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669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重点:

掌握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

2.难点:

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材整理1 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1.时间:

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

2.民国初年

(1)原因

①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振兴实业的热情。

②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也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⑤外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2)概况

①轻工业迅速发展,如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

②重工业和化学工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3.南京国民政府初期(1928-1937年)

(1)原因

①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基本实现全国统一。

②推出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如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

(2)概况:

一些轻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误区警示] 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指民国建立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但这一“黄金时期”不具有持续性,甚至在这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如1920-1927年,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就受到了严重挫折。

[轻巧识记] 民族资本主义的“三个三”

三个产生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三次发展机遇: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三大障碍:

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

教材整理2 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

1.日本的经济侵略方针

1940年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适地适产主义”,意在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之中。

2.表现

(1)以“军事需要”为名霸占民营工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2)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掠夺与控制沦陷区的工矿业。

(3)控制和垄断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

(4)实行严格的物资管制制度,极大地限制了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

(5)掠夺大量劳动力,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深度点拨] 日本对华经济侵略的实质

日本帝国主义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是其灭亡中国的侵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质是变沦陷区的经济为殖民地经济。

教材整理3 民族资本的困境

1.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

一战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压制民族工业。

2.官僚资本的压迫

(1)官僚资本的形成: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了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一些当政的腐败势力把部分国家资本占据为官僚资本。

(2)势力扩大:

抗战中后期。

(3)对民族工业的压迫

①实行“经济统制”政策,通过统购统销与专卖制度使民族工业遭受重大损失。

②官僚资本不断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

[图解示意]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战爆发之前,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也有一定发展。

2.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极大地破坏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受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束缚,逐渐陷入困境。

探究点一 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但好景不长,1920年,洋厂、洋货再次铺天而至,生意锐减,大量的华厂倒闭。

荣氏企业也从盈余转为亏损。

——《南方周末》

抓住史料信息“1920年”“洋货再次铺天而至”“从盈余转为亏损”。

史料二 就在荣氏企业王国全力扩张时,1937年的一声炮响又改变了他的命运:

各地荣氏工厂横遭洗劫,有的化为一片焦土。

而且国民党官僚阶层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官僚资本迅速膨胀,荣氏企业日益萎缩。

8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被破毁,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敌人“军管”劫夺。

——《南方周末》

史料以句号分层,前二句是“因”,后一句是“果”。

史料三 八年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试图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中国卷入全面内战之中,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以及各种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南方周末》

根据史料中的信息“内战”“美国产品”“经济垄断”“苛捐杂税”“通货膨胀”进行多角度解读。

【史料应用】

(1)史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因素。

(2)根据史料二,回答荣氏企业在此时期发展状况如何?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发展状况:

日益萎缩。

主要原因:

日军的吞并和压榨;官僚资本的垄断压榨。

(3)根据史料三,回答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

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提示】 状况:

日益萎缩。

原因:

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政局动荡;美国商品的排挤;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

【史论拓展】 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2)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甲午战后清政府及民国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运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使民族工业发展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5)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如一战)和重大政治变革运动(如辛亥革命)等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不利因素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先天不足。

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3)后天畸形。

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探究点二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自从民族工业这个“童养媳”进了家门,自然经济这个“婆婆”的地位便日益受到威胁了。

“受到威胁”说明民族工业对自然经济具有瓦解作用。

史料二 范旭东是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

当他兴办的永利碱业公司出碱时,英国卜内门公司跑来要求“合作”,遭到范旭东的拒绝,打破了卜内门独霸中国碱业市场的企图。

关键信息是“打破……企图”。

史料三 通过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不难看出,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重大运动的发生,都是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不开的。

史料表明民族工业是近代政治、文化运动的经济基础。

【史料应用】

(1)如何理解史料一中的历史现象?

【提示】 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2)你能从史料二中可以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提示】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3)如何理解史料三的观点?

【提示】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与思想解放奠定了经济基础。

【史论拓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4)从处境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从而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项目

1912年

1936年

轻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54.7%

14.3%

出口比例

10.9%

25.2%

重化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13.7%

47%

出口比例

3.6%

6.9%

A.工业结构发生变化

B.轻工业发展迅速

C.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D.工业结构合理

【解题模板】

抓关键

注意表格数据变化和题干要求“不正确”

排易误

表格中1912年轻、重工业品进口比例在1936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反映了工业结构的变化,A项正确;轻工业从1912年到1936年的进口比例下降明显,而同时的出口比例在增加,反映了轻工业在这一时期对外国产品的依赖迅速降低、自身实力迅速发展,B项正确;从表格中轻、重工业进出口比例的变化,可看出中国还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C项正确

验结论

表格中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出口比例、进口比例都相差悬殊,尤其是重工业进口比例过大,反映了工业结构不合理,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1.1912-1919年时值北洋军阀统治中国,这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是(  )

A.开始产生 B.迅速发展

C.日益萎缩D.陷入绝境

【解析】 1912-1919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黄金时期”,迅速发展。

【答案】 B

2.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

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

这种变化是由于(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实业救国思潮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国民政府统制经济

【解析】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行于抗战爆发前,与材料1940年的信息不符合,故A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形成于晚清时期,材料提供的时期是民国时期,故B项错误;结合材料时间“1940年”可以判定为抗战时期,该时期中国沿海企业为躲避战火大量内迁,客观上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统一管理国民经济,与材料所涉及重庆地区经济发展关联不大,故D项错误。

【答案】 C

3.下列关于日本所谓“适地适产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

72040069】

A.日本发展经济的长期国策

B.与日本侵华相适应的殖民经济政策

C.意图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之中

D.严重破坏了中国沦陷区经济

【解析】 “适地适产主义”是日本为了适应侵华战争的需要而制定的政策,并不是日本发展经济的长期国策。

【答案】 A

4.(2016·全国甲卷)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解析】 解题关键:

一是时间信息“抗战胜利后”,二是材料信息“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由此材料可知,国民政府战后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其主导地位加强,D项符合题意。

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并未反映缓解民族工业的困境,排除。

B项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排除。

C项错在“开始”二字上。

【答案】 D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72040070】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部分民族工业简表

时间

地点

创办者

企业名称

1866年

上海

方举瓒、孙英德

发昌机器厂

1872年

广东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1878年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示意图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早期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

(2)材料二中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经营状况如何?

这一时期该公司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解析】 第

(1)问,从早期民族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回答。

(2)问,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1912—1918年”即可判断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结合所学分析其有利条件。

第(3)问,根据图中信息“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图片寓意回答。

【答案】 

(1)沿海地区。

(2)状况:

迅速发展或短暂的春天或黄金时期。

条件:

辛亥革命(或民国政府)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一战期间形成了对中

国有利的国际环境;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受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三座大山的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缓慢;民族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学业分层测评(十一)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1.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

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

A.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

B.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C.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解析】 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属于主观因素,A项错误;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外部原因,B项错误;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属于阶级因素,C项错误;根据材料“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故D项正确。

【答案】 D

2.下图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图。

从图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导学号:

72040071】

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轻工业发展缓慢,重工业发展迅速

C.轻工业和重工业按比例协调发展

D.轻重工业地区分布不合理

【解析】 从图中轻工业和重工业的资本数据来看,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其他选项无法从题干中得出。

【答案】 A

3.下图所示材料主要用于研究(  )

1927-1937年的官营工矿业资本、民营资本

A.晚清时期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发展

B.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资本的较快发展

D.抗战时期官僚资本的空前膨胀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时间“1927-1937年”,即可排除A、B、D三项。

【答案】 C

4.下表为“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对照表”。

利用该表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取的最重要历史信息是(  )【导学号:

72040072】

品种

生产量(单位:

千吨)

百分比

关内

东北

关内

东北

25935

25398

50.5

49.5

生铁

239

1702

12.3

87.7

钢材

39

519

7

93

水泥

774

1503

34

66

A.东北地区煤、铁等资源丰富

B.东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C.国民政府大力扶持东北工业生产

D.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东北资源

【解析】 煤、铁、钢、水泥都属于重要资源,从表格数据来看,东北资源生产远高于内地,结合1943年这个时间信息可知,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东北资源。

【答案】 D

5.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

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

B.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

C.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

D.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942年”“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可知,抗日战争期间,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国大量的沿海工业随着国民政府迁往西南地区,故D项正确。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发展受到破坏,A项错误;B、C两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

【答案】 D

6.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是因为(  )【导学号:

72040073】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解析】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之所以说“没有前途”,关键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都不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十分艰难,前途渺茫。

【答案】 C

[能力提升]

7.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图中的F1是阻力,F2是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  )

A.甲午战争以后

B.解放战争爆发以后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解析】 甲午战争以后到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制定和实施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民族工业又有了较快发展;国民党统治后期,官僚资本的野蛮掠夺、战争的巨大消耗等使民族工业遭到巨大打击,大量的民族工商企业破产倒闭。

据此本题选B项。

【答案】 B

8.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经历可能有

(  )【导学号:

72040074】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了一家纺织企业,发展较快 ②一战期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厚 ③日军全面侵华时期,企业内迁 ④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企业最终倒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经历了“短暂的春天”;日军全面侵华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逐渐萎缩,最终陷于绝境。

【答案】 A

9.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的发展过程历经沧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6年包世臣记载: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1865年由英商佛南于创办耶松船厂于上海虹口。

……其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13.5%,第二年即升至21%。

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

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批零配件。

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摘自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

材料二 下图为1913、1919年轻工业、重工业生产发展情况表

材料三 (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

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

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

1937年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

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

……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

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

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

(1)上海发昌机器厂的性质是什么?

结合材料一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利铔厂创办时期的有利条件。

根据材料三指出该厂的历史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解析】 第

(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昌机器厂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近日洋布大行……已无纱可纺”“英商创办耶松船厂……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13.5%,第二年即升至21%”等进行概括。

(2)问,根据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工业发展不协调,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发展缓慢。

第(3)问的第一小问,由材料信息“1934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归纳总结。

第(4)问,材料一凸显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材料二现象的原因凸显了政府政策的作用,材料三体现了民众及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热情。

【答案】 

(1)性质: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条件: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2)状况: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3)条件:

国民政府鼓励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币制改革、提倡国货运动、实业救国思潮。

贡献:

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为国家保存了技术人员。

(4)因素: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民众及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热情、政府的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