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思维奥数3 巧算体积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0309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思维奥数3 巧算体积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六年级思维奥数3 巧算体积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六年级思维奥数3 巧算体积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六年级思维奥数3 巧算体积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六年级思维奥数3 巧算体积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思维奥数3 巧算体积附答案解析.docx

《小学六年级思维奥数3 巧算体积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思维奥数3 巧算体积附答案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思维奥数3 巧算体积附答案解析.docx

小学六年级思维奥数3巧算体积附答案解析

第3讲巧算体积

【知识梳理】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或横截面积×长)

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容积)问题的解决中,除了要运用好数学课中学过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外,还要对图形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比较,特别要根据给出的图形或题目对图形的描述,想象出原来物体的形象,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我们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根据长方体展开图,确定长方体的长、宽、高。

2.将一个物体变形为另一种物体,体积不变。

3.物体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典例精讲】

【例1】如图,沿图中的虚线折叠,可以围成一个长方体,围成的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训练1】将下图沿虚线折叠,可以围成一个长方体,求围成的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例2】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有三种切法。

如果切面与前、后两个面平行,切成的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比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432平方厘米;如果切面与左、右两个面平行,切成的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比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234平方厘米;如果切面与上、下两个面平行,切成的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比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624平方厘米。

求原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训练2】一个长方体,不同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96平方分米、84平方分米和56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例3】有一个长方体容器(如下图),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里面的水深6厘米。

如果把这个容器盖紧,再朝左竖起来,里面的水深应该是多少厘米?

 

【训练3】有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铁块,把它浸没在一个装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中。

取出铁块后,水面下降了2厘米。

这个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4】现有长方体容器A,它的长是30厘米,宽是20厘米,里面装有水,水的高度是24厘米;另有长方体容器B,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20厘米,B容器是空的。

现要将A的一部分水倒给B,使两容器中水的高度相同,水的高度应是多少厘米?

 

【训练4】长方体容器A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里面装的水的高度是30厘米,长方体容器B是空的,长18厘米,宽20厘米,高25厘米,从容器A倒多少立方厘米水到容器B,两容器水的高度相同?

 

【能力提升】

往一个长24分米,宽9分米,高8分米的水槽中注入高4分米的水,然后放入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铁块,问水位上升了多少分米?

 

数学小故事——小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从小对数学入迷,对科学兴趣广泛,因对上帝的存在与否提出疑问,被学校开除。

一天,小欧拉正在牧场帮助父亲干活,父亲突然喊他。

他跑去一问,得知父亲要扩建羊圈,让他去帮助计算一下需备的篱笆材料。

他先是帮助父亲用绳子测量土地,然后计算这块土地的总面积与篱笆用料。

老欧拉已将4根转角桩打入地下,然后将以这四点连成线,围成羊圈。

经过反复计算,小欧拉向父亲报告说:

“羊圈长40米,宽15米,面积600平方米,共需用110米篱笆材料。

听了儿子的汇报,父亲立刻愁眉不展:

“现在我们只有100米材料。

如果把宽去掉5米,只能获得400平方米面积的羊圈了。

这样还是不够用啊!

”欧拉并没有马上安慰父亲,只是说了一声:

“让我再算算吧”。

第二天,老欧拉欢天喜地带着工人开始围羊圈。

原来前天夜里,小欧拉找出了一个最佳方案:

“只需把羊圈变长方形为正方形,即把每个边都变为25米,那么用100米篱笆材料就能围成625平方米面积的羊圈了。

这样,既不用增加篱笆材料,又扩大了羊圈面积,怎能不令老欧拉高兴呢?

他逢人便夸儿子的才能,使这一巧算羊圈之事不胫而走。

当欧洲著名数学家伯努利听到一名小学生能具有这样的数学天赋,便亲自接见了欧拉,并鼎力推荐,使小欧拉进入巴塞尔大学学习,那年他只有13岁。

 

【作业】

1.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减少3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

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96平方厘米。

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厘米。

2.把一根长2.4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5段(如图),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96平方厘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厘米。

3.如图,有一块长方形铁皮长24厘米,宽14厘米,剪掉同样的四个角(阴影部分),再沿虚线折起,做成一个无盖铁盒,这个铁盒的容积是______立方厘米。

4.如图,五块玻璃可以拼接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玻璃容器(接头处忽略不计)。

现将600升水倒入这个容器中,水面的高度是______分米。

 

5.如图(单位:

厘米),沿着图中的虚线折叠,可以围成一个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厘米。

6.有一个小金鱼缸,长5分米、宽4分米,水深3分米。

把一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铁块浸入水中后,水面上升了______分米。

7.有两个长方体水池,甲水池长8分米、宽6分米、水深3分米,乙水池空着,它长6分米、宽和高都是4分米。

现在要从甲水池中抽一部分水到乙水池,使两水池中水面同样高。

水面的高应是______分米。

8.一个长方体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8平方厘米、42平方厘米和24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厘米。

9.将表面积分别为216平方厘米和384平方厘米的两个正方体铁块熔成一个长方体,已知这个长方体的长是13厘米,宽是7厘米,则高是______厘米。

10.有大、中、小三个正方体水池,它们的内边长分别是5米、3米、2米。

把两堆碎石分别沉没在中、小水池的水里,两个水池的水面分别升高了6厘米和4厘米。

如果将这两堆碎石都沉没在大水池的水里,大水池的水面升高______厘米。

第3讲巧算体积

【知识梳理】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或横截面积×长)

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容积)问题的解决中,除了要运用好数学课中学过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外,还要对图形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比较,特别要根据给出的图形或题目对图形的描述,想象出原来物体的形象,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我们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根据长方体展开图,确定长方体的长、宽、高。

2.将一个物体变形为另一种物体,体积不变。

3.物体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典例精讲】

【例1】如图,沿图中的虚线折叠,可以围成一个长方体,围成的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答案】216立方厘米

【解析】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需知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图中所标示的三个长度数并不就是长、宽和高,想象这个图按虚线折叠,把长、宽、高分别设为a、b、c,图中的各边可标示如下图。

已知9厘米的边是a,13厘米长的线段是a和c的和,c长13-9=4(厘米),10厘米长的线段是c和b的和,b长10-4=6(厘米),于是可得长方体的体积是9×6×4=216(立方厘米)。

【训练1】将下图沿虚线折叠,可以围成一个长方体,求围成的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答案】756立方厘米

【解析】用a、b、c分别表示长、宽、高,则a+c=23cm,b=6cm,b+c=15cm,所以a、b、c分别为14cm、6cm、9cm,体积为14×6×9=756(cm³)。

【例2】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有三种切法。

如果切面与前、后两个面平行,切成的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比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432平方厘米;如果切面与左、右两个面平行,切成的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比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234平方厘米;如果切面与上、下两个面平行,切成的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比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624平方厘米。

求原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答案】2808立方厘米

【解析】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增加的表面积是与切面平行的面的面积的2倍,由此可以求得原来长方体的三个面的面积,并且可以求得原来长方体的长、宽、高,进而算得原来长方体的体积。

前(或后)面一个面的面积是432÷2=216(平方厘米);

左(或右)面一个面的面积是234÷2=117(平方厘米);

上(或下)面一个面的面积是624÷2=312(平方厘米);

216=2×2×2×3×3×3=24×9,

117=3×3×13=9×13,

312=2×2×2×3×13=24×13,

所以原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24厘米、13厘米、9厘米,体积是24×13×9=2808(立方厘米)。

【训练2】一个长方体,不同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96平方分米、84平方分米和56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答案】672立方分米

【解析】96=2×2×2×2×2×3=12×8,84=2×2×3×7=12×7,56=2×2×2×7=8×7,所以原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2分米、8分米、7分米,体积是12×8×7=672(立方分米)。

【例3】有一个长方体容器(如下图),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里面的水深6厘米。

如果把这个容器盖紧,再朝左竖起来,里面的水深应该是多少厘米?

【答案】18厘米

【解析】水的体积不变,30×20×6=3600cm³,朝左竖起来,底面积是20×10=200cm²,所以水深是3600÷200=18cm。

【训练3】有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铁块,把它浸没在一个装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中。

取出铁块后,水面下降了2厘米。

这个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案】108平方厘米

【解析】正方体铁块的体积=水面下降部分的体积,6×6×6÷2=108cm²。

【例4】现有长方体容器A,它的长是30厘米,宽是20厘米,里面装有水,水的高度是24厘米;另有长方体容器B,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20厘米,B容器是空的。

现要将A的一部分水倒给B,使两容器中水的高度相同,水的高度应是多少厘米?

【答案】8厘米

【解析】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体积和底面积扩大或缩小同数倍,高度不变,比较两个容器的底面积,看B是A的几倍,要使两个容器水的高度相同,B的水的体积就应是A的同数倍。

A容器水的体积30×20×24=14400(立方厘米),

A的底面积是30×20=600(平方厘米),

B的底面积是40×30=1200(平方厘米),

B的底面积是A的1200÷600=2倍,

B中的水的体积是A中水的体积的2倍时,两容器水的高度相同,倒给B的水是:

14400÷(2+1)×2=9600(立方厘米),B中水的高度是9600÷1200=8(厘米)。

此题方法多种,如h=V总÷S总;方程法。

【训练4】长方体容器A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里面装的水的高度是30厘米,长方体容器B是空的,长18厘米,宽20厘米,高25厘米,从容器A倒多少立方厘米水到容器B,两容器水的高度相同?

【答案】3600立方厘米

【解析】A的底面积是15×12=180cm²,B的底面积是18×20=360cm²,B的底面积是A的2倍,要想两容器中水的高度相同,则B中水的体积应是A的2倍,所以倒给B的水是15×12×30÷(2+1)×2=3600cm³。

【能力提升】

往一个长24分米,宽9分米,高8分米的水槽中注入高4分米的水,然后放入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铁块,问水位上升了多少分米?

【答案】0.8分米

【解析】水槽的水是否能将铁块整个淹没,或在水槽的水位上升后,能否淹没整个铁块,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①假设上升水位后能将整个铁块淹没,那么,水槽里的水位至少上升到6分米,铁块的体积为:

6×6×6=216(立方分米),216÷24÷9=1(分米),显然,水槽内的水位上升1分米,才仅有4+1=5(分米),是不可能把铁块淹没的。

②当水槽内原有的水不能淹没铁块时,所淹部分的体积必然等于水槽水位上升部分的容积。

设水槽水位上升x分米,列方程得:

24×9×x=6×6×(x+4),x=0.8,水位上升了0.8分米。

数学小故事——小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从小对数学入迷,对科学兴趣广泛,因对上帝的存在与否提出疑问,被学校开除。

一天,小欧拉正在牧场帮助父亲干活,父亲突然喊他。

他跑去一问,得知父亲要扩建羊圈,让他去帮助计算一下需备的篱笆材料。

他先是帮助父亲用绳子测量土地,然后计算这块土地的总面积与篱笆用料。

老欧拉已将4根转角桩打入地下,然后将以这四点连成线,围成羊圈。

经过反复计算,小欧拉向父亲报告说:

“羊圈长40米,宽15米,面积600平方米,共需用110米篱笆材料。

听了儿子的汇报,父亲立刻愁眉不展:

“现在我们只有100米材料。

如果把宽去掉5米,只能获得400平方米面积的羊圈了。

这样还是不够用啊!

”欧拉并没有马上安慰父亲,只是说了一声:

“让我再算算吧”。

第二天,老欧拉欢天喜地带着工人开始围羊圈。

原来前天夜里,小欧拉找出了一个最佳方案:

“只需把羊圈变长方形为正方形,即把每个边都变为25米,那么用100米篱笆材料就能围成625平方米面积的羊圈了。

这样,既不用增加篱笆材料,又扩大了羊圈面积,怎能不令老欧拉高兴呢?

他逢人便夸儿子的才能,使这一巧算羊圈之事不胫而走。

当欧洲著名数学家伯努利听到一名小学生能具有这样的数学天赋,便亲自接见了欧拉,并鼎力推荐,使小欧拉进入巴塞尔大学学习,那年他只有13岁。

 

【作业】

1.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减少3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

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96平方厘米。

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厘米。

【答案】704

【解析】长=宽=高-3,减少的96平方厘米是4个相同面的面积,每个面都是长×3,即1个面的面积是96÷4=24cm²,所以原来长方体的长与宽是24÷3=8cm,高是8+3=11cm,体积是8×8×11=704cm³。

2.把一根长2.4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5段(如图),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96平方厘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厘米。

【答案】2880

【解析】2.4米=240厘米,锯成5段,要锯4次,表面积增加8个横截面的面积,所以横截面的面积是96÷8=12cm²,则体积是横截面面积×长=12×240=2880cm³。

3.如图,有一块长方形铁皮长24厘米,宽14厘米,剪掉同样的四个角(阴影部分),再沿虚线折起,做成一个无盖铁盒,这个铁盒的容积是______立方厘米。

【答案】384

【解析】长方体的长是24-4×2=16cm,宽是14-4×2=6cm,高是4cm,所以容积是16×6×4=384cm³。

4.如图,五块玻璃可以拼接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玻璃容器(接头处忽略不计)。

现将600升水倒入这个容器中,水面的高度是______分米。

【答案】6

【解析】无盖的长方体,没有上面,由图可知,长是20dm,宽是5dm,高是10dm,则底面积是20×5=100dm²,所以水的高是600÷100=6dm。

5.如图(单位:

厘米),沿着图中的虚线折叠,可以围成一个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厘米。

【答案】90

【解析】根据展开图,确定长、宽、高分别是9cm、5cm、2cm,体积是90cm³。

6.有一个小金鱼缸,长5分米、宽4分米,水深3分米。

把一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铁块浸入水中后,水面上升了______分米。

【答案】0.4

【解析】正方体铁块的体积=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2×2×2÷(5×4)=0.4dm。

7.有两个长方体水池,甲水池长8分米、宽6分米、水深3分米,乙水池空着,它长6分米、宽和高都是4分米。

现在要从甲水池中抽一部分水到乙水池,使两水池中水面同样高。

水面的高应是______分米。

【答案】2

【解析】设水高x分米,则8×6×x+6×4×x=8×6×3,解得x=2。

8.一个长方体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8平方厘米、42平方厘米和24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厘米。

【答案】168

【解析】28=7×4,42=7×6,24=6×4,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7cm、6cm、4cm,体积是7×6×4=168cm³。

9.将表面积分别为216平方厘米和384平方厘米的两个正方体铁块熔成一个长方体,已知这个长方体的长是13厘米,宽是7厘米,则高是______厘米。

【答案】8

【解析】等体积变换,这两个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分别为216÷6=36cm²,384÷6=64cm²,所以它们的棱长分别为6cm和8cm,体积之和就是6×6×6+8×8×8=216+512=728cm³,根据前后体积不变,则长方体的体积也是728cm³,所以这个长方体的高是728÷13÷7=8cm。

10.有大、中、小三个正方体水池,它们的内边长分别是5米、3米、2米。

把两堆碎石分别沉没在中、小水池的水里,两个水池的水面分别升高了6厘米和4厘米。

如果将这两堆碎石都沉没在大水池的水里,大水池的水面升高______厘米。

【答案】2.8

【解析】沉入中水池中的碎石的体积是3×3×0.06=0.54(m³),沉入小水池中的碎石的体积是2×2×0.04=0.16(m³),这两堆碎石的体积一共是0.54+0.16=0.7(m³)。

把它们都沉入大水池里,大水池的水面升高所增加的体积也就是0.7m³,而大水池的底面积是5×5=25(m²),所以水面升高了0.7÷25=0.028(米)=2.8(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