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控制定时闹钟.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4203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片机控制定时闹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单片机控制定时闹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单片机控制定时闹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单片机控制定时闹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单片机控制定时闹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片机控制定时闹钟.docx

《单片机控制定时闹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控制定时闹钟.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片机控制定时闹钟.docx

单片机控制定时闹钟

摘要

本设计是定时闹钟的设计,由单片机AT89C51芯片和LED数码管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电路,构成的一个单片机电子定时闹钟。

电子钟设计可采用数字电路实现,也可以采用单片机来完成。

数字电子钟是用数字集成电路构成的,用数码管显示“时”,“分”,“秒”的现代计时装置。

若用数字电路完成,所设计的电路相当复杂,大概需要十几片数字集成块,其功能也主要依赖于数字电路的各功能模块的组合来实现,焊接的过程比较复杂,成本也非常高。

若用单片机来设计制作完成,由于其功能的实现主要通过软件编程来完成,那么就降低了硬件电路的复杂性,而且其成本也有所降低,所以在该设计中采用单片机利用AT89C51,它是低功耗、高性能的CMOS型8位单片机。

片内带有4KB的Flash存储器,且允许在系统内改写或用编程器编程。

另外,AT89C51的指令系统和引脚与8051完全兼容,片内有128B的RAM、32条I/O口线、2个16位定时计数器、5个中断源、一个全双工串行口等。

AT89C51单片机结合七段显示器设计的简易定时闹铃时钟,可以设置现在的时间及显示闹铃设置时间,若时间到则发出一阵声响,进—步可以扩充控制电器的启停。

设计内容包括了秒信号发生器、时间显示电路、按键电路、供电电源以及闹铃指示电路等几部分的设计。

采用四个开关来控制定时闹钟的工作状态,分别为:

K1、设置时间和闹钟的小时;K2、设置小时以及设置闹钟的开关;K3、设置分钟和闹钟的分钟;K4、设置完成退出。

课设准备中我根据具体的要求,查找资料,然后按要求根据已学过的时钟程序编写定时闹钟的程序,依据程序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了仿真试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复修改源程序,最终得到正确并符合要求的结果。

设计完成的定时闹钟达到课程设计的要求,在到达定时的时间便立即发出蜂鸣声音,持续一分钟。

显示采用的六位数码管电路,如果亮度感觉不够,可以通过提升电阻来调节,控制程序中延迟时间的长短,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

也可以改蜂鸣器为继电器,通过控制继电器从而进一步扩展的来控制一些家电开关。

 

1概述  4

2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  5

2.1总体设计  5

2.2系统时钟电路设计  5

2.3系统复位电路的设计  5

2.4 闹钟指示电路设计  6

2.5电子闹钟的显示电路设计  6

3软件设计  7

3.1概述  7

3.2主模块的设计  7

3.3基本显示模块设计  8

3.4时间设定模块设计  8

3.5闹铃功能的实现  9

4.Proteus软件仿真  12

5课程设计体会  14

参考文献  15

附1:

源程序代码  16

附2:

系统原理图  26

 

1概述

本设计是定时闹钟的设计,由单片机AT89C51芯片和LED数码管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电路,构成的一个单片机电子定时闹钟。

定时闹钟设计可采用数字电路实现,也可以采用单片机来完成。

定时闹钟是用数字集成电路构成的,用数码管显示“时”,“分”,“秒”的现代计时装置。

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功能强、通用性好、特别是它能耗低、价格便宜、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和使用方便等独特的优点,所以单片机现在广泛的应用到家用电器、机电产品、儿童玩具、机器人、办公自动化产品等领域。

所以在该设计中采用单片机利用AT89C51,它是低功耗、高性能的CMOS型8位单片机。

片内带有4KB的Flash存储器,且允许在系统内改写或用编程器编程。

另外,AT89C51的指令系统和引脚与8051完全兼容,片内有128B的RAM、32条I/O口线、2个16位定时计数器、5个中断源、一个全双工串行口等。

AT89C51单片机结合七段显示器设计的简易定时闹铃时钟,可以设置现在的时间及显示闹铃设置时间,若时间到则发出一阵声响,进—步可以扩充控制电器的启停。

设计内容包括了秒信号发生器、时间显示电路、按键电路、供电电源以及闹铃指示电路等几部分的设计。

采用四个开关来控制定时闹钟的工作状态,分别为:

K1、设置时间和闹钟的小时;K2、设置小时以及设置闹钟的开关;K3、设置分钟和闹钟的分钟;K4、设置完成退出。

课设准备中根据具体的要求,查找资料,然后按要求根据已学过的时钟程序编写定时闹钟的程序,依据程序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了仿真试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复修改源程序,最终得到正确并符合要求的结果。

设计完成的定时闹钟达到课程设计的要求,在到达定时的时间便立即发出蜂鸣声音,持续一分钟。

显示采用的六位数码管电路,如果亮度感觉不够,可以通过提升电阻来调节,控制程序中延迟时间的长短,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

也可以改蜂鸣器为继电器,通过控制继电器从而进一步扩展的来控制一些家电开关。

2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

2.1总体设计

电子闹钟应包括秒信号发生器、时间显示电路、按键电路、供电电源以及闹铃指示电路等几部分。

按键功能说明:

K1,设置时间和闹钟的小时;K2,设置小时以及设置闹钟的开关;K3,设置分钟和闹钟的分钟;K4;设置完成退出。

电子闹钟的系统框图如下所示:

图1

电子闹钟的主电路指的是图1中虚线框内部分,主要涉及到CPU电路和按键按钮电路。

主机的设计具体地说有:

1)系统时钟电路设计;2)系统复位电路设计;3)按键与按钮电路设计;4)闹铃声指示电路设计。

2.2系统时钟电路设计

对于时间要求不是很高的系统,只要按图进行设计就能使系统可靠起振并稳定运行。

但由于原理图中的C1、C2电容起着系统时钟频率微调和稳定的作用,因此,在本闹钟系统的实际应用中一定要注意正确选择参数(30±10PF),并保证对称性(尽可能匹配),选用正牌厂家生产的瓷片或云母电容,如果可能的话,温度系数要尽可能低。

实验表明,这2个电容元件对闹钟的走时误差有较大关系。

2.3系统复位电路的设计

智能系统一般应有手动或上电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的实现通常有两种方式:

1)RC复位电路;2)专用μP监控电路。

前者实现简单,成本低,但复位可靠性相对较低;后者成本较高,但复位可靠性高,尤其是高可靠重复复位。

对于复位要求高、并对电源电压进行监视的场合,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了上电按钮电平复位电路。

2.4 闹钟指示电路设计

闹铃指示可以有声或光两种形式。

本系统采用声音指示。

关键元件是蜂鸣器。

蜂鸣器有无源和有源两种,前者需要输入声音频率信号才能正常发声,后者则只需外加适当直流电源电压即可,元件内部已封装了音频振荡电路,在得电状态下即起振发声。

市场上的有源蜂鸣器分为3V、5V、6V等系列,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要。

闹钟电路是用比较器来比较计时系统和定时系统的输出状态,如果计时系统和定时系统的输出状态相同,则发出一个脉冲信号,再和一个高频信号混合,送到放大电路驱动扬声器发声,从而实现定时闹响的功能。

其电路设计参见系统原理图。

2.5电子闹钟的显示电路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了6位数码管显示电路。

在6位LED显示时,为了简化电路,降低成本,采用动态显示的方式,6个LED显示器共用一个8位的I/O,6位LED数码管的位选线分别由相应的P2.0~P2.5控制,而将其相应的段选线并联在一起,由一个8位的I/O口控制,即P0口。

译码显示电路将“时”、“分”、“秒”计数器的输出状态菁七段显示译码器译码,通过6位LED七段显示器显示出来。

到达定时电路时根据计时系统的输出状态产生一脉冲信号,然后去触发一音频发生器实现闹铃。

校时电路时用来对“时”、“分”、“秒”显示数字进行校对调整的。

3软件设计

3.1概述

软件设计的重点在于秒脉冲信号的产生、显示的实现、以及按键的处理等方面。

基于软件的秒脉冲信号通常有延时法和定时中断法。

延时法一般采用查询方式,在延时子程序前后必然需要查询和处理的程序,导致误差的产生,因此其秒脉冲的精度不高;中断法的原理是,利用单片机内部的定时器溢出中断来实现。

例如,设定某定时器每100ms中断1次,则10次的周期为1s。

本系统中所使用的晶振频率为12MHZ。

3.2主模块的设计

主模块是系统软件的主框架。

结构化程序设计一般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自上而下”法的核心就是主框架的构建。

它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程序最终的功能的多少和性能的好坏。

本系统的主模块的程序框图如下图2所示:

图2

3.3基本显示模块设计

基本显示模块设计的重点是由显示代码取得相应的段码,显示段码数据的并行发送,高精度的计时工具大多数都使用了石英晶体振荡器,由于电子钟,石英表,石英钟都采用了石英技术,因此走时精度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不需要经常调校,数字式电子钟用集成电路计时时,译码代替机械式传动,用LED显示器代替显示器代替指针显示进而显示时间,减小了计时误差,这种表具有时,分,秒显示时间的功能,还可以进行时和分的校对,片选的灵活性好。

程序流程如图3所示。

 

关显示以免显示抖动

 

通过串口将时分秒数据传入数码管

 

打开显示

 

图3

3.4时间设定模块设计

时间设定模块的设计要点是按键的去抖处理与“一键多态”的处理。

即只涉及4个键完成了6位时间参数的设定。

软件法去抖动的实质是软件延时,即检测到某一键状态变化后延时一段时间,再检测该按键的状态是否还保持着,如是则作为按键处理,否则,视为抖动,不予理睬。

去抖中的延时时间一般参考资料多描述为10ms左右,实际应用中,应大于20ms,否则,会导致按一次作多次处理,影响程序正常执行。

“一键多态”即多功能键的实现思想是,根据按键时刻的系统状态,决定按键采取何种动作,即何种功能。

其流程图如下图4所示:

 

图4

3.5闹铃功能的实现

闹铃功能的实现涉及到两个方面:

闹铃时间设定和是否闹铃判别与相应处理。

闹铃时间设定模块的设计可参照时间设定模块,这里着重阐述闹铃判别与处理模块的设计问题。

闹铃判别与闹铃处理的关键在于判别何时要进行闹铃。

当时十位、时个位、分十位、分个位中任一位发生改变(进位)时,就必须进行闹铃判别。

译码显示电路将“时”、“分”、“秒”计数器的输出送到七段显示译码驱动器译码驱动,通过六个七段LED显示器显示出来。

闹铃电路根据计时系统的输出状态产生一脉冲信号,然后加上一个高频或低频信号送到放大电路驱动蜂鸣器发声实现报时。

校时电路是直接加一个脉冲信号到时计数器或者分计数器或者秒计数器来对“时”、“分”、“秒”显示数字进行校对调整。

其流程图如下所示:

图5.1

考虑到实用性,在该电子钟的设计中修改定时或调整时间时采用了闪烁,而且以定时20组闹钟。

在编程上,首先进行了初始化定义了程序的入口地址以及中断的入口地址,在主程序的开始定义了一组固定单元用来存储计数的秒,分,时以及定时时间的序号等。

在显示程序段中主要进行了闪烁的处理,采用定时器中断置标志位,再与位选相互结合的方法来控制调时或定时中的闪烁。

时,分,秒显示则是用了软件译码(查表)的方式,再用了一段固定的程序段进行进制转化。

初始化之后,用中断方式对其计数,计数的同时采用了定时器比较的方法,比较当前计数时间与定时时间是否相等,若相等则将闹铃标志位置数。

由于定义了定时闹钟组,在这里采用中断组次,每中断一次比较一组闹钟,避免了一次比较中断时间过长,影响下次中断时间。

显示之后查询闹铃标志位是否与前面所置数相等,若相等则响铃。

为了避免响铃影响显示,采用了每显示几屏以后在显示程序中出现脉冲,驱动喇叭,不会影响显示。

之后用查询方式对按键进行判断,若有键按下,则进行软件延时消抖,避免了抖动引起的干扰,执行相应的定时,选时或调时程序段。

对当前时间或定时时间修改后又返回到最初的显示程序段,如此循环下去。

4.Proteus软件仿真

本次课程设计所采用的程序调试软件为wave6000集成调试软件,所采用的仿真软件为protus6prof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