界线;⑦旱田与水田的分界线;⑧小麦生产与水稻生产分界线;⑨以北熟制多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以南熟制多为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⑩以北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冰情;以南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冰情。

三、培养三种基本技能

1.分析区域差异的技能

地球表面可划分为许多区域,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成因

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表现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

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1)三大自然区的比较

区域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势

海拔较低,平原多而广阔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海拔最高,主要为山系、高原

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

大陆性突出,气候干燥

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辐射强,风力大,水汽少

植被

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

土壤

多为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多荒漠、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发育程度差,土层浅薄

生物

种类繁多

种类远比东部季风区少

动物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物种

水文

河流为外流河,湖泊为淡水湖。

地表水以雨水为主要补给来源

多为内流区,河流短小。

湖泊较多,多为咸水湖

多为内流区,湖泊众多,多为咸水湖

农业

重要农耕区,以种植业为主,但需要注意避免水旱灾害

牧业、绿洲农业为主,但需要注意解决水分问题

以畜牧业为主,还有河谷农业,需要注意解决热量不足问题

城市

众多

较少

很少

人口

稠密

较少

很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性

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地理环境差异

地理位置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土地条件

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土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少

黑土分布广泛;多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作物

水稻(主)、油菜、棉花等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备注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工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轻工业:

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②重工业:

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3)日本和英国的比较

日本

英国

地形

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

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气候

明显的季风气候(北部属温带季风,南部属亚热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水文

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

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大多有运河相通

矿产资源

贫乏

煤、铁、石油

经济特点

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工业及其布局

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临海型"布局

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

“资源型”布局为主

农业

以种植业为主

畜牧业发达,在农业中占主体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

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曾大量向海外移民

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工业

钢铁、纺织、造船、汽车、飞机、石油加工、电子等工业

2.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技能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要从两个方向上进行:

横向和纵向。

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思维模式如下所示:

纵向即是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思维模式如下所示:

3.分析产业转移的技能

工业的跨国或跨地区转移,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现象。

对此问题的理解要紧紧抓住两点,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的差异;其次是把握其影响的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地价便宜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区位存在时间和空间两大尺度的发展变化。

例如钢铁工业区伴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由于主导因素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工业区位不断发生变化。

钢铁工业一开始是接近煤炭产区,即接近能源产地,随着技术的发展,耗能的下降,钢铁工业的主导因素由原来的能源为主变为原料为主,工业区位倾向于铁矿石产地。

二战后,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市场对工业区位影响力加强,钢铁工业区位又倾向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的沿海地区,如日本的钢铁工业,我国的宝山钢铁总厂。

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从能源一原料一交通、市场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区位不断发生空间上的转移。

又如劳动指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丰富的劳动力,因此工人的工资高低对这类企业的区位影响也较大,致使工业区位也随着发生变化。

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其转移有—个共同规律,都是转向劳动力工资较低,数量较多的地区。

当该地区经济发展到—定水平,工资水平提高,生产成本变高,利润减少时再次进行转移。

而原来劳动指向型企业所在地区则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侧重发展知识指向型企业或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

工业区位转移到达地的产品多向工业区位转移出发地销售。

四、把握四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西气东输工程

(1)为何要结合西气东输来开发西部天然气:

我国东部的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能源短缺和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长期不能得到解决,而西部虽拥有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陕甘宁盆地四大气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但西部人口少,经济相对落后,天然气的市场需求有限,加之油气开发投资大,周期长,而西部经济落后,开发资金短缺,因此只有通过西气东输才能使西部的资源开发与东部的市场需求得以实现。

(2)如何看待西气东输的重要意义:

从经济方面看,①既可以缓解上海等发达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又可以促进对西部的投资,加快对西部的开发;②可以促进沿线的经济发展;③可以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④扩大内需,拉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⑤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从社会方面看,可以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稳定社会。

从环境方面看,将改变我国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因燃煤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可以使我国的整体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2.其它三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比较

原因

主要线路

效益

西电东送

西部能源资源丰富(水电、煤炭等);东部经济发达,电力资源不足

晋陕火电与黄河水电输往环渤海地区;三峡等长江干支流水电到华东;西江水电与黔滇火电到广东

加速东部地区的发展;改善东部的能源结构和大气环境;促进中西部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南水北调

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紧缺,限制了经济发展,影响了生态环境

西线:

西南诸河上游至黄河上游;中线:

丹江口至华北;东线:

沿大运河北上至华北

促进北部经济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

晋煤外运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当地消费量有限;东南能源短缺

大秦线、神黄线、太焦—焦兖—日线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资源重组

[热点题型归纳]

题型1: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样题1

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⑵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

(研析)⑴图中大致沿400mm等降水量线划分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沿800mm等降水量线划分湿润区和半湿润区,说明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但区域的边界并不都是明确的,在区域划分中只有行政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⑵因水分条件的不同,因而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也不同。

在西北半干旱地区因降水少,植被以草原为主,因此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而东部季风区内降水较多,因此以种植业为主。

反映了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

答案:

(1)A

(2)C

考点归纳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指标;既可以按自然要素划分,又可按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

区域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的特征等。

不同区域空间尺度可大可小,我国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范围要从图中落实。

[强化预测]1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①和②两地形区自然环境的主要差异是。

(2)③地形区的两侧属均质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

(3)④和⑤两地形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4)⑥和⑦两地形区,农业生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样题2决定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植被和气候B.气候和地貌C.地貌和水文D.土壤和植被

(研析)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决定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答案:

B

相关链接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某一要素的地域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自然要素和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综合地貌、气候两大因素,可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强化预测]2(2011·重庆模拟)读我国地理自然分区局部图,完成⑴~⑷题。

⑴决定甲、乙、丙、丁四大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土壤和水文B.气候和地貌

C.土壤和植被D.地形和植被

⑵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中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且气温年较差大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⑶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风沙、盐碱、旱涝B.乙——洪涝、风沙、低温

C.丙——积温低,生长期短D.丁——水源不足、风沙危害

⑷关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和乙区域之间没有整体性的特征

B.乙区域与丙区域之间有相对一致性

C.丙区域与丁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D.甲区域和丁区域独立存在,丁区域的发展变化不会影响甲区域

题型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样题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一图19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0为江苏省简图。

图19图20

材料二图2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统计图。

图21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4分)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

(2分)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

(2分)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4分)

对新疆的影响:

▲。

对江苏的影晌:

▲。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

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3分)

(研析)

(1)结合表中各自然要素和图中两省区的信息,可知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注意不要回答时间分布的差异。

(3)根据图21可知两省区三次产业的比例差异。

(4)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晌,考虑两省区之间如何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实现双赢。

(5)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主要包括地理位置(边境)、交通(铁路)、资源(矿产资源)、政策(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的建设)等方面。

答案:

(1)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

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对新疆的影响:

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脸;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对江苏的影响:

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强化预测]3(2012届南充高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读我国甲、乙两地地形区示意图,回答⑴~⑶题。

⑴依据干湿地区的划分标准,对甲、乙两地界定正确的是

A.甲属于干旱区乙属于湿润区B.甲属于半干旱区乙属于湿润区

C.甲属于半湿润区乙属于半湿润区D.甲属于湿润区乙属于干旱区

⑵两地区分别形成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共同有利因素是

A.两地夏季均光热充足

B.两地夏季均降水丰富

C.两地土壤类型一致,均比较肥沃

D.两地气候类型相同,均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⑶甲图中的塔什库尔干是塔吉克族聚居地,仍保持着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乙图中的白沙是国家级贫困县,是黎族聚居地,全县99%的土地是山地。

造成这两地贫困落后的共同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A.多山地的地形B.干旱的气候

C.自然资源的贫乏D.科教文化的落后

样题4(2011·韶关调研)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6分)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

(3)乙、丙两个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分别有哪些?

(6分)

(4)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

(5)分析城市工业用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主要原因。

(3分)

(6)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4分)

(2)工业结构:

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工业布局:

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移动、集中,电子工业在西北方向的高校密集区聚集。

(3)乙:

位于城区河流下游和垂直于盛行风向的远邻,有河流作隔离带,对城区污染小;交通便利;工业用水方便。

丙:

靠近高等院校,科技发达;接近高速公路并与机场相连;位于城区河流上游,环境优美。

(4)交通运输方式增加,交通运输线路更密集,交通布局更合理,铁路移出城区,出现环城公路。

(5)向城市外缘移动,沿交通线集中分布。

原因:

地价相对低,降低成本,改善城区环境。

(6)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

[强化预测]4(2011·聊城模拟)不同性质的区域有不同的区域发展道路。

一般地,人们将资源型地区的区域发展道路分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四个阶段。

据此完成⑴~⑵题。

⑴大庆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大庆市现在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一阶段(  )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⑵下列正处于成长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地区)是(  )

A.内蒙古东胜B.山东东营

C.辽宁阜新D.江苏苏州

题型3:

产业转移与资源调配

样题5(2011年东北三省四市统一考试暨沈阳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全球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不属于核心业务的内部服务(如人力资源管理、IT服务、信息/数据处理、财务报表等)外包出去,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的一种管理模式。

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等特点。

图1是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⑴-⑶题。

图1

⑴影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工业基础和市场B.劳动力和交通  C.技术和信息网络D.环境和自然资源

⑵下列城市中目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青岛   B.广州   C.兰州   D.乌鲁木齐

⑶中国承接服务外包产业可以

A.摆脱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瓶颈”B.集中资金,加速工业化进程

C.促进工业集聚,提高效率和竞争力D.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化

【命题立意】⑴本题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考查学生分析和提炼地理信息的能力。

难度较小。

⑵本题考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难度较小。

⑶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难度中等。

答案:

⑴C⑵B⑶D

联想发散产业转移如同资源跨区域调配一样,都体现了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同时又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也可能给区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强化预测]5(2011·安徽联考)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这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为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也为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点燃了助推器。

结合下图回答⑴~⑵题。

⑴国家把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选择在皖江城市带的原因不包括(  )

A.皖江城市带是泛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

B.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东中西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C.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增长极

D.皖江城市带教育发达,有利于承接东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

⑵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经济互补性强,可发展成为长三角的(  )

①优质农产品基地 ②能源原材料基地 ③旅游休闲基地 ④产业研发基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样题6(2011届苏州市高三调研测试试卷)图13为“资源跨区城调配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关于图中序号①代表的资源及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自流引水,能源消耗少

B.可利用现有河道,工程量较小

C.主要牵涉工程问题,不会出现生态问题

D.沿途水质的保护也是调配能否成功的关键

⑵关于图中②③资源调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资源的调配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B.②资源调配加重了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

C.③工程调配的资源其形成与地形、气候关系密切

D.③工程调配的资源主要是蔬菜、花卉和木材

答案:

⑴BD⑵AC

相关链接“西气”主要是指我国新疆、青海、川渝和鄂尔多斯四大气区生产的天然气;“东输”主要是指将上述地区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时也包括输往西宁、兰州、北京、天津和湖南、湖北地区。

青藏铁路起自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沿青海湖北岸蜿蜒西至格尔木市,再转向南方,越过昆仑山、风火山、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自治区,经安多、那曲纵贯藏北高原,最终到达自治区首府拉萨市。

全长约1956公里。

青藏铁路是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勘察设计的,西宁至格尔木市南山口段共846公里,已于1979年建成,1984年投入运营。

[强化预测]6(2011届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川气东送项目,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工程。

包括一条主干线(四川普光至上海)、一条支干线和三条支线。

其中南京支线起于安徽宣城,止于江苏南京。

2010年底,随着一期工程完工,南京冬季的气荒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结合“我国常规能源消费结构表”(表1),回答⑴~⑵题。

年份

原煤

原油

天然气

水电

1978

70.7

22.7

3.2

3.4

2000

66.1

24.6

2.5

6.8

2007

69.4

20.0

3.4

7.2

⑴关于川气东送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项目的优势在于市场广阔

B.带动四川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明显改善四川省大气环境质量

D.川气取代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地位

⑵川气东送和西气东输的目标市场都有江苏,其主要原因是

A.天然气具有高效、安全、清洁的特点

B.省级政府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C.江苏社会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

D.江苏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和国际市场接轨

[高考冲刺演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