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技巧立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8891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焊接技巧立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焊接技巧立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焊接技巧立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焊接技巧立焊.docx

《焊接技巧立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焊接技巧立焊.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焊接技巧立焊.docx

立焊的操作技巧

立焊是指沿接头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焊接。

焊缝倾角90°(立向上)、270°(立向下)的焊接位置,称为立焊位置。

立焊由于熔池在重力作用下极易下淌,因此掌握立焊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一、焊接参数

1.影响焊接的工艺参数

焊条电弧焊是用手工操作焊条进行焊接的电弧焊方法,是熔焊中最基本的一种焊接方法。

而优质焊接接头的获得依赖于正确焊接参数的选择,因为它直接影响焊缝的形状、尺寸、焊接质量和生产率。

焊接参数包括焊条直径、电源种类和极性、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和焊接层数等。

适当的电流、合适的焊接速度和电弧长度是保证焊条电弧焊立焊质量的重要参数,其中电流的调节更是重中之重。

2.电流调节

焊机的电流调节一般可根据经验公式I=(35~55)d。

式中I为焊接电流,d为焊条直径,算出一个大概的焊接电流;然后在钢板上进行试焊调整,直至确定合适的电流。

电流大小的经验判定有以下几种:

第一,听响声。

当焊接电流大时,发出“哗哗”的声音,犹如大河流水一样;当焊接电流较小时,发出“沙沙”的声音,同时夹杂清脆的噼啪声。

第二,观察飞溅状况。

焊接电流过大时,电弧吹力大,有较大颗粒的熔液向熔池外飞溅,且焊接时爆裂声大,焊件表面不干净;焊接电流太小时,焊条熔化慢,电弧吹力小,熔渣和熔液很难分离。

第三,观察焊条熔化状况。

焊接电流过大时,在焊条连续熔掉大半根之后,可以发现剩余部分产生发红现象;焊接电流过小时,电弧燃烧不稳定,焊条易粘在焊件上。

第四,看熔池形状。

当焊接电流较大时,椭圆形熔池长轴较长;焊接电流较小时熔池呈扁形;焊接电流适中时,熔池的形状像鸭蛋形。

第五,检查焊缝成形状况。

焊接电流过大时,焊缝熔敷金属低,熔深大,易产生咬边;焊接电流过小时,焊缝熔敷金属窄而高,且两侧与母材结合不良;焊接电流适中时,焊缝熔敷金属高度适中,焊缝熔敷金属两侧与母材结合得很好。

3.调整焊接速度

焊接电流调节适当后,还要有一个合适的焊接速度。

焊接速度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焊缝长度。

焊接速度应该均匀适当,既要保证焊透又要不烧穿,同时还要使焊缝宽度和高度符合图样设计要求。

如果焊接速度过慢,使高温停留时间增长,热影响区宽度增加,焊接接头的晶粒变粗,力学性能降低,同时使变形量增大。

当焊接较薄焊件时,则易烧穿。

如果焊接速度过快,熔池温度不够,易造成未焊透、未熔合、焊缝成形不良等缺陷。

焊接速度直接影响焊接生产率,所以应该在保证焊缝质量的基础上,采用较大的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快焊接速度,以保证在获得焊缝的高低和宽窄一致的条件下,提高焊接生产率。

4.弧长控制

在焊接时,应力求使用短弧焊接。

因为电弧过长会出现电弧燃烧不稳定、易摆动、电弧热能分散、飞溅增多等不良现象,造成金属和电能的浪费。

焊缝厚度小,容易产生咬边、未焊透、焊缝表面高低不平及焊波不均匀等缺陷。

对熔化金属的保护差,空气中氧、氮等有害气体容易侵入,使焊缝产生气孔的可能性增加,使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降低。

立焊操作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生产中常用的由下向上施焊;另一种是采用向下专用焊条进行向下立焊。

针对立焊时液态金属易下淌形成焊瘤,使焊缝成形困难,采取以下解决措施:

①采用小直径的焊条(f4mm以下),使用较小的焊接电流(比平对接焊小10%~15%),这样熔池体积要小,冷却凝固快,可以减少和防止液体金属下淌。

②采用短弧焊接,弧长≤焊条直径,利用电弧吹力托住铁液,同时短弧也有利于焊条熔化金属向熔池中过渡。

③采用合适的操作方法。

焊接时焊条应处于通过两焊件接口而垂直于焊件的平面内,并与焊件成60°~80°。

这样的电弧吹力对熔池有向上的推力,有利于熔滴过渡,并托住熔池。

二、掌握操作姿势

为了便于观察熔池和熔滴过渡情况,操作时可采取手臂有依托和无依托两种姿势。

所谓有依托,臂膀轻轻地贴在上体的肋部或大腿、膝盖位置,比较平稳、省力。

所谓无依托,是把胳臂半伸开或全伸开悬空操作,要靠胳臂的伸缩来调节焊条位置,胳臂活动范围大,但操作难度也较大。

1.握焊钳方法

为便于操作和观察熔池情况,握焊钳方法可适当调整。

有正握法和反握法两种,一般常用正握法。

当遇到较低的焊接部位和难以施焊的位置时,可用正握法,也可采用反握法,根据本人情况灵活掌握。

2.操作方法

第一,挑弧法。

在立焊的操作中,为了控制熔池温度,避免熔池金属下淌,在操作手法上采用了挑弧法和灭弧法。

所谓挑弧法,就是当熔滴脱离焊条末端过渡到熔池后,立即将电弧向焊接方向提起,这时为不使空气侵入,其长度不应超过6mm。

目的是让熔化金属迅速冷却凝固,形成一个“台阶”,当熔池缩小到焊条直径1~1.5倍时,再将电弧移到“台阶”上面,图1为立焊挑弧法在“台阶”上形成一个新熔池,如此不断地重复熔化→冷却→凝固再熔化的过程,就能由下向上形成一条焊缝。

图1:

挑弧法

第二,灭弧法。

就是当熔滴从焊条末端过渡到熔池后,立即将电弧熄灭,使熔化金属有瞬时凝固的机会,随后重新在弧坑引燃电弧。

灭弧时间在开始时可以短些,因为此时焊件还是冷的,随着焊接时间的延长,灭弧时间也要增加,才能避免烧穿和产生焊瘤。

不论用哪种方法焊接,起头时当电弧引燃后,应将电弧稍微拉长,以对焊缝端头稍有预热,随后再压低电弧进行正常焊接。

在焊接过程中,要注意熔池形状,如发现椭圆形熔池的下部边缘有比较平直的轮廓逐渐鼓肚变圆时,表示温度已稍高或过高,应立即灭弧,让熔池降温,避免产生焊瘤,待熔池瞬时冷却后,在熔池处引弧继续焊接。

另外,立对接焊道的接头也比较困难,容易产生夹渣和造成焊缝凸起过高等缺陷。

因此,接头时更换焊条要迅速,采用热接法。

在接头时,往往有铁液拉不开或熔渣、铁液混在一起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更换焊条占用的时间太长,引弧后预热不够以及焊条角度不正确等引起的。

产生这种现象时,必须将电弧稍微拉长一些,并适当延长在接头处的停留时间,同时将焊条角度增大(与焊缝成90°),这样熔渣就会自然滚落下去。

3.运条方法

在运条方法上,施焊第二层(盖面层)焊缝,一般采用锯齿形运条法和月牙形运条法,焊接时要合理地运用焊条的摆动幅度、摆动频率,以控制焊条上移的速度,掌握熔池温度和形状的变化。

无论采用哪种运条方法,焊条摆动到两侧时都要停顿或上下摆动,即两侧稳弧停顿,中间快,均衡熔池温度,并使两侧良好熔合。

三、结语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要掌握好焊条电弧焊立焊的操作技能,关键是焊接电流要调整适当,并掌握合适的焊接速度和电弧长度,控制熔池温度,避免下淌,运条要平稳均匀。

这是焊条电弧焊立焊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