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偏见的探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904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转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偏见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转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偏见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转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偏见的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转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偏见的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转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偏见的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转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偏见的探讨.docx

《关于转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偏见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转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偏见的探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转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偏见的探讨.docx

关于转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偏见的探讨

目录

前言2

一、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偏见的表现3

(一)学校方面的偏见表现3

(二)教师方面的偏见表现3

(三)学生方面偏见表现5

二、原因分析5

(一)学校方面的原因5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6

(三)学生方面的原因7

三、对策分析7

(一)学校方面7

(二)教师方面8

(三)学生方面8

结语9

参考文献:

9

关于转变水富县两碗乡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偏见的对策探讨

政管系08级思政

(1)班季顺富20081071146

摘要:

小学思想品德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方式,它在小学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

尤其是近年来倡导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在广大农村小学,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成为了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在学校教学中校方、教师和学生对该课程产生了很大的偏见。

笔者通过对水富县两碗乡各小学的实地调查后,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希望对转变这种偏见能起到一定作用,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字:

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偏见新课改素质教育

前言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我国所特有的一门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课程。

对于该课程的性质和学科地位,历史上有过两种观点,在1985年《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中指出:

该课程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必修课课,它是我国小学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

2001年新课改实施后,国家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该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引导儿童热爱生活,了解社会,珍视童年的生活价值是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是该课程的核心。

对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过去的教学大纲,还是当前实施的课程标准,都把思想品德课定位为德育课,强调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多年以来提倡的素质教育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突出把“德”放在第一位。

不言而喻,在现代社会,对儿童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已是迫在眉睫。

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德育课,它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水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许多农村学校,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却没有受到重视,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尤其是在教学上对该学科具有很大偏见,本文所讲的偏见是指没有正视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地位,而是把它当做可有可无的课程来看待,究其原因为何?

笔者对水富县两碗乡进行了实地调查,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两碗乡地处滇东北水富县境内,东临四川省筠连县横江镇,南接盐津县普洱镇,两碗乡是全省典型的贫困乡,全乡90%的地方均为山区,共有7个行政村,6所村小和一所乡中心小学(博爱小学),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交通十分不便,这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得教育发展也十分滞后,本次调查我采用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全乡7所小学以及部分家长,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20份,调查对象有教师、学生和家长;采访了8位校长和乡中心校负责人,所收集的数据较为真实可靠。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写作;首先,分析水富县两碗乡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偏见的表现;其次,分析产生这种教学偏见的原因;最后,针对产生这种教学偏见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一、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偏见的表现

对于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偏见,本部分主要从学校、教师和学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学校方面的偏见表现

首先,学校通常能按照教育部门颁布的“课时计划”在课程表上安排出思想品德课的相应课时,但由于校方的不重视,使得该课程成为了“陪衬式”的课程。

许多学校虽把该课程写入了课程表,但是却不执行教学计划,或者是开课不足,或者有的班级甚至就没上这门课。

两碗乡全乡共7所小学当中,除了乡中心小(博爱小学)能严格按照课程计划教授该课程外,其余村小都不重视该课程的教学,就拿三角村小学来说,六年级的学生都不再上该课程。

课程标准上规定小学思想品德课每周教学课时不得少于3节,但从调查中我们发现,83%的班级每周课时平均只有2节,像石燕村小学一年级和五年级每周只有1节。

在对全乡各小学校长的访谈中得知,全乡只有4位校长表示重视该课程,其余的校长都认为该课程可有可无,上好语文,数学就行了。

这样的思想观念使得思想品德课失去了它在小学教育阶段应有的地位和功能,我们不难想象,没有受过良好道德教育的学生根本无法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立足。

此外,思想品德课专业教师非常缺乏;思想品德课是活动型的综合课,有其自身的学科特征和育人功能,如果不是专职教师,不接受专业训练,不做专门研究,是不可能把握好学科特征和性质的,会降低课程实施的效果。

但从调查中我发现,全乡所有小学中均没有一名专业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全部均为其它学科的兼职教师。

50%为语文教师担任,30%为数学教师担任,20%为校长担任。

在与乡中心校领导的谈话中得知,全乡不仅思品课教师缺乏,就连语文和数学教师也缺编严重。

全乡7所小学中,代课教师就有11名,有3所小学存在教师不足的情况,正如乡中心校校长聂基树所说:

“我们连‘主科’教师的师资都还保证不了,对于思想品德这类的‘副科’教师更是无法满足了”。

面对师资力量欠缺的这一现状,要想保证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更是无从谈起。

(二)教师方面的偏见表现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上的偏见所产生的影响很大,主要偏见表现有如下三方面。

1.教师态度上不重视

如前所述,全乡100%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均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这些教师对该课程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调查中发现,有50%教师认为该课程不重要,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他们认为只要把语文、数学课上好就行了;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这类教师则认为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

当谈及学生的德育时,这些教师则认为,在平时的“主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就行了,并且在组织班会和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中也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了,没必要单独花时间来上思想品德课。

可想而知,这样的观念态度,怎能把思想品德课的应有功能发挥出来呢?

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念是要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

众所周知,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

广大少年儿童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道德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兴衰。

2.教师在实际授课中没有严格对待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许多教师没有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来组织教学,一种表现就是课时上的偏见,本应一节课完成一课时,但为了赶速度,一节课上了3至4课时的内容;另一种表现就是将思品课上成其它其它科目,据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90%的教师在平时都把思想品德课上成其语文和数学课,临近期末或者面临乡中心校检查评估时,才用1至2个星期把课赶完。

这种做法严重降低了思想品德课的应有价值。

再有,95%的思想品德课任课教师在课前从没备课,上课时都随心所欲的讲。

有85%的教师在教授该课程时没有采用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新方法开展教学,任然是用传统的“填鸭式”方法;要么教师只顾念,学生只顾听;要么让学生把文中的内容一字不漏地读下去,也不讲解其中的意思。

新课程理念的基本思想是要以学生为本,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教师只是引导者,真正的主体还是学生,教师的教学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然而,就目前的农村教育现状来看,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3.任课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欠缺,课堂教学效果差

现在的小学思想品德课以探究活动课为主,就拿云南省选用的浙教版思想品德课课本来说,里面涉及的内容多数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积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体验学习,从学习中感受生活。

这就给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任课教师在课前要善于学习新知识,组织教学资源,善于研究教材,采用新方法。

但目前从全乡来看,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73%均为老教师,在面对新课改下的教科书时,许多教师显得无所适从。

他们教学方法关于老套,加之不善于更新知识,使得在教学中无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气氛十分沉闷。

从调查中发现,有45%的学生表示不喜欢上思想品德课,以至于经常有学生在课上打瞌睡或者做其它作业。

(三)学生方面偏见表现

总的来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的偏见主要表现为课堂学习上的积极性缺乏和主观认识上的不足。

1.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

从调查中发现,有45%的学生不喜欢上思想品德课,他们认为该课程枯燥无味,学不到东西,尤其是五、六年级的学生更为明显,许多学生把上该课程的时间用来做语文、数学作业。

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十分反感,许多教师只顾念课本或是只顾让学生一段一段地读,加之没有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没有新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然很得到难提高。

2.对该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调查中发现,2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不重要,没必要上;40%学生认为该课程可有可无,学与不学都一样;20%的学生认为上好语文数学才是大事,这种不参加考试的科目学了也没用。

面对这些回答,我们不禁要问,国家花大力气开设这门课程,安排这些教学,难道是错误的吗?

当前,在学生群体中,以成绩论高低,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升学考试的指挥下,在教师和家长的片面激励下,学生一心只想考上好学校,只想考好成绩,于是拼命地学语文数学,而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我们一直在提倡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道德素质都没有,光在乎智育的提高而忽视德育,那么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畸形发展的人,以至于不少学习优秀的学生知行脱节,表现出自私,对同学集体漠不关心的行为,学生的这些表现已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二、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偏见的表现,我们来分析产生上述偏见的原因为何?

(一)学校方面

首先,广大农村小学校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太深,难以转变对思想品德课重要性的认识;在广大农村地区,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依然存在,虽然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但应试教育作为一种顽固的历史流弊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

应试教育旨在教会学生某种或某些应对考试的技巧、方法,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专制教育。

新课程改革后,许多学校往往把新课程理念巧妙地嫁接到传统应试教育中,传统应试教育的做法非但没有任何改变,反而因为新课程的伪装而变得更加牢固。

在两碗乡,许多学校领导都把主要精力、经费、师资配备以及培训机会留给了语、数、外教师,没有把思想品德课放在应有的位置。

正如两碗乡大坝小学校长吴双燕老师所说,乡中心校每学期组织全乡统考,科目也只有语文和数学,如果统考成绩不达标的学校将上黑榜,并且全乡通报,在这种压力下,全校师生也只能扎扎实实抓好语文、数学课的教学。

对于思想品德这类“副科”也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种变相的应试教育使得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位置被所谓的“主课”所取代。

再次,校领导和任课教师对新课改的学习认识不到位,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理解不深入,也就使得对该课程的教学偏见难以转变。

最后,乡中心校为了节省用人成本和教育公共经费,对思想品德课专业师资缺乏的现状也视而不见,从不考虑向县教育局要专业思品课教师,每次招聘的新教师均为语文、数学的专业教师。

这就使得全乡所有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均由其他科任教师担任教学。

(二)教师方面

教师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未能真正将思想品德课教学落到实处,总的来说,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无法正视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

正如前所述,全乡思想品德课教师都是有“主课”教师兼任,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仍然以应试教育的眼光来看待。

在水富县,教育局没有把思想品德这类“副科”纳入考试范围,这就使教师只注重“考试科目”的教学,始终抱着“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思想态度。

把抓好语文、数学课的成绩作为自己教学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使得思想品德课被看成是微乎其微的课程。

2.迫于上级压力,片面追求“主课”教学

在调查中得知,两碗乡小学教师的绩效工资与全乡统考的成绩挂钩,而全乡统考只靠语文和数学,如果教师所教班级科目(语文或数学)的统考成绩不达标,那么该教师的绩效工资就要被扣,甚至还影响其职称的晋升。

在这样的压力下,校领导和教师只顾为完成指标而工作,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就采取应付期末检查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在平时将思想品德课上作其它“主科”课的现象十分普遍。

3.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调查中发现,全乡80%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前从没写过教案,也没有深入研究新课改后的教材如何教,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问题。

在县教育局组织少有的专业培训中,许多教师不愿意参加,认为没有必要。

就拿大坝村小学来说,在2011年9月,云南省组织了“国培计划”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培训,该校教师均不愿意去参加,最后,校长只得动员一位新教师去。

出现这样的情况,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专业技能得不到更新,就无法胜任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学质量也就无从提高。

(三)学生方面

1.受学校和教师主观偏见的误导,使得学生对该门课程不重视

长期以来,学校和教师只注重“主课”教学,尤其是应试教育的观念充斥着他们的头脑中,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这样的做法使得学生在学习当中只看重语文数学,而忽视了其它科目的学习,甚至只注重成绩和结果,忽视了过程学习,更不在意思想品德课这类“副科”的学习。

2.家长和社会缺乏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对该课程缺乏足够认识

在广大农村,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使得他们认为自己的子女只要把该考的科目学好就行了,因此,在家庭当中一味的向学生灌输只学“主课”的错误思想,学生在无形之中也就对学科产生了偏见。

加之当前社会任然流行“学而仕则优”的口号,“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叫法更是愈演愈烈,而没有正确的舆论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正名,这样一来,给家长带来了压力,给学生更有压力。

学生只得把拼命学好“主课”和考好成绩作为对父母和社会的唯一回报。

三、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分析,我提出了以下对策。

(一)学校方面

1.提高学校领导对思想品德课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者和决策者,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学习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相关理论,深入理解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学科地位及价值,把思想品德课真正当作育人的主渠道落到实处。

其次,各小学领导要深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改革结合起来,从而把思想品德课教学摆在正确的位置。

2.校领导要积极争取上级教育部门对当地教育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师资力量的投入

首先,校领导(校长)要了解本校的教师配备情况,对教师缺编的情况要积极上报,争取得到补充,保证各小学能正常开展教学。

争取做到每所小学有至少有1名思想品德课专业教师。

再次,积极争取教育公共经费的投入力度,积极改善教师工作条件,使教师能安心工作。

努力争取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教师不用担心基本的温饱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最后,加大对在职教师的学科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校领导(校长)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积极配合教育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活动,尤其是要对教师开展新课程改革下思想品德课教学培训,为提高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二)教师方面

1.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思想品德课对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更要育好人。

把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开展德育的有效手段,充分认识到,只有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体现出教育的价值。

2.在加强“主科”教学的同时,要保证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农村,广大一线教师侧重“主科”教学无可厚非,但要注重学科之间有所协调,有所突破;要体现出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要严格按照教育部门的课程标准来开展教学,严格按照课时计划来实施教学,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而不能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完成任务而教学。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证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和效果。

3.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积极提升教学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树立一种自主学习意识,积极探索的精神,尤其是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知识,努力钻研新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反思和经验积累,注重学生课堂兴趣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要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活动,从而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适应新课改教学要求。

(三)学生方面

1.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引导,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之所以会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偏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校和教师没有正确的引导。

因此,第一,教师要加强正面引导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让学生树立一种“开卷有益”的学习意识,让学生认识的全面发展饿重要性。

第二,转变学生以成绩论高低,以分数论英雄的思想观念。

第三,学校方面要积极运用各种手段开展正面宣传,如利用校板报、广播、国旗下讲话等方式宣传学习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树立起学习该课程的思想意识。

2.家长和社会方面要转变思想观念,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第一,家长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认识到过去那种只注重学生智育发展忽视德育及其它方面发展的思想只会造成学生的畸形发展。

因此,家长要树立“全面发展,德育为先”的思想意识,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全社会要形成一种良性的舆论氛围,通过媒体宣传等渠道引导学生认识道德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获得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动力和兴趣。

 

结语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课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针对当前两碗乡以及其他农村小学出现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偏见的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积极转变思想,共同努力,把思想品德课所具有的育人功能真正发挥出来,为把广大少年儿童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本篇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得力于我的指导教师左明贵老师,感谢他为我提出了各种宝贵意见;同时也要感谢楚雄师院政管系的其他老师对我论文写作的支持;对水富县两碗乡中心校的各位领导,以及全乡7所小学中为我提供各种资料、数据的校长、老师和同学致以衷心感谢。

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和时间上的仓促,在写作过程中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还望各位专家、读者予以指正,以促完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新课改再唤理性精神”.吴永军.《江苏教育》.2011.2

[3].“思想品德课的应然追求”.李保明.《小学德育》.2008.第一期

[4].“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督导与评估”.杨润勇.《中小学教育》.2008.10

[5].“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徐卫东.《小学德育》.2008.第一期

[6].《小学教师之友-思想品德卷》.宋殿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7].《中小学实用德育手册》.王俊月主编.三环出版社

[8].《思想品德教育与素质教育》.于洪梅主编.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11.9.

[11].“农村小学品德课教学现状及对策.胡代勇”.《重庆教育》2009.11

[12].“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探讨”.郭顺雨《理论与探索》2010.7-8

[13].“农村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现状和问题的调查报告”.张越.《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