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配套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377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单元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配套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1单元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配套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1单元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配套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1单元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配套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1单元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配套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单元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配套练习.docx

《第1单元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配套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单元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配套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单元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配套练习.docx

第1单元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配套练习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名校讲坛

1.文题解读

本文标题由主标题与副标题组成。

主标题“一着惊海天”中“着”和“惊”是两个动作,“海天”是一个巨大的背景,具有强烈的画面感。

副标题“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补充说明了本文记述的事件,“目击”说明记者亲临现场,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

2.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报道,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重大胜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流露出了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3.考点链接

病句:

搭配不当(三)

【主要类型】

(6)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①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

教育战线肩负着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历史任务。

(定语“大批”与中心语“队伍”不能搭配。

②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

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伸出了友爱之手,认真地帮助了我。

(应改为“真诚地帮助了我”。

③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

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整整齐齐”不是“打扫”而是“摆放”出来的。

【解题技巧】

查枝叶。

当句中出现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语时,就应该检查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是否恰当。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7。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镌刻(juān) 舰艉(wěi) 咆哮(páo)

shùn(瞬)间呼xiào(啸)紧绷(bēnɡ)

沸téng(腾)操zònɡ(纵)殚精竭虑(dān)

2.请从所给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期盼 期望)了半个多世纪。

(2)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检验 考验)。

3.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

(比喻)

(2)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反问)

【基础提升】

4.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澎湃(pài) 凛冽(lǐn)  揪紧(jiū)  一丝不苟(ɡǒu)

B.承载(zǎi)坠毁(zhuì)湛蓝(zhàn)惊心动魄(pò)

C.丧生(sàng)娴熟(xián)监视(jiàn)殚精竭虑(dān)

D.镌刻(juān)默契(qì)绽放(dìng)斩浪向前(zhǎn)

(解析:

B.“载”应读作“zài”;C.“监”应读作“jiān”;D.“绽”应读作“zhàn”。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辽阔 风彩 阻拦索 迎风招展

B.桅杆屏幕舰载机振耳欲聋

C.浩翰姿态起落架无怨无悔

D.舒展封锁照相机白手起家

(解析:

A.“彩”应写作“采”;B.“振”应写作“震”;C.“翰”应写作“瀚”。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

A.不管面对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他总是临危不惧,让人十分钦佩。

B.这段话生动地描写出了总理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

C.李嘉诚是白手起家的成功典范。

D.有人费尽心思,以求一夜暴富;有商家殚精竭虑,只为钻空子,好让自己赚得更多。

(解析:

D.“殚精竭虑”是褒义词,用于含贬义的句子中不合语境。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教育战线肩负着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历史任务。

B.每个人都必须深刻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C.陈晓省吃俭用,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给希望小学的学生买了一些文具用品。

D.一到晚上,他就吓得胆小如鼠,不敢出门。

(解析:

A.定语“大批”与中心语“队伍”搭配不当,应将“队伍”改为“人才”;B.状语“深刻地”不能修饰人的动作,一般修饰人的精神活动,可将“深刻地”改为“积极地”;D.“胆小如鼠”不能作“吓”的补语,应将“吓得胆小如鼠”改为“胆战心惊”。

8.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B)

①舰载战斗机和路基战斗机最大的区别就是使用地域的不一样。

②这就意味着,战斗机想要降落,其滑跑距离必定要小于航母甲板上的降落跑道。

③但是使用这款设备前是需要对舰载机进行相关改装的,比如加装尾钩,加个挂钩等。

④路基战斗机的起降是在各个空军基地中,在基地中有着完整的飞行跑道和地面指挥系统。

⑤但是在航空母舰上就不一样了,其甲板就是战斗机的降落之处,而且一艘航母上可以在同一时间有降落和起飞的战斗机。

⑥在没有完整跑道可供降落时,只有使用一款神器——阻拦索。

A.①②⑥④⑤③    B.①④⑤②⑥③

C.①②⑥③④⑤D.①④②⑥③⑤

02 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完成题目。

9.课文第三、四两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并使其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做铺垫。

10.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11.文章多次描写着舰过程中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有什么用意?

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和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主题。

03 拓展阅读

(原创)

____________

①几十吨不可拆卸的“大块头”,波音全货机也能翻山越海长距离运输。

4月19日上午10点49分,一架从意大利米兰机场起飞的波音747全货机缓缓降落在郑州机场停机坪上,机舱中就“藏”着一台从欧洲进口的净重33.2吨的发电机组轴承。

②这个“巨无霸”不仅是郑州机场开航以来首次用波音货机运输的最重货物,也是卢货航首航以来的第1397个航班。

“现在的货机坪越来越忙,一架架的卢货航全货机把各种各样的进口产品,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空运而来,进口水果、高端仪器、冰鲜生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运不来的。

”河南航空货运发展公司国际业务部副经理许宏宴感慨不已。

③曾经回响在丝绸之路上的戈壁驼铃,如今已被三万英尺高空的闪亮银翼代替。

从2014年河南航投与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签署股权收购协议至今,双方不断完善通航点布局和航线网络,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目前,卢货航全年货运量占郑州机场同期货运总量的四分之一,航点覆盖全球9个重要枢纽城市,累计国际货运量、国际货运航线数、国际航班数量、国际通航点等主要指标均居郑州机场首位。

④“在运营好卢森堡—郑州航线的基础上,卢货航不断加大在郑运力投放规模,航班由开航时的每周2班加密至每周15班,相继开通卢森堡—郑州—芝加哥、郑州—米兰等多条国际货运航线。

”河南航投卢森堡项目部副总经理袁圣博告诉记者,从开航截至5月4日,三条货运航线累计货运量达22.39万吨,平均每周贡献货运量近3000吨。

⑤随着“双枢纽”货运航线航班装载率的提升、班次的加密,目前已覆盖国内几乎所有省份、92个城市,以及卢森堡、德国、英国、比利时等主要欧洲国家的重要区域;货物到达芝加哥机场后,可迅速转运至北美及南美主要国家和城市,基本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一点连三洲,一线串欧美”的航空国际货运网络。

⑥航线有了,飞机来了,该如何实现物畅其流,让通道发挥出贯通全球的作用?

并购一家国际货运公司、开辟一条中欧“空中丝路”、落地一个跨境电商平台,豫卢双方终于寻求到一个“共振模式”。

2015年1月,河南航投与卢货航在卢森堡当地成立了“新鲜卢森堡”公司,把航空货运转化为贸易往来,实现了从“互联”到“互通”的升级。

⑦“双枢纽”战略带来的双向跨境E贸易,将跨境保税产品从欧洲市场“搬”到百姓家门口,让“买全球、卖全球”的宏大愿景,变成“大枢纽带来大物流”的美好现实。

⑧从航线开辟到航班逐渐加密,从航空运输到国际贸易,三年多来,豫卢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双枢纽”战略超预期发展。

河南航投董事长张明超表示:

“当前,我们正在全面深化与卢森堡的合作,推进合资货航、飞机维修、卡车航班等业务,完善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全面推动郑州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支撑点。

12.根据文章内容,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拟写新闻标题】

郑州“双枢纽”架起空中“新丝路”

13.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

【提取新闻导语】

几十吨不可拆卸的“大块头”,波音全货机也能翻山越海长距离运输。

14.分析下列加点字“藏”在句中的意思及表达效果。

【重点词语的作用】

机舱中就“藏”着一台从欧洲进口的净重33.2吨的发电机组轴承。

“藏”是“躲藏,隐藏”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运用波音全货机运输几十吨不可拆卸的“大块头”的事实,俏皮可爱,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15.第⑤段中加点的“几乎”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体会语言特点】

不能去掉。

“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去掉以后就变得绝对,与事实不符;“几乎”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16.结合新闻内容,说说“一带一路”给郑州的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

【理解文章内容】

很多进口产品,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空运而来,满足了市民的生活需求;加强了郑州与其他各省市、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使“买全球、卖全球”的宏大愿景,变成“大枢纽带来大物流”的美好现实;推动了郑州其他行业的产生和发展,如合资货航、飞机维修、卡车航班等业务。

04 综合性学习

你校正在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7.下面一段话是主持人的开场白,请你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句子。

梦想给予拥有者强大的力量,中华民族因为有梦想而在世界之林中跃马扬鞭,日新月异;生活因为有梦想而在广阔天地中纵横驰骋,自由追逐;我们因为有梦想而在人生旅途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18.齐芳同学的妈妈不同意齐芳参加这次活动,还说:

“学习这么紧张,还是省下点时间复习功课吧,不然的话,一切都只能是梦!

”请你以齐芳的口吻,用得体的语言说服妈妈。

【示例】妈妈,我明白您的意思,但您误解了。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同时心中有梦想,才会有奋斗的动力。

参加活动虽然占用了一些时间,但也是值得的,您说呢?

05 写作创新

19.本文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烘托舰载机飞行员高超的飞行技术。

请你也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一段话。

【课文片段在线】“快点儿!

快点儿!

”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

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上,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

……

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写法分析】作者在这两段文字中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饱含热情的笔触描写了人们的喜悦之情。

“冲去”“跑来”“沸腾”“紧紧拥抱”“合影留念”都表现出人们对舰载机飞行员飞行成功的充分肯定,烘托出飞行员们高超的飞行技术。

【例文】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看得入了神。

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她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

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

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

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

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

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

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

观众和她打成一片。

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12 唐诗五首

第一课时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名校讲坛

1.写作背景

《野望》:

诗人于隋末举孝廉,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

简傲嗜酒,屡被弹劾。

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

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太乐丞。

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

这首诗作于唐代初年,诗中流露出诗人避世退隐的感情。

《黄鹤楼》:

诗人为求官来到湖北,登上黄鹤楼,看眼前鹤去楼空,望天际悠悠白云,睹洲上萋萋芳草,不觉慨然于岁月不再、人世茫茫,写下了这首《黄鹤楼》。

《使至塞上》: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去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本诗即作于赴河西途中。

《渡荆门送别》:

本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青年时期的李白此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

《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他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恰到好处。

2.考点链接

描绘诗词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作者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方面。

【考查方式】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句所展现的景象(或画面)。

(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技法点拨】

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现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答题格式】

描绘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习题链接】见“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课内精读”T8,“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课内精读”T5。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东皋(gāo)  薄暮(bó)  xǐ(徙)倚  落huī(晖)  驱dú(犊)

采wēi(薇)崔颢(hào)千载(zǎi)燕然(yān)征蓬(péng)

2.文学常识填空。

(1)《野望》的作者王绩,字无功,唐代诗人。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故自号“东皋子”。

(2)《黄鹤楼》的作者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李白对此诗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

(3)《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尤善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诗画: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基础提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东皋薄暮望   薄:

接近

(2)徙倚欲何依徙倚:

徘徊

(3)白云千载空悠悠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

(4)晴川历历汉阳树川:

平川,原野   历历:

分明的样子

(5)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

草木茂盛的样子

(6)使至塞上使:

出使

(7)单车欲问边问:

慰问

(8)长河落日圆长河:

指黄河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王绩《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崔颢《黄鹤楼》中既描绘了在黄鹤楼所见的远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的诗句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中直抒胸臆,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抓住典型景物,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02 课内精读

(一)阅读《野望》,回答问题。

5.请赏析诗的颔联和颈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

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家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表面是说自己在现实中无认识之人,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

实则表现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境,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感。

7.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首联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B.“欲何依”化用了曹操《观沧海》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

C.颔联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D.本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解析:

B.“《观沧海》”有误,应该是《短歌行》。

(二)阅读《黄鹤楼》,回答问题。

8.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示例】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原野上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9.下列对诗作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化虚为实,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抒发了一种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感以及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

B.后四句虚写,描写想象中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引发乡愁。

C.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晰可见、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景致之美,令人陶醉。

D.尾联中“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怅然的乡愁交织。

由景生情,融情于景,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

(解析:

B.后四句是实写。

(三)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10.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中的景象,“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11.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说说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方法,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使“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寂寞伤感(或被排挤出朝廷的伤感和怨愤)。

1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塞外风光图。

B.颔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颈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颔联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感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解析:

D.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不是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感情。

03 拓展阅读

送魏大①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

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 ①魏大:

陈子昂的友人。

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

②魏绛:

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

③六郡雄:

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

④代:

代州。

⑤狐塞:

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

⑥云中:

云中郡,边塞重镇。

⑦燕然:

燕然山。

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3.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用典寓意。

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14.下列对诗作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

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

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解析:

B.“儿女缠绵,气哭悲切”表述有误。

颔联虽有惆怅之感,但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第二课时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填空。

(1)《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有“诗魔”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

【基础提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来从楚国游   从:

(2)仍怜故乡水怜:

喜爱

(3)水面初平云脚低初:

刚刚

(4)几处早莺争暖树暖树:

向阳的树

3.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意境的诗句是: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表现了奇特大胆的想象的诗句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借故乡之水,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美景的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D)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02 课内精读

(一)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5.请描绘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诗的景象。

(100字以内)

【示例】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的前行而逐渐展开,最后在广阔的原野尽头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望着广阔无际的原野,诗人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6.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首联叙事,紧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

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象。

C.颈联以动写静,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依次是天边云霞图,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

C.颈联依次是“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

(二)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7.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描写的是初春景象?

“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

(或“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8.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

“乱”字突出了早春各种花多而密的特点;“渐”字描写出了初春各种花逐渐开放的景象;“浅”字突出了初春的小草柔嫩的特点。

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早春的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9.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首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

C.诗歌以时间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

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解析:

C.“以时间为线索”表述有误,应为“以诗人行踪为线索”。

03 拓展阅读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0.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11.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04 综合性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