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某学校艺术社团日前在校园宣传展板上,介绍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引发同学们的关注。
艺术家们用这样的“奇葩”方式组合,是“奇妙”还是“奇怪”?
交响乐演绎鲁迅作品
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创作了交响乐《鲁迅》,以《社戏》为序曲,共有《闰土》《阿Q》《祥林嫂》等九个乐章,演绎鲁迅的文学作品。
京剧韵白朗诵古诗词
在《朗读者》节目中,京剧名家王佩瑜用京剧韵白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种新奇的朗诵形式,令人眼前一亮;不少年轻人也从中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_____________。
大型杂技剧《神话》借助杂技特有的肢体语言,讲述关于天地开辟、万物起源的中华创世神话。
该剧编导表示:
“杂技为神话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及想象空间。
”
(1)由此同学们又想到了一些现象,其中属于艺术类“奇葩”组合的两项是( )
A. 昆曲《牡丹亭》融入电子音乐
B. 维也纳交响乐团来到上海演出
C. 路边的电话亭变身书刊阅览亭
D. 苏州评弹弹唱《威尼斯商人》
E. 中华武术和西洋拳击同场竞技
(2)细心的同学发现材料中遗漏了一个小标题,请你拟一个供社团选用。
(3)社团组织同学们讨论:
艺术家们用这样的“奇葩”方式组合,到底是“奇妙”还是“奇怪”?
请说出你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2.阅读以下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医生有点愠怒地看了杨光一眼:
“你这个同志,有话不会小点声说?
你知道吗?
这是……”他压低了声音,说出了那个全军都敬爱的人的名字,然后解释地说道:
“他病得很厉害哪;昨天开了一夜的会,刚才又发起高烧,人都昏迷了。
”“什么,周副主席?
”杨光立时惊住了。
对于这位敬爱的首长,杨光不但知道,还曾亲眼看见过。
在遵义战役之前,这位首长曾经亲自到他们团作过战斗动员。
在部队开上去围攻会理的时候,连队在路边休息,他也曾亲眼看见周副主席和毛主席、朱总司令一道,跟战士们亲切交谈。
可是,现在竟然病倒在草地上。
而他,却在首长赶去卫生部救治的路上,拦住了他的担架……他惶惑地望着担架,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了。
(1)此语段出自的课文,作者是______,体裁是______,和《七根火柴》一样都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背景来塑造红军战士的形象。
(2)医生“愠怒”的原因是什么?
(3)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
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句写出来。
(4)概括杨光“亲眼看见”的周副主席的事迹。
(不超过15个字)
(5)分析“竟然”的表达作用和“惶惑”的原因。
“竟然”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惶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最后一次家长会
①儿子小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家长会,是我参加的。
②七点整,家长陆陆续续到齐,签到后,找到自己孩子的座位,依次坐下。
看得出,大家都是精心打扮了,衣服都比较光鲜得体。
签到的时候,有的家长彬彬有礼,有的家长细微谨慎。
其中有一位家长言行举止与众不同,惹得其他家长对她投来无数恶厌的眼光。
只见她一见老师,开口就一句,“老师,难怪许玉成绩那么差,就是因为你们把她安排在最后!
”说完拿起笔刷刷刷签完名,随手将笔一扔,昂首挺胸迈开大步朝第二组离讲台最近的位置走去,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屁股就坐了下去。
此情此景,稍微有点素质的家长,无不摇头。
③会是七点半开。
时间到了,老师示意众家长安静,门轻轻关上,老师清了清嗓子,正准备开口时,刚关上的门又轻轻地开了。
只见一中年男人,满身尘土出现在门口,脸上带着微笑,用广东普通话一个劲地对老师说着抱歉的话。
声音不大,却吸引了所有家长的眼光;只见他穿着一件已经褪色的蓝色工衣,上面有斑斑点点的各色油漆;裤子全是灰尘,一只吊着,一只垂着,穿着雨靴,上面沾满泥浆。
一看,就知道刚从建筑工地赶来。
④“这位家长,请问你的孩子是……”“我是王志浩的爸爸!
”“哦……”老师露出惊讶的表情。
“请问老师,我坐哪儿?
”看着满满一教室的家长,一时找不到座位的王志浩的爸爸问到,教室里一阵笑。
“就是你右侧的那个空位!
”说完,老师又回头对王志浩的父亲说,“麻烦您签个到,这儿有笔!
”只见王志浩的父亲拿着笔,一脸的惶恐,把签到本转了个360度,也不知道如何下笔。
⑤老师以为他找不到王志浩的名字,立马用手指出来,并说道,“您就签在这儿。
”“老,老师,我,我不识字……”王志浩的父亲把头压得很低很低。
教室又发出一阵笑声。
“哦,没事,没事,我代签吧,您请回到王志浩的座位。
”
⑥“诸位家长,今天这个家长会,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次家长会,感谢诸位家长一直以来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天呢,就长话短说,我知道,所有家长都关心自己孩子的成绩,‘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今天的会,就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家长上台来,讲述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与心得。
”
⑦教室里一阵骚动,老师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
“现在请许昊杰的家长上台来……”许昊杰的家长讲完,连续有两个家长上台讲了自己教育子女的经验,无什么新意,无非是自己如何严格的管孩子,让孩子多做作业,帮孩子请家教……
⑧当老师请王志浩家长上台时,一时叽叽喳喳声不绝的教室,一下子鸦雀无声。
这太出乎人的意料了,他如此寒碜,他的孩子,怎么会成绩如此优秀?
⑨只见王志浩父亲不自然的弯腰站了起来,走出来的时候,一不小心,踢倒了板凳,发出清脆的声音,连说了几声对不起,赶紧将凳子扶正,缓慢的走上了讲台。
“嘿嘿嘿……”王志浩父亲笑了几声,眼睛不敢直视坐在下面的家长。
⑩“王志浩是我们班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他的数学成绩,一直排在第一名,这孩子相当刻苦,从不迟到,与每个同学都玩得好,现在请大家安静,听王志浩家长说说他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
⑪“经,经验我说不上,我就是喜欢看我孩子做作业;每天收工之后,不管多累,我都会坐在儿子旁边看他做作业。
”志浩父亲停了一下,看了一眼老师,老师微笑的示意他继续。
“有一天,儿子问我,爸爸,你天天坐在我旁边看我做作业,这作业你看得懂吗?
我说,我看不懂。
儿子又问我,爸爸,你既然看不懂,你怎么知道我是会做还是不会做?
我说,如果我儿子做得很快,拿起笔,刷刷刷,我就知道这题目会做、很好做;如果我儿子要开风扇,要喝水,我就知道,这题目难做。
”教室相当安静,一根针掉在地上,估计都听得到。
⑫“我是做建筑工的,平时忙得很,要说教育,真没花时间教育他,也就是平时与他聊聊天,孩子每次看我挑石头,挖泥巴的时候,我就与孩子聊聊天。
我说,儿子,你想不想像主席那样出国?
儿子说想。
我说,那你就好好读书罗。
儿子点点头。
我抬头看了看我亲手盖的高楼,我又问他,儿子,想不想住高高的,大大的,漂亮的房子?
儿子点点头。
我说,那你就好好读书罗。
我没读过书,字也不识一个,找不到深的道理教育孩子,只能在做工的时候,看到什么,就与儿子聊什么,看到儿子不停地点头,我就很开心,我一开心,就喜欢抚摸儿子的头。
儿子喜欢蹲在我旁边,看我做事,有时,还给我递一杯水;我很少给儿子零花钱,几乎不给,所以呢,我儿子不会上网,更不会进网吧,也不会到外面乱买东西吃,大把时间在家做家务,有时,还帮我洗衣服。
我们做建筑工的,四海为家,工地在哪儿,家就在哪儿,说经验,我真没什么经验,我就是喜欢与孩子呆在一起,喜欢看他做作业,喜欢摸他的头,喜欢问他……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把我儿子教育得这么好,这么懂事,你们辛苦了!
”说完,他向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
⑬这一躬,深深的震撼了在座的全体家长的心灵。
(1)通读全文,请在横线上填写家长们的情感变化。
(每空填写一个词)
看到王志浩家长一身民工打扮, ;
听到老师让王志浩家长发言, ;
听完王志浩家长作报告, 。
(2)第④节中王志浩的父亲亮明身份后,老师面露“惊讶”,下文哪一句话解释了“惊讶”的原因?
(3)请对第②节划线句作评析。
(4)读完文章后,你认为王志浩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5)像本文这样叙述父子两代人的作品还有很多。
鲁迅先生也写过父子间的很多往事,读《朝花夕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 《父亲的病》里,两位名医费尽心力医治父亲,父亲虽然最终不治,但我痛苦之余,也在两位医生的影响下,决定长大学医。
B. 《五猖会》里,我非常想去看五猖会,但父亲要求我看之前先把书背完,我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便一心一意读书,不再想着去看五猖会了。
C. 《二十四孝图》里,因为“家景正在坏下去”,担心父亲学“郭巨”,将我埋了,所以我至今对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全盘否定,深恶痛疾。
D. 《狗·猫·鼠》里,我喜欢隐鼠,其实源于父亲给我说过的墨猴。
隐鼠和墨猴一样,可以舔尽砚上的余墨,这让我惊喜非常。
4.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选文是《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
“也无怪他们疑惑”中“他们”是谁?
(2)选文中提到的“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什么?
5. 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文后的三道题。
【甲】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最讨厌的是她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身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乙】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
“看来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上帝说:
给你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去吧!
年轻的时候,我夸耀过这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
你睡吧!
还早着呢……”
“我不想睡!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像一根弦。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
你小点声说!
”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
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
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1)(甲)文段选自《 》,作者是
(乙)文段选自《 》,作者是
(2)试简要分析【甲】段,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描写阿长?
【乙】段作者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外祖母的形象?
(3)对【甲】【乙】文段中出现的两位女性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位,请简要说明理由。
(100字左右)
6.根据以下片断,回答问题。
(A)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
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
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
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
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
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B)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
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
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如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
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
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
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
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
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
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1)联系原著内容,你如何理解(甲)段划线语句?
(2)A段写祥子意气风发,B段写祥子萎靡不振。
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述三件导致祥子萎靡不振的事。
7.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一)
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
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
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地进城去。
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
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
(二)
成岗一惊,突然站起来。
他明白这是出现了敌人!
在这时候,要想保全印刷机关和印刷品,是不可能的,如果自己逃命,也许可能,但他不能这样,也根本不想这样。
此刻成岗需要做的,是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能让来找自己的同志和党的组织受到任何损失!
他立刻拉开夜里用来遮灯光的窗帘,然后轻轻推开了窗户,把一把经常放在储藏室里备用的扫帚,小心地挂到窗口外面的那颗钉子上去——有了这个暗号,来找他的同志,远远地就可以发现危险的警号,不会再进厂里来。
(1)文段
(一)选自《骆驼祥子》,作者________。
(2)请联系文段
(一)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祥子在前后性格有什么变化?
(3)文段
(二)选自________(作者)的小说《________》。
(4)请再写一个与成岗有关的情节:
________。
8.课内阅读与理解,回答相关问题。
①我把我对于祖国的这些感触用音乐写下来,像我把生活中的痛楚用音乐写下来一样。
我渐渐把脱离内容的技巧,用来诉说内心的痛苦,诉说祖国的被压迫。
初到法国的时候,还有艺术家的所谓“慎重”,一个作品要花上一年的工夫,像小提琴及钢琴合奏的《索拿大》,我就花了八个月。
但以后,我觉得不能这样了。
我写自以为比较成功的作品《风》的时候,正是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
我住在一间七层楼上的破小房子里,门窗都坏了,巴黎的天气本来就比中国南方冷,冬夜又刮大风,我没有棉被,觉也睡不成,只得点灯写作,哪知风猛烈吹进来,煤油灯(我安不起电灯)灭了又灭。
我伤心极了,我打着战,风穿过门窗,猛烈嘶吼,我的心也跟着猛烈撼动。
一切人生的苦、辣、辛、酸、不幸,都汹涌起来。
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于是借风述怀,写成了这个作品。
以后,我又把对祖国的思念写成《游子吟》《中国古诗》和其他的作品。
②他觉得自己也像是跌进了那冰冷的洪流中,怎么挣扎也抓不到一件可以依附的东西。
他坐了起来,听窗外风声猛烈地嘶叫。
这是寒冷的巴黎少有的酷冷天气。
冷不防一扇窗页被吹落地上,窗页上的玻璃哗啦啦啦摔成碎块,桌上的谱纸被吹得满屋飞舞。
他用床单堵上了窗户,但仍旧没有办法止住那从缝隙中不断钻进来的寒流。
他点着煤灯,灯火在凛冽的冷风威胁下也不断熄灭。
疲倦和困顿一点也没有了。
这正是长夜沉沉,人们睡意方酣的时候,他却十分清醒,仿佛冷风吹走了头脑中一切浑浊的障碍,一霎时间变得非常空旷、冷漠。
(1)第①段是冼星海留学巴黎时创作《风》的经过,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写出三部即可
(2)读完第①段作者创作《风》的经过,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发?
(3)用一句名言来表达你读完第①段后的感想。
(4)第②段是冼星海的学生马可在《心血凝成的作品》中写冼星海创作《风》的经过的文字,同样一个内容,写法却不同,请从内容、体裁、表达方式等方面,比较探究一下两段的异同。
答题时只从其中两方面分析即可。
9.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
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
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
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②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
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
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③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只有那些盲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
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
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这些天赋。
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④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
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
⑤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
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
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
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⑥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
如果我仅仅凭借触觉就能得到那么多的快乐,那么凭借视觉将会有多少美展现出来啊!
可是,那些有眼睛的人显然看得很少。
对于世界上充盈的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万花筒般的景象,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也许人类就是这样,极少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渴望那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
在光明的世界中,视觉这一天赋才能,竟只被作为一种便利,而不是一种丰富生活的手段,这是多么可惜啊!
⑦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
“如何使用眼睛”。
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⑧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
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1)上文选自《 》作者 。
(2)第②③段中加线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这”指 ;“这样”指 。
(3)在第⑦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目的的理解。
10.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五猖会》片段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
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
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
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
据有考据癖的人说:
这就是五通神。
然而也并无确据。
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
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
“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
“生于太荒”呵!
……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