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1359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XXX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XXX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XXX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XXX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X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X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X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X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

1.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首先要解决农民“奔小康”的问题,而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是有效帮助农民提高收益,实现小康的最佳途径。

农产品流通枢纽工程就是交易市场。

交易市场一旦形成,将链接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交易网络、仓储运输、终端市场的完善产业链,农业产业链的加速运行,将带动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小康”就有了可靠的基础和保障。

农产品的营销,不能靠单一品种打天下,要创造“区域农业”和“概念品牌”的新理念,集群营销,迅捷交易,大市场是必要手段。

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将虚拟交易环境和物理的农产品营销网络结合起来,使市场需求和生产供应系统信息对称,生产满足需求、需求拉动生产,也须要靠市场来实现。

红河州地处云南南部,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有种类繁多的农副产品,有发展绿色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目前红河州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批发市场档次不高,交易方式比较原始,农产品质量卫生标准和市场内部的检验检测体系尚未建立,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滞后,鲜活商品的储藏、加工和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经营主体比较分散,流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红河州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在农业生产中对科技的利用过于贫乏,在对生物资源利用中没能进行深入挖掘开发,没有发挥自身的优势,造成对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

因此,建设云南红河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市场)就非常重要。

1.2首期开发内容

红河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市场)是一个综合性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发发展。

A、建设一个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交易市场,分为十一大功能:

1、农副产品交易区;

2、绿色食品区交易;

3、中药材市场;

4、花卉交易市场;

5、大型种子交易区;

6、零星产品鲜货交易市场;

7、农用物资区;

8、农副产品加工区;

9、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

10、电子商务及管理中心。

B、建构一条农业产业链,包括对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及其延伸的产业如种、生物有机肥等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项目所在地的资源、气候等优势,提出农业发展新概念。

C、食品加工链主要从绿色食品的加工、生产、包装方面来开发,赋予产品更高的附加值,同时注意对相关产品品牌的塑造。

D、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先进的设施,高新的科技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快速了解各级市场的需求情况,并及时反馈,以达到工作效率的快速高效,减少中间许多不必要的环节,节省资源的浪费,同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还可增加产品销售渠道,同时拓宽了市场范围。

E、远程配送系统利用网络连接国际(东盟国家如:

新加坡、泰国、印度等)及国内几大城市市场,了解终端市场的需求情况利用远程配送体系高效快速实现产品流通。

二、红河州资源现状

2.1红河州基本情况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滇南,南部与越南毗邻,总面积32931平方公里。

全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形以元江为界,元江以东属于滇东高原区,元江以西为横断山纵谷的哀牢山区。

全州最高处为金平县西南部的西隆山,海拔3074米;最低处在河口县南溪河口,海拔76.4米。

河流分属红河、南盘江水系,主要支流有李仙江、藤条江、南溪河、曲江、甸溪河等。

湖泊有异龙湖、赤瑞湖、大屯海和长桥海。

2000年末全州总人口41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55.68%。

世居少数民族有哈尼、彝,苗、傣、壮、布依、拉枯9个民族。

红河州少数民族众多,它们的宗教信仰,民族建筑,服装服饰、音乐舞蹈各有特色。

    全州辖个旧市、开远市及蒙自县、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建水县、石屏县、泸西县、弥勒县共十三个市县,蒙自县为该州州府所在地,距离省会昆明288公里。

红河州北与昆明相连,南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达848公里。

红河州内昆河二级公路贯穿南北,滇越铁路从境内穿过,列车直达越南首都河内。

发展旅游业具有很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

红河州资源丰富,是云南省有色金属和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之一,全州有三个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烤烟为主,草果产量居全国首位。

香蕉、菠萝、石榴为自治州的名产。

州域地处滇南地纬度高原季风活动,气候类型复杂,具有独特的高原立体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1、热量水分分布复杂,垂直差异明显。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2、光、热资源充足,季节分布不均。

3、春、秋季节气温不稳,夏季高温不足。

4、雨热同期,干湿季分明,中部坝区干旱突出。

全州现有林地面积868万亩,其中天然林地面积达704万亩,总面积为160万亩的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均为原始森林。

州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珍禽异兽不少,是云南省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2.2红河州植物资源

州内乔灌木植物共有132科,584属,2078种,占全国乔灌木植物种数的四分之一。

树种繁多,其中珍贵用材树种22种,如树鼓、黑黄檀、毛叶坡垒、云南红豆、东京龙脑香等热带、亚热带珍贵树种;优良用材树种21种以上;速生用材树种14种。

2000年,全州森林覆盖率为30.8%。

草本植物,野生草本植物资源(包括草质藤本)共有103个科,579个属,1464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其中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近200种。

草本纤维植物有28种,是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也是工业的重要原料。

芳香草本植物有25种,其中油脂类9种,芳香类16种,草本淀粉植物有27种。

草本植物中可作为蔬菜利用的有18种。

国家三级保护的珍稀类植物有海菜花。

2.3红河州动物资源

境内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的动物有长臂猿、金丝猴2种;列为国家二类保护的动物有虎、懒猴、灰叶猴、毛冠鹿、熊狸5种;三类保护的动物有豹、岩羊、穿山甲、原鸡等12种。

珍稀兽类占全国一、二、三类珍稀保护兽类种数26.4%。

兽类有9目27科69属的112种另10个亚种,总数占全国(509种)的22%,比称之为“动物王国”的西双版纳还多11种。

州内两栖动物有57种(2目7科16属),爬行类动物有71种(3目14科44属)。

共有两栖爬行类128种,占全国两栖类总数的21%、全省总数的51%,名列全省前茅。

其中属珍稀保护种类有5种,即巨蜥、蟒蛇(均为二类)、大避虎(蛤蚧)、虎纹蛙(为三类)。

鸟类红河州有鸟类19目59科450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40%,全省的58%。

属于国家级保护物种有46种。

分布于州内的留鸟、夏俟鸟和繁殖鸟共有349种。

三、农业大市场的发展规划

3.1目前普遍采用的经营模式

传统的物流方式多是销售商从农民手中购得产品,卖给下一级的销售商,下一级的销售商一部分留由自销,另一部分卖给下一级销售商,这种方式虽然投资小,收益快,但它只能小范围的解决一些问题,而且中间诸多的流通环节造成了时间和资源上的巨大浪费,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不灵敏,产品流通扩散和辐射空间狭小,很难发展大规模的远程经营和控制,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容易出现脱节的情况。

仓储式集中批发与零售方式,销售商或批发商从农民手中购得商品进入仓库,由仓库和批发市场面对初级零售商和消费者,这种方式虽然减少了产品流通的环节,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投资额相对比较大,而且产品在仓储过程中有一定的损耗,大量囤积产品风险也较大,对市场变化的应急措施不得力,不能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需求做出新的变更。

定单式直销经营,销售商在农产品生产出来之前就与农民签定合同,确定购买的农产品品种、数量形成类似产业化经营的模式,然后由销售商进行销信,这种方式固然减少了投资的额度,扩大了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但是对市场的应变能力非常低,不能形成一个规范的物流体系。

零远程配送的直销经营,通过网络直销的方式,直接接触顾客,根据市场需求,直接从农民手中购得所需商品,用不到36—48小时之内的时间,将商品从农民手中直接运送到零售商甚至顾客手中,极大的减少了中间的流通环节,拉近了生产地和终端市场之间的距离,保证了产品质量,减少了流通过程中的风险,扩大了利润空间和市场拓展范围。

3.2项目市场发展模式

本市场采用电子商务平台和物理网络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并围绕这个电子商务平台建成一个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主要大中城市的物流集散基地。

云南气候有垂直立体的特点,有生产多样性生物产品的前提,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

通过市场建立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把周边地区通过精加工生产的茶桑、蜂蜜、豆类、瓜果类产品,以及各种特色畜禽、中药材直接与国内国际市场相连接,建立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哈尔滨等国内大中城市的营销中心,通过电子平台把信息及时迅速反馈给农产品市场,以加快物流速度,减少不必要的的人力物力上的浪费。

红河农产品市场将小仓储、大网络、远程配送、仓储式集中经营相结合,侧重于对电子商务平台的运用结合远程配送的方式,小范围内采用仓储销售方式,有效连接产品生产基地的上游市场和最下游的终端市场,同时为了减少一部分仓储和流通带来的风险,在市场中建立一个食品加工基地,集包装、加工、检验于一体,有效的为流通市场降低风险同时树立集生产、加工、远程配送运输、销售一条龙的大市场形象,提高市场的知名度,为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打开销路,为红河州建立优质烟、优质米、中药材、特色畜禽、林果、茶桑、水产养殖基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为周边地区的花卉、特色农产品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和更广阔的销售市场。

四、市场可行性分析

4.1市场背景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已成为制约国内消费需求回升的主要因素。

究起原因主要是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农民资金积累不多,影响了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我国农村市场不发达,小的集贸市场多、上规模的市场小。

全国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全、流通不畅。

至今没有整个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信息系统。

部门间缺乏信息沟通;原料一加工一流通各环节缺乏信息沟通;科研与生产间缺乏信息沟通;国内外(科技、市场)缺乏信息沟通。

与此同时,由于农民重农轻商思想的影响,国内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人多,从事流通的人少,尤其是比较了解国内农产品市场的经纪人太少,农民难以按照市场供求状况组织生产,从流通领域赚钱也太小。

另外,资金短缺也制约了农民开拓非农产业的能力。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积累资金不多,没有能力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或投资其他生产领域。

有关资料表明,1998年底我国乡村两级实际承担的净债务为3259亿元。

其中,乡级1776亿元,每乡平均408万元;村级1483万元,每村平均21万元,农民人均净债务374元。

最新资料显示,近两年来乡镇两级债务依然呈现增长态势。

农业部日前向西部地区推荐重点发展的五类特色农业:

特色种植业产品、特有园艺产品、草业和草地畜牧业、高效生态特种水产养殖业以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农业部在《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西部地区特色种植业产品生产历史悠久,产品品质好,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品种、品质结构,逐步减少不具备资源优势、缺乏竞争力的农产品生产,为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生产腾出空间。

4.2市场现状分析

1、国内市场现状

中国自古讲究“民以食为天”。

而现代社会人们更是追求事物的可口、方便、健康、营养和安全。

当人们看到高度浓缩果汁、灭菌保鲜的牛奶、时下流行的排酸猪肉,都会为其所动。

现在谁也不会否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中国农业在结构调整、发展的过程中对此有着切肤之痛。

当十几年前,我们还在为农药化肥的推广、农产品产量的提高而欢欣鼓舞时,或许没有想到,加入世贸组织仅半年之际,就遭遇了农业上的“绿色壁垒”。

这犹如当头一棒,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随着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提法日益深入人心,如何利用科技提高我们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让食品工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更好地联姻?

农产品深加工的特点之一就是科技含量高,所以更需要高科技作为推动剂。

而科技的不发达却成了制约农产品深加工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仍以初(粗)加工为主,深加工能力薄弱。

有关资料显示:

目前,我国居民食物中工业化生产的食品仅占20%左右,而发达国家已达70%以上;我国农产品产后加工能力为25%左右,一些发达国家在70%以上;我国的食品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是0.3至0.41,发达国家是2至31;我国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0.851,发达国家为31为止,有关专家呼吁,中国的食品工业应与农业“手牵手”。

然而现在存在着这样的矛盾;农产品生产出来后,没有市场;而具有广大市场的食品工业,却无法得到必需的农产品。

不能被市场和加工企业接受的农产品有何意义?

而没有食品工业的参与,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只能是一句空话。

有关专家指出,有了食品工业的保障,农产品深加工便有了市场,农业科研便有了方向;同样,有了农业的保障,食品工业便有了放心的原料。

2、项目所在地市场现状

红河地处西部云南,经济发展相对国内其他地方落后,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批发市场档次不高,交易方式比较原始,农产品质量卫生标准和市场内部的检验检测体系尚未建立,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滞后,鲜活商品的储藏、加工和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经营主体比较分散,流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红河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造成对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

全州2002年度农产品播种面积和产量如下表所示:

面积、产量

产品名称

播种面积

产量

大豆

3645公顷

278.9吨

蚕豆

18922公顷

20483吨

甘蔗

23060公顷

1271057.8吨

烤烟

33199公顷

62811.4吨

包谷

1305635公顷

34907.7吨

小米

1064公顷

8.9吨

绿豆

8000公顷

97.8吨

花生

120337公顷

10004.9吨

芝麻

1331公顷

82吨

向日葵

3485公顷

627.8吨

棉花(皮棉)

4509公顷

128.1吨

高粱

5113公顷

78.9吨

蔬菜

348643公顷

409885.7吨

果用瓜类

4549公顷

8094.7吨

印楝

3409公顷

329.2吨

香菇(干品)

47.7吨

黑木耳(干品)

8.1吨

蘑菇(鲜品)

507.6吨

花卉

69公顷

药材

527.3吨

绿毛茶

3626.7吨

面积、产量

产品名称

播种面积

产量

大麻(线麻)

99公顷

686.4吨

亚麻

632公顷

2680.4吨

柿子

1833.3吨

芒果

3513.6吨

芭蕉

4198.2吨

石榴

17610.7吨

杨梅

1159.4吨

香蕉

14865.3吨

菠萝

14865.3吨

荔枝

2017.5吨

龙眼

120.9吨

6931.2吨

红枣

83.1吨

苹果

596.5吨

8808.4吨

1406.4吨

桔子

19993.6吨

橙子

428.1吨

33.4吨

草莓

38公顷

458.4吨

橡胶

21033公顷

14957.9吨

咖啡豆

444公顷

49吨

草果

10628公顷

2741.2吨

腰果

136公顷

1.1吨

4.3产业关联度

(1)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农业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明确指出农产品流通设施,是农产品流通的载体,是连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加快农产品流通建设,对实现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项目的建设,对发展红河州绿色食品,加快红河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无疑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弥补两烟双控,禁伐天然林,给地方财政带来的损失,成为一项长期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3)目的实施可带动一批相关产业,除农、林、牧、渔外,还有运输业,粗加工业,包装材料业、彩印业,电子商务信息类产业,医药卫生等。

并可解决一大批人员的就业问题,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市场活力。

同时对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有极大的帮助。

(4)本项目的建设必然促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对促进个、开、蒙建设规模、繁荣经营贸易、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将发挥重大作用,更有利于本地区吸引和利用外资。

(5)有利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保鲜,生产无毒无公害的农产品,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加快农产品流通上具有积极的作用。

4.4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及市场发展前景

长期以来,中国与东盟经济交往密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贸合作从单纯的双边贸易发展到相互投资、承包工程和劳务工程等更广阔的合作领域。

2001年,云南对东盟贸易额7.09亿美元,占云南对外贸易总额的35.57%;其中出口5.6亿美元,占云南出口总额的45.48%;进口1.44亿美元,占云南进口总额的19.06%。

对缅甸、老挝、越南周边三国的边境贸易额34.593万美元,占对三国贸易额的65.1和对东盟贸易额的48.82%。

云南在东盟的贸易伙伴主要是缅甸、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

贸易额在前10位的有缅甸、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

截至2001年底,东盟国家累计在云南投资331项,协议外资金额3.63亿美元,实际投入外资1.51亿美元。

云南省在东盟国家积极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

近年来,全省每年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工程、设计咨询合同额3亿美元左右,完成营业额1.5亿美元左右,其中80%以上的项目都集中在东盟国家,云南省对东盟贸易基本形成边境贸易、一般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出口信贷、易货贸易互相补充的经济贸易格局。

目前,云南已成为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经济往来的交汇地带,这是一个拥用30多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一半以上的大市场。

特别是2010年后即将形成的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将彻底扭转云南经济发展的“沉寂”状态,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发展各种经济联系的活跃地带。

云南经济发展将会形成一种崭新格局,对云南经济布局和我国对外开放产生新的影响。

2010年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人口将达到20亿人,国内生产总值(GDP)也将达到2万亿美元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地处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经济往来的交汇地带的云南,具有十分突出的战略地位。

充分发挥特有的地理位置优势,使云南广大的地区和广大群众能够参与国际分工,并分享到国际分工带来的利益,从而促进云南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云南经济发展将会形成一种崭新格局,对云南经济布局将产生新的影响。

综上所述,红河州及周边地区的农副产品生产已具有相当规模,而且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现在在全州上市农产品的年交易额已超过十亿元,而且近几年交易量以每年5万吨的速度继续增长,由于客观存在的需要,近几年在全州各地已自发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小批发市场。

但这些规模有限的市场不仅难以展现红河州农业的总体实力和特色,也还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难以形成一种较大的市场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

以蒙自为中心把分散在各地的无序经营活动尽快集中起来变为有序经营,必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提高农民的收入,因此,尽快建设红河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已成为当务之急。

五、项目建设单位简介

六、拟建规模

6.1功能与配置

由于此市场建设的目标是为了响应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农业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加快红河州经济调整与产业建设步伐,深化改革与扩大对内外开放战略,实行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建成滇中地区量大的以农产品批发销售为主的综合市场。

因此在功能与配置上必须按照“布局合理,辐射力强,信息灵敏,功能齐全,交易方式先进,现代化程度高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要求进行配置,提高市场的档次,使市场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功能齐全、信息灵敏、安全卫生,同时积极发展连锁超市、直销配送等新型流通组织,建立多层次,多业态,多种经营方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改革现行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建立起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下主要依靠企业自主经营、自主投入、自我发展的机制。

逐步形成以全国骨干批发市场为核心,以连锁超市等其他流通方式为补充,以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依托,以现代交易、结算、信息、检测、储藏、物流等技术为支撑,以良好的企业经营和资金投入机制为保证,以稳定、有序、规模化的农产品经销商队伍为主体的现代化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但是根据目前现状及今后十年发展趋势,这个目标必须服从于农产品部分及属产地市场,农用物资及消费品部分属销地市场的现状,建成以前一功能为主后一功能为辅,分期建设的综合性的滇中地区最大的以农产品批发销售为主的综合市场。

6.2配置原则

1、面向农村,兼顾城市

2、批发为主,零售为辅

3、总体综合,零售为辅

4、信息灵通,专业分区

5、方便交易,提高效率

6、生物服务,网络营销

6.3功能划分

按上述配置原则,并根据红河的地理、环境、资源、区位优势和农产品批发大市场的特殊性,力求做到:

服务周到,有利工作,生活方便,安全放心。

根据大市场的建设目标和分阶段发展战略,把市场划分为主功能区和辅助功能区两个部分。

1、主功能区

(1)农产品交易区

(2)农用物资区

(3)食品区

(4)农产品仓储区及冷藏库

(5)零星产品鲜货交易市场

(6)中药材市场

(7)花卉市场

(8)农副产品加工区(生物有机化肥生产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绿色食品加工)

(9)大型种子交易区

(10)生物有机肥研究开发中心

2、辅助功能区

(1)餐饮服务区

(2)运输服务区

(3)客运停车场

(4)管理服务大楼

(5)农业流通服务区(物业流通配送中心)

(6)现代化信息服务大楼(终端市场网络营销、期货、书店)

(7)住宿区

3、主功能区功能

(1)农副产品交易区

区内分四块:

A、批发交易区进行大宗批发进出交易,附设信息厅用电子显示屏显示国内,省内市场行情,并可利用网络进行网上查询市场需求情况,创造条件逐步推行电子商务交易方式,减少信息到达的中间过程。

B、设置休闲大厅,同时可设立便民窗口

C、零售交易区用于现场小额购销交易

D、活畜禽交易区用于畜禽的批发交易,附设临时保管中心

(2)农用物资区

设农机具区(分大型、中型、小型);农业化肥区;农用五金器材区附设技术咨询服务站,农用五金器材区销售农用五金交电材料及小型农机具,电机电器,区内设一个农机售后服务中心。

(3)食品区

区内分四块:

A、干食品区销售州内各县市生产的名优特食品及各种干货

B、鲜食品区各种新鲜食品,肉类水产品

C、熟食品区销售各种熟食

D、农产品加工区销售酱菜、香料、食油

(4)农产品仓储区及冷藏库

由于本市场以农产品批发经营为主,为便于集中和批量进出货物,就必须有中转的仓库和销售存货库,设立专门冷藏库为必要商品提供冷藏保鲜条件。

(5)零星农产品,鲜货交易市场

此区主要针对附近的农村与城市结合部门设立一个小型蔬菜、肉类、水果、水产品等交易场所,同时可以批发经营。

(6)中药材市场

红河州目前年产各种药材500余吨,大部分药材资源已在国内医药市场上销售,而且家种优质药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因此,需在市场设立中药材市场,中成药市场,附设医药批配送网络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