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案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099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趣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童趣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童趣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童趣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童趣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童趣教案精选多篇.docx

《童趣教案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趣教案精选多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童趣教案精选多篇.docx

童趣教案精选多篇

童趣教案(精选多篇)

第一篇:

《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2、指导学生识记文言词汇,理解并积累“明察秋毫”“风声鹤唳”“怡然自得”“庞然大物”等成语的意思及妙用;品位文中的精彩语句。

3、让学生学会观察、联想和想象,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a教学重点:

着重从阅读和写作方面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方法:

导读、品读、探究法

思路设计:

这是一篇文言短文,根据文体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这一课时,可引导学生大体按照诵读感知——品读赏析——探究讨论——延伸拓展——总结评价几个步骤进行学习,

教学时数:

1课时

学法指导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

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

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教学步骤:

一、联想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从童年走来,每当想起童年时,一件件趣事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一件、两件、三件?

?

每一件都是那么有趣,

那么令人回味无穷。

不过,老师今天想听同学们讲述一下自己的童年,把你童年中最有趣的事讲给大家,我们一块来分享你的乐趣,好吗?

(生二、三人讲童年趣事)

噢,原来,同学们的童年也有如此多的趣事,这也许会成为你一生永恒的回忆。

其实,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真、最纯、最令人难忘的时期,常人如此,那些伟人,名人也一样。

说到这里,同学们能联想到哪些名人或伟人的童年趣事呢?

(生可能想到《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社戏》,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等,教师也可展示几幅童趣画面。

教师过渡:

可见,名人的童年也和我们一样,充满了童真、童趣。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童年有哪些趣事?

我们一块来欣赏他写的一篇非常有趣儿的文章——《童趣》板书课题,简介作者(指导学生看课文注解①了解作者和出处。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哪一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你从注解①中了解了什么?

教师补充:

关于课文的出处和作者老师再补充几点:

作者沈复是清朝乾隆年间人,他首先是一个落魄的商人。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的诗句,但沈复并非如此,从他的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中我们感悟到的是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情感,从中窥到了人性人情之真,趣味兴致之真。

今天,我们就通过读他的《童趣》一文来体味这种趣味兴致之真。

解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我们不能忽视题目。

从这个题目看,课文的重点应落在哪个字上?

(师板书“趣”)

(引导学生回忆童年趣事——联想所了解的名人童年趣事——探究清代文学家沈复有哪些童年趣事,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新课导入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种交流式导入,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和谐气氛,从而以最佳状态进入新课教学。

二、感知积累

(一)指导学生试读课文

下面,我们就来看作者是怎样写这种“趣”的。

教师指导文言文诵读方法:

请同学们注意:

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任务是诵读,诵读的要求:

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清句读和停顿:

三是读出语气和感情。

下面请一位同学试着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读的是否符合要求。

(重视学习过程,注重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自荐选读课文段落或朗读全文,提示听者注意字音、停顿、感情方面是否恰当,还要注意根据文字展开想象。

然后师生共同评读,即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读或者建议别人怎样读,(尊重读者的劳动,尊重听者的建议,相互取长补短。

从而能够很好的处理读音、停顿、感情等,实现了培养学生语感的目标。

并通过后面的练习读文加以巩固。

教师强调指导:

(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①字音童稚[zhì]拟[nǐ]作鹤[hè]凹凸[ao?

tu?

]庞[p?

?

]然大物,拨[bo?

]山倒树,癞虾蟆[l?

iha?

ma]②句读、停顿

③要读出一种轻松、愉快、自得其乐的语气来。

(二)学生自由诵读(为学生提供感受和体验揣摩的机会)

(三)概括课文内容。

(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和把握)

(四)合作学习。

四人为一组,借助小字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每人讲一节,也可以推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教师不断巡视,及时了解合作学习的情况,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和争议中去,然后在了解学生合作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面对全体同学强调重点字词,如果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全班合力解决,必要时点拨深化。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翻译,不求字字落实,学生能对照注视说出大意即可。

(五)师生共同解疑,教师还要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师:

课文中还有几处,因为没有注解,老师没有读懂,请同学们帮我解决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②心之所向则?

?

③徐喷以烟,使其?

?

④蹲其身,使与台齐

⑤以丛草为林⑥吞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生:

(主动帮老师解决以上问题)

(老师以求教学生的方式检查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也体现了师生间的交流合作。

师:

另外,从此文中,我们还学到了一些成语,或联想到一些成语,有哪些?

生:

(可能回答“明察秋毫”“怡然自得”等,如果想不到”风声鹤唳”教师可提醒。

)(引导学生注重积累。

到此为止,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和理解,为下一步的品读赏析奠定了基础。

三、品读赏析

课文追忆了作者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地品读一遍课文,品味文中精美的语句,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推荐给同学们,并说明理由,好不好?

(生品读、推荐精彩语句,师生共同交流,欣赏)

如:

①余忆童稚时?

?

(憨态可掬,童真童趣融于其中)②心之所向,则?

?

也(想象奇特)

③徐喷以烟?

?

怏(非童稚不能为也)

④忽有庞然大物?

?

(照应上文“以?

为?

”,儿童特有的感受,非世俗成人所能想到)

⑤神定?

?

驱之别院(物我同趣,令人哑然失笑)

(指导学生仔细读课文,品味文中精彩语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再造文中景象,学生间互相交流感受)

四、探究讨论

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就课文结构、内容、写法、顺序、语句理解等方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四人一组,合作选题,集体研究。

教师准备以下课题:

这些趣事,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来的。

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那么,读了这一课,你能就课外结构、内容、写法、顺序、语句理解等方面提出一个有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探讨吗?

(教师准备以下课题:

①联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内之趣”指什么?

物内之趣——细察其纹理。

物外之趣——依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在文中一是指童年乐趣,一是身处尘世难得的闲情

②从作者的作文思路入手,请说明第3段置于文中的合理性。

③从情景联想出发,“怡然称快”与“怡然自得”的情趣在文中是怎样产生的?

④第四段作为一个儿童故事,其童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五、延伸拓展

(课件展示周作人的一篇散文,体味其中的童真童趣)

其实,文中所写的童趣,我们同学也可能听说过、见过,甚至经历过,所以读起来特别亲切。

下面我们来看周作人的一次童年经历,共同体味一下其中的童趣(展示文章)

苍蝇不是一件很可爱的东西,但我们在做小孩的时候都有点喜欢他。

我同兄弟在夏天乘大人们午睡,在院子里弃着香瓜皮瓤的地方捉苍蝇。

苍蝇共有三种:

饭苍蝇太小,麻苍蝇有蛆太脏,只有金苍蝇可用。

金苍蝇即青蝇,小儿谜中所谓“头戴红缨帽,身穿紫罗袍”者是也。

我们把他捉来,摘一片月季花的叶,用月季的刺钉在背上,便见绿叶在桌上蠕蠕而动,东安市场有卖纸制各色小虫者。

标题云”苍蝇玩物”,即是同一的用意。

我们有时把他的背竖穿在细竹丝上,取灯心草一小段放在脚的中间,他便上下颠倒的舞弄,名曰“戏棍”;又或用白纸条缠在腿上纵使飞去,但见空中一片片的白纸乱飞,很是好看。

倘若捉到一个年富力强的苍蝇用快剪将头切下,他的身子便仍旧飞去。

希腊路吉亚诺思(lukianos)的《苍蝇颂》中说:

“苍蝇在被切去头之后,也能生活好些时光”,大约两千年前的小孩已经是这样的玩耍的了。

六、总结收获

课文我们已学完了,我们读文章也是为了写,请同学们从写作的角度说一下你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七、结语。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童年时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天真烂漫的情趣,以及身处尘世时那种超然物外的闲情,认识到了童心的纯真,童趣的美妙。

同学们,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附:

板书设计

蚊(鹤)

草(林)

虫蚁(兽类)

土砾(丘壑)

第二篇: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童趣》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童趣》中作者回忆了童稚时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获得了许多“物外之趣”。

阅读此文将引导学生体验人生。

教学过程

一、引用古诗导入新课

齐读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作者把月亮想象成了“白玉盘”“瑶台镜”,这是作者对朗月的美好感受,但“白玉盘”“瑶台镜”都已不是“朗月”本身,这种超出事物本身之外的乐趣,我们称之为“物外之趣”。

今天我们共同来体味清代文学家沈复在童稚时代的这种乐趣。

[“物外之趣”是课文的关键语,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又不易理解。

导入课文时借阐述“白玉盘”“瑶台镜”与“朗月”关系的时机解释“物外之趣”,这样就在形象中比较通俗易懂地理解了抽象概念,为整体把握文意奠定了基础。

]

二、课文学习分层朗读

1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比如:

项为wei之强jiang鹤唳li云端?

?

[选用自由朗读的方法更利于学生有自主的空间根据自己的基础个性化学习。

]

2读: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基础上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

点评后教师指导朗读:

小学时为了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习惯于一字一顿的读法;到了中学为了理清句意层次,必须正确把握停顿。

如:

使之/冲烟/而飞鸣

教师示范第二节朗读。

学生体会怎样正确处理朗读的停顿节奏。

3读:

学生齐读课文并思索理解作者的童趣所在。

(学生寻找表述作者童趣的语句,这时教师指导落实文言词的意思。

如学生找到描写童趣的

句子: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教师就趁机指导落实“素帐”“徐喷以烟”“冲烟”等语义?

?

小结:

要求用“把想象成”的句式来归纳作者的童趣。

思考是什么使作者成为这样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让学生懂得一件平常的事物,经过明察细看,通过想象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奇特。

]

附:

板书设计

物外之趣

细察想象

夏蚊成雷群鹤舞于空中

冲烟飞鸣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二虫斗草间二兽斗林间怡然自得

癞虾蟆庞然大物

4读: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两幅图景的内容。

[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学生进一步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并有助于记忆背诵。

]

5读:

看着板书尽量用课文的句子描述这两幅图景的内容。

[在不知不觉中,课文内容已基本能当堂成诵。

]

三、体验生活引发联想

你在童年时代有这样的体验吗?

方法:

首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奇特而丰富:

天空白云朵朵,犹如草原上的羊群;夏夜萤火虫飞舞,这是仙女的小灯笼?

?

[这个环节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架设了教材与生活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正确的审美态度。

]

四、拓展延伸思维扩散

通过细察和想象来领略物外之趣,还可以通过和想象来领略物外之趣?

[设题目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懂得通过想象,不但可以从细看,也可以从细听等多种角度来领略生活中的审美情趣。

如:

松树林里风吹过,细听犹如海涛汹涌]

四翻译:

我回忆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极好,见到微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成群的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我暗暗把它们比作一群白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就果真像变成白鹤一样;我抬着头看,脖子也累得发僵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鸣叫,(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为这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草看作树林,把虫蚁想象为野兽,把土块石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我便凭着假象再这个境界里浏览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

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家伙,拔山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

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用鞭子抽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

第三篇:

文言复习《童趣》教案

《童趣》

一、词语积累

(一)1、[余]我。

2、[童稚.(zhì)]幼小。

稚,幼小。

3、[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

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毫,细毛。

4、[物外]超出事物本身5、[私]暗自,暗暗的。

6、[拟作]比作。

拟,比,比拟。

7、[向]接近。

8、[昂.首]抬头。

昂,抬。

9、[项]颈,脖颈。

10、[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11、[徐]慢慢地。

12、[观]看,观赏。

13、[果]果真。

14、[唳(lì)]鸟鸣。

15、[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16、[定神]使精神安定。

17、[以?

为?

]把?

当作?

18、[砾(lì)]碎石、碎瓦。

19、[壑(hè)]坑谷、深沟。

20、[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

21、[兴]兴趣。

22、[盖]有“原来”的意思。

23、[为(wèi)]被。

24、[方]正。

25、[鞭]用鞭子打。

26、[数十]几十。

27、[驱]赶,驱逐。

(二)通假字1、[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三)成语1、[明察.秋毫]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

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2、[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

4、[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5、[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二、阅读探究

1、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习惯: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收获:

时有物外之趣。

2、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

物外之趣.

3、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一)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二)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三)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4、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

有怎样的作用?

词语:

“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

作用:

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

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基础:

细致的观察。

关键:

丰富的想像。

8、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

①有强烈的好奇心。

②有细致的观察力。

③有丰富的想像力。

三、迁移运用

(1)、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1、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

2、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3、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4、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

5、怀有一颗童心。

6、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2)、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如:

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

?

?

)(3)、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恩赐;有一点儿“阿q精神”等。

四、阅读训练

a、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项为之强②徐.喷以烟③鹤唳.云端④鞭.数十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作者这一举动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揣摩:

4、本文的物外之趣有哪些?

它们源于生活中的什么事物?

我的概括:

5、通过本文的阅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我的看法:

6、童年是一段如诗如画的故事,在童年发生过许多趣味横生的故事,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写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你还知道哪些诗中写到了童年生活?

写到相关的诗句即可。

我的积累:

7、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

8、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

9、第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

,所倒之“树”指的是:

10、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

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11、作者从小就有如此闲情,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b、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及,达到)。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人名),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

“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

”鼎,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折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曰:

“先生留听,更理前论!

”邑人曰:

“穷矣!

”遂去不返。

(选自晋朝葛洪《西京杂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邑.()人大姓文不识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时人畏服之如是..()邑人曰:

“穷.〔〕矣!

”2、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先生留听,更理前论:

3、请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匡衡勤读的两件小事。

①②

参考答案

a、1.①通“僵”,僵硬;②慢慢地;③鸟鸣;④用鞭子打。

2.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②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3.因为它破坏了作者正浓的兴趣,打断了作者丰富的想像。

4.物外之趣:

①鹤唳云端②游山林丘壑③鞭庞然大物;源于生活中:

①夏蚊成雷②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③癞虾蟆捕虫。

5.以一颗爱心和一双慧眼去感受观察人生,从平凡的生活中见出不平凡的情趣(合理即可);6.(清)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8、丛草、虫蚊、土砾凸者、凹者9、癞虾蟆土砾凸者丛草10、略11、略

b、1、同乡他、指文不识如此、像这样穷尽2、

(1)我希望能把主人的书全部通读一遍

(2)先生停下来听我说,请您再谈谈前面的观点(请你支持:

)3、

(1)勤学无烛,穿壁引光读书

(2)与人佣作不求偿,愿读遍主人书。

第四篇:

四年级音乐下册四季童趣教案苏教版

四季童趣

教学目标:

1.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给音乐创作带来了无限生机,本课的几首作品反映了少年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

2.表达少年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

3.让我们热情地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教学重、难点:

通过表演歌曲,理解音乐的风格情趣。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相问好

二、欣赏:

“晓风之舞”

请你们用三种不同的图形,按旋律的顺序排列。

三、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冬季。

2.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一说你喜欢的季节,为什么?

a.喜欢冬季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b.喜欢夏季游泳,穿漂亮的花裙子,放暑假旅游。

c.喜欢春季万物复苏,小树发芽了,草绿了,花开了。

d.喜欢秋季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各种蔬菜、水果大丰收,金色的秋天很美。

四、学习歌曲

1.聆听录音范唱。

2.请同学们说一说歌曲是怎样描绘四季的?

春天→放风筝

夏天→小河湾,抓螃蟹

秋天→长竹杆,打枣摘苹果

冬天→雪撬板去滑雪

3.再次聆听录音范唱,并说出歌曲的演唱速度和情绪。

4.学唱歌曲

(1)用听唱法学习。

(2)逐句聆听教师的范唱,记住歌词,体会情绪。

(3)跟着教师的范唱完整地演唱歌曲。

(4)学生自主、完整地演唱全曲。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5.利用书上的插图作辅助,引导学生们用不同的情绪演唱不同的四个季节,并唱好此首歌曲。

五、为歌曲编创表演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春、夏、秋、冬”,描绘不同季节的四幅图。

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怎样用自己的形体动作、肢体语言来描绘这四个不同的季节。

3.分组展示他们创编的动作。

4.找出四组(按季节)表演贴切的组,随着音乐表演。

5.教师组织学生合作表演:

(1)四组同学表演四个不同的季节。

(2)教师和其他的同学们演唱歌曲。

(3)以《四季童趣》为主题a,组成回旋曲式。

a→春→a→夏→a→秋→a→冬

6.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取长补短。

六、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1.更深地了解了四季不同的特点。

2.学会了一首活泼,欢快情绪的歌曲《四季童趣》。

3.初步了解了回旋曲式,而且是在大家共同合作中学会的。

第五篇:

《童趣》

作者简介

沈复(1763年—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

清代文学家。

著有《浮生六记》。

工诗画、散文。

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

后来到苏州从事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