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354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阅读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古诗文阅读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古诗文阅读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古诗文阅读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古诗文阅读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文阅读题.docx

《古诗文阅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阅读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文阅读题.docx

古诗文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乙】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而不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死马之首五百金以归。

其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能市马。

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1、解释加点的词:

执策而临之君遣之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执策而临之B、马之千里者C、策之不以其道D、食之不能尽其材

3、翻译句子: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4、甲文作者托物寓意,讽刺了哪种社会现象?

 

九、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07昆明)

【甲】《出师表》从“宫中府中”到“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不善。

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是朝议遣玄北伐,朝间颇有异同之论。

唯超曰:

“是必济事。

吾昔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

”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决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1、加点词语解释。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必能裨补阙漏

郗超与谢玄不善既已狼噬梁、岐

2、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忠善者/故不为苟得也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扶苏以数谏故

C、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至则无可用D、亦得其任/其如土石何

3、翻译: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伐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

 

5、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

请根据文段内容对两人做简要评价。

诸葛亮:

郗超: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

‘姑俟异日观’云尔。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援疑质理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2、与“益幕圣贤之道”中的“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开卷有益B、精益求精C、良师益友D、延年益寿

3、翻译: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4、甲文首句“嗜学”奠定了全文的基调,该段分两个层次表现“嗜学”。

请概括。

第一层:

第二层:

5、乙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甲文中作者借书的心态?

6、两文都写了借书学习的故事,读后对你有什么启示?

请写出感受最深的两点。

(1)

(2)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

“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

“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

“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

“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解释加点词语。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2、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B、将以攻宋/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子墨子闻之/愿借子杀之D、知而不争/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3、翻译: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吾义固不杀人。

4、乙文中墨子是用什么方法说服公输班的?

墨子的言行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观点?

5、孟子认为治理国家应该实行“仁政”,你认为这个观点适用于邻国吗?

就楚国攻打宋国的行为说说你的看法。

六、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一】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消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出西直门,过高粱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鬣走带牵。

小鱼尾游,翕忽跳达。

亘流背林,禅刹相接。

(袁中道《袁小修日记》)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佁然不动以其境过清

2、翻译,注意加点的词。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同是写水,文一用“”,文二用“流水澄澈,洞见沙石”写水的澄澈透明。

不同的是,文一用的是写法。

同是写鱼,文一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文二用“”

写鱼的轻快敏捷。

4、文段一中的“似与游者相乐”和“凄神寒骨,消怆幽邃”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并分析两种心情是否矛盾。

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小石潭记》

【乙】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日光下澈步仄径,临清流也。

2、翻译。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甲文第一段和乙文第一段都写了声音,写法有共同点吗?

举例说明。

 

4、两段都描写了优美的景色,你觉得柳宗元游小石潭和王维游华子冈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用文中句子分析。

 

九、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马说》

【乙】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

“丞相何亡。

”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

上且怒且喜,骂何曰:

“若亡,也?

”何曰: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 上曰:

“若所追者谁?

” 何曰:

“韩信也。

” 上复骂曰: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

追信,诈也。

” 何曰: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 史记。

淮阴侯列传>>

1、甲文的作者是“文起八代之衰”的,说是一种性的文体。

2、如何理解乙文中“上且怒且喜”的表现?

 

3、辅佐刘邦前,韩信投奔项羽而不见用。

如果没有萧何的一“追”,韩信是否能施展抱负当是一个未知数。

他的这段经历印证了《马说》中的哪些观点?

 

4、刘邦认为萧何、韩信、张良是“三杰”。

这个故事中,萧何的哪些杰出之处值得甲文作者赞叹?

 

5、《马说》寄寓明主难遇之叹,韩信后来能施展才华,都是因为萧何的慧眼。

那么要想让“千里马日行千里”,让人才发挥作用,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理念呢?

十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桃花源记》

【乙】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幼稚盈室心惮远役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会有四方之事

2、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以自给B、寻病终/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C、深愧平生之志/处处志之D、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

3、为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4、翻译句子。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下面对两文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纯粹是为了养家糊口。

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缘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渊明辞官最根本的理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约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当然,妹妹突然去世,他要去奔丧也是辞官的因素之一。

D、《桃花源记》表达了陶渊明反对战争、渴望和平安定的思想。

十五、阅读《夜雨寄北》和《关雎》。

1、《夜雨寄北》在时间处理上很有特色,写眼前之景的句子是

2、两诗都巧妙表达了自己对意中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欢乐的描写,请各举例分析其妙处。

3、《关雎》是怎样运用兴的手法的呢?

 

4、两诗分别塑造了两个至真至诚的男子形象,请自选一位分析其人物形象。

 

阅读理解(07宿迁)

(一)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三峡》)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8、《三峡》的作者,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代文学家。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不见曦月()

素湍绿潭()

蒙络摇缀()

斗折蛇行()

10、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

《三峡》:

《小石潭记》:

11、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

句子:

分析:

12、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

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

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

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

答案:

8、郦道元唐9、阳光或日光急流或急流的水连结像北斗星一样曲折10、《三峡》: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小石潭记》: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或“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

11、理解文意,谈出语句特点即可。

12、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

例:

(1)琅琊山蔚然深秀

(泰州)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若为佣耕(如果)苟全性命于乱世(保全)百废具兴(同“俱”,都)

  B.岁赋其二(每年)猛浪若奔(奔马)心乐之(以……为乐)

  C.反取病焉(辱)肉食者鄙(卑鄙)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D.假诸人而后见焉(之于)安求其能千里也(何必)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泰州)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3—16题。

(11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

①荷钱:

初生的荷叶。

②逸致:

情趣。

③迨:

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

  1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濯清涟而不妖()

(2)日上日妍()

  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6.“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第二段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

(3分)

  句子:

  启迪: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6分06河北)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人名)。

(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分)

句子:

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4分)

答: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06吉林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蒋士铨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

母视铨,辄无言而悲。

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

“母有忧乎?

”曰:

“然!

”“然则何以解忧?

”曰:

“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

母微笑曰:

“病少差③矣。

”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

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

②争药鼎沸:

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

③差():

同,病愈。

9、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      ,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      。

(2分)

10、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

(2分)

①手自笔录暇更录唐宋人诗

②尝趋百里外未尝寝

11、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

(2分)

12、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2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

(3分)

14、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

(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3至6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

(3分)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分)

(答案)

1.2分   A

2.3分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3分   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分)   概括:

庭中月色(或:

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4.2分 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8至10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译文:

                      

2、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

(2分)

答:

                                  

3、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

(1)            

(2)            (3)            (3分)

(三)

1、3分  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

(原句中词语翻译错一个扣0.5分,句子不通顺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2、2分  因为我守信,按时还书。

3、3分  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各1分)

安徽省池州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分)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参考答案

15.(3分)

(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6.(4分)

(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

(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

(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

(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

17.(4分)水的特点:

[甲]清澈(或:

清);[乙]清澈(或:

清)和湍急(或:

急)。

描写角度:

[甲]间接描写(或:

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

意思对即可)

18.(4分)

(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

宁德市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

“七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弗之怠()

(2)负箧曳屣()

(3)四支僵劲不能动()(4)溥幼嗜学()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