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1093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docx

《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docx

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专题1:

教师认知问题的自我调适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知是心理发展的核心,帮助教师形成合理的认知方式,调整不良的认知结构,达到认知优化和认知重建,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

认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会因对自己、他人、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而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

认知是刺激与反应的中介,反应并不是刺激的直接后果,而是由认知而引起的。

按照认知理论的观点,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常常是受其错误的、扭曲的认知影响而产生的,与其说是某种事件引起了心理问题,不如说是因为自己的认知偏差而产生了心理问题,因此,促进教师心理成长的重心在于改变或修正不良认知,而不是重点改变适应不良的行为。

教师不良认知的表现

所谓不良认知,是指由认知错误所产生的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观念。

教师中常见的不良认知较多地体现在对自我、挫折、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观念和评价上。

影响其生活和工作,甚至导致心理障碍。

(1)对自我的不良认知。

教师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的两极上。

一是高估自我。

表现在对自我过分肯定地评价,肯定自我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夸张地看待自己的长处,而对短处则缺乏应有的认识,甚至视缺点为优点;对他人又总是过低评价,看不起别人,过多地看别人的不足,无视甚至贬低别人的长处。

这些人常常自傲自大、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自我欣赏,表现出过度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现实生活中容易与人产生冲突,也容易因为愿望和要求不切实际而导致失败。

失败又往往使其对原先的自我评价产生过分的否定,走向低估自我的另一端。

认识水平欠缺、过多的成功体验、强烈的优越感,是造成教师过分肯定自己的重要原因。

二是低估自我。

过低地评价自我,表现在看不到或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在俯视自我的同时又总是仰视他人,常常拿别人的优点、长处比自己的短处与不足。

表现为看不起自己、不喜欢自己、不容忍自己,一味地抱怨、指责、否定自己。

“我越来越讨厌自己,在性格、风格、风度、能力方面简直一无是处,不善言辞、不会处理事情、又傻又笨、无才无貌”,这就是典型的自我否定、自我拒绝的写照。

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什么都不如别人,处处低人一等,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厌恶自己并否定自己的自卑感。

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显得自信心严重不足,对有利条件估计不足,对困难过高估计,视成功为机遇好,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

因而,自卑者或是表现为缺乏进取心,甚至自暴自弃;或是为掩饰、代偿自卑而表现出过强的自尊心、虚荣心。

情绪压抑、心烦意乱,做事既希望成功,又不指望成功,缺乏勇气、优柔寡断,不能正常发挥,屡屡坐失良机。

导致教师低估自我的原因,有的是因为自身客观条件不理想,也有的是因为挫折感导致对自我的评价不足(如以往的挫折经历,现实的挫折,缺乏应有的社会评价和期待等)。

(2)对挫折的不良认知。

挫折一般包括挫折情境和挫折感受,挫折情境是阻碍人满足需要、实现目标的人或事物,挫折情境也称挫折源,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状态叫挫折感受或称心理挫折。

现实中存在两种挫折情境:

在人的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挫折情境叫实际挫折;人主观想象、并非客观存在的挫折情境称为想象挫折。

教师对挫折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不应发生”。

“不应发生”是指以主观意愿为依据的不合理认知方式所产生的“(情况)不应该是这样的”,“不可能是这样的”等错误观念。

一些人总是从主观愿望出发,对客观存在的挫折和失败采取否定、拒绝和逃避的态度,认为“我从来未失败过”,因此“失败不应属于我”;“我从未有过挫折”,所以“我不该有挫折”。

不懂得:

成功和失败皆存、顺境与挫折同在。

这才是多色多味的生活,才是生活的辩证法。

二是“非常可怕”或“不以为然”。

有些人把挫折情境及其后果想象得非常可怕。

这种想象挫折远远超出了实际挫折的本来意义,由此引起的心理挫折(即挫折感受)更加严重。

与“非常可怕”的认识相反,有些教师对挫折采取“缩小”的认知方式,产生了“没啥了不起”、“不足为鉴”的观念。

无视挫折情境及其后果的客观存在,不能觉察挫折背后的危机,而是片面地“居危思安”。

三是“我无能”。

教师中还有一种对挫折的歪曲认知,即因某些挫折和失败而否定自己。

认为自己“没用”、是个“庸材”,在遭受挫折和失败后变得自卑起来,甚至自暴自弃。

这些人犯了一个严重的认知错误,即过渡引伸(或过渡泛化)——在单一事件基础上不适当地作出关于能力、价值的普遍结论。

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与对挫折的不良认知,均会导致出现认知心理问题,其典型的表现包括:

自卑、自负、自我接纳困难及自我角色偏离。

 

(一)自卑

如何看待自卑?

现代心理学认为,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它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的尊重的心理状态。

可以说自卑的实质就是自我评价过低。

教师作为从事一种特定职业的人,既会产生社会上一般人所可能有的自卑感,也会产生与其职业相联系的自卑感,即教师把自己的职业与别人的职业相比较,觉得自己的职业或职业的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因此而苦恼的感情。

日本学者关计夫对教师自卑感的划分为:

(1)经济上自卑感;

(2)地位的自卑感;(3)职业的自卑感;(4)精神紧张导致的精神疾患的自卑感。

自卑作为自我情绪体验,必然反应到人们的心理活动及行为表现。

自卑烦恼催人老,自卑自艾遂人忧。

自卑者总感到各方面低人一等,缺乏自信,悲观失望,心境恶劣。

具体表现为:

认知歪曲,适应障碍,意志薄弱,思想消沉,情绪压抑,心理不稳定,性格内向,孤独不合群,敏感脆弱。

自卑产生的原因?

教师的自卑感,是由于教师职业这一客观事物不能满足教师对它的主观需要而引起的。

所以分析教师自卑心理既要分析教师职业特点,即客观原因;又要分析教师自身的主观需要,即主观原因。

第一,客观原因。

如前所述许多人对教师在职业背景下,进行自卑感的划分,归纳出自卑产生的客观方面。

例如,关计夫认为教师自卑感可能来自经济、地位、职业以及精神紧张,前三方面都反映了造成自卑的客观因素。

李景辉也对教师自卑的进行了来源的划分,在经济收入、地位、办事难、住房挤、婚配难、工作苦、社交技能差、专业地位差、改善待遇难、双重人格以及病态等11方面的自卑中,客观因素是不可低估的一环。

教师的自卑心理很多是与职业相联系的。

客观地说,目前教师的实际状况确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因此,有效地解决教师职业中的实际问题是解决教师自卑心理的重要前提条件。

例如:

政府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减轻教学负担等等。

此外,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及职业存在着种种误区,认为教师应是完美的人,于是,教师承担着其他职业无法相比的多种角色及角色期待。

然而,现实的状况并不如意,例如,许多年轻人不愿当教师,当了教师的不安心工作并设法转行等等。

许多研究认为,职业声望与工作满意度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认为,如果以亲属或周围人为参照,自己的职业比他人职业层次高时,其工作满意度较高,反之满意度较低。

因此,教师自卑心理的存在与教师职业声望有关。

第二,主观原因。

如果外因是变化的条件,那么内因则是变化的根据。

教师的自卑心理归根结底是由个体本身造成的,是自我评价不当造成的。

由于人们对同一事物观察的视角不同,那么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有些人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再加上工作、生活的挫折及自身个性特点,容易造成心理冲突,产生职业上的自卑感。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ABC理论认为:

人的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其评价引起的,也就是人们头脑中的信念是产生某种情绪的根本原因。

由于人们头脑中的某些信念是不合理的,虽然人们可能意识不到这些观念的存在,但现实很难满足这些不合理的期望与要求,如“我必须是完美无缺的,在每件事上我必须干得出色,否则我是一个无价值的人”,“所有的人都应该喜欢我”等。

当现实与它们发生矛盾时,便会产生某些以偏概全的、消极的、不合理的自我评价,或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

因此,某一件事的失败常常会导致他们对自我价值或整个人的否定。

自卑的危害?

教师职业自卑心理对于教师自身,乃至教育事业有较大的影响甚至危害性。

首先,对自己的影响。

自卑感作为一种情感,必然影响主体的其它心工里活动和行为。

由于自卑感是心理上的一种苦恼状态,所以主体就要力求减轻它,采取的首选手段就是补偿行动。

怀有自卑感的教师,其补偿行动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形:

①跳槽,即设法调换自认为好的工作或下海经商,有的还通过考研而另辟生活之路。

②努力当一个出色的人民教师。

③改做学校管理服务下作。

④从事第二职业,以求增加收入。

⑤在教师的岗位上设法捞取好处。

如向学生乱收费,收取学生及家长礼品,利用学生家长办私事,向学生推销商品,乱办收费补习班等。

显然,这些补偿行动,就其社会效益而言,有的是积极的,有的则是消极的。

除了补偿行动外,自卑的教师也进行主观上的调整,主要是调整自己的价值观,改变对教师职业的价值判断,可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补偿行为。

如认为教师虽然收入低,但稳定;虽然辛苦,但有几个月的体假;虽然物质生活贫乏,但精神生活富裕等等。

这样一想,心理就平衡了,苦恼就减轻乃至烟消云散了。

有的人从自身的特点出发,认为虽然当官经商好,但自己的才能、性格以及社会条件最适合当教师,从而减轻自卑感,交于教师工作。

其次,对工作的影响。

有一些怀有自卑感的教师,由于补偿的失利或缺少补偿的条件,又不能把价值观调整过来所以持久地陷于自卑不能自拔进而导致性格的变态和教育行为的异常,对学生产生种种消极影响。

有时甚至可以说,教师的自卑心理与其是自我表现过程,还不如说对学生的表现过程。

关计夫把教师自卑感对学生的影响列举以下六个方面:

1.自我厌恶的投射现象。

如家境清贫的教师反而嫌恶家穷的学生,性格孤僻的教师反而不喜欢性格封闭的学生等。

2.官僚主义行为。

由于在上司或同事面前抬不起头,而对自己属下的学生滥施淫威

3.畏首畏尾。

自卑的教师,万事取消极态度。

教职员会议上总是保持沉默,教学工作唯命是从,因循守旧,缺乏创劲和活力。

4.尊重行为。

学生中有不少人在某方面优于老师,这种学生往往受宠。

5.虚张声势。

这表现在不愿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弱点而表现傲慢。

当学生触及教师弱点时,教师会暴跳如宙,加倍惩罚学生。

这并非正常的斥责,而是因触及自己的弱点所采取的报复行为。

这种情况会人人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6.性格难于开朗。

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朝气蓬勃、活跃积极的人。

要达到目的,教师首先必须朝气蓬勃因为教师是以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来影响学生的。

那么,因自卑而性格难于明朗豁达的教师,是难以担当此任的。

当今许多青年教师厌教的原因之一,正是担心自身的性格被像老教师那样异化,甚至当今一些青少年学生之所以厌学、轻师,也与一些教师的形象不合时宜有关。

7.逃避现实。

对自己不擅长的学科,采取逃避态度。

或抽烟、喝酒、搓麻、跳舞等,以求在尼古丁和酒精的刺激下,在赌博的紧张与舞池的欢娱中,使自己的苦恼得到暂时的解脱。

这不仅会消耗掉人的工作精力,而且对学生产生十分有害的影响。

 要解决教师职业自卑心理,从客观条件上来看,首先政府应给教师提供优厚的经济和物质待遇,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使教师的职业真正成为令人茨慕的职业。

其次,社会要人力倡导泰献精神,扼制拜金主义,多宣传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少制造一些歌星影星之类的名星,为教师默默无闻地献身于本职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第三,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要改革,力求营造一个尊师的小环境,提高教师在学校内部的地位。

当然,教师职业的客观状况和客观环境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善。

所以作为教师本身,也应当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积极地采取有效的自我调节手段,拂去头顶的乌云,从而克服自卑情结的困扰。

通过下面的测验,可以帮助老师们了解自己的情况。

【心理自测】

自卑感测验

下面的问题可以了解您的自卑程度,请你用以下标准评价你的情况。

①完全不符合②很不符合③较不符合④不清楚⑤较符合⑥很符合⑦完全符合

1、你感到自己不能象人多数人一样把事情做好吗?

2、你感到自己缺乏很多好的品质吗?

3、你是否经常感到讨厌自己?

4、你是否经常担心由你的所作所为,招致他人的批评?

5、你是否经常感到紧张不安?

6、当你处于不利地位时,你常觉得命运不公吗?

7、你是否经常担心别人会不愿意同你在一起?

8、你是否经常因为其它人对你的看法感到焦虑不安?

9、当你尽力想在某项活动中表现出色,而且你知道其他人也在关注此项活动时,你会显得不安或惶恐吗?

10、你常害怕失败吗?

评价:

以上题目中得分越高表明您的自卑体验越强烈。

【问题调适】

如果您意识到自己确实存在某种程度的自卑情结,可以采用下面几种策略进行自我调节。

首先,要采取正确的对待自卑的态度,建立积极的合理的自我评价观念。

现代心理卫生科学和心理学研究证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优势和潜力,即使有心理障碍者也不例外。

善于发掘自己的心理特长,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这些优势和潜力,人人都会对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在这方面,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整自己的主观需要,充分认识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人类社会就像在人海中向着目标航行的一条巨轮,我们每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来到这条船上,就是负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这条船航行得更快一些,而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正是这个人向社会负献这份力量的途径和方法。

当一个人为着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奉献着自己那一份力量的时候,他的潜能也就得到了最人限度的发挥,同时人类社会也会给他的丰厚的回报。

当一个人把人生仅仅看作索取,把工作仅仅看作向社会索取优越地位的方法时,必然使自己陷于痛苦和烦恼之中,因为没有哪一个社会会欢迎这样的寄生者。

其次,认清自我,悦纳自我。

认清自我,就是要有一个清醒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辩证地看待自身的优缺点。

学会从周围的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避免来自自己的主观理解带来的误差。

在此基础上,还要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也就是既承认自己的优点,又接纳自己的缺点;既能承受自己的成功,也能接受自己的失败。

正确地接纳自我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要有适当的目标,尽可能使自己的目标与现实接近;一是社会比较的标准要广泛,避免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否则自己就会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

第三,教师要修正理想中的我,改变不合理信念,也就是降低自己的期望水平,努力使理想自我的内容符合现实自我所能作出努力的程度。

同时还要改变思维方式中某些不合理的信念,这实际就是一种认知改变的过程。

第四,补偿与升华有助于克服自卑心理。

阿德勒认为,一个人如果在某些方面自觉不足,他可以通过有条理的努力来进行补偿,也就是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补偿作用。

有人曾对四百多位成就辉煌的人做了研究,发现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特点:

小时候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饥寒交迫;有的父母离异;有的受到父母的过分控制或者遭到父母遗弃、疏远;有的经历过家庭经济的上下波动;有的身体残疾;还有一些孩子的父母对其学习成绩不良和职业的选择大为不满。

四百人当中,双目失明、耳聋、身体残疾、体弱多病、发育不良、相貌丑陋、肥胖或有语言表达困难者占四分之一。

显然,补偿其缺陷和不足的需要,是这些人个人奋斗的主要因素,甚至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也应通过相应的补偿,提高自己的进取心与工作积极性,从而使事业有成。

一个人的自卑还可以通过升华来得到矫正。

升华的作用一方面转移目标,实现了原有的情感,达到了内心平衡,同时又创造了积极的价值。

教师的心理升华主要指,当教师的需要没能满足或目标没达到时,不是消沉、退缩,而是不断努力或调整目标,最终获得成功。

许多教师的成功,究其原因就是运用了补偿和升华。

第五,人际交往也是消除自卑心理的有效途径。

自卑感的人往往缺乏人际交往,缺乏情感交流,缺乏社会支持。

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人际交往不取决于交往的数量,而取决于交往的水平。

许多调查研究表明,教师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或是交往面窄,或是交往数量有限。

其实,教师一旦在社会交往中,参照公认的一些社会价值标准来衡量自己及职业,并不悲观,反而体现了其职业的神圣和伟大,同时也体验着人类社会给予他的丰厚回报。

特别是目前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这就需要教育的努力,更需要教师的奉献,因此,教师作用是巨大的。

教师人际交往的加强,一方面有助于克服自卑心理,促进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对教育、教学及个人生活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请心理专家帮助解决,是及时有效解决自卑问题的重要途径。

心理咨询的目的就是帮助有心理问题的教师改善认知,恢复心理平衡。

因此,教师要学会请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二)自负

上面所报道的教师缺乏对学生最基本的尊重的现象,除了反映着教师在道德素养方面存在着巨大问题外,就其心理层面来说,也可能源于教师另一种不良认知问题——自负。

如何看待自负?

自负是一种自我膨胀即过度的自信,对自己的认识以点带面,一方面好就认为自己光芒万丈,很了不起,孤芳自赏,瞧不起其他人,不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更缺乏自我批评。

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盛气凌人,总认为自己对而别人错,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难以和他人心理相容,影响他的人际交往。

过于自负的人会产生自恋人格,也叫水仙花症。

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表现的机制不同。

自卑心理是对个体交际活动动机的内在抑制,表现不出交际的积极性;而自负心理则是对个体交际对象的外在排斥,轻视他人的言语和行动。

自负心理是指那些自我中心强烈,优越感极强,藐视和不主动同他人交际的心理现象。

自负心理并不是自尊自重。

自尊自重是保持美好人格的正确态度,而自负则是自命不凡,轻视别人的不良行为。

对己对人都不能作恰如其分的评价,结果使自己陷于盲目,别人也受到严重的压抑。

夸大自我,轻视别人,远离实际,必然带来潜在的不满和行动的疏远,形成交际中的自我封闭。

这种自负心理的危害性主要是使自己不能正确地评价自我,削弱了对周围环境的洞察力,从而降低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以至与本来很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理想环境对立。

自负的表现?

自负的一般表现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自视过高,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都不行。

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

这种人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不顾及别人,不求于人时, 对人没有丝毫的热情,似乎人人都应为他服务,结果落得个门庭冷落。

 

第二,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这种人固执已见,唯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 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

总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第三,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

这种人有很强的自尊心,当别人取得一些成绩时,其妒嫉之心油然而生,极力去打击别人,排斥别人。

当别人失败时,幸灾乐祸,不向别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

同时, 在别人成功时,这种人常用“酸葡萄心理”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自负的成因?

无论是对青年教师,还是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自负心理都是需要我们警惕与重视的。

那么自负这种自我意识的偏差又是如何在我们的个性中沉淀下来的呢?

自负心理形成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作生活中的一帆风顺。

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生活中遭受过许多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有自负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则很容易养成自负的性格。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在工作中其才华能力得到了充分施展,受到领导的肯定,从而就会产生的自傲心理;对于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年教师,出众的教学成绩以及获得的各类殊荣,如不及时正确反思自我,自负心理也有可能滋生,就会被心理上的偏差引入歧途,形成心理障碍。

青年教师若因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就自恃了不起,似乎别人都不如自己,从而表现出极端的自信和过分自负,将会阻碍自己取得新成就。

第二,片面的自我认识。

自负者缩小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

自负者也同样缺乏自知之明, 同时又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自然产生自负心理。

当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时,往往会产生自负的个性。

这种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认为自己了不起,成功时完全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失败时则完全归咎于客观条件的不合作,过分的自恋和自我中心,把自己的举手投足都看得与众不同。

 

第三,情感上的原因。

一些教师的自尊心特别强烈,为了保护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面前, 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

一种是自卑心理,通过自我隔绝,避免自尊心的进一步受损;另一种就是自负心理,通过自我放大,获得自卑不足的补偿。

例如,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很好的教师,深怕被周围经济条件优越的同事朋友或家人看不起,装清高,在表面上摆出看不起这些人的样子。

这种自负心理是自尊心过分敏感的表现。

【问题调适】

从上面的测验结果来看,在自恋情结上得分较高者,往往容易形成自负心理认识。

而自负心理认识上的偏激和情感上的过分敏感,无形中带来固执已见,自命清高的特殊心理,这与交际互补、平等待人的原则是不相符合的。

所以,老师们也需要广泛交际,善于在交际中交流信息和感情,交互作用,取长补短,就必须改变这种心理。

首先,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

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

它并不是让教师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 改变过去固执已见、惟我独尊的形象。

 

其次,与人平等相处。

自负教师很容易视自己为上帝, 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学生服从自己。

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的教师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尤其是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等的地位上来看待。

 

第三,提高自我认识。

要全面的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

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社会中去考察,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第四,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三)自我接纳困难

自我接纳感通常被认为是心理健康最常见的标准.心理健康的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自我认可、自我接纳。

人生发展理论也强调人对自我和对过去生活的认可和接纳。

因此,对自己持积极的态度是积极的心理健康机能的主要特征。

如何看待自我接纳?

那么什么是积极的自我接纳呢?

接纳自我,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

是否接纳自己是是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

自尊者对自我充满信心,乐于接受对自我的教育和要求,从而有利于促进正确自我意识的形成。

自卑者片面夸大自身的缺点,对自己持悲观态度,甚至否认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极大地阻碍正确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有位哲学家曾说过:

“一个人如果能够战胜自己内心的黑暗,就永远站立在灿烂的阳光中。

”所以,战胜自我需要的不仅是勇气、力量,更重要的是接纳自我。

积极自我接纳的表现?

接纳自我就是相信自我。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借用一下,你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所以你有足够的理由自尊自爱,即使是遭受挫折、历经坎坷。

如果你连自己都怀疑,还能指望谁能相信你?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对于贬抑性的评价不要盲目接受。

事实上,社会上有些评价并不总是正确的。

要学会把贬抑性的评价化为自己向上的动力,看成是对自己的鞭策和督促,这样就能防止自卑感的产生。

接纳自己就要原谅自己。

人生的大道并不是平坦的,总会有太多的不如意,假如你总是无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