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考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专题训练系列教案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1300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考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专题训练系列教案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考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专题训练系列教案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考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专题训练系列教案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考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专题训练系列教案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考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专题训练系列教案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考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专题训练系列教案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考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专题训练系列教案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考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专题训练系列教案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考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专题训练系列教案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考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专题训练系列教案精校完美打印版

高考“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专题训练”系列教案

高考“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专题训练”系列教案饶水知音

高考“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专题训练”系列教案

教案一

出示目标:

1、掌握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法——“3+5”阅读法。

2、掌握传记文学鉴赏题中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画事为理”。

快速阅读法——“3+5”阅读法的介绍:

“三步四原则快速阅读法”的“三步”:

第一步:

速读

理清思路,明确文章主要内容,写了传主的那几件事迹,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章结构思路。

第二步:

精读

读准题干,带着问题有目的的细读全文,筛选信息,锁定区域,勾画出问题的相关信息区域。

第三步:

整合

明确答题步骤,选取关键词句﹙去否定,留肯定;去修饰,留主干;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作答。

尽可能用原文中的字词句,提取重组,或概括述,力求语言简明、连贯,切忌机械照抄;如需概括,就要换成自己的语言,用词要雅致,精确。

“三步四原则快速阅读法”的“五性”:

限时性专题性

主体性主导性

激励性

[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梁宗岱先生

温源宁

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种高兴劲儿有时候把我吓一大跳,即使他

确实知道灾祸临头,我敢说,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

宗岱热爱人生,热爱得要命。

对于他,活着就是上了天堂。

他一息尚存,便心满意足。

他笑着过生活。

我们许多人,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也只好笑一笑,宗岱呢,因为对生活无所求,所以笑得最好。

这种高高兴兴的性情,在他的脸上不是表现为一团笑纹的微笑,就是表现为欢快地扬眉张口,似

乎急于把人生献给他的一切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再用咂得乱响的双唇像回声一样说着全能的上帝所说的话:

“看哪,这很好!

”他那轮廓鲜明的相貌和锐利的眼睛,透露出来高超的智慧,它渴望对心灵作深入的探险。

宗岱有运动员的体格。

中等身材,稍有些瘦,哪一天他都可以当个马拉松健将。

实际上,他是个出色的善于跑路的人。

他洋洋得意说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

他也爱游泳,在这方面,他认为他的勇敢大大超过了实际的限度,我不大相信,不过,我敢说,必然可以超过一点儿。

此外,为了保健,他操练孙唐锻炼功法等等下了苦工夫。

宗岱喜好辩论。

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

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

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

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

若在室内,他完全照样。

辩论的缘由呢,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而最难对付的往往就是为某两位诗人的功过优劣,要是不跟宗岱谈话,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

多少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车烧起来。

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

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

对文学,宗岱最有兴趣。

他崇拜的是陶渊明、法雷芮、蒙坦、莎士比亚、拉辛和巴斯如。

他们的著作,他读起来永远放不下。

法雷芮的诗,他极喜欢,但我们若听他朗读,却往往无法注意诗句的美妙,而全被他朗读的架势吸引了——令人很容易幻想着自己正在听一个宗教狂的狂热宣传。

旁人看来,宗岱的翻译简直是件苦差,纸上的文字仿佛都和他有仇,他一个一个地计较,死盯着不放,不独一字字地译,连节奏和用韵都力求和原作一致。

他这样难为自己几近傻气,但他译的蒙坦的随笔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公认的接近原著,只怕无人能与之媲美的。

法雷芮的格言“要行动,不要信念”,是宗岱衷心信服的。

但宗岱的人生哲学还不止于此。

实际上,他并相信上帝、天路历程和永生。

无疑,他就是可恋。

文学可真,女人可爱。

如果有人长期埋头于硬性的研究之中,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他应该看看宗岱,便有所邻会。

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他应该看看宗岱那双眼中的火焰和宗岱那湿润的双唇的颤动,便可唤醒自己对世界应有的兴趣。

我整个一辈子也没见过宗岱那样的人,那么朝气蓬勃,生气勃勃,对这个荣华世界那么充满了激情。

他活了多少年,我一定相信多少年,相信激情、诗情和人生是美妙的东西——不,应该说是人回老家以前所能得到的最美妙的东西。

[注]

梁宗岱(1903-1983):

广东新会人,诗人、翻译家。

孙唐:

德国体育家。

(选自《一知半解及其他》,南星译,有删改)

20.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

(5分)

参考答案:

有热情,有激情(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

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

随性洒脱,真挚率性。

(他走得越快。

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

若在室内,他完全照样。

较真。

(辩论的缘由呢,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而最难对付的往往就是为某两位诗人的功过优劣。

治学严谨,才华横溢。

(一个字一个字计较,力求和原作一致,翻译作品达到接近原著。

构建知识体系:

(一)人物传记阅读要求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把握传主的思想和感情、个性特点和精神品质。

3、把握对传主的评价

4、对文本进行探究(传主身上表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独特的表现技巧和艺术特色;文本独特社会价值)

(二)把握传主的思想和感情、个性特点和精神品质。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其实也是对传主个性特点或精神品质的分析概括。

(三)命题形式:

对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概括题型有客观选择题和主观问答题两种形式,大多以主观问答形式考查。

构建方法能力体系:

现代文阅读“3+5”快速阅读解题步骤:

化事为理,中“事”指具体的事例或具体的细节描写;“理”指传主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具体操作步骤:

(1)锁定阅读区域,筛选出具体事例

(2)对具体事例分别进行概括

(3)全面概括、分点作答

例题指导

文章: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原文略)

题目:

金开诚先生有哪些值得世人学习的“风范”?

请用自己的语言分条归纳。

分析:

下面看看如何将筛选出的金先生六件典型事件加以“分析提炼”。

《金开诚文集》(4卷)出版时,他的眼睛不好,已不能自己校对,仍然对排版错字盯得很紧。

从他的身上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校字如仇”。

金先生备课超出常人地认真,讲稿上写满细细密密的小字,而且对着镜子录音练习讲授,他几乎把自己讲课的每一段内容都背下来。

化事为理:

自己校对,对错字盯得紧,可见金先生做学问严谨;备课超常认真,背讲课内容,说明金先生兢兢业业,从而概括出金先生风范之“治学严谨”。

像金先生这样德高望重的教授,很多已经不上大课。

但他在北

京大学书法所授课期间,却坚持连续几天上大课。

记得每次上课后我送他回家,见他坐在后车座上,面色憔悴,极度疲劳。

化事为理:

德高望重坚持上课

,连续上大课足可以说明金先生“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教育事业”还不全是值得世人学习的“风范”,再从具体到一般概括出“敬业勤业”。

他善于从语词句篇章的细处入手做学问,从文辞的考辨到书写自己的思想,其学问是由小及大,由具体而广博。

化事为理:

文章从细处着手,注意文辞考辨,学问注重积累,这一切都可以用“务真求实”来概括。

他把自己的晚年献给了东方文化和中国思想的重建大业,站在中国立场上为中国文化发展作贡献。

化事为理:

辛苦了大半辈子,晚年还勤耕不息,只要有东方文化和中国思想,就有他奉献的身影,这种“风范”可称为“执著奉献”。

金先生在无锡一所大学任书法所所长,经常为无锡大众讲演。

他自豪地说自己开创了一个先例—

—不收费讲演。

化事为理:

在铜臭味浓重的今天,金先生仍能坚持免费讲演,用“淡薄利益”来概括这件事是最好不过的了。

金先生认为,学生论文出了问题,老师有重大责任,为人为学,必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先生为了看论文特意买了个高倍放大镜,逐字逐句地读。

发现论文的问题后,他把这个学生叫来,提了近百条意见。

化事为理:

现在不少大学教授很忙,忙得无法顾及学生的作业了,但金先

生认为“教不好,师之惰”,他要尽自己全部心思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不能误人子弟,这种风范叫“尽责尽力”。

因此,从事到理,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治学严谨。

敬业勤业。

务真求实。

执著奉献。

淡薄利益。

尽责尽力。

[对点直练]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伏尔泰

100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他是永存的。

他离开人世时已年登耄耋,他著述极富,肩负着最荣耀也最艰巨的责任,那就是:

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他在咒骂与祝福声中溘然长逝:

被旧时代所诅咒,又受到未来的祝福。

这二者都是至高无上的光荣。

他不仅是一人,他是整整一个时代。

这位伟人所生活的84个年头,经历了达到极点的专制时期和刚刚露出一线晨曦的革命年代。

他诞生时,路易十四尚在王位,他去世时,路易

十六已经戴上王冠。

他的襁褓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辉,他的灵柩则投射着从大深渊里透出的最初光芒。

在这轻薄无聊、凄惨忧郁的时世下,伏尔泰独自一人,面对宫廷、贵族和资本家的联合力量;面对那股毫无意识的强力——群盲;面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他们专门媚上欺下,俯伏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面对那些教士,他们是伪善与宗教犯的邪恶混合体。

让我再说一遍,伏尔泰独自一人,向社会上一切邪恶的联合力量宣战,向这茫茫的恐怖世界宣战,并与之搏斗。

他的武器是什么呢?

是那轻若微风而重如霹雳的一支笔。

他用这武器进行战斗,用这武器赢得胜利。

让我们一齐向伏尔泰的英灵致敬吧!

伏尔泰胜利了。

他发动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战争,一场以一敌众的战争,一场气壮山河的战争。

这是思想向物质作战,理性向偏见作战,正义向不义作战,被压迫者向压迫者作战;这是善之

战,仁爱之战,伏尔泰具有女性的温柔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

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王、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

他把黎民百姓提高到尊严的地位。

他教化、慰抚、播种文明。

他承受了一切威胁、辱骂、毁谤。

他还遭到了流放。

但是他不屈不挠,坚定不移。

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讽刺战胜专横,以嘲弄战胜宗教自命不凡的一贯正确,以坚韧战胜顽固偏执,以真理战胜愚昧无知。

我刚才说到微笑,我要在这里停一停。

微笑,这就是伏尔泰!

在伏尔泰之前,只有以某国元首来命名时代的先例。

伏尔泰比国家元首更高,他是各派思想的元首,一个新的纪元从伏尔泰开始。

从此我们感到,最高的统治力量就是让一切被理性思考。

文明曾服从于武力,以

后,文明将服从于思想。

王权和宝剑折断了,光明取而

代之。

这就是说,权威已经变换为自由。

由此以往,高于一切的是人民的法律和个人的良心。

作为一

个人,我们要行使权力;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责。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两方面的进步是明确分开的。

让我们在他神圣的墓前鞠躬致敬。

……让18世纪来帮助19世纪吧。

题目:

伏尔泰的“微笑”表现了他哪三个方面的特点?

请分点简要回答。

(各不超过15个字。

参考答案:

(阅读第7自然段)

(1)教化人、抚慰人、播种精神文明

(2)不屈不挠、坚定不移

(3)讽刺幽默的战斗风格

教案二

出示目标:

1、掌握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法——“3+5”阅读法。

2、熟记传记文学鉴赏题中理解重要句子作用的答题步骤和常用术语。

快速阅读法——“3+5”阅读法的介绍:

“3+5”快速阅读法’的“三步”:

第一步:

速读

理清思路,明确文章主要内容,写了传主的那几件事迹,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章结构思路。

第二步:

精读

读准题干,带着问题有目的的细读全文,筛选信息,锁定区域,勾画出问题的相关信息区域。

第三步:

整合

明确答题步骤,选取关键词句﹙去否定,留肯定;去修饰,留主干;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

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作答。

尽可能用原文中的字词句,提取重组,或概括述,力求语言简明、连贯,切忌机械照抄;如需概括,就要换成自己的语言,用词要雅致,精确。

“3+5”快速阅读法’的“五性”:

限时性

专题性主体性主导性

激励性

[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王波

1913年,普朗克担任柏林大学校长不久,便将爱因斯坦请到柏林大学,并为他设立了一个新的教授职位。

在他看来,“

把更多有天赋的科学家留在德国”是一名科学家应尽的责任。

当然,对普朗克来说,一切并不是“责任”两

个字这么简单。

在这个路德教徒心中,科学是他的另一个上帝。

而终其一生,他一直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1878年,20岁的普朗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

名声来自他的音乐天赋,这个大二学生曾为多首歌曲和一部歌剧作曲。

但在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物理。

一位物理学家教授试图劝说年轻人另走他路,这样或许更容易有所成就。

普朗克拒绝了教授的好意,他回应道:

“我并不期望发现新大陆,只想把现有的物理知识搞清楚。

第二年,当为自己以“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为题目的博士论文答辩时,年轻的普朗克被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

幸运的是,普朗克最终通过了答辩,并获得了慕尼黑大学的教职,可以继续从事他的理论物理研究。

普朗克所不曾期望的“新大陆”,则在22年后浮现。

1900年,普朗克提出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给物理学带来巨变,也在18年后给普朗克带来了诺贝尔奖。

只是,此时的奖励,已难以抚平普朗克内心的千疮百孔。

他的妻子和女儿先后离世,大儿子则死于一战战场。

战争带给普朗克的,不仅是家庭的巨变,还有事业的动荡不安。

1914年,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德国科学和文化界发表了《文明世界宣言》。

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界享有最高声誉,不得不在这个臭名昭著的宣言上签名。

很快他便后悔了。

两年后,他再次签名,不过是反对军国主义。

与此同时,德国的科学研究也陷入了困境。

为了让局面改观,普朗克向同事们呼吁“坚持到底,继续工作”。

1920年10月,他和犹太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创建德国科学临时学会,以求募集资金支持科学研究。

纳粹的上台,则让普朗克的努力几乎化为乌有。

身为威廉皇家学会主席的普朗克,眼睁睁看着大批犹太朋友和同事被驱逐和羞辱,数以百计的科学家被迫离开德国。

部分人在普朗克的劝说下,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哈伯。

只是,这些为科学而留下来的人,几乎处处饱受屈辱。

普朗克曾直接找到希特勒,抗议哈伯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但丝毫于事无补。

德国科学的屋檐之下,已无这些人的容身之处。

哈伯最终在1934年死于流亡途中。

爱因斯坦则在1935年远走美国。

普朗克弹钢琴时,由爱因斯坦拉小提琴伴奏的场景,也从此成为绝响。

那些在皇家学会研究所内工作的犹太科学家,在失去了普朗克竭尽全力的保护后,不得不离去。

普朗克则选择留在德国,在他看来,自己“有责任”留在国内,保护已经支离破碎的科学研究。

他无力反抗纳粹的暴行,但当二战的战火燃烧到柏林时,他似乎看到了希望。

他写道:

“要渡过危机,一直活到重新崛起的折点那天。

可惜的是,在1944年2月的一次空袭中,普朗克在柏林的家完全被摧毁,他留在家里的论文手稿和藏书化为灰烬。

5个月后,他的二儿子埃尔温普朗克因参与密谋暗杀希特勒,被逮捕关入盖世太保的总部,并在1945年被处决,曾经幸福的家庭,只剩下一位87岁的老人,在屋檐之下体会着家国的凋零。

而为了“扩大科学的影响”,老人不顾健康问题的困扰,前往各地巡回演讲。

在演讲中,他呼吁人们“向上帝走去”,这个“上帝”不是他信仰了一生的耶稣,而是他为之付出了一生的科学。

(有删改)

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

分析句子作用一般要从内容、结构、表达三个方面入手。

J文分析文章第四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答:

构建知识体系:

现代文阅读重要句子作用的答题步骤

分析句子作用一般要从内容、结构、表达三个方面入手。

分析句子内容上作用要考虑语段本身写出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句子意思)还要考虑句子与写作对象或主旨的联系以及对表达情感、观点等方面的作用

分析句子结

构上作用与句子所在的位置密不可分,放在文首、文中、文尾作用是不同的。

文首句:

照应标题(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中心)作铺垫

总领下文

文中句:

前后照应承上启下(过渡)总结上文;开启下文

为下文作铺垫

(5)折(内容或思路)

文末句:

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

卒章显志,揭示中心总结全文,深化主题;(4)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5)强化感情

分析句子的表达要从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要熟记常用术语

J构建方法能力体系:

现代文阅读“3+5”快速阅读法

[对点直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陈寅恪:

为学术的一生

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先生,然而,在不少字

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

有人请教他:

“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你却不予纠正呢?

”陈先生笑着反问道:

“有这个必要吗?

”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术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

他在国难、家恨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术付出了一生。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

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

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

书到长沙,就悉数被毁于战火。

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

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下地板,你就马上跑去。

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

“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流亡途中的工作条件惊人恶劣,在挡不住风雨的茅草房里,陈寅恪就着箱子,汗流浃背地坐在小凳上写文章。

为了给他补充点营养,家里养了一只母羊,他在下课后带着女儿放羊,父女闲聊着走过山间小路,那是他难得的愉悦时刻。

1944年12月12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

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

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

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

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

远在美国的胡适把西方医生的最后诊断结果写信告知陈寅恪。

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我写此信。

很觉悲哀。

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

没有人可以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

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

,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

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

他拒绝了。

《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

在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

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

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

《论再生缘》完成了,但无法正式出版,陈寅恪只能请人用蜡版刻印,分送友人。

他在文末题诗:

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

这是他心境和志趣的隐喻。

1958年,陈寅恪已成学术界“拔白旗”的对象。

他不再教

课。

他说:

“他们不要我的东西,不是我不教。

”他依然坚持用文言文写作,坚持用繁体字竖排出版自己的著作。

1961年8月,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

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

书写得很艰难。

为了这部85万言的百科全书,陈寅恪用去整整10年。

柳如是的遭际,触动了他对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抗日战争的家族以及自己身世的感怀。

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忽庄忽谐,亦文亦史,极其丰

富的史料与穿插其间的陈寅恪的感悟融为一体,浓缩了他一生的学养和志趣。

也许,晚年的陈寅恪是以这种智力较量来安慰他那寂寞的心境的。

《柳如是别传》完成于1964年,陈寅恪74岁。

五年后,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

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文章以“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收尾,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不天真时代的天真老人——周有光

阮中强

人活得足够久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

不是所有活得久的人就一定是活得明白的人。

因为经历世事太多,而易于变得世故,失去赤子之心。

如果你活得足够久,却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或者你有很好的思考力,而活得不是足够久,都是个问题。

周有光绝对是一个例外。

他经历过晚清、北洋、民国和新中国,正如他自己所言,生命长,就会见

到很多奇怪的事情。

所幸周老两者皆备,所以,他的文字记录的是一个经历百年风云的老人睿智的思想。

“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这是后学者对先生的评价。

我一直认为太老的老人的文字一定是很老的,像是来自于上个世纪。

读了周老的这本书(注:

指周老所著《朝闻道集》,2010年1月出版),我觉得竟如此新奇!

真的,他是一位可爱的天真老头。

说到天真,这多好的一个词,如今,已经快被异化成贬义词了。

或许只能说明,这是一个不天真的时代

周老自认为自己是一位“两头真”的学者。

什么叫两头真呢?

他自己的解释是:

年轻时候一味天真盲从,到了老年开始探索真理。

我想,他探索真理,则是赤子般的天真。

他从天真盲目中走了出来,但是他仍然是天真的,是一种理性的天真,是一种自觉的天真。

因为天真,他才超凡脱俗,他的文字中仍充满理想!

这似乎已经不是一个谈理想的时代,可是,看周老在大谈“大同理想与小康现实”,里面的激情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彩。

因为天真,他无名缰利锁,故而自由超脱,思想透彻,力透纸背,能直达问题核心,直达心灵。

正如周老所言,他思考的不是水面上的泡沫和浪花,而是水底下走势。

所以,他用他的百年来的阅历来审视当今世界。

他思考的都是大问题:

美国何以长盛不衰?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东西方文明能共融吗?

他也谈论于丹,他认为,重要的是心中明白:

复兴华夏文化,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不是以传统文化代替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

根据现代需要,用科学方法,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有益教诲。

因为天真,他虽百岁,但仍是说出皇帝一丝不挂的小孩,他能够看到真相,说出真话。

他说,“十年动乱”,全国人民发生精神休克状态,一度呆若木鸡,丧失了思考能力。

后来慢慢清醒过来,恢复思考文化问题。

他认为“只有清算过去,方能开创未来,华夏文化任重道远”,“迷信时代要过去了,盲从时代要过去了,现在是独立思考、择善而从、不拘一格、奋力求进的‘与时俱进’时代了”。

因为天真,他对人生的态度旷达。

他说,“‘文革’时期我被下放到农村,我的失眠症却治好了,一直到现在我都不再失眠。

所以,我跟老伴都相信一句话: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不要失望。

有两句话我在‘文革’的时候经常讲:

‘卒然临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