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表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1611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表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表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表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表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表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表格.docx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表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表格.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表格.docx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表格

课时学案

教学内容

1、基本形体切挖

课时

1

总第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基本形体,了解什么是切挖。

过程和方法

通过赏析生活用品构造特点,结合所学切挖方法完成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形体切挖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不同形状物体的切挖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切挖的方法创造出新造型。

教学方法

设计

教学用具

切挖作品,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前置性学习检查5分钟

展示几种常见的几何形体,圆柱体、六面体、球体、圆锥体等,说出它们的名字。

它们都是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的实物。

找出生活中和这些形体相类似的物品。

学生思考、回答。

自主学习

10分钟

1、展示图片:

学生欣赏悉尼歌剧院、央视大楼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图片。

  学生思考:

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形体组成的?

2、分析讨论:

我们看了凳子、沙发、汽车等物品后,分析怎样才能使这个基本形体变成这件生活用品?

如何用切、挖等方法将一个基本形体制作成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一切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由简单的形体来概括,简单的形体通过切、挖,从而变成复杂的形体。

3、教师演示:

学生观摩并思考,老师用的是什么材料,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制作出这件作品。

4、学生练习作业要求:

根据自己带的材料,发挥想象,创作一件作品。

要求在造型上有变化,有新意。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工具。

合作探究

10分钟

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摆放到指定位置。

2、学生自评互评,进行组内、组间评价交流,选出各小组优秀作品。

3、请优秀作品作者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创作心得。

当堂训练

15分钟

各小组收拾整理,保持桌面及教室整洁。

适当了解下节课内容,提前准备好所需工具材料。

作业

课后作业:

采用切挖的方法,做一件雕塑作品。

 

前置性作业:

预习第2课。

 

板书设计

1、基本形体切挖

基本形体的某一部分切除挖空,新造型,空间想象力造型能力。

教学后记

课时学案

教学内容

2点的集合

课时

1

总第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

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过程和方法

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点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点的组合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和谐的色彩。

教学方法

设计绘画

教学用具

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

前置性学习检查5分钟

请你猜猜我是谁?

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

那么你看到了什么?

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

点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大家先来欣赏几张世界名画。

欣赏比较:

1、《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修拉法国新印象派画家。

2、《纳蒂布港》西涅克  法国新印象派创始人之一。

3《牧羊女》米勒  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学生比较欣赏,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

点彩派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自主学习

10分钟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可以得出:

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点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正方形是点;花园里开放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也是点;距离足够远的话人是点,汽车是点,甚至房屋也是点……出示图片,清学生再次辨析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析,可以看出:

点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比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欣赏图片,看看色点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

欣赏图片,了解点的排列方法与效果。

合作探究

10分钟

2、欣赏作品,感受点的魅力。

1)《殉教者》希腊  马赛克镶嵌壁画小块的马赛克由点及面,追求绘画的效果。

2)《蜡染》  苗族民间工艺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生动灵活。

3)《黑屋顶》吴冠中  中国当代艺术大师把房屋屋顶、窗户概括成不同形状的点,组成一幅形式感很强的画面。

《山水》  黄宾虹  中国当代国画大师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变化万千,还概括的表现了各种物象。

4)《构成》维克托•瓦萨里  法国由圆圈圆点组成具有惊人视错觉的瞬间效果。

5)《星月夜》梵•高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的感觉,增强流动效果。

《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  法国米罗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

当堂训练

15分钟

3、学生创作练习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

以不同的点为造型元素,采取各种工具和材料,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作品。

不同的工具可以表现不同的点。

欣赏课本P4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题材不限。

作业要求:

用点的画法进行临摹或创作。

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作业

课后作业:

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张贴到展示板上。

2、小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3、各小组优秀作品大比拼。

优秀作品的作者说说自己的创意与绘制过程中的感受。

4、评出最佳作品

 

前置性作业:

下节课准备

 

板书设计

2点的集合

斑点,点点小花,星星用点创造图画

教学后记

课时学案

教学内容

2点的集合

课时

1

总第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

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过程和方法

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点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点的组合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和谐的色彩。

教学方法

设计

教学用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前置性学习检查5分钟

欣赏图片欣赏一组马赛克镶嵌壁画  西方美术史学家认识最早的镶嵌画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西亚的美索布达亚平原上,苏美尔人是这种艺术的始祖。

但是镶嵌工艺真正得到广泛发展是古代欧洲的意大利半岛。

公元313年,在君士坦丁堡的米兰颁布基督教合法以后,各地开始大兴教堂,几乎在教堂所有的穹顶、墙上布满了基督教壁画,由于镶嵌艺术在平面中耐久的原因使其成为基督教教堂壁画的首选。

点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的形式多样,色彩各异。

自主学习

10分钟

每一块马赛克都是一个漂亮的色点,成千上万个马赛克组成了色点的海洋,成千上万的色点构成气势宏大的镶嵌壁画,让人赞叹!

我们能不能做出这种效果的装饰画,用来美化我们的居室,美化我们的校园呢?

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想法,我们身边有没有可用的材料?

彩纸剪贴、植物种子粘贴、蛋壳粘贴、彩色石子粘贴……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搜集身边常见的可用来制作色点装饰画物品。

点的形式表现点的集合效果方法很多,可以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点画方法。

合作探究

10分钟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蛋壳画。

先了解制作的步骤、技巧。

1、蛋壳要先洗净晾干,特别是蛋壳内的薄膜要撕去。

在白纸上画出喜欢的图案。

然后把图形拷贝到彩色卡纸上,卡纸的颜色要深一些。

2、用小毛笔蘸胶水涂在卡纸上,胶水要涂的厚,但不要涂太大面积。

然后掰一小块蛋壳放在胶水上。

用镊子把蛋壳压碎,把蛋壳按照设计的图形排好。

蛋壳的裂纹可大可小,关键是边缘一定要对齐。

3、注意色彩的搭配,不同的部位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蛋壳粘贴。

衣服上蛋壳的可以用稍大的碎片。

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蛋壳镶在中间。

4、为了使画面色彩效果更丰富,我们还可以用彩色水笔勾边,按着蛋壳碎片的形状上色。

用彩色水笔整理画面,嘴巴处可以用深浅的红色涂出丰富的层次。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制作步骤,学生观看了解,了解制作技巧。

当堂训练

15分钟

1、利用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来表现作品。

2、运用合理的色彩关系使画面丰富、和谐。

学生可以单独完成练习,也可以两人合作完成。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

作业

课后作业:

1、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展示板上,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胜作品。

2、组间对优胜作品互评。

选出最佳作品若干幅,作者谈谈创意,感受。

3、教师点评

 

前置性作业:

预习第3课。

 

板书设计

2点的集合

不同形状的点组合成不同的作品

 

教学后记

课时学案

教学内容

第3课远去的路

课时

2

总第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并能运用所学视觉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副有路的风景画。

过程和方法

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教学重点

绘画或拼贴一副以鹿为主题,具有视觉现象的风景画。

教学难点

通过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路,懂得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

教学方法

绘画

教学用具

铅笔彩色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前置性学习检查5分钟

我们可以轻易地在画纸上画出上下左右,而要画出真实的前后关系则显得困难重重。

远古时候,画家一直为无法表现真实的空间关系而苦恼。

埃及壁画中世纪绘画绘画是一件神奇的事,一旦你掌握了一定的透视技巧,就可以在平面的画纸或画布上表现出具有深远感的三维空间效果。

看教师演示。

教师可用一到两分钟快速在黑板上演示一幅有行道树的远去的马路速写,引起学生好奇。

(只看效果,先不分析规律)

自主学习

10分钟

了解规律,欣赏名画  展示一幅具有明显远近效果的马路照片。

我们经常走在马路上,看到的情景是否和这张图片相同?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近处马路到了远处有没有变化?

马路两旁的树木有没有变化?

路上的行人远近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

一学生到屏幕前指出看到的现象。

合作探究

10分钟

教师总结:

近宽远窄,近高远低,总的来说就是近大远小。

看画家如何画远近关系。

  欣赏法国画家西斯莱《塞夫勒道路》霍贝玛《米德哈尼斯的林荫道》  结合名画欣赏,说说画家表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欣赏课本P7最上方四幅马路效果图,看看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眼前的公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当堂训练

15分钟

表现远去的路。

作业

课后作业:

观察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

 

前置性作业:

寻找远去的路的绘画题材。

 

板书设计

第3课远去的路

景物近大远小、近宽远窄。

教学后记

课时学案

教学内容

第3课远去的路

课时

2

总第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

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教学重点

绘画或拼贴一副以鹿为主题,具有视觉现象的风景画。

教学难点

通过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路,懂得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

教学方法

设计

教学用具

剪刀、胶水、双面胶等工具。

教学过程

前置性学习检查5分钟

学生练习  练习要求:

运用所学知识,画一条有视觉现象的远去的路。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自主学习

10分钟

欣赏回顾:

1、《塞夫勒道路》《米德哈尼斯的林荫道》2、学生优秀作品  说说其中的视觉现象。

二、欣赏优秀的拼贴画作品  学生欣赏,说说其中的视觉现象。

作者成功利用了材料的哪些特点?

学生欣赏回答。

教师小结:

色彩搭配,材料的肌理效果。

合作探究

10分钟

学生练习要求:

根据自己准备的物品,拼贴一幅右路的风景画。

合理利用材料的色彩与肌理美感。

  先用铅笔在画纸上确定草图,让后剪、贴,完成。

  学生分组练习,可2—3人一小组,自由结合,合理分工。

教师辅导。

当堂训练

15分钟

作品展示、评价。

1、评价要求:

1)、能否表现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

2)、能否合理构图,是否合理利用材料自身的特点(色彩、肌理)。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总结。

作业

课后作业: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眼前的公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前置性作业:

预习第4课。

 

板书设计

第3课远去的路

绘画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教学后记

课时学案

教学内容

第四课:

线与造型

课时

1

总第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线是艺术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

过程和方法

运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的线表现各种头发。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和体验线的特性及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各种线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教学难点

认识和了解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特性及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设计

教学用具

教师教学用书、中外优秀绘画名作、学生作品图片。

教学过程

前置性学习检查5分钟

1.播放课件《球的运动轨迹》。

思考:

把球的运动轨迹连接,最终能形成什么?

2.教师归纳小结:

线是点的运行轨迹。

与点和面相比较,线是最活跃、最富于变化最有个性的表现元素。

3.出示中国画线描图片。

引导学生说说图中主要是用什么来表现画面的?

教师小结:

看来线是表现造型的主要手段。

这节课就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线与造型”。

(教师出示课题——《线与造型》)

自主学习

10分钟

1.线和我们的生活也是分不开的。

出示生活中跟线有关的图片。

2.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其他和线有关的场景?

3.组内交流:

通过刚才的欣赏和交流,你发现线有哪些特点呢?

线的特点:

直线曲线粗线细线长线短线波浪线折线4.课件出示艺术家作品观察后说说艺术家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线的?

合作探究

10分钟

5.教师小结:

线的组合:

水平垂直倾斜水平波浪垂直拆线自由组合有规则的排列:

整齐、有秩序,富有节奏的美感。

(出示图片)自由性的组合:

自由、优美、富有创造性。

在创作时,根据物象的特性,启发引导学生可抽象地表现画面。

(出示抽象作品图片)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生活中的线条,其实我们人的身体上也有线条,最明显的就要属头发啦。

6.多媒体出示不同发型的图片,用头发作比喻,直发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鬈发又有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戴假发演示。

7.教师找学生作模特,然后简单演示怎样画人物,如何用不同的线表现不同的发型,并板书绘画步骤。

8.学生看教材第11页“表现人物头发的学生作品”,拓展学生创作思维。

当堂训练

15分钟

发展阶段现在老师给大家当一回模特,请同学们给老师设计一款发型,看谁是最优秀的设计师。

(学生动手尝试用不同的线来表现人物头像,提出可以画自己的同学,画时重点表现人物的头发。

作业

课后作业: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说说谁画得更好,头发画得怎么样,还应该怎么改进。

评选出优秀设计师。

 

前置性作业:

从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发现不同类型的线。

 

板书设计

第四课:

线与造型

线有方向性,有表情,还有性格。

直线坦率——

曲线活泼——

线有长短,粗细——

教学后记

课时学案

教学内容

5风景写生

(1)

课时

2

总第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风景构图知识,远,中,近景的处理方法和树木的表现方法

过程和方法

学习铅笔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懂得如何区别主次进行概括.抓住重点,分清层次,能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

运用构图知识和铅笔画技法,画一幅以树木为主的风景画

教学难点

怎样表现和处理好以树为主的风景画的质感和空间感

教学方法

绘画设计

教学用具

风景写生的范图

教学过程

前置性学习检查5分钟

组织教学

自主学习

10分钟

风景画欣赏导入.展示许多风景写生的范图,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揭示课题,《风景写生》,板书

合作探究

10分钟

老师:

请用你自己学过的美术知识对这幅画进行评析.(学生发言踊跃,通过发言复习了透视,构图知识.)老师:

自然界处处存在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和表现.(老师继续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学生:

原来我们经常生活的校园画出来也这么美呀!

我也要画一画我们的校园.课堂外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当堂训练

15分钟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

课后作业:

作业展示,展示学生优秀作业,请其他学生来点评,指出画的好的地方和还欠缺的地方.

 

前置性作业:

了解线描风景写生的表现方法。

 

板书设计

5风景写生

(1)

生活中的美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

教学后记

课时学案

教学内容

风景写生

(2)

课时

1

总第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观察,学会取景,并运用钢笔淡彩的表现方法画一幅风景写生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过程和方法

在校园内选定一处有特色的简洁面层次分明的景物供学生写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

表现生活美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钢笔速写的基本技法和用表现物体的质感及特征.

教学难点

学习钢笔速写的基本技法和用表现物体的质感及特征.

教学方法

设计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钢笔淡彩风景作品和示范用品.

教学过程

前置性学习检查5分钟

1,钢笔淡彩作品分析,指导学生从作品的选材,构图,表现方法等去认识大自然的迷人景色,激发学生绘画兴趣;认识钢笔也是绘画工具,知道本课是要求用钢笔淡彩作风景画练习.

自主学习

10分钟

分析钢笔淡彩的特点:

"钢笔淡彩"是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线为主,色彩辅之.A,用钢笔勾出风景画稿.B,淡淡的涂上水彩色.C,着色以固有色为主.3,绘画方法教师示范全过程)

(1)取景(运用取景框或用双手做框,选取美的构图.

(2)用铅笔定位置(画面应有前,中,远景,把主要景物放在中景里,使画面层次多,立体感强.)(3)用钢笔线条进行刻画.(4)着色.用固有色薄涂.

合作探究

10分钟

学生集队到指定的地点写生,教师指导取风景,提醒学生注意透视现象,本节课完成用钢笔描绘风景的大体效果.

当堂训练

15分钟

讲评对构图好,层次分明,形象较准确的作业给予表扬。

作业

课后作业:

自制一个取景框,注意主体突出,线条组织疏密有序。

 

前置性作业:

预习第6课。

 

板书设计

风景写生

(2)

把美丽的景色留在我们的图画纸上。

教学后记

课时学案

教学内容

第六课让剪影动起来

课时

1

总第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过程和方法

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教学重点

了解剪影人物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剪影表演

教学方法

绘画制作

教学用具

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前置性学习检查5分钟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自主学习

10分钟

(1)第一步:

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

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

装上木棍。

合作探究

10分钟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

(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当堂训练

15分钟

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

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作业

课后作业:

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前置性作业:

预习第7课。

 

板书设计

第六课让剪影动起来

制作剪影用制作的剪影人物进行表演。

教学后记

课时学案

教学内容

7、漂浮的画

课时

1

总第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方法-吸附法。

过程和方法

分析观察生活中的“肌理”,了解PPT中美丽风景肌理形成的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肌理的美感,体会制作的快乐,展示学生的艺术个性。

教学重点

如何帮助学生感受肌理的美,并运用吸附法制作简单的肌理作品。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制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

设计

教学用具

扁平盛水容器、油漆、汽油,竹签,白纸等

教学过程

前置性学习检查5分钟

出示3幅自然风景图片,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神奇魅力。

提问:

图片美在哪里?

有哪些景物的存在而让你感到美丽。

总结:

每幅图片都由不同的点,线,面所组成,再加以漂亮的颜色搭配,而正是这种和谐的美丽让人身心愉悦。

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模仿,“制造”出这种效果呢?

自主学习

10分钟

1、演示:

在玻璃试瓶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随后滴入几滴油漆,让学生观察油漆和水之间的变化。

  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

  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还有的在水中漂浮。

  说明:

这个演示是为了让学生看清油漆和清水之间的变化过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兴趣。

  注意:

油漆中必须加入适量的汽油才会产生较满意的飘浮效果。

提问:

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记录下油漆和水之间美妙的变化呢?

(绘画、照片等)

合作探究

10分钟

(板书)出示课题:

  ——漂浮的画  肌理的自然属性:

  广义的意义:

“肌理”是某种物体上的纹理、质感,如树皮的纹理、质感,大理石的纹理、质感等等。

  狭义的意义:

它是绘画、雕塑等艺术创造所特有的形象化语言,如各种笔触、斧凿的痕迹、画面上的纹理等等。

  注意:

平时我们画画都是在纸上完成的,上了颜色万一画错了也很难修改了,今天我们要在水里画画,好处是哪里画错了,哪里不好看我们都可以修改,最后用纸把水面上的“画”吸附下来。

当堂训练

15分钟

示范:

教师示范油漆吸附法:

用油漆倒入盛满清水的扁平容器中,用棒稍加搅动,在需要化开的地方滴上几滴汽油稀释,用纸吸附在水面上,完全吸附后小心取出,即可制作出一幅肌理作品。

  说明:

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以下几点会造成不同肌理的吸附效果:

  1、汽油稀释的量:

  加入汽油的量多,油漆滴入水面成散点状。

加入的汽油量过少,油漆成凝结团状。

2、水所处的状态:

  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