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线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851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线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放射线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放射线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放射线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放射线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放射线知识.docx

《放射线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线知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放射线知识.docx

放射线知识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资料之一

    第一章X线产生和性质

一、X线的产生

1、要有一个电子源,能根据需要随时提供足够数量的电子这些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奔向阳级,便形成电流。

2、要有一个能经受高速电子撞击而产生X线的靶。

3、要有高速电子流,获得高速电子流需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有一个高电压产生的强电场。

其二是有一个真空度较高的空间,以使电子在运动中不受气体分子的阻挡而降低能量,也能保护灯丝不致固氧化而被烧毁。

  X线产生过程是含少量气体的电离,或是利用热灯丝发射电子产生电子源,当加压于阴阳两级间两端时;以垂直阴级面方向飞去而或为阴级射线,阳级承受阴级射线的撞击而产生X线。

二、X线本质特征

  X线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很短大约与原子间距为同一数量级,介于紫外线与γ射之间,电磁辐射中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等由于光子能量小,不引起物质电离称为非电离辐射,而紫外线、X线和γ射线由于光子能量大,能使物质产生电离,故称为电离辐射。

  X线与其它电磁波一样具有波动和微粒的双重性、波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一定的波长和频率在空间传播。

微粒性主要表现为以光子的形式在辐射和吸收时具有能量、质量和动量。

X线还具有反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三、X线特征

 1、物理效应

①穿透性。

X线的波长短、光子能量大,故穿透物质能力强。

X线穿透性不但与X线波长有关还与物质性质、结构有关。

一般高原了序数物质、密度大,吸收X线多、穿透差、人体骨中钙(原子序数20)较高,属于不透性组织各种软组织(肌肉、软骨,结缔组织以及体液原子组成其密度与不相近,属于中性透过性组织脂肪组织,排列稀疏,密度比软组织小,空腔器官含有气体排列稀疏密度更小,透过性好。

②荧光作用。

当X线照射到某些物质(如钙酸鲺、铂氰钡、银激活的硫化锌镉等)能激发出可见的荧光,荧光屏,影象增强器就是根据这一特性制作的。

③电离作用。

具有足够能量的X线光子不仅能击脱物质原子的轨道电子产生一次电离,脱离原子的电子又与其它原子碰撞,还会产生二次电离。

④热作用。

物质吸收X线能量最终大部分都将变成热能,使物质温度升高。

⑤干涉、衍射、反射、折射作用。

  2、化学效应

  ①感光作用与可见光一样,具有光化作用,可使照像乳剂感光。

  ②着色作用。

某些物质线X线照射后,其结晶体脱水渐渐改变颜色。

  ③生物效应。

X线是电离辐射,生物细胞特别是增殖性强的细胞,经一定量X线照射后可以产生抑制、损伤,甚至死亡。

利用这一作用,可在放射治疗中充分利用,正常组织也有一定损伤作用,必须注意防护。

第二章 X线对人体的危害

  辐射损伤是一定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后受照机体所产生的病理性反应,一次大剂量照射导致急性放射病,主要发生于事故性照射。

X线工作者在防护条件不好的情况下,长时间受到小剂量连续性照射会引起慢性全身性放射损伤。

  辐射损伤概述

  一、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

  1、辐射性质,辐射性质 辐射种类不同,能量也不同,在物质中穿行距离和电离作用的密度不同,造成的相对生物效应有差异。

  2、X线剂量及剂量率,大剂量短期照射所致的生物效应严重。

3、照射方式 总剂量相同,单向和多向照射产生的效应不同,一次照射和多次照射以及多次照射之间的间隔长短不同所产生的效应也不同。

  4、照射部位和范围。

机体各部位对射线的辐射敏感性不同。

①高敏感组织 淋巴组织、胸脉、骨髓组织,胃肠上皮、性脉、胚胎。

②中高敏感组织、感觉器官(角膜、晶体、结膜)内皮细胞(血管、血窦、淋巴管内皮细胞)皮肤上皮、肾、肝、肺组织。

③轻高敏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心脏。

④不敏感组织,肌肉、软骨、骨组织、结缔组织。

  5、其它因素 低店和缺氧环境可延缓或减轻辐射效应,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及营养等。

  慢性小剂量照射的生物效应

非随机性效应与剂量间关系

一、非随机性效应 效应的发生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称为非随机性损伤,如血象、皮肤局部组织损伤重于该类损伤,这一效应产生具有一定的阈值,只有超过某一定剂量时效应才出现。

二、随机性损害效应。

效应的发生率与辐射剂量有关,而其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如癌症、各种遗传操作效应属于此类,这一辐射损害无剂量阈值。

       第三章    X线防护

  X线防护的目的 一是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使X线在空气中的照射量率限制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水平,避免非随机性效应,其二是防止发生有害的随机性效应,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经限制在目前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X线防护原则

  一、辐射实践的正当化

  在医用X线诊断中,要认真权衡应用X线诊断是否有必要,诊断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否超过辐射给病人带来的损害和病人投入的经济上的代价,医生应从职业道德上,去综合分析,权衡利弊,避免滥用X线诊断。

  二、防护的最优化

  在辐射防护中,必然要对防护设施进行投入所投入的经济代价和所要降低的照射剂量之比(即单位代价所降低的剂量)越大,防护最优化的程度越高,无限制地投入,不会使X线照射减少到零,同时单位代价所降低的照射剂量会越来越小,防护最优化程度就低。

  三、个人剂量限值

  能够满足正当化和最优化两项原则的照射,对X线工作者及公众并不一定提供足够的防护无论是辐射防护的正当化是辐射防护最优化都是为了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受照剂量,保护健康的需要。

个人剂量限值是最终目的所要达到的目标。

X线防护的标准

  X线防护标准是为了限制个体机体接受剂量而制定的体系。

它是放射卫生防护法规的组成部分,是评价辐射防护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限值

  1、剂量当量限值。

当全身受到均匀照射时,剂量当量限值对于职业人员(操作X线的人员)个人为50msv.a-1,公众中个人为5msv.a-1,这是防止随机性效应而制定的。

为防止非随机性效应,根据不同组织对辐射的敏感度和危险度不同,对重要器官制定出限值,对职业人员眼晶体剂量限值为0.15sv.年-1,对其他组织剂量当量限值为0.5sv.年-1。

  2、次仅限值。

全身外照射采用深部剂量当量指数(代表深部组织和器官最大年剂量当量)和年浅表剂量当量指数(代表皮肢组织中最大年剂量当量)。

只要控制HI;d≤50毫希.年-1,就能对人体提供足够的防护。

  二、管理限值

  这些限值比其他限值要严格,由政府部门或单位主管部门制定,如有关环境标准等,医用X线诊断标准就是管理限值DB32./001-92规定,职业人员操作处空气照射量率,立位透视不大于1.29×10-6c.kg-1.h-1,卧位不大于3.87×10-6c.kg-1.h-1。

骨科复位不大于5.16×10-6c.kg-1.h-1。

拍片不大于6.45×10-7c.kg-1.h-1,配影像增强器全遥控工作人员胸部不大于6.45×10-7c.kg-1.h-1(25nay.h-1)受检者候诊处及机房外环境不大于6.45×10-8c.kg-1.h-1C2.5nag.h-1。

  三、外照射防护的方法

  X线管是一种可控制的外照射,当X线机工作时,机房内外就成为具有定照射量的辐射场所内人员接受的剂量大小,除取决于辐射均本身的性质外,尚于受照时间、离球管的距离及屏散的程度。

一、缩短受照时间,个人累积剂量与受照时间有关,受照时间愈长,个人累积的剂量就愈大,因此一切人员应尽可能减少在X线辐射场内停留时间。

工作人员要做好检查前准备和暗适应尽量缩短曝光时间,要熟练、迅速、准确操作。

X=I.△.T

二、增大与X线源的距离,照射量与X线源的距离呈反平方关系,距离增加一倍,剂量减少原来的四分这一。

   I.△.T

  X=———————

      r2

在实际工作中,尽量远离X管,机房空间要求有足够的大,以使X线有比较大的衰减。

防护规定100毫安以下X线机机房面积不小于24平方米,200毫安以上要达到36平方米,多球管X线机机房面积适当增加。

  三、屏蔽防护

屏蔽是在X线源与人体之间设立屏障,以使X线减小到辐射防护标准控制水平。

在时间和距离防护受到一定限制时,需要采取这一补救行动,X线机荧光屏铅玻璃,X线机房墙壁及放射科使用的铅个人防护用品,隔室等都是屏蔽防护的一种方法,X线机机房防护有用线防护厚度不小于2毫米厚铝,散漏线防护不小于1毫米铅。

第四章 X线防护管理

  X线防护法规管理体系

  第一节 在X线防护法规管理体系

  在X线防护中,建立和完善各种防护法规标准体系,是搞好防护的关键。

国家根据防护工作的实际,制定出有关的法规标准,作为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当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防护意识,保护职业人员及公众的合法权益,改善工作条件,为X线应用事业健康地发展。

  一、法律法规

  国务院于一九八九年十月二十四日颁布实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并制定放射防护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是搞好放射防护的重要法律条件。

  二、标准体系

  1987年卫生部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条例》,发布了《工业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57-1996),国家技监局和卫生部发布了《放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第一部分工业探伤(GB/T17150-97)。

  一、X线防护管理

  1、凡新建、扩建、改建的X线机房在位置选择、建筑物防护设施等方面必须符合有关防护规定的要求。

设计图纸应经当地放射防护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审核。

对不符合要求的防护设施应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改善防护条件。

  2、对已使用而不符合防护要求的X线机,应进行防护性能改进。

  3、各地放射卫生防护部门和使用X线机单位应定期进行X线的剂量监测,记录归档,并进行评价。

  二、安全操作规则

遵守安全操作规则是由X线工作者自身行动所决定的防护措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必须树立,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又要熟悉X线机性能,熟练操作技术掌握好防护的基本知识,总之,防护安全操作的原则是遵守合理的规章制度,优先投照条件注意时间、距离、屏蔽防护,贯彻被检者和X线工作者防护兼顾的原则。

第五章 X线防护监测

  为了判断和估算X线剂量水平,防止X线可能造成的危害,而对X线剂量进行测量,包括X线场所剂量监测,个人剂量测量及参照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对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二节 场所辐射监测

  1、X线场所监测包括对X线机房内剂量场所测定和环境剂量场测定和环境剂量场分布两部分内窗,监测的目的是,了解X线剂量场分布情况,发现高剂量地区,从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控制场所剂量使之达到有关放射卫生防护规定,评价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

  2、环境剂量场监测,即测定工作室以外的外环境剂量,包括X线机房门口、窗口、走廊、楼上、楼下和其他相邻房门以及X线机房周围可能影响人群的环境照射量率。

  二、监测方法

  1、监测条件选择。

在辐射场监测中,主要考虑对人的影响(包括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其他人员),为了安全起见,一般选择最在工作条件根据放射防护有关规定,透视X线机为70KV,3mA,配影像增强器的X线机毫安值为1mA;拍片用X线机和工业探伤X线机,根据工作实际,选取最大工作条件,外环境监测选取工作量最多的工作条件。

  第二节 个人剂量监测

  一、监测目的

  个人剂量监测是辐射防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个人剂量监测,评价个人的有效剂量当量,了解防护情况的优劣,为改进防护,制订新的一套完整的剂量限制体系提供宝贵资料;在事故和意外情况下,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是进行X线所致损伤的诊断和实施医学处理的重要依据。

  二、监测方法

  对于X线的个人剂量监测,通常是选用合适的个人剂量计,佩带在身体有代表性的部位上。

江苏省统一规定配在放射工作人员左胸前外上方,若左胸前被铅围裙之类屏蔽,则剂量元件带在左领上。

剂量元件的配带周期为1至3个月,一年不得少于4次。

  三、个人剂量监测评价方法

  1、评价剂量指标,基本目的是控制个人接受的年有效剂量当量在年剂量限值以下,职业者为50毫希。

如按月评价为1毫希。

  2、监测结果的评价,人体器官或组织的吸收剂量与辐射源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它不仅与辐射源能量有关,而且与人的受照部位,面积,人对辐射源的朝向,个人剂量计的佩带方式和因素有关,在监测时,一般把佩带于胸前的个人剂量计测定结果代表全身受到的剂量,这是因为,在防护上若能把最可能超过剂量限值的身体部位的剂量监测出来,则其它部位一定比这个部位更为安全。

全国X线职业人员调查中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剂量之间的比值(以胸部归一),并估算了相对危险度。

胸部位置相对危险较大,故一般将剂量元件佩带在胸前是适宜的,当测度结果低于年剂量当量限值时,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可直接作年剂量当量指数进行评价。

 

射线装置分类办法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规定,制定本射线装置分类办法。

  一、射线装置分类原则

  根据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度,从高到低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按照使用用途分医用射线装置和非医用射线装置。

  

(一)Ⅰ类为高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短时间受照射人员产生严重放射损伤,甚至死亡,或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二)Ⅱ类为中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受照人员产生较严重放射损伤,大剂量照射甚至导致死亡;

  (三)Ⅲ类为低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一般不会造成受照人员的放射损伤。

  

 

二、射线装置分类表

常用的射线装置按下列表进行分类

射线装置分类表

装置类别

医用射线装置

非医用射线装置

Ⅰ射线装置

能量大于100兆电子伏的

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加速器(不含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加速器)

医用加速器

能量大于100兆电子伏的加速器

Ⅱ类射线装置

放射治疗用X射线、电子束加速器

工业探伤加速器

重离子治疗加速器

安全检查用加速器

质子治疗装置

辐照装置用加速器

制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PET)用放射性药物的加速器

其它非医用加速器

其他医用加速器

中子发生器

X射线深部治疗机

工业用X射线CT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

X射线探伤机

Ⅲ类射线装置

医用X射线CT机

X射线行李包检查装置

放射诊断用普通X射线机

X射线衍射仪

X射线摄影装置

兽医用X射线机

牙科X射线机

 

乳腺X射线机

 

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

 

其它高于豁免水平的X射线机

 

什么是x射线?

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间的电磁辐射。

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

波长小于0.1埃的称超硬X射线,在0.1~1埃范围内的称硬X射线,1~10埃范围内的称软X射线。

实验室中X射线由X射线管产生,X射线管是具有阴极和阳极的真空管,阴极用钨丝制成,通电后可发射热电子,阳极(就称靶极)用高熔点金属制成(一般用钨,用于晶体结构分析的X射线管还可用铁、铜、镍等材料)。

用几万伏至几十万伏的高压加速电子,电子束轰击靶极,X射线从靶极发出。

电子轰击靶极时会产生高温,故靶极必须用水冷却,有时还将靶极设计成转动式的。

X射线谱由连续谱和标识谱两部分组成,标识谱重叠在连续谱背景上,连续谱是由于高速电子受靶极阻挡而产生的轫致辐射,其短波极限λ0由加速电压V决定:

λ0=hc/(ev)为普朗克常数,e为电子电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

标识谱是由一系列线状谱组成,它们是因靶元素内层电子的跃迁而产生,每种元素各有一套特定的标识谱,反映了原子壳层结构的特征。

同步辐射源可产生高强度的连续谱X射线,现已成为重要的X射线源。

X射线的作用

X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医学上常用作透视检查,工业中用来探伤。

长期受X射线辐射对人体有伤害。

X射线可激发荧光、使气体电离、使感光乳胶感光,故X射线可用电离计、闪烁计数器和感光乳胶片等检测。

晶体的点阵结构对X射线可产生显著的衍射作用,X射线衍射法已成为研究晶体结构、形貌和各种缺陷的重要手段。

X射线的发现

1895年11月8日是一个星期五。

晚上,德国慕尼黑伍尔茨堡大学的整个校园都沉浸在一片静悄悄的气氛当中,大家都回家度周末去了。

但是还有一个房间依然亮着灯光。

灯光下,一位年过半百的学者凝视着一叠灰黑色的照相底片在发呆,仿佛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在思索什么呢?

原来,这位学者以前做过一次放电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的精确性,他事先用锡纸和硬纸板把各种实验器材都包裹得严严实实,并且用一个没有安装铝窗的阴极管让阴极射线透出。

可是现在,他却惊奇地发现,对着阴极射线发射的一块涂有氰亚铂酸钡的屏幕(这个屏幕用于另外一个实验)发出了光.而放电管旁边这叠原本严密封闭的底片,现在也变成了灰黑色—这说明它们已经曝光了!

这个一般人很快就会忽略的现象,却引起了这位学者的注意,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想:

底片的变化,恰恰说明放电管放出了一种穿透力极强的新射线,它甚至能够穿透装底片的袋子!

一定要好好研究一下。

不过—既然目前还不知道它是什么射线,于是取名“X射线”。

于是,这位学者开始了对这种神秘的X射线的研究。

他先把一个涂有磷光物质的屏幕放在放电管附近,结果发现屏幕马上发出了亮光。

接着,他尝试着拿一些平时不透光的较轻物质—比如书本、橡皮板和木板—放到放电管和屏幕之间去挡那束看不见的神秘射线,可是谁也不能把它挡住,在屏幕上几乎看不到任何阴影,它甚至能够轻而易举地穿透15毫米厚的铝板!

直到他把一块厚厚的金属板放在放电管与屏幕之间,屏幕上才出现了金属板的阴影—看来这种射线还是没有能力穿透太厚的物质。

实验还发现,只有铅板和铂板才能使屏不发光,当阴极管被接通时,放在旁边的照相底片也将被感光,即使用厚的黑纸将底片包起来也无济于事。

接下来更为神奇的现象发生了,一天晚上伦琴很晚也没回家,他的妻子来实验室看他,于是他的妻子便成了在那不明辐射作用下在照相底片上留下痕迹的第一人。

当时伦琴要求他的妻子用手捂住照相底片。

当显影后,夫妻俩在底片上看见了手指骨头和结婚戒指的影象。

这一发现对于医学的价值可是十分重要的,它就像给了人们一副可以看穿肌肤的“眼镜”,能够使医生的“目光”穿透人的皮肉透视人的骨骼,清楚地观察到活体内的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

根据这一原理,后来人们发明了X光机,X射线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武器。

当人们不慎摔伤之后,为了检查是不是骨折了,不是总要先到医院去“照一个片子”吗?

这就是在用X射线照相啊!

这位学者虽然发现了X射线,但当时的人们—包括他本人在内,都不知道这种射线究竟是什么东西。

直到20世纪初,人们才知道X射线实质上是一种比光波更短的电磁波,它不仅在医学中用途广泛,成为人类战胜许多疾病的有力武器,而且还为今后物理学的重大变革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正因为这些原因,在1901年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上,这位学者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物理奖的人。

人们为了纪念伦琴,将X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

X射线机原理及构造

一、X射线的发现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C.RÖntgen)在研究阴极射线管中气体放电现象时,用一只嵌有两个金属电极(一个叫做阳极,一个叫做阴极)的密封玻璃管,在电极两端加上几万伏的高压电,用抽气机从玻璃管内抽出空气。

为了遮住高压放电时的光线(一种弧光)外泄,在玻璃管外面套上一层黑色纸板。

他在暗室中进行这项实验时,偶然发现距离玻璃管两米远的地方,一块用铂氰化钡溶液浸洗过的纸板发出明亮的荧光。

再进一步试验,用纸板、木板、衣服及厚约两千页的书,都遮挡不住这种荧光。

更令人惊奇的是,当用手去拿这块发荧光的纸板时,竞在纸板上看到了手骨的影像。

当时伦琴认定:

这是一种人眼看不见、但能穿透物体的射线。

因无法解释它的原理,不明它的性质,故借用了数学中代表未知数的“X”作为代号,称为“X”射线(或称X射线或简称X线)。

这就是X射线的发现与名称的由来。

此名一直延用至今。

后人为纪念伦琴的这一伟大发现,又把它命名为伦琴射线。

X射线的发现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为自然科学和医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为此1901年伦琴荣获物理学第一个诺贝尔奖金。

科学总是在不断发展的,经伦琴及各国科学家的反复实践和研究,逐渐揭示了X射线的本质,证实它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

它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更短(约在0.001~100nm,医学上应用的X射线波长约在0.001。

~0.1nm之间),它的光子能量比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大几万至几十万倍。

因此,X射线除具有可见光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性。

二、X射线的性质

(一)物理效应

1.穿透作用穿透作用是指X射线通过物质时不被吸收的能力。

X射线能穿透一般可见光所不能透过的物质。

可见光因其波长较长,光子其有的能量很小,当射到物体上时,一部分被反射,大部分为物质所吸收,不能透过物体;而X射线则不然,咽其波长短,能量大,照在物质上时,仅一部分被物质所吸收,大部分经由原子间隙而透过,表现出很强的穿透能力。

X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与X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关,X射线的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强。

X射线的穿透力也与物质密度有关,密度大的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多,透过少;密度小者,吸收少,透过多。

利用差别吸收这种性质可以把密度不同的骨骼、肌肉、脂肪等软组织区分开来。

这正是X射线透视和摄影的物理基础。

2.电离作用物质受X射线照射时,使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这种作用叫电离作用。

在光电效应和散射过程中,出现光电子和反冲电子脱离其原子的过程叫一次电离,这些光电子或反冲电子在行进中又和其它原子碰撞,使被击原子逸出电子叫二次电离。

在固体和液体中。

电离后的正、负离子将很快复合,不易收集。

但在气体中的忘离电荷却很容易收集起来,利用电离电荷的多少可测定X射线的照射量:

X射线测量仪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由于电离作用,使气体能够导电;某些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在有机体内可以诱发各种生物效应。

电离作用是X射线损伤和治疗的基础。

3.荧光作用由于X射线波长很短,因此是不可见的。

但它照射到某些化合物如磷、铂氰化钡、硫化锌镉、钨酸钙等时,由于电离或激发使原子处于激发状态,原子回到基态过程中,由于价电子的能级跃迁而辐射出可见光或紫外线,这就是荧光。

X射线使物质发生荧光的作用叫荧光作用。

荧光强弱与X射线量成正比。

这种作用是X射线应用于透视的基础。

在X射线诊断工作中利用这种荧光作用可制成荧光屏,增感屏,影像增强器中的输入屏等。

荧光屏用作透视时观察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的影像,增感屏用作摄影时增强胶片的感光量。

4.热作用物质所吸收的X射线能,大部分被转变成热能,使物体温度升高,这就是热作用。

5.干涉、衍射、反射、折射作用这些作用与可见光一样。

在X射线显微镜、波长测定和物质结构分析中都得到应用。

(二)化学效应

1.感光作用同可见光一样,X射线能使胶片感光。

当X射线照射到胶片上的溴化银时,能使银粒子.沉淀而使胶片产生“感光作用”。

胶片感光的强弱与X射线量成正比。

当X射线通过人体时,囡人体各组织的密度不同,对X射线量的吸收不同,致绽胶片上所获得的感光度不同,从而获得X射线的影像。

这就是应用X射线作摄片检查的基础。

2.着色作用某些物质如铂氰化钡、铅玻璃、水晶等,经X射线长期照射后,其结晶体脱水而改变颜色,这就叫做着色作用。

(三)生物效应’

当X射线照射到生物机体时,生物细胞受到抑制、破坏甚至坏死,致使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病理和生化等方面的改变,称为X射线的生物效应。

不同的生物细胞,对X射线有不同的敏感度。

枫X射线可以治疗人体的某些疾病,如肿瘤等。

另一方面,它对正常机体也有伤害,因此要嘞人体的防护。

X射线的生物效应『臼根结底是由X射线的电离作用造成的。

由于X射线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