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0078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教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教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教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教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教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教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

《高三教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教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教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

高三教学检测语文试题

2008年9月高三教学检测语文试题

2008.09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沮丧龃龉狙击粗犷含英咀华B.伶仃囹圄花翎玲珑高屋建瓴

C.炮烙烙印落魄骆驼络绎不绝D.亢奋伉俪炕桌沆瀣引吭高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描摹编缉兵慌马乱老虎驾车——谁赶(敢)

B.肖像浑浊斩钉载铁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C.切嗟砚台流言斐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D.针砭商榷钩心斗角冒天下之大不韪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去年12月下旬,持续低温让北京天然气供应捉襟见肘,如不解决这个问题,北京将面临春节供应缺口。

B.俗话说,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

当前,全国人民正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是十分必要的。

C.那些不被市场接受的新技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熟技术,在一阵热烈的追捧之后,很快就都偃旗息鼓了。

D.有的人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像秋白同志这样坦荡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怒山这种极为特殊的高山峡谷中建电站,产生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和移民问题远远小于其他人口密集的江河地区建设水电站。

B.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C.在这次煤矿事故中,他是所有遇难的矿工中唯一的幸存者。

他向记者和矿工家属们讲述了当时惊魂的一幕。

D.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是他的体型?

他的亲切?

还是别的什么?

B.以《团结、友谊、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

C.“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

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D.据考证,古历下亭址在今名士阁西侧(该处现有一石碑,正面题“古历下亭址”五个大字,背面刻有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6—8题。

冰在地球上的某些地区正在逐渐消失。

不能把冰看作是固态水的简单累积。

冰不仅储有大量的水,还是保持地球能量平衡、热平衡的重要因素。

举个例子:

南极洲被冰层覆盖的表面约为1300万平方公里,到了冬季则超过2000平方公里。

南极大陆的永久冰层厚度超过3000米,其余都是冰山或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其体积大小在一年中随着四季温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结冰或融冰过程中,可使大量热量发生转换。

此外,白色的两极地表会产生镜面效应,反射太阳光,极大地影响着到达地球的辐射。

无论是南极还是北极,都对地球气候的过去和未来起着关键作用。

水是少数可在相当小的温度区间里改变形态的物质。

这是因为水分子间的连接方式既脆弱又灵活。

其他物质的分子在温度下降时逐渐集中,但水在降温到4摄氏度的情况下密度即为最大。

一个有趣的现象由此产生:

水在固态时密度比液态时小,这就是为什么冰总能漂浮在水面上。

水的这一特性使地球上的水生生物即使在冰川期冰层覆盖江河湖海时仍能存活下来。

地球两极的冰山有着自己完整的生态系统,各种各样的生物就在这里栖息繁衍。

浮游植物的觉醒是一切的开端。

在光线适宜的条件下,浮游植物在冰面以下大肆扩散,加速冰面融化,进而产生降雨。

雨中的有机物质被甲壳纲动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充分吸收。

随后,他们又成为企鹅、海豹以及鲸的食物。

大型食肉动物虎鲸、北极熊等是这条食物链的最后一环。

生活在这个冰世界里的动物是如何取得液态水饮用的呢?

原来它们吃下冰块,用腭部将其融化成宝贵的液态水,海豹就是这样生存的。

在寒冷的高山上,从冷杉到地衣,不少植物能在抵御了第一阵寒气的袭击后进入深度冬眠状态,直到气候条件再次变得适宜。

许多动植物得以在严寒中存活是因为冰雪本身能起到保护层的作用,使动植物与外部极端环境相隔绝。

事实上,气候突变对动植物来说才是致命的敌人。

2004年秋,250多位科学家聚集到冰岛首都,共同宣布了一个事实:

北极、南极以及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冰川的冰都在逐渐减少。

极地冰面融化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灾难是毁灭性的。

依赖于冰层生活的浮游植物会随之消失,食物链会破坏,北极熊等动物将濒临灭绝。

此外,洋流会因海水温度上升而改变,海水将吞噬一个个文明国度。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推动这项研究的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占到了全球总排放量的30﹪以上,正是这些气体造成了全球气候的变化。

6、根据文意,下列“不能把冰看作是固态水的简单累积”的原因,错误的一项是

A.地球两极及其他某些地方,冰面巨大,冰层深厚,储有大量水资源。

B.结冰或融冰过程中,大量热量发生转换,有助于保持地球能量平衡、热平衡。

C.两极地表呈现白色,能产生镜面效应,极大地影响阳光到达地球的辐射。

D.南北两极冰层无论存在与否,都对未来地球气候起着关键作用。

7、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冰储有大量的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是人类生命的重要保证。

B.许多动植物能够适应严寒环境,但气候突变却会给生物带来灾难。

C.极地冰面融化将破坏极地生物链,那里从浮游植物到哺乳动物都可能灭绝。

D.极地冰面融化和海水温度上升,将改变洋流,淹没低海拔大陆。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极、南极以及其他冰川都在逐渐缩小,这是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结果。

B.极地冰层融化,地球将因失去镜面效应,接受更多阳光辐射而进一步变暖。

C.极地浮游植物既依靠冰层保护,又加速冰面融化,保护极地需遏制浮游植物滋生。

D.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应率先承担保护冰层的重任。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

曰:

“有复于王者曰: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

曰:

“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

‘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

‘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王度之!

9、下列加点的字与所给例句中加点的“明”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A.至若春和景明

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C.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D.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10、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B.幼吾幼

百姓之不见保以及人之幼

C.度,然后知长短D.吾力足以举百钧

王度之!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B.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有复于王者曰D.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

而功不至于百姓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12、下列对本文段的判断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段选自《孟子》,文中孟子极力宣传了自己“仁政”的政治主张,指出“王之不王”是因为齐王没有实行仁政,而不是做不到。

B.文中引用了《诗经》的内容,借以说明推行仁政,必须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再推而广之,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

C.“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互文的句子,意即“推恩”可以“保妻子”,也可以“保四海”;“不推恩”则保不了“四海”,也保不了“妻子”。

D.文段中突出运用了比喻、比拟、对比和排比等手法来加强说理的气势,正体现了《孟子》善喻善辩、咄咄逼人的语言特色。

四、(20分)

13、把下列画线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

②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译文:

14、阅读李白的《塞下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写出这首诗中工整对仗的两句话并揭示其含义:

“。

②“折柳”在诗中有哪两重含义?

答:

③诗的开头写五月“寒”,结尾则写“斩楼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

(任选两小题,全选按前两题计分)(4分)

①屈平正道直行,,,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②,。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李白《将进酒》)

③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杜甫《登岳阳楼》)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素书之美(有删节)

刘心武

还记得四十多年前的那一天,坐在素净的窗下,读一本素净的书。

坐的是朴素的竹椅,窗外是刚谢了秋叶的素枝,连泻进窗内的秋光也那么素净,读上几页,便闭目遐思一阵……唉,那是多么值得怀念的一幅青春读书图!

还记得,有一回读的是屠格涅夫的《罗亭》,算是长篇小说,但并不怎么厚,平明出版社刊印,繁体字竖排,里面没有插图,封面就是全白的底子上,中间一个比例相宜的竖起的黑色长方形,当中再反白显示出“罗亭”两个字。

当时平明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那样的文学书籍,原创的、翻译的全有,全是那样的装帧方式,真个是非常的素净。

读那样的书,心灵似乎被无形的尘拂轻柔地除秽,被托举到一种素净高尚的境界。

我们都懂得,书之所以能令人感动或有所感悟,关键在于其文本,就像一个人我们之所以认为他好,关键在其内在品质一样。

但是,“人靠衣裳马靠鞍”,书也有个包装的问题,到现在,一般读者也都懂得,一本书不但应该内容好,形式上也应该好,这形式包括方方面面:

开本、用纸、封面设计(包括封底、书脊、勒口、书裙等的设计)、扉页(包括套封)的设计、目录版式、序跋版式,最重要的是内文的版式——版心大小、字号、行距、天地留白……

文学书可以有插图,也可以无插图。

无插图的文学书只要文字好,读起来是“此时无图胜有图”的。

上世纪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过一套文学名家在1949年以前创作的小说选本,封面非常之素净,一度是全绿底面,后来干脆全白底子,上面一行大字标明某某小说选,下面一行小字是出版社名称,里面全无插图,但多数都编选得十分精当,像我精读过的《吴组缃短篇小说选》,里面《簏竹山房》等篇,其文字所唤起的想象,岂止是图画,简直是电影,随着阅读,全景、中近景、特写、大特写、反打镜头、摇拍……那感觉竟接踵而至,甚至仿佛有音乐时起时停地伴随其中,那样的文本,配上插图反而令想象力梗阻了。

眼下中国的出版非常繁荣,文学走向了多元,文学书从内容到包装已是乱花迷眼的局面,所谓进入了“眼球经济”阶段,要想刺激消费者掏钱来买,首先必须令其“夺目”。

为达到“夺目”效果,已有“无图不成书”的趋势。

图文并茂当然是好事,但不要走向“无图不成书”的极端。

文学书籍里,应该有一元是素净派,这样的文学书从外到里都可以是无图的,然而又是从形式上看也富有美感的。

素净的文学书现在成了稀缺的商品。

进到书店,满眼花花绿绿,不光是文学书籍,几乎绝大部分书都是浓妆艳抹。

浓艳当然也是一种装束风格,不可或缺,但一味地追求珠光宝气,以至于令人见色不见心,这样可不好。

现在有的文学类书籍追求页页配图,而且追求配彩图,图很夺目,文字被排成小号,还常常被印在衬色上或做成反白,看起来特别费劲,已经很难说是图文并茂,应该算是彩图压迫文字,整个儿弄成了画蛇添足。

也有的书,配的图大体不差,印制可谓达到国际水平,但我翻阅之中,因图过多,很快产生出审美疲劳。

至于乍看金玉耀眼,细翻错字连篇、图文杂凑的新书,那就更让人倒胃蹙眉了。

有人告诉我,凡书必有图的编辑出版风气,是从境外流入的。

真是这样的吗?

我无从做普遍考察,抽样调查也难。

但就我有限的见闻而言,只觉得尽管当今世界上图文并茂的书的确是非常多,却也仍有不是很少的素净书在陆续地面世,而且销路也未必就比花花绿绿、大量配图的书差。

“当今读者多爱图”的说法也许有一定道理,成人漫画也已经在我们的书店里露面。

文字是青菜,图画是冰激凌,有兼而爱之的,有只爱冰激凌的,但青菜也仍有人偏爱吧。

以中国读者基数之大,爱青菜的即使不是多数,那数目也应该非常可观,足以托起一个可以良性循环甚至可以稳赚的市场。

在我的藏书里,几十年前的一些素书,是最视若珍宝的。

素净的环境里,以一颗去除躁气戾气的素净心,享受素书之美,真乃人生头等乐事。

16、作者笔下的“素书”有哪些特点?

答:

17、文中所说的“素书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谈谈你的理解。

答:

18、作者说,读吴组缃的作品,“其文字所唤起的想象,岂止是图画,简直是电影。

”这揭示了什么?

答:

19、作者为什么把文字比作“青菜”,把图画比作“冰激凌”?

谈谈你的理解。

答:

20、文章的末段在结构上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和作用?

答:

六、(13分)

21、根据下面提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内容连贯统一的话,不少于50字。

(4分)

教室里我电脑屏幕笔记本

答:

2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

(只填序号)(4分)

①煤之所以能发出光和热,是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碳,烟煤中含碳有74﹪—92﹪,无烟煤含碳可高达96﹪以上。

②人们知道煤是由植物残体在一定地质条件下逐渐转化而成的。

③这些碳是哪里来的呢?

④那么植物中的碳又是哪里来的呢?

⑤这样说来,煤中的碳来自植物。

⑥这些二氧化碳与水在光合作用下放出部分氧,而碳氢和剩下的另一部分氧被固定在植物体内,促使了植物的生长、壮大——这就是植物中碳的来源。

⑦1868年,俄国季米里亚捷夫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证明植物生长不但离不开、而且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⑧如果在夏天,每平方厘米植物叶片上,每分钟通过气孔就约吸入150个二氧化碳分子。

答:

_________。

23、仿照下面的话,任选一物仿写。

(5分)

蚕仿写:

倾吐纯洁的思念,

化作圣洁的温暖。

七、(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想到它的毒素,就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

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

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说道:

“喔!

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

于是开始研究树的毒素,并提炼了毒素,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B(全读líng。

A狙jū,粗cū,其余读jǔ;C烙印lào,其余读luò;D沆hàng,吭,háng,其余读kàng)

2、D(A缉--辑,慌--荒;B载--截,符--副;C嗟--磋,斐--蜚。

3、D(求全责备:

指对人对事苛求其完美无缺,不是指自我约束和自我严格要求;另外,它的后边不能带宾语)

4、B(A表达错误,应删去句末的“建设水电站”;C前后矛盾,既然是“遇难者”,又何以“幸存”?

D前后不搭配,应说成“昆明的三月是……季节”)

5、D(A后三问是选择问,应将其中的前两个问号改为逗号;B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因它不是书刊影视的名称;C句子末尾的句号应移到双引号之外。

6、A(冰面无论多大多厚,都是固态水的累积的问题;就文章而言,说明冰的重要主要是就冰对气候的影响而言的。

7、A(文章没有冰“是重要的淡水资源,是人类生命的重要保证”这样的意思。

8、C(文章虽提到“在光线适宜的条件下,浮游植物在冰面以下大肆扩散,加速冰面融化,进而产生降雨”,但不能据此推出保护极地“需遏制浮游植物滋生”,因极地浮游植物是极地食物链的最初一环)

9、D(都当“视力”讲。

A明媚;B圣明;C明白地)

10、B(都当“孩子”讲。

A看见/被动;C用尺子去量/思考;D举起/拿、用)

11、A(都当转折连词。

B当“来”讲/当“用”讲;C“向”/“在”;

D表原因/表凭借)

12、D(文段中没有运用“比拟”手法)

13、①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均”“负””曲”)

②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

(“所以”“先”“后”)

③因此在内被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

(“惑”“欺”)

14、①“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这两句极写了军旅生活的紧张。

②一是反映出乐曲的名称,二是联想到折柳送别的习俗,让人不由得产生思亲思乡之情。

③开头写“寒”点明了边塞的苍凉与苦寒,而结尾写“斩楼兰”,与开头形成鲜明对照,更突出了边塞将士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15、①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②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6、要点:

内容优秀的文学作品,装帧朴素,没有插图。

17、要点:

素净的外表给人以美感,更重要的是其优秀的内容给予人们美的享受。

(意思符合即可)

18、它揭示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文字魅力,能够唤起读者无尽的想象,产生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

(意思符合即可)

19、青菜,侧重在自然、本色,概括了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本质;冰激凌,侧重在加工、装饰,概括了对作品的包装。

(意思符合即可)

20、文章的末段呼应了开头的“青春读书图”:

环境是素净的,书是素净的,心境也是素净的。

这样起到了强化文章中心的作用。

21、略

22、①③②④⑦⑧⑥⑤

23、参考例句:

粉笔耗尽最后的洁白,留下永恒的哲理。

24、作文评价:

参照2008年高考作文评价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