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基础过关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定心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1905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6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态变化基础过关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定心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物态变化基础过关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定心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物态变化基础过关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定心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物态变化基础过关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定心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物态变化基础过关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定心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态变化基础过关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定心卷》.docx

《物态变化基础过关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定心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态变化基础过关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定心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态变化基础过关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定心卷》.docx

物态变化基础过关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定心卷》

第三章物态变化

基础过关卷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

6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第Ⅰ卷答题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一、选择题:

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分度值为0.01℃;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2.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38℃和39℃,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是38℃,乙的体温是39℃;

B.甲的体温低于38℃,乙的体温是39℃;

C.甲的体温不高于38℃,乙的体温是39℃;

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

3.图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都不正确

4.深秋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

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冰的形成

6.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被100ºC水蒸气烫伤比被100ºC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要放热

B.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C.夏天的傍晚,草叶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

D.舞台上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形成的气体

7.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凝华后升华;D.先升华后凝华

8.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9.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10.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瓶装液化气主要是通过降温的方式液化的;

B.冰箱冷藏室利用冷凝管内制冷剂熔化吸热来制冷的;

C.广州市是沿海城市,春季经常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最近家中的地板很潮湿,甚至连天花板都挂满了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D.去年冬天,天气寒冷,好多地区的树枝上都出现了“雾淞”的美景是凝固现象

11.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B.严冬,玻璃窗外壁结了一层冰花,这些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

C.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12.如图是小勇做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后,根据记录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加热3min后停止了加热;

B.沸腾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供热不足;

C.AB段水平线表明水沸腾过程吸热而不升温;

D.OA段斜线表明水的实际温度与加热时间成正比

13.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B.严冬,玻璃窗外壁结了一层冰花,这些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

C.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14.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B

C

D

A.“飘渺的雾”是气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化现象;D.“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

15.如图所示为寒冬出现的四个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

口中呼出的“白气”

冰冻的衣服晾干

玻璃上的“冰花”

河面上的冰块

16.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B.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D.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17.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18.如图是小明研究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进行)。

根据图象可知:

这种晶体的名称是,液态时名称是,加热2分钟物体处于状态,加热8分钟时,此物质的温度是℃。

19.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20.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时从人体吸热(填物态变化名称);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遇冷液

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100℃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减小而降低。

21.如图所示,是反映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

图乙中的物质为态。

某物质由图甲的状态直接变为图丙的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这一过程相同的是(填序号)。

①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②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可看到有“白气”冒出;

③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蔫。

22.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经过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选择:

“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三、实验探究题(14分)

23.(6分)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  ℃;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分析图乙可知,萘在AB段状态的比热容  (填“大于”、“等于”、“小于”)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

(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24.(8分)小聪按图甲所示的装置组装器材,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2分)小聪首先回顾了温度计的使用要求:

温度计的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

(2)(6分)下表是实验中他记录的一组数据,根据数据在乙图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水的沸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第三章物态变化

基础过关卷(解析版)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

6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第Ⅰ卷答题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一、选择题:

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分度值为0.01℃;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答案】C。

【解析】水银体温计也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制成的,它的分度值是0.1℃,由于体温计中间有一弯曲的小细管,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但在使用之前,必须把体温计水银柱甩回到原始状态。

由此可知,此题正确答案是C。

2.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38℃和39℃,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是38℃,乙的体温是39℃;

B.甲的体温低于38℃,乙的体温是39℃;

C.甲的体温不高于38℃,乙的体温是39℃;

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体温计独特的缩口结构使缩口上面玻璃管中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中,要使升到玻璃管中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中,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

若没有甩就直接测体温,则其温度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即能测出高于38℃的人体温度,而不能确定甲的温度是38℃,故选C。

3.图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都不正确

【答案】B。

【解析】对温度计进行读数时,要求视线和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保持相平;从图中给出的几种情况看,B正确。

故选B。

4.深秋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

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答案】A。

【解析】在寒冷的北方,滴水成冰是经常看到的现象,水是液体,冰是固体,由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是凝固;凝固时,物体要放热。

从以上四种答案可知,正确的是A。

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冰的形成

【答案】A。

【解析】冰雪消融的物态变化是熔化,是固态变为液体的过程,此过程要吸热;露珠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此过程要放热;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小冰晶的过程,是凝华,凝华要放热;冰的形成是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凝固时要放热。

故此题答案是A。

6.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被100ºC水蒸气烫伤比被100ºC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要放热

B.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C.夏天的傍晚,草叶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

D.舞台上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形成的气体

【答案】A。

【解析】被100ºC水蒸气烫伤比被100ºC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要放热,是正确的。

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而不是汽化现象,故B错。

夏天的傍晚,草叶的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而不是熔化形成的,故C错。

舞台上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下降,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形成的,故D错。

正确答案是A。

7.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凝华后升华;D.先升华后凝华

【答案】A。

【解析】洗热水澡时,洗澡间内存在大量水蒸气,水蒸气遇温度较低的玻璃会液化成小水滴吸附在玻璃上,形成雾状,玻璃模糊不清,这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当洗完过一段时间后,玻璃上的雾气逐渐蒸发,镜面慢慢又清晰起来。

所以,这个变化过程是先液化,后汽化。

故,正确答案是A。

8.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答案】B。

【解析】A:

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干冰是极易升华的物质,我们知道,物质升华时要吸热,所以利用干冰吸热降温,对食物保鲜是常见的生活现象;此题利用干冰升华而不是汽化,故此说法错误。

B:

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此说法正确,冰块放在食材上,会慢慢融化,同时融化吸热,可以给食材降温;超市里卖水产品地方到处可见,故此说法正确。

C:

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此说法错误的是“利用水的升华”,应该是利用水的汽化,故此说法错误。

D:

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此题的说法错误在于:

液化是放热过程,不是吸热,故此说法错误。

正确答案是B。

9.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答案】D。

【解析】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这是正确的。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此种说法是正确的。

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钨丝直接升华吸附在灯泡上的现象,是升华现象,故此种说法正确。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不是汽化现象,故此种说法错。

本题答案是D。

10.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瓶装液化气主要是通过降温的方式液化的;

B.冰箱冷藏室利用冷凝管内制冷剂熔化吸热来制冷的;

C.广州市是沿海城市,春季经常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最近家中的地板很潮湿,甚至连天花板都挂满了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D.去年冬天,天气寒冷,好多地区的树枝上都出现了“雾淞”的美景是凝固现象

【答案】C。

【解析】瓶装液化气主要是通过降温的方式液化的是错误的,瓶装液化气主要是通过增大压强使其液化的,故A错。

冰箱冷藏室利用冷凝管内制冷剂熔化吸热来制冷的,此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冷凝剂不是固态,故冷凝剂的物体变化不是融化,故B错。

广州市是沿海城市,春季经常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最近家中的地板很潮湿,甚至连天花板都挂满了水珠,这是液化现象;这种说法正确,潮湿的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吸附在地板或天花板上;故C正确。

去年冬天,天气寒冷,好多地区的树枝上都出现了“雾淞”的美景是凝固现象;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雾凇”属于凝华现象,不是凝固现象,故D错。

正确答案是C。

11.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B.严冬,玻璃窗外壁结了一层冰花,这些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

C.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答案】B。

【解析】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故A的说法正确;严冬,玻璃窗内壁(不是外壁)结了一层冰花,这些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花,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这种说法是错的,B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此题答案是B。

12.如图是小勇做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后,根据记录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加热3min后停止了加热;

B.沸腾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供热不足;

C.AB段水平线表明水沸腾过程吸热而不升温;

D.OA段斜线表明水的实际温度与加热时间成正比

【答案】C。

【解析】由图像可知,给水加热到沸腾用了3分钟时间,继续加热水温不变,维持沸腾过程进行。

水的沸点是99℃,不足100℃是因为大气压强较小的原因。

由此可知,此题正确答案是C。

13.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B.严冬,玻璃窗外壁结了一层冰花,这些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

C.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答案】B。

【解析】A:

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这些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花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

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是B。

14.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B

C

D

A.“飘渺的雾”是气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化现象;D.“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

【答案】C。

【解析】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如图所示为寒冬出现的四个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

口中呼出的“白气”

冰冻的衣服晾干

玻璃上的“冰花”

河面上的冰块

【答案】B。

【解析】A、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故A错误。

B、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固态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B正确。

C、玻璃窗上有的“冰花”,是固体的小冰晶,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故C错误。

D、河面上的冰块,是河水凝固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6.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B.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D.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

【答案】C。

【解析】霜和雪都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雾和露都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17.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答案】热胀冷缩;37.8。

【解析】

(1)温度计、体温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由图可知,体温计的玻璃管中的液面对应的刻度比37℃多了8个小格,故示数为37℃+8×0.1℃=37.8℃。

故答案为:

热胀冷缩;37.8。

18.如图是小明研究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进行)。

根据图象可知:

这种晶体的名称是,液态时名称是,加热2分钟物体处于状态,加热8分钟时,此物质的温度是℃。

【答案】冰、水、固液共存、100ºC。

【解析】此题是用图像研究物态变化的题目。

首先要根据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确定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晶体的变化图像有固定熔点或温度不变的一段变化过程,非晶体则没有。

由此可知,此物质是晶体。

此物质在0ºC以下是固态,0ºC开始熔化,熔化过程持续时间是3分钟,这3分钟固液共存;当物质温度到100ºC时,开始汽化,此时气液共存。

所以,此题答案是:

冰、水、固液共存、100ºC。

19.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答案】:

60、不会、60。

【解析】两种液体的混合液体,加热时,其沸点等于沸点低的液体沸点;沸腾时,液体中发生激烈的汽化现象,此时液体的温度不变;如此铁球的温度会和液体温度相同。

所以,此题答案是:

60、不会、60。

20.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时从人体吸热(填物态变化名称);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遇冷液

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100℃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减小而降低。

【答案】汽化、水蒸气、压强。

【解析】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汽化时从人体吸收热量;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

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100℃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压强减小而降低。

故,答案为:

汽化、水蒸气、压强。

21.如图所示,是反映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

图乙中的物质为态。

某物质由图甲的状态直接变为图丙的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这一过程相同的是(填序号)。

①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②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可看到有“白气”冒出;

③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蔫。

【答案】液;升华;①。

【解析】①观察图示,图甲中分子排列紧密有规则,是固态;图丙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是气态;图乙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间隙比图甲大,比图乙的小,没有规则,是液态。

②因为图甲是固态,图丙是气态,物质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