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524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1.5分,共18分.)

1.(1.5分)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

人体缺碘易引发的疾病是(  )

A.贫血B.夜盲症C.骨质疏松D.甲状腺肿大

2.(1.5分)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破布捣烂(造纸)B.活字排版(印刷)

C.烟花燃放(火药)D.航海导向(指南针)

3.(1.5分)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乙醇作燃料B.铝作导线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4.(1.5分)关于“K2CO3”说法错误的是(  )

A.名称:

碳酸钾B.类别:

C.性质:

不与盐酸反应D.用途:

可作钾肥

5.(1.5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悬浮杂质沉降除去

B.水的硬度较大时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D.水中有异味时可加入活性炭除味

6.(1.5分)甲、乙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的是原子B.乙是阴离子

C.甲、乙都属于金属元素D.甲、乙属于不同种元素

7.(1.5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B.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当放回原试剂瓶

C.在点燃甲烷之前先检验甲烷的纯度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玻璃棒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8.(1.5分)X、Y、Z、W四种金属,只有Z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用X制的容器不能盛放W盐的水溶液,W+2YNO3=2Y+W(NO3)2.由此推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W>Y>ZB.Z>Y>X>WC.W>X>Y>ZD.X>Y>W>Z

9.(1.5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Ca2+、NO3﹣、Cl﹣B.H+、K+、CO32﹣、Cl﹣

C.H+、Na+、OH﹣、SO42﹣D.Fe3+、Na+、NO3﹣、OH﹣

10.(1.5分)对以下三个化学反应的解析正确的是(  )

C+O2

CO24P+5O2

2P2O5CH4+O2

CO2+H2O

A.都属于化合反应

B.生成物均是气体

C.反应的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无变化

11.(1.5分)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微粒观:

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能量观:

所有化学反应都要加热才能进行

C.分类观:

干冰和冰从组成上看都属于氧化物

D.守恒观:

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12.(1.5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H2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B.

一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

C.

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D.

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3.(4分)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

(3)已知锂(Li)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化锂的化学式为  ;

(4)在反应4HNO3

4NO2↑+2H2O+X↑中,X的化学式为  。

14.(4分)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对比白磷得到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对比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得到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2)实验中使用了铜片,主要是利用铜的  性;

(3)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填序号)。

A.煤B.乙醇C.天然气D.石油

15.(4分)请根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向盛有5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中,所含溶剂的质量最少是  ;

(4)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溶液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  的固体(选填a、b、c)。

16.(5分)如图为A~G(初中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沼气的主要成分,F是难溶于水的蓝色沉淀。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化学式  ;G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三、计算题(共5分)

17.(5分)已知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一烧杯中盛有由12gNa2CO3和NaCl混合物形成的溶液,向溶液中逐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请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p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  7(选填>、=、<);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  7(忽略放出的气体溶于水,选填>、=、<);放出气体质量为  g;

(3)12gNa2CO3和NaCl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  g.(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CO2↑+H2O)

四、实验题(共10分)

18.(5分)某兴趣小组为探究CO具有还原性,设计了如图实验。

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其原因是  ;

(2)实验中A处的实验现象是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实验中B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C处燃着的酒精灯的作用  。

19.(5分)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

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提出问题】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①是Ca(OH)2②是CaCl2

【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

  ;

溶液变红

M是Ca(OH)2

【提出猜想】过滤后澄清滤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一:

NaOH;

猜想二:

NaOH和  ;

猜想三:

NaOH和Na2CO3。

【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三”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缓缓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三”不成立

他们对实验结论的判断  (填“正确”或“不正确”)。

【继续探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

在A试管中加入CaCl2溶液,

在B试管中加入Na2CO3溶液。

若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

“猜想三”成立

若A中没有沉淀,B中的现象

是  ;

“猜想二”成立

若A、B中都没有沉淀产生

“猜想一”成立

【反思与拓展】当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只有NaOH时说明反应物之间量的关系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1.5分,共18分.)

1.(1.5分)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

人体缺碘易引发的疾病是(  )

A.贫血B.夜盲症C.骨质疏松D.甲状腺肿大

【解析】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非常重大。

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缺乏症解析判断。

【详解】A.贫血是由于人体缺铁引起的,故A错误;

B.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故B错误;

C.骨质疏松是由于人体缺钙引起的,故C错误;

D.甲状腺肿大是由于人体缺碘引起的,故D正确。

故选:

D。

【直击中考】要正确认识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对于人体必需的元素,也注意要合理摄入,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2.(1.5分)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破布捣烂(造纸)B.活字排版(印刷)

C.烟花燃放(火药)D.航海导向(指南针)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解析判断。

【详解】A、破布捣烂(造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活字排版(印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烟花燃放(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航海导向(指南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直击中考】本题难度不大,详解时要解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1.5分)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乙醇作燃料B.铝作导线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详解】A、乙醇作燃料是利用乙醇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铝作导线是利用铝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是利用石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直击中考】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乙醇、铝、干冰、石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1.5分)关于“K2CO3”说法错误的是(  )

A.名称:

碳酸钾B.类别:

C.性质:

不与盐酸反应D.用途:

可作钾肥

【解析】A、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

一般是从右向左读,读作“某化某”,进行解析判断。

B、根据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进行解析判断。

C、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解析判断。

D、根据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进行解析判断。

【详解】A、K2CO3从右向左读,读作碳酸钾,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酸钾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直击中考】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钾肥的特征、盐的特征等是正确详解本题的关键。

5.(1.5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悬浮杂质沉降除去

B.水的硬度较大时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D.水中有异味时可加入活性炭除味

【解析】A、根据明矾的作用进行解析;

B、根据过滤的原理解析详解;

C、根据水是生命之源进行解析;

D、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进行解析。

【详解】A、明矾能吸收水中的悬浮小颗粒,使杂质沉降除去,故说法正确;

B、过滤除去的是水中不溶性杂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说法错误;

C、水对人体是不可或缺的物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故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故说法正确;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解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加了学生解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6.(1.5分)甲、乙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的是原子B.乙是阴离子

C.甲、乙都属于金属元素D.甲、乙属于不同种元素

【解析】在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时为原子,质子数大于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是阴离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详解】A、甲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是阴离子,A错误;

B、乙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是原子,B错误;

C、8号元素是氧元素,是非金属元素,10号元素是氖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C错误;

D、根据甲乙的质子数不同,所以不是同种元素;

故选:

D。

【直击中考】判断微粒是原子和离子,根据微粒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比较进行。

7.(1.5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B.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当放回原试剂瓶

C.在点燃甲烷之前先检验甲烷的纯度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玻璃棒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解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三不一要),进行解析判断。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解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解析判断。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选项说法错误。

B、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在点燃甲烷之前先检验甲烷的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直击中考】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详解此类试题的关键。

8.(1.5分)X、Y、Z、W四种金属,只有Z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用X制的容器不能盛放W盐的水溶液,W+2YNO3=2Y+W(NO3)2.由此推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W>Y>ZB.Z>Y>X>WC.W>X>Y>ZD.X>Y>W>Z

【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只有Z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Z最不活泼。

用X制的容器不能盛放W盐的水溶液,说明X比W活泼。

根据W+2YNO3=2Y+W(NO3)2,说明W比Y活泼,因此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W>Y>Z。

故选:

A。

【直击中考】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9.(1.5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Ca2+、NO3﹣、Cl﹣B.H+、K+、CO32﹣、Cl﹣

C.H+、Na+、OH﹣、SO42﹣D.Fe3+、Na+、NO3﹣、OH﹣

【解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解析判断即可。

【详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H+、OH﹣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Fe3+、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0.(1.5分)对以下三个化学反应的解析正确的是(  )

C+O2

CO24P+5O2

2P2O5CH4+O2

CO2+H2O

A.都属于化合反应

B.生成物均是气体

C.反应的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无变化

【解析】根据反应的特点、生成物的状态和类别以及化合价的变化解析判断。

【详解】A、甲烷燃烧的反应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

B、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不是气体,故B错误;

C、由生成物的组成可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氧化物,故C正确;

D、反应都有单质参加反应,一定化合价的变化,故D错误。

故选:

C。

【直击中考】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方程式的意义、常见物质的状态和组成等知识即可解析详解。

11.(1.5分)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微粒观:

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能量观:

所有化学反应都要加热才能进行

C.分类观:

干冰和冰从组成上看都属于氧化物

D.守恒观:

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解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反应中,有的需要加热,有的不需要加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干冰是二氧化碳,冰是水,二氧化碳和水都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直击中考】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2.(1.5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H2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B.

一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

C.

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D.

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化

【解析】A.向H2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由于H2SO4的存在,开始加入的NaOH溶液不会与MgSO4反应形成沉淀,待H2SO4完全反应后开始出现沉淀,至完全反应沉淀质量不再改变;

B.根据氯酸钾放出氧气的质量与有无催化剂无关解析;根据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关系解析;

C.根据金属的活动性以及生成氢气的量来解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解析。

【详解】A.开始加入NaOH溶液时并不产生沉淀,待加入一定量后出现沉淀,沉淀质量增加至一定量后不再改变,与事实不相符,故错误;

B.氯酸钾放出氧气的质量与有无催化剂无关,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等。

故错误;

C.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故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保持不变,故正确。

故选:

D。

【直击中考】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解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解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3.(4分)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Al ;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H2O ;

(3)已知锂(Li)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化锂的化学式为 Li2O ;

(4)在反应4HNO3

4NO2↑+2H2O+X↑中,X的化学式为 O2 。

【解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l;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3)已知锂(Li)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化锂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2O;

(4)由4HNO3

4NO2↑+2H2O+X↑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4个,氮原子都是4个,反应前氧原子是12个,反应后应该是12个,其中2个包含在X中,X的化学式为O2。

故填:

Al;H2O;Li2O;O2。

【直击中考】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4.(4分)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对比白磷得到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燃烧需要氧气 ;

对比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得到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

(2)实验中使用了铜片,主要是利用铜的 导热 性;

(3)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B (填序号)。

A.煤B.乙醇C.天然气D.石油

【解析】

(1)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解析详解。

(2)根据该实验中铜片能导热,进行解析详解。

(3)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详解】

(1)图中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2)该实验中铜片能导热,实验中使用了铜片,主要是利用铜的导热性。

(3)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可用粮食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

(1)燃烧需要氧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导热;

(3)B。

【直击中考】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详解本题的关键。

15.(4分)请根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 t1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向盛有5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75 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中,所含溶剂的质量最少是 a ;

(4)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溶液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 c 的固体(选填a、b、c)。

【解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

(1)通过解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向盛有5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

(3)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所以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中,所含溶剂的质量最少是a;

(4)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