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1781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6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资料.docx

《九年级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资料.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资料.docx

九年级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资料

九年级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专题:

物质的鉴别

一.鉴别的原则:

1.先用物理方法,后用化学方法。

2.先活泼后懒惰。

3.先共性后个性。

二.鉴别的操作方法:

1.给物质编号(如果是固体的,先将它溶于水配制成溶液)

2.要各取少许而不能在原溶液中进行鉴别实验。

3.如一种溶液要做两次以上的鉴别实验,则要分别再取少许溶液。

三.常见物质的鉴别

1.气体类物质的鉴别

气体

鉴别方法

现象

反应方程式

H2

将气体点燃后用烧杯罩住火焰,并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气体可燃、烧杯内有小液滴、石灰水不变

CO

气体可燃、烧杯内没有小液滴,石灰水变浑浊

CH4

气体可燃、烧杯内有小液滴、石灰水变浑浊

O2

伸入带火星

的木条

木条复燃

CO2

通入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2.其它几类常见物质的鉴别

物质

鉴别方法

现象

结论

反应方程式

盐酸和可溶

性盐酸盐

滴入AgNO3后再滴加稀HNO3

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一定含有Cl―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硫酸和可溶

性硫酸盐

滴入可溶性钡盐后再滴加稀HNO3

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一定含

有SO42-

H2SO4+BaCl2=BaSO4↓+2HCl

Na2SO4+Ba(NO3)2=BaSO4↓

+2NaNO3

碳酸盐类

加酸后把产生的气体通如石灰水

产生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一定含

CO32-

Na2CO3+2HCl=2NaCl+H2O+CO2↑

CO2+Ca(OH)2=CaCO3↓+H2O

铵盐类

滴入可溶性碱后用湿润石蕊试纸检测气体

产生的气体使石蕊试纸变蓝

一定含

NH4+

NH4NO3+KOH=NH3↑+H2O+KNO3

NH3+H2O=NH3·H2O

酸类

滴入石蕊

石蕊变红

一定含

有H+

测定PH数值

PH<7

碱类

滴入指示剂

石蕊变蓝

酚酞变红

一定含

OH-

测定PH数值

PH>7

四.练习精选

1.可以任意选择试剂的鉴别题

(1).现有五种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HCl、H2SO4、NaCl、Ba(OH)2、NaOH。

怎样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2).有四瓶无色溶液,分别是溶液Na2SO4、Na2CO3、NaCl、NaHCO3,都已失去标签,如何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2.限用一种试剂的鉴别题

(1).现有KOH、H2O、H2SO4三杯无色的液体,请用一种试剂把它们鉴别出来?

(2).有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溶液,分别是AgNO3、Na2CO3、NaCl,试用一种试剂将它们一、一鉴别?

(3).下列四组物质中不能用一种试剂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CaCl2、Mg(NO3)2、ZnSO4B.HNO3、KOH、NaCl

C.K2CO3、BaCl2、KNO3D.KCl、Na2CO3、Cu(NO3)2

3.不用其它试剂的鉴别题

(1).现有失去标签的五种溶液,分别是KCl、Ba(NO3)2、FeCl3、MgSO4、NaOH,要求不另加试剂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2).下列各组物质中,不用任何其它的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MgCl2、NaOH、HCl、KClB.KCl、Ba(NO3)2、KOH、HNO3

C.CuSO4、NaCl、NaNO3、BaCl2D.BaCl2、Na2SO4、Na2CO3、HCl

(3).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溶液,它们是:

FeCl3、NaCl、HCl和NaOH,请设计出不用其它试剂,鉴别它们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预计产生的现象

结论

1.

2.

3.

第二专题:

物质的推断

【结构型的推断题】:

一.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

1.记住1—20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会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2.记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记住原子中“三数”的相等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知道原子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

带正电不显电性带负电

5.一般情况下,原子变成离子后,最外层是达到稳定结构的,并且得失电子的数目等于元素化合价的数质。

6.氢原子的结构特征:

⑴.电子数最少的原子;⑵.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的原子;⑶.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原子⑷.原子核中不含有中子的原子⑸.阳离子是质子的原子

二、例题解析

例1.有A、B、C、D、E五种微粒,均可用表示,试填下表:

序号

A

B

C

D

E

X的值

8

微粒带电情况

2个单位正电荷

电中性

一个单位负电荷

在化合物中

的化合价

-2价

+1价

微粒的类型

阳离子

原子

例2.某化合物由原子核电荷数均少于18的A、B、C三种元素组成,A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

B3+有二个电子层,C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第一层的三倍,又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

试推断。

①.A元素名称为:

B为:

②.B3+的结构示意图为:

③.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反应类型的推断题】:

一.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

1.能依据名称或化学式判断物质的类别。

2.掌握金属活动顺序表的意义。

3.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4.化合反应的一般规律:

⑴.单质+O2氧化物

⑵.酸性氧化物+H2O酸(生成的酸必须是可溶性酸才能反应)

⑶.碱性氧化物+H2O碱(生成的碱必须是可溶性碱才能反应)

5.典型的八个反应要熟记:

⑴.Cu2(OH)2CO32CuO+CO2↑+H2O⑵.2KClO32KCl+3O2↑

⑶.2KMnO4K2MnO4+MnO2+O2↑⑷.2HgO2Hg+O2↑

⑸.2H2O2H2↑+O2↑⑹.CaCO3CaO+CO2↑

⑺.Cu(OH)2CuO+H2O⑻.2Fe(OH)3Fe2O3+3H2O

6.置换反应的一般规律

⑴.H2+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H2O

⑵.C+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CO2↑

⑶.CO+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CO2↑(注:

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⑷.金属单质+酸盐+H2↑

运用条件:

①.金属要排在H元素之前(且K、Ca、Na除外)

②.酸不包括浓H2SO4和HNO3

⑸.金属单质+盐新金属单质+新盐

运用条件:

①.金属单质的活动性要比盐中金属元素的活动性强

②.盐必须是能溶于水的盐

7.熟习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和发生的条件

①.有水生成

②.有气体生成三条中具备其中一条

③.有沉淀生成

二.例题解析

1.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AgNO3、Zn(NO3)2、Cu(NO3)2三种物质。

为了分离并回收金属银和铜,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推断:

固体X是:

固体Y是:

滤液B是:

2.物质A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的变化

试推断:

(1).A是:

(2).①的方程式:

(3).②还可能发生的方程式:

3.根据下列化合物与单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回答:

化合物甲+单质X=单质Y+化合物乙(其中Y是红色固体)

①.若乙是浅绿色溶液,则X是:

.

②.常温下若乙为气体,则X是:

③.常温下若甲为固体,乙为液体,则X是:

 

【性质类型的推断题】:

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1.准确记住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2.特征溶液的一般规律:

①.蓝色溶液:

含有Cu2+离子的溶液(如CuSO4、Cu(NO3)2、CuCl2〖绿色〗等)

②.棕黄色溶液:

含有Fe3+离子的溶液(如Fe2(SO4)3、FeCl3、Fe(NO3)3等可溶性铁盐)

③.浅绿色溶液:

含有Fe2+离子的溶液(如FeSO4、FeCl2、Fe(NO3)2可溶性亚铁盐)

3.特征沉淀:

①.蓝色沉淀Cu(OH)2

②.红褐色沉淀Fe(OH)3

③.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BaSO4和AgCl

4.碳酸盐遇到酸都会产生CO2气体,CO2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常用作建筑材料的物质:

6.常见固体物质的颜色:

⑴.黑色:

CuO、Fe3O4、MnO2、C(木炭)⑵.红色:

Cu、HgO、Fe2O3

⑶.紫黑色:

KMnO4、淡黄色:

S(硫黄)⑷.银白色:

Al、Mg、Fe

⑸.绿色:

Cu2(OH)2CO3⑹.蓝色:

CuSO4·5H2O、Cu(OH)2

二.例题解析:

1.有A、B、C、D四种化合物,已知A是硝酸盐,B是酸、C是碱、D是某三价金属硫酸盐,它们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①.A+B→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②.B+C→NaCl+H2O③.D+C→红褐色沉淀

推断:

A、B、C、D各是什么物质:

A、B、C、D、。

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分别是CaCO3、Na2SO4、KNO3、Cu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做实验得如下结果:

①.将此固体粉末放到水中,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②.该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NO3。

从实验可判断,该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3.A、B、C、D代表四种化合物,他们是Na2CO3、MgCl2、Ba(OH)2、H2SO4。

这四种化合物相互作用时的主要实验现象如下:

⑴.A+B→白色沉淀⑵.A+D→无色气体⑶.B+C→白色沉淀

⑷.B+D→白色沉淀⑸.C+D→白色沉淀

试推断:

A是:

B是:

C是:

D是:

4.(2006年云)某同学对一种白色固体化合物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通过对比分析,该同学得出如下结论:

(1).气体C的化学式是:

(2).固体A中如不含H元素,其名称是,它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得化学方程式为:

;固体A中如含有H元素,则A物质的名称是:

,该物质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

(3).含固体A(不含H元素)的某种农家肥在农业生产上经常使用,施用该物质的主要作用是(填序号)()

A.促农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B.促农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C.促农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

5.(2008云)某固体混合物M,可能含有Na2SO4、NaCl、NaN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为确定混合物M的可能组成,设计了下列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物M中一定不含,一定含有。

(2).上述实验不能肯定混合物M中是否含有NaCl,原因是:

如果要确认混合物M中是否含有NaCl,实验操作步骤是:

第三专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除杂)

一.概念辩析:

1.分离:

几种物质经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分离后,各自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提纯:

只要求把杂质除去,杂质不要求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二.分离、除杂的原则:

1.不增原则:

除去杂质的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

2.不变原则:

除去杂质的过程中不能改变主要成分的组成

3.易分原则:

反应后的产物要易与主要成分分离,最好能转化为气体或沉淀。

三.除杂的常用方法:

(一).物理方法:

除杂方法

运用条件

运用举例

过滤法

难溶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泥沙水的净化

蒸发结晶法

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从氯化钠溶液中提取氯化钠固体

冷却结晶法

两种可溶性固体的分离。

运用条件: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个随温度的变化大,另一个的随温度变化小。

除去硝酸钾中含有的少量氯化钠

 

(二).化学方法:

除杂方法

除杂原理

运用举例(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沉淀法

让杂质和某种试剂反应生成沉淀后过滤除去

KNO3(KCl):

可选用—AgNO3

思考?

KNO3(NaCl)还能用AgNO3?

气化法

让杂质和某种试剂反应生成气体后自动逸出

NaCl(Na2CO3):

可选用—HCl

思考?

NaCl(K2CO3)还能用HCl?

置换法

让杂质和某种试剂反应除去杂质

FeSO4(CuSO4):

可选用—Fe粉

思考?

为什么不用Mg粉?

加热法

让杂质分解为气体逸出或转化为主要成分

CuO〔Cu2(OH)2CO3〕:

可直接加热除去

思考?

CuO〔CaCO3〕加热就可以除去吗?

四.例题解析:

1.怎样除去下列气体中混有的杂质气体(括号内是杂质),填写相应的试剂和装置的编号。

(1).可供选择的装置图:

 

(2).可供选择的试剂:

①.浓H2SO4②.NaOH溶液③.石灰水④.碱石灰(NaOH和CaO)

⑤.灼热的铜粉⑥.灼热的CuO⑦.灼热的木炭粉

(3).练习问题(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①.CO2(CO)可选用的装置,应选用的试剂。

②.CO2〔O2〕可选用的装置,应选用的试剂。

③.H2〔H2O和HCl〕选用的装置是和;可选用的试剂是和。

④.CO〔CO2〕可选用的装置,应选用的试剂。

2.如何除去下列括号中的杂质,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NaCl(BaCl2)试剂:

反应方程式:

;

⑵.KNO3(KCl)试剂:

反应方程式:

;

⑶.NaNO3(CuSO4)试剂:

反应方程式:

3.在提纯含有CaCl2的食盐的实验中,回答下列问题:

⑴.将样品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再加入X物质(过量),加入的X是,检验

X是否过量的方法是:

⑵.过滤,在滤液中加入Y物质(过量),加入的Y应是:

,要加过量的

Y物质的理由是:

,有关的化学反应方

程式:

4.粗盐中常含有:

CaCl2、MgSO4等杂质,可加入过量的NaOH、BaCl2、Na2CO3溶液和适量的稀

盐酸,除掉杂质精制得精盐,则所加这四种物质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Na2CO3、BaCl2、HCl、NaOH②.NaOH、BaCl2、Na2CO3、HCl

③.BaCl2、Na2CO3、NaOH、HCl④.NaOH、Na2CO3、HCl、BaCl2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第四专题:

图像题

一.历年中考图像题:

1.(2003年)在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关于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X轴)与生成沉淀的质量(Y轴)关系正确的是:

()

 

A.B.C.D.

2.(2004年)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一定量稀硫酸的有关性质,并绘制成如下几种图像,其中不正确的是:

()

 

A.B.C.D.

二.解题方法:

1.明确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意义

2.明确图象的起点、折点、顶点、终点所处的位置的意义,特别是转折点的意义。

3.明确图象的变化趋势

三.图象题的种类及解析:

(一).关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问题:

1.用相同质量的Zn、Mg分别和足量的H2SO4反应,则下图符合反应情况的图象是:

()

 

A.B.C.D.

2.等质量的Mg、Al、Zn、Fe四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H2SO4溶液起反应,生成H2的质量(Y)与金属质量(X)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意,则a、b、c、d分别是:

()

A.Mg、Al、Zn、Fe

B.Fe、Mg、Al、Zn

C.Al、Mg、Zn、Fe

D.Zn、Fe、Mg、Al

3.下图表示四种相应的操作过程,其中图象与操作过程一致的是:

()

①.分别加热相同质量的KClO3和KMnO4。

②.相同质量的Mg和Zn分别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制取H2。

③.加热KClO3制氧气。

④、在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锌粉。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物质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

序号

A

Cu、Zn混合物

稀盐酸

B

硫酸和硫酸钾混合液

NaOH溶液

C

盐酸和硫酸混合液

BaCl2溶液

D

生锈的铁钉

盐酸

(二).有关溶解度的变化问题:

1.下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0℃时,X、Z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Z大于X大于Y。

C.10℃时Y物质的溶解度是10克

D.将一定质量Z的饱和溶液从20℃升高到40℃时,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右图表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大小关系是:

②.在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

液各W克,当温度升高到在t2℃时,

有晶体析出的是:

没有晶体

析出的是:

3.(2008年云21)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

地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问题:

(1).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地溶解度

由大到小地顺序为:

(2).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相交,交点表示的意义是:

 

(3).在室温时,将盛有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试管各两支分别放入盛有冰水或热水的烧杯中。

根据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图试管内所表示现象正确的是:

(填序号)

 

A.B.C.D.

(三).关于溶液组成变化的图象问题:

1.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水中不断加入食盐粉末同时加以搅拌,能正确表示加入食盐的质量(X)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a%关系的图象是:

()

 

2.将一定质量分数的KCl溶液V毫升逐渐加水稀释,下列图象中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四).有关溶液的PH变化的图象问题:

1.往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至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变化图象正确的是:

()

 

A.B.C.D.

2.将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则溶液的PH与所加水的体积(V)关系正确的图是:

()

 

A.B.C.D.

(五).有溶液导电能力的问题:

1.右图是表示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试解释如下问题:

①.由A到B溶液导电性减弱的原因?

②.B点表示什么?

③.由B到C溶液导电性增强的原因?

第五专题:

中考新题型

【信息题】:

一.概念了解:

信息题是指题中提供了课本中没有,平时教学中也没有出现过的一段文字、图表、图像或数据等信息,依据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实例创设的新情景题。

二.信息题的分类及解法:

(一).信息直露型—(阅读后可直接利用信息解题或模仿求解)

1.苏丹红1号是一种工业原料,其化学式为(C12H12N20),作为食品添加剂会引发癌症,有关苏丹红1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B.苏丹红1号中C、H、N原子个数比为3:

3:

5

C.苏丹红1号中C、H、N元素质量比为36:

3:

70

D.苏丹红1号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

2.某化工厂以食盐、水为主要原料,可生产多种化工产品。

(1).以食盐和水为反应物,经过电解获得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氯气溶于水,有一部分氯气跟水发生如下反应:

Cl2+H2O=HCl+HClO(次氯酸)写出氯气通入石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

3.物质的某些性质可能有利于人类,也可能不利于人类。

请仿照示例填写下表:

物质

有利的一面(或用途)

不利的一面

示例:

氧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使金属氧化而生锈

氢气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信息隐蔽型—(一般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才能运用)

1.已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型体”,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素异型体的是:

()

A.液氢、氢气B.金刚石、石墨C.冰、干冰D.SO2、SO3

2.某学生在网上学习时获得信息:

在沙漠高温灼烤下,沙粒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钙会发生反应:

CaCO3CaO+CO2↑,含有这类沙粒的“沙尘暴”可中和酸雨,请回答。

(1).“沙尘暴”中能中和酸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2).若该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则中和酸雨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②.。

【开放题】:

一.概念了解:

开放题是指答案具有“不确定性”或者“条件不唯一”或者“解题方法多样化”的试题。

二.开放题的分类及解法:

(一).条件开放型

1.有人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发生了爆炸,请分析爆炸的可能原因?

 

2.有人把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一瓶收集了CO2的集气瓶中振荡,结果没有出现浑浊的现象,请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二).结论开放型

1.有一瓶气体,他是由H2、CO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用它进行以下实验:

①.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未出现沉淀;②.在导管口将气体点燃,气体安静然烧。

火焰呈蓝色,用一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壁出现水珠,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用化学式回答问题:

⑴.气体中一定没有:

⑵.气体的组成可能是(有几种就填几种,可不填满)

①.②.③.

④.⑤.⑥.

2.某校环保小组监测到一个造纸厂仍向河水中排放无色碱性污水,请你根据碱的两条不同性质,设计两个实验来证明。

⑴.;

⑵.。

3.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具体填写①—④中有关物质的用途。

并以此为列,再写出另外两种实例。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

②.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做:

③.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做:

④.氢氧化钙可以跟酸起中和反应,在农业上常用来:

⑤.;

⑥.。

【实验方案评价题】:

一.概念了解:

对某个实验的过程或结论进行评价的题目,叫实验方案评价题。

一般以“方案可行的是”、“方案中哪个最好”来提问

二.实验方案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