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1404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D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TD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TD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TD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TD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D笔记.docx

《TD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D笔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D笔记.docx

TD笔记

1、呼吸效应:

用户数的增加使覆盖半径收缩。

用户数显著增加时,用户产生的自干扰呈指数级增加。

采用联合检测及智能天线技术减弱呼吸效应。

2、2000年5月TD正式成为3G标准。

3、语音、视频电话由CS域提供,FTP、WEB浏览等业务由PS域提供。

4、RNC之间接口Iur,NodeB与RNC接口Iub。

RNC与核心网接口Iu。

由于TD使用硬切换,RNC之间的Iur接口通常不实现。

WCDMA要实现软切换必须有Iur口,否则只能采用硬切换。

UE和UTRAN接口Uu口。

5、下行使用扩频因子16或1,上行1、2、4、8、16。

6、TD关键技术:

智能天线、联合检测、时分双工、上行同步、接力切换、动态信道分配、软件无线电、功率控制

7、TD特色业务:

可视电话、可视电话补充、视频留言、视频会议、视频共享、多媒体彩铃、高速无线上网。

8、CRNC:

控制NodeB的RNC被称为该NodeB的CRNC。

控制

切换时:

SRNC:

与CN连接,为UE提供资源的RNC叫SRNC。

交换

DRNC:

与CN没有连接,为UE提供资源的RNC叫DRNC。

在RNC之间迁移时:

原来的SRNC被称为SourceRNC,将要成为SRNC的RNC被称为TargetRNC。

9、NodeB主要功能:

扩频,调制,信道编码以及解扩,解调,信道解码,还包括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相互转化等功能。

10、UE开机时,首先需要与基站建立下行同步,下行同步建立后启动上行同步过程。

上行同步过程的实现通过随机接入过程来完成,上行同步过程涉及到上行同步信道UpPCH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11、TD工作频段:

1880-1920、2010-2025、补充频段2300-2400MHz,每5M有3个频点,155/5*3=93个频点

12、软切换有利有弊,有利于反向链路,以牺牲前向链路的容量为代价来提高反向链路的覆盖。

有可能同时占用两个基站的功率和码资源。

13、下行导频时隙由长为64chips的SYNC_DL序列和32chips的保护间隔组成,时长75us,由此可算出TD码片速率1.28Mcps。

上行导频时隙由长为128chips的SYNC_UL序列和32chips的保护间隔组成。

时长125us.保护时隙75us,96chips。

由保护时隙时长可算出理论最大覆盖半径:

Rmax=((7510310)/2=11.25km。

14、TD与GSM空中接口区别

15、

16、

17、初始小区搜索过程需要确定下行同步码、扰码、基本训练序列码、控制帧周期。

18、接力切换:

使用上行预同步技术。

在切换过程中,终端从源小区接收下行数据,向目标小区发送上行数据,即上下行通信链路先后转移到目标小区。

19、训练序列作用:

上下行信道估计、功率测量、上行同步保持。

20、Uu口从底向上分接入层、非接入层。

接入层为非接入层提供服务,接入层主要包括物理层、MAC/RLC层和RRC层。

21、OSI是OpenSystemInterconnec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PhysicalLayer),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网络层(NetworkLayer),传输层(TransportLayer),会话层(Session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和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

22、信道类型汇总:

物理信道含专用物理信道和公共物理信道。

传输信道包含专用传输信道和公共传输信道。

专用传输信道DCH可用于上下行链路作为承载网络和固定终端之间的用户信息或控制信息。

增强专用信道E-DCH用来承载上行用户信息,E-DCH信道受NODE-B控制的调度和HARQ进程控制。

公共物理信道与公共传输信道细分如下

公共物理信道包含以下信道类型:

a、PCCPCH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

b、SCCPCH辅公共控制物理信道

c、FPACH快速物理接入信道

d、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e、DwPCHorUpPCH同步信道

f、PU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g、PD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h、PICH寻呼指示信道

i、HS-PDSCH高速下行物理共享信道

j、HS-SCCHHS-DSCH下行共享控制信道

k、HS-SICHHS-DSCH共享信息信道

公共传输信道包含:

a、BCH广播信道

b、FACH前向接入信道

c、PCH寻呼信道

d、RACH随机接入信道

e、USCH上行共享信道

f、DSCH下行共享信道

g、HS-DSCH高速下行共享信道

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映射关系如下表:

DwPCH,、UpPCH、PICH、FPACH、HS-SCCH以及HS-SICH几个物理信道没有与其对应的传输信道。

三种信道模式:

逻辑信道MAC子层向RLC子层提供的服务,他描述的是传送什么类型的信息。

传什么

传输信道物理层向高层提供的服务,描述信息如何在空口上传。

怎么传

物理信道承载传输信道的信息在哪传

23、小区搜索过程:

1、搜索DwPTS,UE匹配SYNC_DL与Node-B建立下行同步。

2、确定midamable码同时根据midamable确定扰码(每个midamable码唯一对应一个扰码。

3、控制帧同步。

UE搜索MIB位置,确定MIB位置后进入下一步。

4、读小区广播信息。

24、

功率控制分开环功控、闭环功控。

闭环功控分内环功控、外环功控。

开环功控:

UE测量接收到的宽带导频信号的功率,并估计传播路径损耗,根据路径损耗算出UE需要的发射功率。

接收到的功率越强,说明距离越近或有较好的传播路径,UE发射功率越小。

开环功控只决定接入初期发射功率和切换时决定切换后初期发射功率的时候使用。

Node-BUE单向

内环功控:

Node-B测量信噪比并和目标信噪比作比较,比较后向UE发指令调整其发射功率。

如果测定SIR>目标SIR则降低UE发射功率,如果测定SIR<目标SIR则升高UE发射功率。

每个UE都有一个自己的控制环路。

Node-BUE双向

外环功控:

RNC侧测量误帧率(误块率),并下发指令给Node-B。

调整目标信噪比。

RNCNode-B双向

开环:

闭环(内环)

闭环(外环)

开环功控:

UpPTS、PRACH

闭环功控:

UPCH

25、智能天线波束宽度可调整:

30°、65°、90°、120°。

城区一般65°,郊区及农村120°增强覆盖,特殊场景30°以增强覆盖。

26、慢衰落的累积概率分布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快衰落的累积概率分布服从瑞利分布。

27、训练序列是用来区分相同小区、相同时隙内的不同用户的。

28、TD系统中CS64k覆盖半径最小。

29、同一时隙上不同扩频因子的信道码是相互正交的

30、2/3G互操作中,TD语音用户可以从TD切换到GSM

31、TD系统中每小区使用一个基本的训练序列码。

32、HSDPA引入三个新的物理信道,它们是HS-PDSCH、HS-SCCH、HS-SICH。

33、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用折射、反射信号来对一些区域进行覆盖。

34、扰码规划并不能降低相邻小区的互干扰,其目的是在满足一系列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减小同频小区间较强互干扰出现的概率。

35、信道化码与扰码

在UMTS中,码字一共有二种类型的应用,第一种称为信道化码(Channelizationcode,简写为CH),第二种称为扰码(Scramblingcode,简写为SC)。

由于在上下行链路中处理方式的不同,导致二种类型码字的作用各不一样。

在下行链路(基站→移动台方向)上,基站向本小区发送信息时,基站首先将各种用户信息分别与各自的CH进行相乘运算,之后将信号叠加,再与扰码进行相乘运算,之后在空中接口上发射。

移动台侧先做解扰,然后再解出自己的有用信息。

用户信息和CH进行相乘运算时,CH就是扩频序列,通过选择CH的正交性,来区分用户信息。

所以CH无论在上行还是下行链路上,它最基本的作用就是直接扩频(Spreading),所以CH就是扩频码。

经过扩频后的速率都是3.84Mchip/s,再进行扰码加密过程,扰码的速率也是恒定的3.84Mchip/s。

CH除了作为扩频码外,还可以作为物理信道的ID。

在UMTS中,单个用户的业务类型,可以根据需要分配多个物理信道,理论上2M速率的实现是通过同时占用多个物理信道来实现的,而用户正是通过识别不同的CH来获得物理信道的服务,所以CH是用来区分在下行链路上的多个物理信道的。

空中接口资源在分配时,相当于分配给用户的就是多个CH。

而这种分配是由RNC来完成的动态分配。

作为扰码,移动台必须首先进行解扰,然后才能获得自己的有用信息,所以扰码的作用相当于小区的ID。

对移动台来说,由于工作在相同频率,所以可以收到来自不同小区的无线信号,是一个自干扰系统,但通过扰码,移动台只需要对驻扎小区进行解码,因为有用信息只有在本小区的专用信道上发送。

在下行链路上,移动台首先要区分本小区和非本小区的信号,这个区分过程就是通过解本小区扰码来实现的。

所以系统中每小区对应一个扰码。

需要强调的是cell、sector和BTS概念的不同。

对于BTS来说,可以是全向站、三扇区或六扇区定向站等,如果基站在发射方向是全向发射,从逻辑角度来说,基站的管理是一个小区(cell),1BTS=1cell,基站分配一个扰码;如果基站在发射方向是三扇区定向发射,每个扇区(sector)就是一个小区(cell),故一个BTS需要3个扰码。

所以cell的概念是OMCR上的概念,逻辑上是执行相关算法的最小单位。

而sector的构成是从射频角度上讲的。

在UMTS中,一个全向的BTS,可以理解为在下行链路上是全向发射,而上行方向则是3扇区定向接受的,采用3付天线,在发射方向三扇区发射相同的信号,相当于全向发射,而接受端是定向接受。

对于相邻小区的扰码在分配时码字的互相关性要低,正交性要好。

但从网络角度来说,如果二个基站处于同时发射,到达移动台后,由于所处位置不同,在接受来自二个小区的信号时,由于传播时延,信号的相位会有所偏差,形成干扰。

也就是在同步条件下,完全正交的特性,由于传播时延而遭到破坏。

在上行链路(移动台→基站方向)上,每个移动台向基站发射自己的信息,信息由每个移动台自己处理,首先经过CH进行扩频,然后再增加各自的扰码进行加扰。

对于不同用户,如果是相同的服务类型,则可以选择相同的CH,而通过扰码来加以区分。

从扰码角度来看,在上行方向上是移动台(UE)的ID,对于每一个移动台,会有一个扰码来对应,不同UE之间的扰码应该是完全正交。

对于高速业务,UE同样可以分配多个物理信道同时进行工作,只是现阶段不作讨论。

所以在UL方向,CH的作用只是扩频。

在不同方向上码字的作用归纳如下:

DownLink

UpLink

信道化码(CH)

扩频(spreading)

物理信道标识(phychannelID)

扩频(spreading)

专用物理信道

扰码(SC)

小区标识(cellID)

移动台标识(UEID)

值得注意的是,码字作为空中接口的资源是按序分配的。

在DL方向,CH是由RNC根据业务类型进行动态分配,对于相同业务类型则分配正交的码字;SC是在OMC上确定的,相当于GSM中频率规划,在UMTS中需要做码字规划(512个主扰码),一旦确定,则是由OMC静态管理。

在UL方向,现阶段的CH是由RNC以半静态方式分配的,对于相同业务速率,CH是唯一的,规范中规定在将来可以是动态分配;SC的分配,首先要区分二个ID,一个是RNC所分配的临时识别符(UEID),另一个是完成位置登记时由核心网分配的临时识别符(UIA)。

这里的UEID仍然是由RNC动态分配的,如果是属于同一个RNC,UE的ID是不会出现重复的,由UEID来触发上行链路上扰码的产生,所以上行链路上的扰码是RNC根据用户的每一次RRC连接建立请求动态分配的,上行SC是针对每用户分配,而不是针对每业务类型。

所谓的RNC无线资源的管理功能,就是RNC对码字的管理。

(注上述码字均为用户专用信道上的码字,非公共信道上的码字)

36、WCDMA:

扰码就是PN码,加扰就是将原始信号加上伪随机噪声,从幅度和相位上随机化原始信号,以达到加密和增加容量的目的,在接收端用相同的PN码逐个相除即可解扰出原始信号。

对信号加扰就是出于信号传输的考虑,由于系统对连续的“0”或者连续的“1”byte传输检测困难,所以要对信号加扰,打乱连“0”和连“1”序列。

加扰原因以下两点。

1、扩频码不够多。

2、扩频码在不同不是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较差,原来的正交性能丧失,所以需要扰码来随机化,降低码的未正交性带来的干扰。

37、自相关性:

自相关性越大越好,越大说明信号越容易从噪声中分离出来。

互相关性:

互相关性越小越好,越小说明不同码道的信号相互干扰小,不容易出现呼吸效应。

38、系统共有32组长64chip的SYNC_DL码,唯一标示一个基站和一个码组,每个码组包含4个扰码,每个扰码对应一个特定的中间码。

首先保证下行同步码在邻小区中不复用,其次应该最大限度保证所选择的扰码与邻小区的扰码相关最好。

1010344194,硬拥塞,调整CDED或开GTRX载频或扩容,软拥塞增加CDEF

39、按Qos分类,3G业务分以下四类:

会话类业务、流业务、交互类业务、背景类业务

40、双工技术主要用于解决网络和用户之间同时收发信息(上下行区分)的问题,基本的信息有TDD、FDD。

41、无线接口协议中,物理层向MAC层提供传输信道,MAC层向RLC子层提供逻辑信道,物理信道由物理层定义。

42、智能天线的技术核心是:

自适应天线波束赋形技术。

43、TD接力切换过程:

测量过程、判决过程、执行过程。

44、TD码资源规划包括:

下行同步码和复合码

45、物理信道数据部分的扩频包括两部分:

1、扩频,增加信号带宽2、加扰

46、TD承载语音业务时,每用户占用2个码道,每时隙最多容纳8个语音用户。

47、Maxpower小区最大发射功率P-ccpchPower主公共控制信道最大发射功率。

48、P-ccpch固定位于Ts1的0、1码道。

49、TD系统同步技术主要有:

1、基站间同步2、移动台间上行同步。

50、2000M赫兹信号经1/2馈线每百米损耗10.7dB,经7/8馈线每百米6.1dB。

51、R4增加TD-scdma接口,R5引入HSDPA技术。

52、在对抗多径干扰技术中,GSM采用跳频和分集接收,CDMA采用RAKE接收机,TD采用了智能天线。

53、TD每时隙16码道,语音AMR12.2k占2个码道,视频占8个码道。

54、TD使用QPSK和8PSK两种调制方式。

55、交织的作用是克服突发性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