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教育心理学作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179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鹏教育心理学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奥鹏教育心理学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奥鹏教育心理学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奥鹏教育心理学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奥鹏教育心理学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奥鹏教育心理学作业.docx

《奥鹏教育心理学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鹏教育心理学作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奥鹏教育心理学作业.docx

奥鹏教育心理学作业

第一次答案

1、D2、A3、B4、A5、B6、A7、B8、B9、D10、A11、ABCD12、ABC

第二次答案

13.B  12.B 11.ABCD 10.ABCD 9.D 8.B 7.B 6.D 5.B 4.D 3.A 2.D 1.A

第三次答案

12.ABC  11.ABD  10.A  9.C  8.A  7.B  6.B  5.A 4.错3.对2.错 1.对

第四次答案

1A 2D 3B 4C 5B 6C 7D 8C 9C 10D 11AB  12BC

第五次

1.B 2.D 3.A 4.B 5.C 6.C 7.C 8.B 9.A 10.A 11.ABD  12.ABD

第六次答案

1C 2B 3B 4D5B 6A 7C 8D 9B 10C 11ADE 12BC

注意的特征:

答:

1,注意的选择性

      2,注意的集中性

错觉的定义是什么?

举例说明。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错觉不同于幻觉,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列子》一书中就载有小儿辨日的故事,所谓"日初出大如车盖,日中则如盘盂”,就是错觉的一例.

想象的种类有:

1、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

2、有意想象(随意想象),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还有

(1)再造想象,是人们根据别人的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想象的过程。

(2)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三元智力理论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85年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智力是复杂而多层次的,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的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可以回答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

  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其响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用语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调整解题思路、分配心理资源等)、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是指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和知识获得成分(指获得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新刺激,作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和存储。

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

成分亚理论与个体的内部世界相联系。

  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统称为情境智力。

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智力情境下可产生不同的智力行为,同时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智力行为的内涵但不决定智力高低。

  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

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对三元智力理论的评价:

  优越性:

从主体、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三方面来讨论智力理论,充分考虑情境和经验水平对智力的影响;涉及的经验水平认为智力的多少影响智力的测量;为编制较为理想的智力测验提供了一个较为适当的理论框架,并在一定程度上在真实性、功能性这两个传统测验中的缺陷得到弥补。

缺陷:

缺乏对情境亚理论和经验亚理论的深入描述和探索。

1.感觉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反映。

刺激通过感受器或感受器系统使个体产生出躯体内部和外部的基本经验,对这些经验的察觉和描述就是感觉。

感觉本身是相当直接、及时的基本经验。

2.气质

气质”这一概念与我们平常说的"禀性”、"脾气”相近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总是活泼好动,反应灵活;有的人总是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有的人不论做什么事总显得十分急躁,有的人情绪总是那么细腻深刻。

人与人在这些心理特性等方面的差异,叫气质的不同。

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气质不是推动着进行活动的心理原因,而是使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稳定的动力特征。

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0世纪后期,其创始人是(C)

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这

种研究方法被称为(C)

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派是(D  )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100多年前,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的学科,这主要与下列哪个学者有关?

(B)

作业二

BAADB

感觉:

物体个别属性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人脑,在人脑中引起的心理活动。

情绪: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从高到低。

它们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1)生理的需要:

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

他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

(2)安全的需要:

他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

(3)归属和爱的需要:

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和关系。

(4)尊重的需要:

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们追求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1: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哪些?

答: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和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2:

典型的气质类型有哪些?

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和多血质。

3:

系列位置曲线的内容是什么?

个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

记忆材料两头的内容比中间的记忆材料效果要好。

系列开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或者首位效应。

系列末尾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近因效应或

新近效应。

作业三

  答:

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是指问题解决的一般途径与方法。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策略:

启发式策略和算法式策略。

知觉的特性有哪些?

答: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时间短,一般是30秒左右,如果得不到复述,转眼就会遗忘。

第二,容量有限,一般是7+2组块(CHUANK)。

第三,意识清晰,短时记忆服从当前任务需要,主体有清晰的意识。

第四,操作性强,短时记忆就其功能来说,一方面,短时记忆加工着感觉记忆保持的信息,把其中的必要信息经过复述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另一方面,它又根据当前工作的需要,从长时记忆库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完成某种操作。

答:

(1)生物遗传因素:

根据研究:

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影响人格发展方向及难易。

(2)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一个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

使个人嵌入文化形态里。

其影响力因文化而异,社会对文化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影响力就越大。

影响力的强弱也要视其行为的社会意义的大小。

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塑造,反映在不同文化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不同自然环境下民族也反映出人文地理对人格的影响。

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环境因素:

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

家庭教养方式:

①权威型: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过分支配,一切由父母控制。

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②放纵型:

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教育达到失控状态。

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等。

③**型:

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自主权,并给孩子以积极正确的指导。

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容易合作、思想活跃等。

(4)早期童年经验:

麦肯侬:

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力总结:

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成一切日后的行为。

首先,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向健康人格发展,不幸的童年也会引发儿童不良人格的形成。

但二者不存在对应关系。

其次,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来决定人格。

再次,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5)自然物理因素: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

总之,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名词解释:

1:

知觉

      2: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

知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人们通过感官得到外部世界的信息。

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综合与解释等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2: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最早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进程。

他自己充任主试和被试,独自进行实验,持续数年之久。

他选用大量的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这种无意义音节由两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实验采用重学法检查识记效果。

他的实验结果表明: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的比较快、较多,以后逐渐减慢。

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遗忘速率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他将自己的研究结果绘成了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选择题:

AACCB

作业四

我们日常生活搜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实上就是对(B)现象的一种描述。

根据耶克斯道德森定律,动机水平为(B)时,学习效果最好

学习迁移

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

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

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

ABCDE

ABDE

D

B

B

学习动机:

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

或内部心理状态。

注意的稳向性:

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哪个方向进行活动。

指向性不同,人们接受到的信息也不同。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是迁移现象。

1.学习迁移是发生在两种学习之间的现象。

2.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这里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方法习惯等等。

什么是意志?

答:

意志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有意识地支配、调节个人的行为以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意志的特征有哪些?

 

(一)意志是意识的能动表现

  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它是人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在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心理反映的最高

形式。

意识是人脑反映客观世界所形成的主观印象,但意识并不是消极被动的。

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之后,按照

规律能动地改变自然、社会和自己,以满足自己和社会的需要,这就是从人改变世界的行动中体现出来的意识的

能动作用。

  意志是一种坚持目的、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是内部意识向外部动作的转化,也即意志是意识的能动表现。

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愿望,履行自己的义务,就必须意识到行动的目的和方法,认识到什么是

需要的,什么是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可以达到的,这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也是意志行动的表现。

但是,也

不是所有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都有意志努力的性质,只有当意识活动遇到困难时,意志行动才表现出来。

例如

,平时我们感到饥饿时吃饭是有意识的行动,但通常都不包含意志努力的成分。

而在运动员进行的高山强化训练

中,大强度的运动和剧烈的高山反应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头晕恶心症状,这时哪怕吃一点流食也会呕吐,但要达到

训练的目的就必须吃下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普通的进食行为就需要做出巨大的意志努力。

 

(二)意志通过行动表达

  人的意志总是离不开他的行动的,意志总是表现在行动之中。

运动员坚持不懈地训练以提高成绩是意志的表

现,战士在风雪中一动不动地站岗以完成守卫任务是意志的表现,,学生在课堂上不受外界的干扰专心听讲、课

后不顾游戏、小说的**以完成学习计划是意志的表现,……。

在这些行为中,意志既表现在发动和坚持符合目的

的行动上,也表现在抑制和制止不符合目的的行动上。

 (三)意志能调控行动

  意志对行动的调控作用有两个方面:

一是发动,一是抑制。

前者表现为发动和激励人去从事达到一定目的所

必需的行动,后者表现为抑制和制止与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愿望和行动。

通过这两方面的作用,意志实现着对人的

活动的支配和调节:

不仅调控人的外部动作,还可以调控人的心理状态,包括人的认识活动和情绪状态。

   (四)意志的自由程度

  具有相对性人的意志是否是自由的?

行为主义者否认人的意识,否认意志自由,认为人的行为完全是由外界

刺激所决定的。

唯意志论者认为人的意志行为是不受任何东西约束的,可以绝对自由,为所欲为。

这两种见解都

失之偏颇,因为人的意志是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

说它是自由的,是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人可以根据自

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目的,发动或制止某种行动,按照某种方式、方法行事。

而意志不自由的一面在于在这些意

志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人对客观现实的改造作用,并不意味着人的意志能从自然规律中**和超脱出来,不是绝

对自由的。

也就是说,人的一切行动都必须服从客观规律和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否则,就会在实践中碰壁。

此,在相对的、有条件的意义上,意志是自由的;在绝对的意义上,意志又是不自由的。

  总的来说,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多,越能运用客观规律,人类的意志也就越自由。

一个人掌握的自然科

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越多,就越善于运用规律,他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改造也就越主动、越自由。

而人的

知识与种能力的获得又依赖于人的意志努力,即勤于学习、勇于探索、不断地实践创新。

作业五

  3:

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哪些?

(1)算法

(2)启发法,其中又包括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

2:

什么是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之一个人看到某个物体的一种惯常用途后,就很难看到它的其他新的用途

1、

短时记忆的特点有哪些?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记忆广度一般有7±2个项目。

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秒。

短时记忆通过复述保持信息并把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编码大量的是言语听觉编码。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较完全的。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的时间比感觉记忆长,大约为5秒~1分钟。

例如我们记住别人所告诉的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就属于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大约为5~9个单位。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从高到低。

它们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1)生理的需要:

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

他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

(2)安全的需要:

他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

(3)归属和爱的需要:

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和关系。

(4)尊重的需要:

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们追求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ABCD

    CD

      B

      D

      A

作业六

1、注意的品质都有哪些?

(一)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也称为注意广度。

注意广度的一种形式是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

(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特性。

它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2:

情绪的功能有哪些?

答:

1、适应功能2、动机功能3、组织功能4、信号功能。

3:

耶克斯多得森定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操作与激动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随着操作的难易和情绪的高低而发生变化。

操作困难的代数问题的最佳状态,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操作初步算术技能的高峰处于中等水平;操作简单反应的高峰,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

这说明,学习内容越困难,学内容越困难,学习效果越容易受到较高激动水平的干扰。

如高度愤怒或过分高兴时,解答难题的效果不佳,简单的操作高度的激动水平效果较佳;而一般操作,适宜于中等激动水平。

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总会有一些人善于解决问题,而又总有一部分人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答: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能促进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有些因素则妨碍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

 

(1)个人的的背景知识

  有关的背景知识,能促进对总是的表征和解答(这一点将在有关专家与新手的讨论中作详细说明)。

  

(2)智慧水平

  智慧水平是影响解决问题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智慧水平高的学生,解决问题较易取得成功,智慧水平低的学生,解决问题较容易遭受失败。

  (3)认知特性

  认知特性如灵活机动,作出多种新假设的能力,对问题的敏感性、迁移能力,都相当明显地影响问题的解决。

  (4)动机的强度

  勃尔奇的实验表明:

在动机的强弱和解决问题的成效之间存在着一种曲线的关系。

  (5)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气质、性格等个性差异也影响着解决问题的效率。

  理想远大、意志坚强、情绪稳定…谦虚勤奋、富有创造精神等优良个性品质都会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6)问题的刺激特点

  当你解决某一个问题时,这个问题中的事件和物体将以某种特点呈现在你面前,如空间位置、距离、时间、时间顺序以及物体当时表现出的特定的功能。

  (7)功能固着

  它是指一个人看到某种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再看出它的其他用途。

  8)反应定势

  反应定势是指以最熟悉的方式作出反应的倾向。

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定势使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刻板化。

 (9)酝酿效应

  当人们反复探索一个问题而长时期无结果时,往往要将问题暂时搁置几个小时、几天或数周后,再回来解决往往能获得成功。

  (10)联想效果

  联想的效果,实质上也就是启示的效果。

(名词解释)记忆、知觉的理解性

答:

记忆是人脑对个体经验识记、保持、再现的心理过程。

  

  知觉的理解性:

 人都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事物的。

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通常要在内心说出它的名称,用词来概括它,用词来标志它的,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选择C  C  D    ABD    BD

心理学第一次作业

题目: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

指向性和集中性  

  B:

起伏性和集中性  

  C:

指向性和选择性  

  D:

调节性和集中性  

正确答案:

A

题目:

2、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

  A:

最小可觉差  

  B:

绝对感觉阈限  

  C:

差别阈限  

  D:

差别感觉阈限  

正确答案:

B

题目:

3、维果茨基提出的教育能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著名概念是

  A: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B:

关键年龄  

  C:

人为的发展  

  D:

最近发展区  

正确答案:

D

题目:

5、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其中个人特质又分为

  A:

首要特质  

  B:

根源特质  

  C:

中心特质  

  D:

次要特质  

正确答案:

ACD

题目:

6、试论述智力三元论?

(注意次论述智力三远伦还在论坛看到了另一种答案,建议这题大家暂时别先下笔)

答:

美国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于1985年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

智力是复杂而多层次的,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既智力

在内的成分,这些智力成分和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的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可

以回答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

    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其响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用

语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调整

解题思路、分配心理资源等)、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是指接受刺

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和知识获

得成分(指获得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新刺激,作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

新信息的编码和存储。

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

成分亚理论与个体

的内部世界相联系。

  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

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统称为情境

智力。

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智力情境下可产生不同的智力行为,同时个体所处的

社会文化背景,决定智力行为的内涵但不决定智力高低。

  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

的能力。

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对智力三元理论的评价:

  优越性:

从主体、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三方面来讨论智力理论,充分考虑情

境和经验水平对智力的影响;涉及的经验水平认为智力的多少影响智力的测量;

为编制较为理想的智力测验提供了一个较为适当的理论框架,并在一定程度上在

真实性、功能性这两个传统测验中的缺陷得到弥补。

  缺陷:

缺乏对情境亚理论和经验亚理论的深入描述和探索。

                  

                              心理学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1什么是马赫带(machband),如何解释?

答:

马赫带(Machband)1868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E.马赫发现的一种明度对比现象。

它是一种主观的边缘对比效应。

当观察两块亮度不同的区域时,边界处亮度对比加强,

使轮廓表现得特别明显。

马赫带现象即是指人们在明暗交界处感到亮处更亮,暗处更

暗的现象。

它是一种主观的边缘对比效应。

所谓“马赫带效应(Machbandeffect)”

是指视觉的主观感受在亮度有变化的地方出现虚幻的明亮或黑暗的条纹,马赫带效应的

出现是人类的视觉系统造成的。

生理学对马赫带效应的解释是:

人类的视觉系统有增强

边缘对比度的机制。

  

2  什么是意识?

意识有几种水平?

答:

意识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借助于语言对客观现实反映的高级形式,

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在所有心理反映的形式中居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