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课风的故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0900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课风的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2课风的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2课风的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2课风的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2课风的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课风的故事.docx

《12课风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课风的故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课风的故事.docx

12课风的故事

第十二课风的故事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用指定的方法自学本课的词语,结合情景运用“寂静、腮帮、丧气、烦闷、光秃秃、晶莹、笨拙、盘踞、严峻、戏弄、偏偏、抱怨”等词语。

了解“……好……、不管……不……”等关联词语和句式和意义和用法。

2.能以较快的语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基本内容。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

4.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文章表达上的作用,学习课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二)能力训练点: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

提高阅读能力。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风儿每天在我们身边旅行,不知不觉中它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春天,寒冷的冬天,为我们赶走了满天的乌云,托起了想飞的风筝,它是我们生活的好伙伴。

(四)【内容安排】

1.第一节课检查词语预习情况,第二、第三节课学习理解课文,第四节课课文二泛读,第五节课学习运用,第六节课真实交际。

2.词语和课文以自学为主,课堂教学侧重检查学习情况,解答疑难,交流体会。

【教具】课本

第一节课检查词语学习

1一、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检查、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会使用。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按照“学习提示”中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随本课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朗读式、讲授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测评:

学生讲故事

(一)检查学生预习词语的情况(通过听写词语的方式)

(二)讲解重点词语(边讲边让学生组词、造句、练习)

1)寂静(形容词)<安静.>没有声音,很静。

寂静的夜晚寂静的原野

2)丧气(形容词)<倒霉/泄气>【吉利】倒霉,不吉利

说丧气话垂头丧气

3)烦闷(形容词)<畅快/高兴>心情不畅快。

心里烦闷烦闷地走来走去

4)光秃秃(形容词)形容没有草木,树叶,毛发等盖着的东西。

光秃秃的头顶光秃秃的山光秃秃的树干

5)盘踞(动词)非法占据,强占

盘踞在山头盘踞在空中盘踞在树干上

6)抿(动词)(嘴、耳朵、翅膀等)稍稍合拢。

抿着嘴笑

7)严峻(形容词)形势严峻严峻的脸十分严峻

8)戏弄(动词)【捉弄】耍笑捉弄;拿人开心

捉弄小孩捉弄别人。

9)挂(动词)把物体放在绳子上、钉子等上。

挂图挂在墙上挂彩挂电话

三)检查步骤:

1.同桌之间互相听写、纠正、订正。

2.做练习一至五题。

3.在小组内用“学习提示”中“词语练习”部分的词语造句。

4.有不懂、不会用的词语,则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讨论解决。

实在

解决不了的,提交到全班,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

5.各组汇报词语学习情况。

提出疑难词语,介绍新的学习方法。

6.疑难词语的处理。

(1)把各组提出的疑难词语写在黑板上,采用打擂的形式,看哪一

个小组解决得又多又快,增加小组积分。

(2)组际竞争。

由一个组提问,要求另一个组回答或解决。

成功

解决后就获得提问权。

按照设问和解决问题的多少记分。

(3)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运用。

7.小组强化训练。

每个人在小组中运用练习。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有的词语,要达到能流利读、写、运用。

2.书面作业:

1)抄写词语2)用重点词语造句。

五、评价反思:

1、检查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对学生掌握不到的词是否应换个角度和方式。

2、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找出应对策略。

3、教师或各个小组记录学生在本课合作学习活动中表现,对学习积极高的主动性学习方法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第二课时初学课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掌握重点词在本课中的意思和用法。

3.能根据课文提出问题和回答。

4.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二、德育目标

风儿每天在我们身边旅行,不知不觉中它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春天,寒冷的冬天,为我们赶走了满天的乌云,托起了想飞的风筝,它是我们生活的好伙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课文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的情况。

1.听写词语组词造句。

2.抽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是否自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

(二)、导入课文学习

这篇课文描写了风雨人的对话,读到风在人们生活中所做的的大量的好事,你也许会忘了它也曾有的狂暴肆虐。

文中运用了多种手法来描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初学课文

1教师用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教师请学生在小组内采取分段阅读(或角色来朗读)要求学生边读边把自己认为重点的内容画出来或摘抄下来。

3.让学生在组内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故事发展的前因后果线索的关键词,交流初步感受。

4.老师展示预设的问题,帮助学生理出课文叙事的重要线索。

预设问题:

1)男孩为什么丧气?

2)风在不同的季节里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3)风能给人们带来什么?

4)风儿的特点是什么?

4.学生朗读、个人读、全班齐读,要求读得准确、流利(边度边纠正读错的字词)在课文中做段落划分记号,边划分段落边思考。

5.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7.质疑(简单问题随机解决,重点问题进行梳理,下节课解决

五、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

熟读课文

2.课后练习二、五准备。

六、评价与反思

1、检查学生对课文中中重、难词语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听写本课词语和方式进行(课组词造句等)

2、反应本课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找出应对策略。

 

 

第三课时深学课文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步具备概括能力,能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多种描写手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找出课文中每段句的中心句,理解其含义。

2、教学难点:

1)能过概括段意,准确的把握课文的结构,把握课文的写作方法。

2)理解并能够模仿课文中句式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内容

1、导入新课:

风总是给人们带来好处吗?

文中是怎样描写风的特点的?

(二)确定深学课文的主要任务

1、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段(1~6)讲述了风儿帮助小男孩的过程。

第二段(7~10)讲述了风儿帮助人们的故事。

第三段(15~23)讲述了风儿消灭苍蝇的故事。

第四段(24~25)讲述风儿关爱玩耍的孩子,

第五段(26~36)讲述风儿给人们带来了春天,融化了冰雪,给生物带来了欢乐。

第六段(37~39)讲述风儿做完好事后又到其他地方去了。

3、探究质疑:

“好风呀,真是好风!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

文中共出现四次。

第一次,起到了对每部分描写的总结概括作用。

第二次,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使整个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

第三,起到了层层深入的作用。

最后作者对风的赞颂达到了高潮。

4、探究质疑:

从文中的描写中,归纳一下风的特点。

讨论归纳:

默默做事,不喜欢说大话。

顽强战斗,不向困难低头,对传播病菌蚊蝇冷酷无情,把他们冻死并扔进垃圾箱。

温和善良,给孩子们、小鱼儿和小草带去欢乐和温暖。

5、探究质疑:

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用?

讨论归纳:

文中有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使语言生动形象。

(四)、总结全文

风儿每天在我们身边旅行,不知不觉中它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春天,寒冷的冬天,为我们赶走了满天的乌云,托起了想飞的风筝,它是我们生活的好伙伴。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四

      2.布置课文二《你一定会听见》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二,自己查找生字和词典,解释并加以理解。

五、评价与反思:

1、检查学生找课文中每段的关键词语情况,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态度和表现。

2、检查学生在课文中句式句型等掌握情况,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发现学生出错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反思本课中的不足之处,以利于改进教学。

第四课时强化训练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自主学习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语障碍,积累和扩展词汇量。

(知识目标)

2、能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所表达的内容。

(能力目标)【重点】

一、能自主完成课后练习。

二、了解传记类作品的基本写法,引导学生读这一类作品并能进行模仿写作。

二、德育目标: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和人们的喜怒哀乐。

一、教学过程:

1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和人们的喜怒哀乐密切相关,不信你听……。

2.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自读,边读边画出生字和词语,较理解的句式。

A顷刻间(副词)同“刹那间、瞬间”,表示极短时间。

B总该(副词)表示应该,必须。

C拂过轻轻吹过。

3.难解句式

(1)总该……吧……(此处用法同总得,一定)

你不懂,总该问问别人吧。

(2)固然……(但)也……(表示承认某个事实,然后与下文的“但;可;却等词运用,表示转折。

他的学习固然不错,但他的身体较弱。

4.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每段的关键词句,初步掌握归纳概括的能力。

5.引导学生以组间竞争的方式相互提出和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6.引导学生学生表达交流初步感受(准确并能联系生活实际)。

评价与反思:

(1)检查学生课文2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2)总结本课指导学生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查找不足之处,提出应对策略。

注:

课文2内容属于泛读性的学习,以积累词汇量和培养阅读兴趣为目的,教师对学生遇到的生词和疑难句式不做讲解,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查词典即通过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来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即可,不作表达方面的过多要求。

 

第五课时本课学习内容的强化巩固

⏹教学目标:

(1)选择本课的疑难知识点,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

(2)达到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的目的,并进一步转化习惯和能力。

二、德育目标:

让学生了解自然想象。

三、教学过程:

(一)听说训练:

1、让学生在小组内复述课文,互相补充完整,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提示:

先让学生找出课文每段中的关键词,然后再把他们串出来。

2、小组代表在大班复述,看哪一组复述的最完整,评出优胜奖。

(二)语言强化训练

重点理解以下句型,并能模仿表达。

1它调皮的打着旋,把我的头发弄乱。

弄+形/动或弄+得+形(弄后的词表示结果)

你把问题的性质弄清楚。

2我们等得好不耐烦。

(“好”和“很、非常、实在”的意思相同)。

如:

这个孩子好可爱呀!

四、评价与反思:

1、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合作表演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总结本课指导学生练习中题形设置,活动组织形式和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不足,以利改进。

注意:

练习要围绕学生所学课文话题和基本内容进行,要求学生尽可能用到本课中新学会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

 

第六课时真实交际

a)教学目标:

围绕本课话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重点是体现尊师重教。

b)教学过程:

(一)交际话题:

情景一: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查找资料,说说一年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情景二:

本文写的是风的好处,请分两个组分正、反来说风的好处,和风的坏处,两方辩论,看哪一组说的多,说得好。

情景三:

在小组中交流说说如何才能更好的了解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把你在这方面的认识,所知道的告诉大家。

(二)文字表达

1、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上这些话题,写出交流话题。

2、根据以上话题任选一个写一段话。

布置作业:

预习新课词语。

第四课巨伞下的城市

(一)知识教学点

1.用指定的方法自学本课的词语,结合情景运用“轴、梁、弊、稽、撑、胜地、装置、补偿、利弊、罕见、剧变、付之一笑、庇护、袭扰、供应、恶劣”等重点词语。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新句型的运用。

3.汉字学习:

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来学习词语

4.课文学习:

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

5.学会真实交际,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良好品德,具备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

(二)能力训练点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

提高阅读能力。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良好品德,具备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

【内容安排】

1.第一节课检查词语预习情况,第二、第三节课学习理解课文,第四节课课文二泛读,第五节课学习运用,第六节课真实交际。

2.词语和课文以自学为主,课堂教学侧重检查学习情况,解答疑难,交流体会。

【教具】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朗读法、讲授法、练习法

第一节课检查词语学习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检查、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

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会使用。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按照“学习提示”中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随本课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朗读式、讲授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测评:

检查学生预习词语的情况(通过听写词语的方式)

(二)讲解重点词语(边讲边让学生组词、造句、练习)

1、有机(形容词)A原来指和生物体有关的或从生物体来的化合物,现在指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某些碳化物之外,含碳离子的化合物。

如:

有机酸有机化学有机玻璃有机肥料

B指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互相关联协调,而具有不可分的统一性,就像一个生物体那样。

如:

有机结合有机体

2、补偿(动词)抵消(损失或消耗);补足(缺欠或差额)

补偿你补偿损失补偿金可以补偿得到补偿

如:

作为补偿他给孩子买了一个玩具。

3、利弊(名词)好处和害处。

权衡利弊吃糖的利弊事情的利弊想清利弊

4、轻巧(形容词)A重量小而灵巧小车真轻巧身子轻巧

B简单容易说得轻巧

C轻松灵巧动作轻巧

5、罕见(形容词)很少见。

罕见的物种罕见的现象

6、剧变(动词)非常大的变化。

气候剧变山村剧变

7、怀绕(动词)围绕群山怀绕四周怀绕着水(树)被水怀绕着

8、架(动词)A支撑、支持。

架桥架电线架梯子

B招架。

拿枪架住砍过来的刀。

C殴打,争吵。

打架吵架劝架

三、检查的步骤

1.同桌之间互相听写、纠正、订正。

2.做练习一至五题。

3.在小组内用“学习提示”中“词语练习”部分的词语造句。

4.有不懂、不会用的词语,则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讨论解决。

实在

解决不了的,提交到全班,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

5.各组汇报词语学习情况。

提出疑难词语,介绍新的学习方法。

6.疑难词语的处理。

(1)把各组提出的疑难词语写在黑板上,采用打擂的形式,看哪一

个小组解决得又多又快,增加小组积分。

(2)组际竞争。

由一个组提问,要求另一个组回答或解决。

成功

解决后就获得提问权。

按照设问和解决问题的多少记分。

(3)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运用。

7.小组强化训练。

每个人在小组中运用练习。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有的词语,要达到能流利读、写、运用。

2.书面作业:

1)抄写词语2)用重点词语造句。

3)预习课文。

五、评价反思:

1、检查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对学生掌握不到的词语考虑如何讲解。

2、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找出应对策略。

第二课时初学课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掌握重点词在本课中的意思和用法。

3.能根据课文提出问题和回答。

4.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二、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联系实际,有关“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生动事例,引导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德,具备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课文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的情况。

1.听写词语组词造句。

2.抽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是否自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

(二)、导入课文学习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一座巨伞下的新型城市。

那里的人们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造了能够使整个城市变得四季如春的巨伞,并且使这座城市闻名于世,引来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

但是是否从此百利而无一害,从此高枕无忧呢?

今天就来学这篇《巨伞下的城市》。

(三)、初学课文

1.教师请学生在小组内采取分段阅读(或分组来朗读)要求学生边读边把自己认为重点的内容画出来或摘抄下来。

2.让学生在组内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故事发展的前因后果线索的关键词。

3.老师展示预设的问题,帮助学生理出课文的重要线索。

预设问题:

1)威努斯基市为什么要建巨伞来覆盖城市?

2)巨伞是怎样覆盖全城的?

3)巨伞的优点有哪些?

4)人们对建巨伞有什么看法?

5)谈谈你对小城上空建巨伞的利弊的看法?

4.学生分小组读、个人读、全班齐读,要求读得准确、流利(边度边纠正读错的字词)在课文中做段落划分记号,边划分段落边思考。

5.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7.质疑(简单问题随机解决,重点问题进行梳理,下节课解决

五、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

熟读课文

2.课后练习二、六准备

六、评价与反思

1、检查学生对课文中中重、难词语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听写本课词语和方式进行(课组词造句等)

2、反应本课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找出应对策略。

 

第三课时深学课文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步具备概括能力,能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故事叙述的前因后果,

3、初步感受这篇科普知识性的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体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含义。

2、教学难点:

1)能过概括段意,准确的把握课文的结构。

2)理解并能够模仿课文中“随着……,只要……便……,然而……却……”等句式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内容

1、课前提问

抽读课文,分段朗读

2、导入新课

以提问的方式:

这样的巨伞真的有这么好吗?

它是否能推广到全世界的城市去安装呢?

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二)细读课文

仔细体会文中是怎样记叙事件经过、手法和语句句式。

(三)深读课文

1、第一段(1~2)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人们在威努斯基市上空建了一把巨伞,抗严寒的袭扰。

提出问题

(1)你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

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2)威努斯基市为什么在上空撑起一把擎起大伞?

2、深学课文第二段(3~4)介绍巨伞的内部结构及给城市带来的经济效益。

提出问题:

(1)巨伞下的小城居民和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3、深学课文的第三段(5)介绍了巨伞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及专家的担忧和小城现在的情况。

提问:

(1)卫生专家认为巨伞对人们有哪些不良影响?

4、学生快速默读后讨论问题,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归纳。

5、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归纳总结,最后自己得出结论,同时结合课文语境学习“随着……,只要……便……,然而……却……”等句型句式。

6、本文是一篇科普文,都用了那些说明方法,从文中找出说明(举例、说明、列数字等)(四)总结全文

本文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的文章,整个城市被罩在一个被撑开的巨伞下,无论是严寒酷暑,这座城市的人们总是感动温暖如春。

他们在幸福快乐的生活着的同时,是否从此就能够高枕无忧了呢,这值得人们思考。

五、评价与反思

1、检查学生找课文中每段的关键词语情况,观察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态度和变现。

2检查学生在课文中句式句型等掌握情况,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发现学生出错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反思本课中的不足之处。

六、布置作业:

1、重点句型造句。

2、课后练习二、四题的学习句型。

3、课文2预习任务布置(要求学生自立阅读课文2《假如没有灰尘》自己查找生字和词语并能理解。

第四课时《假如没有灰尘》泛读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自主学习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语障碍,积累和扩展词汇量。

(知识目标)

2)能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所表达的内容。

(能力目标)【重点】

a)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德,具备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

三、教学过程:

i.课文2学习的导入:

说起灰尘,同学们都很熟悉,也都很讨厌吧,但是你们知道吗?

灰尘却又我们想不到的用处,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就会明白了。

2、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自读,边读边画出生字和词语,较理解的句式。

3、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每段的关键词句,初步掌握归纳概括的能力。

4、引导学生以组间竞争的方式相互提出和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5、引导学生表达初读感受。

(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回答问题准确并能联系生活实际。

四、评价与反思

1、检查学生课文2练习完成情况。

2、总结本课指导学生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查找不足之处,提出应对策略。

注:

课文2内容属于泛读性的学习,以积累词汇量和培养阅读兴趣为目的,教师对学生遇到的生词和疑难句式不做讲解,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查词典即通过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来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即可,不作表达方面的过多要求。

 

第五课时本课学习内容的强化巩固

c)教学目标:

●选择本课的疑难知识点,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

●达到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的目的,并进一步转化习惯和能力。

二、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德,具备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

三、教学过程:

(一)听说训练:

1、让学生在小组内复述课文,互相补充完整,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提示:

先让学生找出课文每段中的关键词,然后再把他们串出来。

2、小组代表在大班复述,看哪一组复述的最完整,评出优胜奖。

(二)语言强化训练

重点理解以下句型,并能模仿表达。

1、随着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发展,这个神话已变成现实。

随着(介)+动词性词语表示伴随另一件事而发生的事

如:

随着天气的转冷,人们都穿上了毛衣冬装。

2、只要不是整天连阴,太阳能收集器便会发挥聚热功能。

只要……便……(前一小句表示必要的条件,后一小句表示在这一条件下的必然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